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五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五集) 2012/4/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1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九十四面第四行,从第四行看起:

「又此经文,正显《往生论》中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偈云: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现在我们接着看下面。《论注》,这是昙鸾法师的注解,说「是故兴大悲愿,愿我国土」,这个我,是极乐世界,「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为食,永绝他食之劳。爱乐佛法味者,如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六十小劫。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谓如食顷,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昙鸾法师解释《往生论》里头这两句话,「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这两句话意思很深、很广,确实我们凡夫无法想象,经上讲的不可思议。所以昙鸾法师说,因为这是十七种庄严器世间的功德成就,我们在前面学过。所以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细心去观察,许多佛国土里头,饮食这一道很复杂,也带给众生许多的苦恼。阿弥陀佛他有个终极的愿望,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他做到了。什么原因做到,前面我们都学过,知道佛的悲心,知道佛所用的方法,那就是参访一切诸佛刹土,一个都不漏,用了五劫这么长的时间。

那个时候人寿的寿命是四十二劫,我们依照世间自在王寿量,知道那个世界的人福报很大,有佛住世,寿命很长,这福报大!我们现在的人跟他们比差太多了,人家寿命四十二劫,我们寿命很少超过一百岁。所以,世间自在王佛让他参访一切诸佛刹土,他用五劫的时间结得大愿。四十八愿就是他参访的,总结他所想取得的,总结为四十八桩事情。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头的精髓,所有一切不善的统统不要,这样造成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是阿弥陀佛凭空想象成就的,不是的,是实际上去考察,取长舍短,这样成就的。总是,这是守住一个大原则,一定要帮众生离苦得乐,他做到了,这是十方一切诸佛称赞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成了佛,佛佛道同,智慧、神通、道力没有差别,但是许多菩萨在因地上没想到这桩事情。愿是发了,希望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愿发了,但是没有认真去做。阿弥陀佛这个愿发了,发了他真干,怎么干法?老师教他到一切诸佛土里面去考察,他真去了,所以总结成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就是他考察的总结,他的报告,这不可思议。

愿我国土,极乐世界的众生不需要其他的饮食,以什么为饮食?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三昧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不依靠外面,依靠自性本具的功德能量,用这个来养身体,不向外求,这就自在了。所以永绝他食之劳,这个劳特别是我们这个世界,你看做饭,这厨房里多辛苦。农夫种植稻米,多少人力加工才变成我们煮饭需要的白米。从农田里面采割,到煮成米饭我们来食用,我们都没想到这里头经过多少人的付出,才有这一碗饭,还要加上一些蔬菜。一般社会大众还需要肉食,肉食,杀众生来补充自己的能量。这个饮食所造的业,太苦了!联合国的报告,每年全世界被杀的、被吃的这些众生,陆地上走的、水里面游的、空中飞的,平均大概是三千三百七十亿,单位是亿,每年杀这么多,三千三百七十亿。这些众生甘心情愿被杀吗?被吃吗?不甘心、不情愿。不甘心、不情愿,这个东西就是弱肉强食,要不要遭果报?

佛告诉我们,一家人,小孩投胎到你家来,为什么不到别人家去,到你家来?跟你有缘。有什么缘?佛说四种缘,到你家来,一家人,有报恩的、报怨的、讨债的、还债的,不是这四种缘不会成为一家人。报恩的,这就是孝子贤孙,过去生中你对他好,有恩德。如果是报怨的,也许过去你杀他、吃他,这一下来了,他要来讨命,这叫败家子,会搅和你家破人亡,报怨的。有讨债的、有还债的,无债不来,这变成一家人的。不是一家人,亲戚、朋友相识的,还是这四种缘,这四种缘比较浅一点,深的就一家人。没有缘,对面也不相逢,也不认识,没印象。我们从街道上走,看到街上人很多,都看到了,有没有印象?没有。为什么?没有缘。佛说缘生,不讲因生,讲缘生。因,十法界的因我们都有,大家都一样的。这十法界我们到哪一道、哪一界去受生?各人的缘就不一样,缘非常复杂。在这一世当中,我们都得人身,那就是我们有这一世间的共业。共业是什么?我们所遭遇的就是的。

共业在佛法叫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受生,这个业叫引业。人的引业是什么?五戒、中品十善,在中国是五常、五伦。过去生中修得不错,这一生得人身,这一生得人身之后,我们有没有继续去修?我们的五伦、五常够不够标准?我们的五戒、十善够不够标准?自己心里明白,不用问别人。果然能够有六、七十分这样的水平,来生决定不堕三恶道,还是人身。如果修得好,我们的五戒十善能够到八、九十分,你肯定到天道去,人间没那么大福报,你福报太大,你生天去了。所以六道十法界到哪里去,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于别人不相干;换句话说,无一不是自作自受,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

