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四)

 

  甲二、捨此求彼疑

  前面的疑惑是讲到菩萨的慈悲跟智慧的问题,这地方的疑惑是讲到菩萨在修行当中,理观跟事修相互冲突的问题。我们在修理观的时候是平等的,当我们观察我空法空真理的时候,我们思惟「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处,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我们在修空观的时候是进入到一真法界,我们从一种对立的法界回归到一分法的平等法界,在这法界中没有娑婆世界可以厌离,也没有极乐世界好追求,也没有持戒跟不持戒的问题,通通都没有对立的问题。那是我们进入真如三昧的时候,但是当我们从真如三昧出来的时候,我们又回到二分法的对立法界,有持戒跟破戒的对立,有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的对立,这时候就要善知取捨。我们不要用你修观的意境跟你现实生活来作溷滥,理观跟事修不能溷为一谈;你进入理观时,那法界是平等的,你从理观出来的时候,现实的生活是对立的世界,所以你要把理跟事要弄清楚。

  理跟观的相互作用,我们看别答,别答分三:

  二别答者,夫不生不灭者:于生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于生体,亦不可得;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不灭者,诸法散时,不守自性,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非谓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生淨土,唤作无生。《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诸群生。」

  (一)

  二别答者,夫不生不灭者:于生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于生体,亦不可得。

  我们在修平等的真如观时,我们会从对立的世界进入到不生不灭的世界;「不生不灭」这是二句话,「不生」是一句话,「不灭」又是一句话。我们经常活在「生=存在」、「灭=不存在」,这东西存在了,你的生命体存在、你的生命体不存在,什麽东西都有存在跟不存在的对立。你入了真如观的时候,你是存在也不可得,不存在也不可得。

  不生不灭的道理是从哪裡去体验的呢?就是生灭因缘当中,你看到一切法它因缘的和合,它这时候就不守在自性空的真理,就显现出它如梦如幻的现象出来;虽然有它现象的作用,但是它自性的本体是不可得的。

  空性是从缘起当中观空的,不能离开缘起观空。什麽是空?你看到它生也没有真正的生,灭也没有真正的灭;所谓的生是因缘生,灭也是因缘灭,从本性来说它是不可得的,这个道理叫做不生不灭。

  (二)

  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不灭者,诸法散时,不守自性,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

  我们讲不生不灭这个道理,我们要先看事相。你要了解不生不灭,你要先了解什麽是生,什麽是灭。

  什麽是生?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刚刚我们上课的时候,维那师敲磬,大家听到声音的存在,声音生起来。为什麽会有声音呢?诸法和合,有能敲的引磬,敲到磬,二个和合,这时声音从没有当中突然间生,本无今有,显现出来。

  但是这个生,你怎麽知道它是生即无生呢?因为它无所从来,如果这声音有真实的自体,它一定有一个来的处所,它不会突然间来,一定有它的处所。那你问它,刚刚我们还没敲磬之前的声音,还没出来之前它潜伏在哪裡?找不到声音。既然它没有一个来处,所以它是无生,它是自性空。

  什麽又叫不灭?诸法散时,不守自性,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

  你现在去听那磬的声音也消失掉了,你说那磬的声音刚刚还在,现在这声音跑哪裡去呢?找不到了!去无所至,所以我们讲不灭。也就是说,生只是一个因缘的和合相,我们安立作「生」;所谓的灭是因缘的破坏相,我们叫「灭」。从本性来说没有真实的生,也没有真实的灭可得,因为它都是一种因缘相,因缘和合我们安立生,因缘坏灭我们安立作灭。

  什麽叫不生不灭?生灭的相它是自性空的,所以安立作不生不灭;意思是说你不能离开因缘所生法来谈真理,所谓的真理是约着因缘所生法而安立的。

  三:拣别过非:

  非谓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生淨土,唤作无生。《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诸群生。」

