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张澄江译: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四十四篇 调伏邪见僧众的故事 |
 
张澄江译: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四十四篇 调伏邪见僧众的故事
敬礼上师。 有一个寺庙,其中的和尚对尊者密勒日巴极怀嗔恨,说他是断见(外道)。一天,密勒日巴要到这所寺庙去游访,所有的弟子们都竭力劝阻尊者不要去,但尊者不听迳自前往。当他来到该庙的门前时,和尚们看见尊者的模样都一齐拥上前来,群起殴打鞭笞他。这样虐辱了许久,才把尊者拖进庙中的大殿,绑在柱子上。不久,尊者忽然又在寺外出现了!众僧于是又跑到寺外来百般殴打,兴尽之后才释放他离去。可是尊者忽然又在庙中的大殿上出现了。群僧又来殴打,但尊者却(不发一言)安住如山,群僧尽力推动尊者,却不能移动分毫。大家奋力推他出去,(但尊者的身体却像是在地上生了根的一般)丝毫不能动摇。于是和尚们就四处去找来许多人手,把尊者的身体用绳子捆牢;一部分人在前面拼命拉,另一部分人在后面拼命推,但尊者的身体却象巨石一般磐然不动。众人使尽气力弄得精疲力尽,仍是丝毫不能移动。至此大家才惊骇不已。有些人说道:“现在请你走吧。”另外一些人说道:“把你捆在屋内,你却在门外出现;把你弄到外面,你却又在屋内冒出来了;无论怎样推你拉你也不能动你分毫,这是什么缘故呢?” 尊者说道:“因为我是个‘断见’的人,所以杀了我也是空(1)的,打骂我也是空的,把我捆在室内是空的,摈我于室外还是空的。因为我对生死涅磐的二种执著都已断舍,所以我才能如是。” 众僧中的一位长者说道:“您是一位得了成就的瑜伽行者,我们竟对您这样凌辱,实在是罪过,现在向您忏悔,请您离去吧。” 尊者说道:“我是不是成就的人很难说。那里有成就的人我不晓得,他们作些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你们切莫要骄慢自大和对别人生起邪见。邪见是比十恶还要坏的!自慢自傲乃是我执的表现,也是堕入轮回的亲因啊!” 众僧说道:“我们十分相信你确是一位成就者。但你今天到此究竟为了何事,你适才所说的话是何用意呢?” 尊者以歌答道: 中阴心识如彼水晶球,远离障碍遮蔽及困缚,擒之不得纵之亦不去, 我此行素如空中流星,为调不信邪见今示现,此我老密今日所显化, 以后无复显此神迹矣!此番尽除邪愚无少疑。 其中一位僧人说道:“你适才所说甚为稀有,但是为什么说以后再不示现这种神通了呢?” 尊者答道:“示现神通有三种情况: 转变不信之心识,激励觉受令增长,指示果位之证量, 于此等时显神通,其他之时不可显,至尊上师如是嘱。 那个僧人又说道:“你对开、遮的道理有这样的了解,则必能于对治法得善巧,因而在积聚资粮和学习经典之时善能得到安乐自在。” 尊者道:“我大概没有用过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经典,也许我曾努力学习过,但现在早已忘干净了,我忘记它们是不妨事的,听我歌曰: 证得平等性之时,则能忘却诸亲眷,忘尽贪欲亦善哉!现证离意智慧时, 能所诸物皆忘却,苦乐俱忘亦善哉!现证无思无受时,一切觉受皆忘却, 增减俱忘亦善哉!现证三身自体时,起分佛慢皆忘却,忘观想法亦善哉! 现证自体即果时,有为之果皆忘却。忘世俗法亦善哉!修观耳传口诀时, 文字学问皆忘却,忘我慢法亦善哉!现证所显皆经时,黑字佛境皆忘却, 舍重负法亦善哉! 有一个僧人说道:“在未成佛以前,难免会有怀疑和错误的发生,(因此应广事参学,)如果忘舍了所学之法要,那怎么可以呢?” 尊者以歌答曰: 若知迷乱皆由心,无根无实决了知,则于任何一切时,无需勤勇及造作, 必证无转之真理。若能现证实相义,自于诸法离取舍,净无明时甚乐哉! 现证无灭之理时,从此心不生希惧,迷乱永消甚乐哉!由无明故流三界, 依成就师口诀修,则能无贪及无著,是乃真正大庄严!不依学究之烦言, 诸成就者信念也。(纵学经典似大海),降服烦恼无少用!是故汝等大法师, 应常自省莫骄傲。抉择所知与迷乱,开悟之时体性一。心莫造作自然住, 终获广大如虚空,我名乃为佛陀尊! 诸僧听毕尊者的歌后都生起了信心,无复邪见造作罪业,于一切法都能生起清净之见。 众僧中有一根性成熟的和尚名叫黎果比丘,尊者摄受他为徒仆,传以灌顶和口诀,然后名他去修持,因而得到十分善妙的觉受。他不觉忖道:“尊者的慈悲和神力是如此的伟大,他如果能够稍为随顺世俗一点,那么卫、藏到处的僧众善知识们都会被尊者所摄受,徒众将会远比现在为多,他老人家的福佑和美誉也必较现在更为增长。因此对佛法之弘扬及众生之利益皆会更为广大。”于是他就来到尊者的面前把自己的意思禀告尊者。 尊者答道:“我除了依上师的训嘱去修持外,其他我什么也不要。那些觉得有随顺世俗必要的人,随他们去好了。听我歌曰: 顶礼译师马尔巴足。 了达名誉似谷响,不舍禁戒淡泊行, 矫行虚饰全抛却,名利得失不关心, 心离牵挂甚乐哉!深识财物如幻故, 所得财食尽抛却,未得之物心不求, 福用有无不关心,心离牵挂甚乐哉! 深了眷从似幻人,(则于徒众离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