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36 从信法师与显如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36 从信法师与显如法师

 

  公元1987年,从信法师在阿含精舍出版了「阿含经正见」及「阿含经选读」,1989年又出版了「遗失的佛法」。他明白地宣示「正法已灭」,并决心以「阿含经」为原始佛典,追寻并实践正法。从精舍的命名和他的着作都可以看出:一个北传大乘的法师,正在朝着原始佛法的方向努力迈进。

  公元1983年,从信法师曾注释「佛说阿弥陀经」及「金刚经」;1987注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988年注释「解深密经」;1989年再注释「心经」,作为阿含经入门。从信法师以阿含经的观念来注释大乘经典,希望导归正法的热诚令人讚叹。这样的努力固然有相当的意义,但是无形中还是肯定了大乘经典的合法性─符合正法的特性。然而就大乘经典的集出与特性来看,「性空唯名」的初期大乘经典,含有龙树中观的特性;「虚妄唯识」的中期大乘经典,含有弥勒瑜伽的特性;「真常唯心」的后期大乘经典,则含有佛梵交流的特性。法师毅然否定了无着的唯识说,却对稍后集出的「愣伽经」、「解深密经」加以肯定,称为唯识的正解。事实上,各期大乘经典都是从佛法与人文时空的历史流变中逐渐集出,或多或少都有佛教的内涵或名相,但是历史的流变,一如浊水溷淆了清彻的法流,又如咖啡改变了法乳的原味,对于后学而言殊难分辨。与其这样周折迂迴的透过大乘经典来追寻原始佛法,何不跨过历史的时空,直接实践正法律?再说,以原始法义来注释后期作品亦有所不宜。举例来说,大乘常说「唯识」或「唯心」;世尊何曾这样说?南北传经典一致记载「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在十二因缘的流程中,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老死忧悲苦恼,彼此互为因缘,岂能但说唯识、唯心?又如:宋译的愣伽经虽缺「颂品」,仍可看出问题;如果根据唐译的版本,即可看出名称迦旃延佛,实在贬抑世尊的教法。

  从信法师以他正直的个性,坚强的毅力,正向阿含经的内涵深入,他必然能发现原始结集与四阿含的集成之间,已经有了「四悉檀」的融摄,但融摄之中却有着不可转变的法次法向。唯有顺着法次法向,才有正向苦边尽的可能。

  公元1987年,显如法师担任了新雨佛教文化中心的社长,发行「新雨月讯」,公开宣扬「回归原始佛教」。立社宗旨如下:

  一、回归原始佛教,以南北传阿含经论为主要研习材料,以四谛三十七道品为修行纲领,以六和僧为弘法源动力。

  二、以出世精神关心社员在修行上的进展;以开放诚恳的态度,观照、切磋自他的行为、语言和思想,期使身心免于焦虑、紧张、恐惧和匮乏。

  三、以入世精神,探讨社会公益问题,提出佛教主张,并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四、培养弘法人才。

  该社由张大卿担任指导老师。这个由出家与在家人组成的社团,一方面企图回归原始佛教,一方面也念念不捨入世的热诚。月讯的内容既以现代化的知识和口语来解说原始教义的名相,又以高度的关切来谈论世局、政治、社会、经济、学术…等。他们有着原始教义的憧憬,也有着不亚于大乘行人的理想。显如法师依照印顺导师的近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表达了他对过去、现在佛教的看法,以及对未来佛教的期望,他认为现代的交通发达,学术交流便利,种种考究可以逐渐澄清佛教兴衰的历史真相,有助于探求适应时代需要而又不违佛法本质的人间佛教。张大卿则以「龙井茶」、「啤酒」、「期货」、「股票」、「外遇」、「布拉格的春天」…种种世间嗜好为喻,对商业公司的员工畅谈「四念处」与「禅定」,阐述「禅定的生活,生活的禅定」;并对六祖坛经展开批判;对「住民自决」提出政治理念…等,充分展现了现代知识份子的开放与新潮。此外宋泽莱对印顺导师的批判,对民进党人的同情;以及学者对政、经、社会的看法…等,均表现了「新雨」的多元化与开放性。然而对原始教义的憧憬和对现代社会的理想,是否会造成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呢?原始僧伽是如何组成呢?出家与在家的分际何在呢?出世与入世能否调和呢?似乎值得思考。

  公元1990年起,显如法师不再担任社长了,但仍在「新雨月刊」发表文章。「新雨」的立场是不同意大乘法的,但是它却不自觉地以时代的思潮来演绎原始教义,这与大乘法在历史上的演变有着相似之处;而以在家的热诚,高度关切着变动纷乱的时局,更与初期大乘的发展有着类似的时空背景。中国大乘在道安、鸠摩罗什以前,亦有「格义」之风,时兴以当代热门的「老庄思想」来解说「般若空义」,风靡一时,却非理想的说法方式。惟有以佛法来解说佛法,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困扰。例如:「四念处」的修持是非常重要而具体的实践方法,不但出家众必修,正信的在家众也应该随份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专注。但是,世尊的时代,也有外道宣称其「亦复为诸弟子说:断五盖…善住四念处,修七觉分…。」自认为不异于佛教,世尊则予以否定。可见外道所说的「四念处」,名词虽然相同,实质却截然不同。