  我们在修空观的时候要忌讳一个问题,不要离开因缘所生法而另外追求一个不生不灭的理体;不要把因缘所生法跟真理切开,这样不对的!因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二个是分不开的,一个是约诸法的本体,一个是约诸法的作用。所以说不是你不求生淨土就是无生,你不求生淨土你在娑婆,你也是执着。《维摩诘经》上说:「菩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是看到清淨国土是空,众生的杂染国土也是空;虽然看到诸佛国土跟众生的国土都是自性空,但是从因缘上,也不妨碍菩萨广修淨土成就自利的功德,广泛的度化众生成就利他的功德;观一切法空,但是不妨碍它的作用」。

  你不妨观察娑婆世界是空的,你也不妨观察极乐世界是自性空,但是你照样求生淨土。为什麽?因为「诸法皆空,因果不空,作用不空」,作用是不能讲空,一个人空掉因缘、空掉作用,那是断灭法,你空只能空掉它的自体。

  我们上次讲文昌帝君的故事,他的生命有三个阶段,十七世作一个士大夫,知书达理是一个读书人;十七世以后作一个尊贵的国王:赵王如意,到了赵王如意的时候,一个人福报现前就会跟人家产生瓜葛有所求,然后就跟吕后结下恶因缘,结果起了烦恼,第三阶段就变成大蟒蛇;大蟒蛇就开始造业,后来就招感全身是虫来咬牠的身体。

  假设文昌帝君现在可能是个大菩萨,他回顾过去自性空,但是他过去中每一个自性空当中所留下的作用是不空。他曾经做过十七世的士大夫,现在他回顾是毕竟空,因为去无所至,不晓得跑哪裡去了,但是他累积那些读书的善根、智慧的善根不空(00S007M);他曾经作大蟒蛇的时候,造了那些杀业也不空,即使他是个圣人,也要为他的罪业付出代价。当然圣人在受果报时是没有痛苦,没有痛苦是一回事,只要你过去有杀业在,就算你是个圣人,你照样要受这如梦如幻的痛苦果报,这因果是不能空的。

  我们要把「空」跟「有」分开来看,譬如你拜佛,拜佛的过程中身业的礼拜、口业的讚歎、意业的皈依,身口意的造作,他是生灭变异的;你也可以说拜佛的本性是空,因为它是生灭法,当你拜完佛的时候,那拜佛跑哪裡去了,找不到了,那影像找不到了。但是你拜佛的过程当中,在你生命当中累积一种功能,一种潜伏的功能,而这种功能不能讲空,它对你的生命会引导你趋向安乐的果报。譬如你造了杀业,杀死一隻蚂蚁,你在杀的过程中是生灭法,是刹那刹那的生灭,但是你造完以后累积在你心中的功能是不空的。这地方的意思是说:诸法皆空,因果不空。

  所以这地方说,菩萨「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诸群生。」

  菩萨他也知道淨土是自性空,娑婆世界也自性空,但是他也炽然的求生淨土,炽然的广度众生,这二个都没有障碍的,理也不障碍事,事也不障碍理。

  这地方的回答,等于是回答「往生淨土是违背二空之理?」把它做个说明:往生淨土是不违背二空之理,因为一个是事,一个是理,这二个是没有冲突的。

  下一段说明,唯心淨土的问题,分三小段:

  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智者炽然求生淨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此谓心淨,故即佛土淨。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者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嗔他求生淨土,几许误哉!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一)简略说明

  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

  佛陀在解释生命现象的时候,祂把生命分成二部分,一个讲真谛,一个讲俗谛。佛陀在解释生命的时候,往往是把生命分成一个是体性,一个是作用。

  所以我们在讲体性的时候要怎麽讲呢?要不坏假名来说二空的思想。你说一切法空,但是在空中你不能违背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因果是不空的,这样的空才是真实的空;空不能破坏因果的作用,真谛不能坏俗谛,你这才是真谛,才是真的真谛。

  (二)什麽是唯心淨土的道理?