命运有,命运是自己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的命不好,修善、积德就能够改造命运。明朝袁了凡先生就是最好的榜样,他自己把自己的命运整个转变过来。云谷禅师教他的,依照《感应篇》的原理,道家的《太上感应篇》,功过格就是根据《感应篇》编出来的。真干!每天忏悔,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整个命运改了,连寿命都延长,他没求寿命。孔先生给他算命,他寿命五十三岁,他求功名、求富贵、求儿女,没有一样不满愿,没求寿命,寿命延长了二十一年,七十四岁走的。往后这四百年,许许多多人读了这个书,照他方法去做,没有一个不应验的;也就是说,用他的方法来改造命运,统统有成效。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要相信、要认真去学习。

日月灯明佛,这是佛名,《佛学大辞典》里面有。此佛光明,在天如同日月一样,在地就像灯一样,日、月、灯,叫日月灯明佛。白天太阳照明,夜晚有月亮,照晚上,日月照不到的地方有灯。这个意思就是说他全照到了,没有他照不到的地方,叫日月灯明佛。「过去世有二万日月灯明佛同名」,同名的人很多,同名的菩萨也很多,同名的佛也多,这是个正常现象。二万日月灯明佛同名,「相继出世而说《法华经》」,在《法华经》序品里面所说的。可见得这个世界是非常殊胜,因为讲《法华经》的地方,这是究竟圆满一乘大法,人有福报、有智慧,能接受这样的大经。

这《法华经》上说,「六十小劫」,讲一部《法华经》讲六十小劫。「时会听者」,在法会里面听众,「亦坐一处」,大家坐在一处。「六十小劫,谓如食顷」,好像吃一顿饭的时间,把时间忘掉了。「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没有一个人有懈怠,没有一个人有疲倦,六十小劫好像是一刹那,这个不可思议。我们回过来看本师释迦牟尼佛,世尊当年示现初成道的时候三十岁,大彻大悟之后,他在定中做了一次报告,我们用现在话讲大家好懂。那个报告就是讲《华严经》,《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佛,把他证得的境界详细说给大家听,这次的报告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多长的时间?应该是无量劫。在我们这个世间,经上说二七日中,二七十四天,也有人说三七日中,三七二十一天。无量劫,浓缩成二十一天,他就讲圆满了。这个报告结集成经本,大龙菩萨收去了,藏在龙宫。

六百年之后,印度出现了一位初地菩萨龙树,龙树菩萨被大龙菩萨邀请到龙宫,看到《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牟尼佛最初成道时说的。这个经多大?他看到的,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是诸佛如来所说的究竟圆满的*轮,圆圆满满的,一法不缺。这个经要是装成我们现在这个本子,再小的字我们地球装不下。不但地球装不下,释迦牟尼佛三千大千世界装不下,因为它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三千大千世界都装不下。称性说的,在自性里面,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时空都不可得。十玄门里面「念劫圆融」,一念可以展开为无量劫,无量劫可以把它收摄成一念,一念跟无量劫是划等号的,是平等的。这叫不二法门,这是性德,不思议的境界。

在中国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也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说明心见性,是同样的境界。可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报告,只有五句话,二十个字,太简单了。但是我们要晓得,他这二十个字就是一部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略说,佛是细说,都是开悟了。能大师一说破,五祖就听懂了,就认可、承认了,衣钵就传给他。证入决定是圆满的,不是说你证得是一部分,没有这个道理,一证一切证。我们用六祖大师的话来说,《大方广佛华严经》说的是什么?说的是自性的体、相、用。自性之体是他所说的第二句,「不生不灭」,就是大般涅槃。自性的相是清净的,第一句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自性的相。后面是自性的作用,德用,第一个「本自具足」。虽然自性什么都没有,因为自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这三种现象全没有,所以今天的科学跟哲学永远达不到。为什么?科学、哲学一定有现象,它才能够探测,才能见证。自性不属于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他永远找不到它。它在哪里?就在现前,它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我们眼耳鼻舌身,这是属于物质,五根,五根缘不到,这五根只能缘到物质,物质现象。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这是五蕴,缘的是五尘,五尘是色声香味触,五根在这上起作用。第六意识对法尘起作用,第七识也是缘法尘。所以八识五十一心所缘不到。我们今天用思考、用心去研究,这个思考、能研究的心,就是第六识跟第七识。特别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能缘的境界,五十一个心所统统具足,一个都不漏,就是缘不到自性。第六意识对内能缘到阿赖耶,对外能缘到虚空法界,就是不能见性。性才是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的大根大本,哲学里面所说的本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有。谁知道?大乘经教常说「唯证方知」,你证得你不就知道了!要怎么样才能证得?放下才能证得,科学家、哲学家没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着你就证得了,就在你眼前。

几个人证得?佛教传到中国来快两千年了,差不多快两千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汉明帝永平十年。当时皇上,就是汉明帝,派特使到西域,去把佛法请到中国来,请来两位法师,印度来的。他们在西域,就是现在新疆那一带弘法利生,汉朝的特使在那里遇到了,把他两位请到中原来。带着佛像、带着佛经、两个出家人,三宝具足,就是住持三宝。二0六七年就是两千年,今年是二0一二年,大概还有五十年就圆满,就两千年了。这两千年在中国,中国成佛的人,就是明心见性的人,有几多?我们没有统计过,概略的估计应该有三千人,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看禅宗,禅宗《五灯会元》就一千七百个人,《景德传灯录》除掉跟《五灯会元》重复的,再加上教下的,像华严、法华、法相唯识、三论,各个宗派的那些祖师大德,在教下大开圆解,也是同样的境界(净土宗不算,另外再算),密宗三密相应成就的,我们估计,最保守的估计有三千以上。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人成就的,这个成绩非常可观,超越印度,中国人跟佛有缘分。净土宗成就的,我们保守的估计,决定是十万人以上,这两千年来。修净土的人成就太多太多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成佛,这真正不可思议!

