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7、布喻经 (北)别杂含九九 |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7、布喻经 (北)别杂含九九
(九九)如是我闻。一时佛游拘萨罗孙陀利河 岸。尔时世尊。新剃须发宿彼河岸。后夜早起 以衣覆头。正身端坐系念在前。时彼河岸有 --------------------------------------------------------------------------------409.1 祀火婆罗门。祀火之法。余应施与诸婆罗门。 于天欲晓即持祀余。求婆罗门。欲以施之。 过值于佛。尔时世尊。闻其行声。即发却覆。 [口*磬]咳出声。此婆罗门。既见佛已。而作是言。 此非婆罗门。乃是剃发道人。寻欲回还。复作 是念。夫剃发者。不必沙门。婆罗门中亦有剃 发。我当至彼问其因缘所生种姓。时婆罗门。 即至佛所问讯言。汝生何处。为姓何等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不应问生处 宜问其所行 微木能生火 卑贱生贤达 亦生善调乘 惭愧为善行 精勤自调顺 度韦陀彼岸 定意收其心 具足修梵行 晨朝应施与 祠祀之遗余 汝今婆罗门 若欲修福者 宜当速施与 如是善丈夫 时婆罗门说偈答言 我今遇善祀 此处真祀火 我今观察汝 实度韦陀岸 昔来祠祀残 每施与余人 未曾得如汝 胜妙可施处 婆罗门。即以此食。奉上世尊。佛不为受。即说 偈言 先无惠施情 说法而后与 如斯之饮食 不应为受取 常法封如是 故我不应食 所以不受者 为说法偈故 现诸大人等 尽灭于烦恼 --------------------------------------------------------------------------------409.2 应以众饮食 种种供养之 欲求福田者 斯处亦应施 若欲为福者 我即是福田 时婆罗门。重白佛言。今我此食当施与谁。佛 言。我不见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 能受是食正理消化。无有是处。佛言。宜置于 彼无虫水中。时婆罗门。受佛教已。即持置彼 无虫水中烟炎俱起[淴-勿+(句-口+夕)][淴-勿+(句-口+夕)]作声。时婆罗门。见 是事已。生大惊怖。身毛为竖。以惊惧故。更采 取薪。以用祀火。尔时世尊。即到其所。而说偈 言 汝齐整薪燃 谓为得清净 薄福无智人 乃然于外火 婆罗门应当 弃汝所燃火 宜修内心火 炽然不断绝 增广如是火 斯名为真祀 数数生信施 汝应如是祀 汝今憍慢重 非车所能载 嗔毒犹如烟 亦如油投火 舌能炽恶言 心为火伏藏 不能自调顺 云何名丈夫 若以信为河 戒为津济渡 如是清净水 善人之所赞 若入信戒洗 即汝毗陀咒 能灭众恶相 得度于彼岸 以法用为池 瞿昙真济渡 清洁之净水 善丈夫所贵 诸能洗浴者 毗陀功德人 身体不污湿 得度于彼岸 --------------------------------------------------------------------------------409.3 实语调诸根 隐藏于三业 具修于梵行 忍惭愧最上 信向质直人 斯是法洗浴 是故汝今者 应当如是知 时婆罗门闻佛所说。弃事火具即起礼佛。合 掌白言。唯愿听我于佛法中出家受具。得为 比丘入于佛法修于梵行。佛即听许。令得出 家受具足戒。时彼尊者。勤修克己专精独一。 乐于闲静离于放逸。不乐亲近出家在家。所 以者何。此族姓子。剃除须发服于法衣。正 信出家。为修无上梵行。现在知见自身证故。 时此比丘。修集定慧。得罗汉果。尽诸有漏。梵 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