  智者炽然求生淨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此谓心淨,故即佛土淨。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者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

  从二谛圆融的角度,什麽叫唯心淨土呢?一个真实通达空性的人,他的心情是炽然的求生淨土,他明明知道娑婆世界是空,但是他非常地厌恶娑婆世界。为什麽呢?虽然身体不可得,但是娑婆世界所带动这些杂染的作用,这个部分是不空的,这样才是真正的无生。

  「心淨即佛土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心淨则佛土淨,你想要到清淨的国土去,你一定要淨化你的内心;你想要跟弥陀感应道交,不是你佛号念得很多就能感应道交,你的内心一大堆妄想颠倒,你怎麽求生淨土?佛陀的心是清淨的,你的心是颠倒的,这二个怎麽能够感应在一起?本质不一样嘛!所以为什麽往生淨土一定要正念分明?我们不要求你的业跟佛的业完全一样,这样是强人所难,因为佛陀修了三大阿僧祇劫,而我们才修了多久?所以往生淨土我们不强调业相同,但是强调你的念头要跟佛陀的念要相随顺,这是最起码的,能够跟佛心心相应。那你们二个本质不相应,能够心心相应吗?你的心是杂染的,整天是颠颠倒倒,而佛的心是清淨,这二个怎麽相应?所以说你一定要心淨,你才能够正念分明,才能够感召弥陀的本愿摄受求生淨土。

  心淨即佛土淨,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莫向外求」。你说莫向外求,那我什麽都不求,莫向外求并不是要你什麽都不求,它是告诉你要求,但是向内去栽培你的信愿行,向这个地方求,不要一天到晚做一些表面的工作。「唯心淨土」的意思不是叫你不求生淨土,而是告诉你不要向外去追求,淨土在你的内心,你要把你心中的信愿持名栽培好,你自然感应道交。所以我们要知道「唯心淨土」的意思就是要你莫向外求。

  拣别过非:

  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者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

  有些人讲求生淨土,就对因缘所生法产生执着,「闻生」看到因缘法就向外追求,这个人是执有,这个人会求生淨土,但一般都是向外追求;佛号念得很多,但是心中的烦恼颠倒从来不对治,还是心随妄转,他以为把佛号累积起来就可以跟弥陀感应道交,这是错误!感应道交不是佛号的多寡,是在于你是不是能够正念分明(指临终)。执着有相的人,在有相产生执着,而执着空性的人说莫向外求,那我什麽都不求了,这样子也不对,他没告诉你不求,他是告诉你莫向外求;所以执着空的人就什麽都不求,这二个都是偏一边,不知道生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佛陀讲缘起是因为它性空所以讲缘起,因为它性空所以它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空跟有二个是一体二面。

  (三)邪见产生的过失

  不达此理,横相是非,嗔他求生淨土,几许误哉!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我们一个修大乘佛法的人,不能把理观跟事修二个加以调和,只是一昧的执着空性来否定事相上的对治,这样子就错乱整个四圣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的清淨缘起,看到别人求生淨土加以讥嫌,这种过失的结果变成谤法罪人。因为你辜负了阿弥陀佛依止大悲心创造淨土的一片苦心,你也丧失让众生得度的一个好因缘,这样子就是邪见外道,自误误人!(00S008)

  如果有人受持《法华经》,你会对《法华经》一段经文印象深刻。《法华经》讲一句话说:「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要消灭心中的无明妄想,你一定要悟入真实相,一个人要明白道理才能够消灭颠倒,我们都喜欢真实相,但是你不要忽略了方便门。《法华经》二十八品,智者大师亲口说:《法华经》最重要是〈方便品〉。他说没有〈方便品〉,所有的开权显实都没有意义。〈方便品〉当中广说整个修学的方便,其中有一句话讲得最感动:「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你看这佛法的方便,一个人他一生从来没有学佛,他经过一座寺庙,他还是散散乱乱的,他看到佛塔的庄严,看到佛像的庄严,合掌称一句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他未来就会因为跟三宝结缘,生生世世生长在一个有三宝的地方,然后受持三皈五戒,然后再受持菩萨戒,然后修习空观或者念佛到淨土去,结果成佛。你今天看到他成佛,他当初为什麽成佛?他刚开始就是因为来到寺庙,看到佛像合掌,若他刚开始没有这过程就不会有此结果。