现在到末法,黄念祖老居士很严肃的告诉我,从今往后,宗门、教下,包括密乘,他说都没有成佛的根器了。我们修行要想成佛,只有净土一门,这他告诉我的。他跟虚云老和尚学禅,在密乘里面他是金刚上师的身分,可是他老人家最后走的时候,选择的是念佛求生净土。那时候他告诉我,每天十四万声佛号,追顶念佛,做给我们看的。告诉我们,从他之后,这末法时期,只有这一门靠得住,能成就。六个月,每天十四万声佛号,他往生了。不是说别的法门不好,别的法门要断烦恼、要消业障,末法时期烦恼太大,业障太多,消不掉。只有阿弥陀佛这个法门,可以不必断烦恼,不要消业障,叫带业往生,我们每个人都能学,而且每个人都能成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四十八愿讲得好,「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吗?不得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不是普通菩萨,这是我们必须要牢牢记住的。阿惟越致菩萨不就等于成佛吗?跟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跟六祖惠能大师大彻大悟,同样的境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这真便宜!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难信,容易成就。只要你肯相信,只要你真信,真愿意往生,真愿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功了。古往今来,依这个法门成就的,不知道有多少人!

净土宗从慧远大师到印光大师,这十三代的祖师给我们做证明,一点都不假。这十三位祖师有不少是禅宗的,在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回过头来念佛,变成净土宗的祖师,这是示现给我们看的。永明延寿大师,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他是禅宗大彻大悟的、明心见性的人。在世的时候编了一套书流传给后世,他的这部书收藏在《大藏经》里面。说明什么?说明他通教,通宗通教,不是普通人。他的这部书叫,我一下想不起来,现在单行本流通很多,念老也引用了很多在这个注解里头,永明延寿大师编的,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这部书是从《大藏经》里面的节要,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大藏经》,看他这部书就可以,这部书一百卷,号称为小藏经。这是想学教的人,他是个代表,通宗通教,最后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都是给我们做示现的。

这些都足以证明念劫圆融,说明时间不是定法,长短是每个人概念不相同,我们能感触。过苦难的日子,所谓度日如年,感觉时间很长;欢乐的日子里头好像时间很短,怎么很快就过去了。我想起来,他的书叫《宗镜录》,一百卷,那就是小藏经。老人家做这本书是给学教的人看的,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是给修禅人看的。最后他完全放下,修净土了,让大家不敢小看净土。永明大师都念佛了,这什么意思?让我们多想想。通宗通教,显密圆融,都念佛修净土,这个意思很深,给我们做好样子。

日月灯明佛,二万尊佛同一个名号,相继出世,这一尊佛入灭,下面一尊佛出世了,也叫日月灯明,而且都是讲《法华经》。六十小劫就好像一刹那,一食顷,听经的人没有疲倦的、没有懈怠的,也就是说以法味为食,法喜充满,取这个意思。下面,「以禅定为食者,谓诸大菩萨,常在三昧,无他食也」。诸大菩萨需不需要饮食?不需要,他在禅定当中。禅定,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不是说一定是在禅堂里面打坐叫禅定,你在家里打坐叫修禅定,不是的。那个盘腿面壁是禅定的初级,初级班,还不能起作用的。禅定得到了,真正得到禅定,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怎么说?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断掉了,就叫禅定。禅那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静虑,所以把它翻成禅定。禅是梵语,定是中国字,它有定的意思,定就是心专注在一上,制心一处,这叫定。它定里面有观,不是死定,它起作用,它能办事,如果盘腿面壁就不能办事,那是阿罗汉的禅定。

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光目女母亲过世,遇到一尊阿罗汉,她供养他。阿罗汉问,凡是接受供养都要问问斋主,有没有什么事情要求的?光目女告诉他,母亲过世了,生前造的杀业很重,不知道她在哪里,请阿罗汉帮忙,替她看看。阿罗汉入定,从定中出定之后告诉她,她母亲在地狱。所以,必须入定才能办事,不入定不能办事。菩萨的定比阿罗汉高,菩萨不必入定就能办事,你问他,他什么都知道。为什么?他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心都不会散乱。日常生活是在定中,工作也在定中,处事待人接物都在定中,「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菩萨的定。所以菩萨不需要入定,他常在定中。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三集

胡小林:按印光大师的十念法念佛,能把信心和愿心念出来吗

净土九祖蕅益大师:每日念佛多少随个人根机境缘而定,但以

印光祖师的名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大安法师:修净土是否着重在孝道?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八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