  所以四念处中,练习观察呼吸的技巧尚且容易说明,但实际修行安那般那念,却必须先具备五法,才能多所饶益,更须实行法次法向才不致流于外道。「四念处」的教导非常切中空谈的时尚,但是只适合对具足正见而且持戒清淨的修行人说明。

  从信法师与显如法师都以「阿含经」做为指导,展开回归原始佛教的努力,这是北传大乘法的一大突破,但是大乘「学佛」、「成佛」的观念和「菩萨宏法利生」的热忱,却仍然约束着当代学人的信念。世尊教导弟子「学法」而非「学佛」,「成四双八士」而非「成佛」;原始佛典中也没有「菩萨」一词,「菩萨」是公元前150年以后的用语,北传阿含经中的「菩萨」是后期部派所增补和中国汉译者所使用的,南传巴利圣典的四阿含中则无,后期集成的第五阿含纳入本生故事,才出现「菩萨」一词。世尊为何未教导「菩萨成佛」的大乘法?印顺导师的解释是因为时代根性的不能领受,才不能宣说大乘的真谛,不能宏畅世尊成佛的本怀,才不得不宣说摆脱入世的出世法。然而基于史实及四圣谛,实不宜作这样的推测。若基于推理,则似可这样推论─「因为菩萨行未能正向解脱、涅槃,而成佛不可思议,无道迹可循故不说。」纵使世尊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生生世世尝试菩萨行,成就了殊胜的世间福德庄严,并累积了无数追求真理而失败的经验,才证成了佛陀;世尊也不可能要求弟子来重覆这样的生命历程。世尊把所证悟的真理─四圣谛,所实践的方法─八正道,直截了当地教导了弟子,只要依法实践,即可「不待时节,通达涅槃」。譬如20世纪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历经许多研究、实验,证明了「相对论」,当时没有几个人能懂,却能直接运用他的结论、定理、定律及公式,开发出超乎想像的质量与能量来。「世尊说正法律,现法离诸炽燃,不待时节通达涅槃,即身观察缘自觉知。」每一分修证,身心都应该是清楚明白的,不必期待,也不必猜测,更没有必要等到千生万世之后的将来。这是佛陀出世间的可贵,也是正法住世的可贵,更是僧伽应供的可贵。如果捨离了现成的佛、法、僧三宝,却要坚持成佛,那麽世尊入灭以来,已近25个世纪,设有1000亿人口在此人间生灭,未闻有佛再出世间。而弥勒成佛尚遥不可及,何时更知下一位佛陀?何不想想:「何谓佛陀?」佛陀即是觉者─无人教导而自行于四圣谛平等正觉。如今,四圣谛已经由世尊详细解说,行人不肯依教奉行,却要自行去发现四圣谛─成佛,岂不怪哉?虽然声闻众的学力比不上世尊的十力,但在通往解脱、涅槃的方向上,未闻有所不同。志求解脱道的学人似宜深思,岂能任凭八圣道迹荒废人间,却追逐一个不可思议的理想?

  原始的僧伽,常在山间林下和空屋宅舍中修习禅定,而以无量的慈悲喜捨护念众生;在每日托钵乞食的行止中,又以庄严的律仪和安详的身心,游行教化着世人,远离贪瞋痴的束缚。这种无言而慈悲的身教,在南传僧团中依稀可见,他们虽很少聚众讲经说法却感人至深。深盼原始僧团的遗风,有朝一日亦能重现在此北传国度裡,更盼望法师们能善思「云何说法师」的意义。

  【引用及参考资料】

  1.杂阿含经

  2.遗失的佛法(释从信,阿含精舍,1989年)

  3.新雨月刊(释显如,新雨佛教文化中心,No.28~No .31)

  4.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印顺,正闻出版社,  1986年三版)

  5.印度之佛教(印顺,四川法王寺,1942年)

  6.请示印顺导师书(曾银湖信扎,1988)

  7.般若思想(娓山雄一等,法尔出版社,1989年)

  8.印度的佛教(水野弘元等,法尔出版社,1988年)

 
 
 
前五篇文章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37 人间预流向学人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76.我们的利益和快乐

相应部经:有偈篇 第一 诸天相应

相应部经:有偈篇 第二 欢喜园品

相应部经:有偈篇 第三 剑品

 

后五篇文章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35 曾银湖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34 印顺导师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33 近代欧亚及日本学者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32 中国历代祖师大德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31 商羯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