  智者大师说:我们不要老是在那边讲真实相,重点是谁能够掌握一个殊胜的方便门;你没办法掌握方便门,你根本没办法进入真实相。我们〔淨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他在卢山东林寺做住持的时候,有一天他在大殿经行,这时有一个读书人,而这读书人是饱读圣贤书,在儒家是非常有名的一个读书人,古时候的读书人他也读佛法也看禅宗的理论,非常的骄慢。他来到寺庙进入大殿,看到慧远大师说:「佛法讲到诸法皆空,你们安立这些佛像干什麽」。慧远大师说:「没有这些佛像,你就没办法悟入空性;没有住持三宝,你就没办法进入到理体三宝。」慧远大师这句话,就刚好跟《法华经》的「开方便门,示真实相」相符合。

  〔淨土宗〕十二祖彻悟祖师,又名梦东禅师。彻悟祖师他从小聪明好学,他在二十二岁的时候生一场大病,他感到世间无常,觉得追求功名富贵没有意思。二十二岁因为病就出家,出家以后这个人不得了,看他的传记知道这个人是宗乘教义二融通,在宗门他广泛的参访临济宗的大师,教门他通达《唯识》、《天台》、《愣严》、《法华》。后来在他四十岁左右,他的师父(临济宗的大师)往生,就把寺庙交给他让他作住持。他将近五十岁的时候,遇到〔淨土法门〕,他除了自己念佛也带了很多弟子念佛,后来他决定离开〔临济宗〕的道场。当他要离开的时候,他的师兄弟就不满说:「师兄,当初师父将禅宗的法脉交给你,你要弘扬禅宗,而你现在要离开这个地方,那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回答我就可以离开。」他师兄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娑婆世界是梦幻泡影,极乐世界也是梦幻泡影,那你有什麽好取捨的呢?你离开娑婆世界也是梦幻泡影,极乐世界也是梦幻泡影,那你为什麽要捨此求彼呢?

  彻悟祖师说:是的,这二个生命体都没有离开无明妄想,都是活在妄想当中。但是这二个梦是不一样的,极乐世界是好梦,娑婆世界是一场恶梦;极乐世界是醒梦,娑婆世界是添梦。又说:你现在求生淨土,而另外一个人不求生淨土,二个人经过一千年的时间,二个人都在作梦;但是这二梦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一个人在极乐世界,一千年当中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他的梦境都是安乐的梦境,你在娑婆世界的梦境都是痛苦的。二、他在极乐世界的梦境出现的都是诸佛菩萨,极乐世界有醒梦的作用,有对治梦的作用;你在娑婆世界作的梦都是跟那些苦恼的众生爱憎取捨,恩恩怨怨,不是报恩就是报怨,报恩的让你产生贪爱,报怨的让你产生瞋恨,结果你在三界中越轮迴越煳涂。同样的是如梦如幻,但是它这二个梦幻,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修行佛法不要忽略作用,「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方便门虽然不是真实相,但是你弃捨了方便门,你进不了真实相。这就是为什麽要捨此求彼的原因,因为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这二个因缘法对我们产生引导的作用是不同的。从理上说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理体是没有差别,但从事相来说这二个国土,对我们产生染淨苦乐的作用是千差万别。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前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五)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六)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七)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八)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九)

 

后五篇文章

白话文:佛教经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三)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二)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一)

白话文:佛教经典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