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大乘起信论》附录(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乘起信论》附录(三)

  问:上说真如离一切相,云何今说具足一切诸功德相?

  答:虽实具有一切功德,然无差别相,彼一切法皆同一味一真,离分别相,无二性故。以依业识等生灭相,而立彼一切差别之相。此云何立?以一切法本来唯心,实无分别,以不觉故分别,心起见有境界,名为无明:心性本净,无明不起,即於真如立大智慧光明义,若心性见境,则有不见之相,心性无见则无不见,即於真如立遍照法界义,若心有动则非真了知,非本性清净,非常乐我净,非寂静,是变异不自在,是具起过於恒沙虚妄杂染,以心性无动故,即立真实了知义,乃至过於恒沙清净功德相义,若心有起,见有余境可分别求,则於内法有所不足,以无边功德即一心自性,不见有余法而可更求,是故满足过於恒沙非异非一、不可思议诸佛之法,无有断绝,故说真如名如来藏,亦复名为如来法身。

  复次,真如用者,谓一切诸佛在因地时发大慈悲,修行诸度四摄等行,观物同己普皆救脱,尽未来际不限劫数,如实了知自他平等,而亦不取众生之相,以如是大方便智,灭无始无明证本法身,任运起於不思议业,种种自在差别作用,周遍法界与真如等。而亦无有用相可得。何以故?一切如来唯是法身,第一义谛无有世谛境界作用,但随众生见闻等故,而有种种作用不同。

  此用有二:一依分别事识,谓凡夫、二乘心所见者,是名化身,此人不知转识影现,见从外来取色分限,然佛化身无有限量。二依业识,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受用身,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住依果亦具无量功德庄严,随所应见,无量、无边、无际、无断,非於心外,如是而见。此诸功德,皆因波罗蜜等无漏行薰及不思议薰之所成就,具无边喜乐功德相故,亦名报身。

  又,凡夫等所见是其麤用,随六趣异种种差别,无有无边功德乐相,名为化身。

  初行菩萨见中品用,以深信真如故得少分见,知如来身无去、无来、无有断绝。唯心影现不离真如,然此菩萨犹未能离微细分别,以末入法身位故。净心菩萨见微细用,如是转胜乃至菩萨究竟地中见之方尽,此微细用是受用身。以有业识见受用身,若离业识则无可见,一切如来皆是法身,无有彼此差别色相,互相见故。

  问:若佛法身无有种种差别色相,云何能现种种诸色?

  答:以法身是色实体故,能现种种色,谓从本已来,色心无二,以色本性即心自性,说明智身:以心本性即色自性,说明法身。一切如来所现色身,逼一切处,无有间断。十方菩萨随所堪任,随所愿乐,见无量受用身,无量庄严土,各各差别,不相障碍,无有断绝。此所现色身一切众生心意识不能思量,以是真如自在甚深用故。

  复次,为令众生从心生灭门入真如门故,令观色等相皆不成就。云何不成就?谓分析麤色渐至微尘,复以方分析此微尘,是故若麤若细一切诸色,唯是妄心分别,影像实无所有,推求余蕴,渐至刹那,求此刹那相,别非一无为之法,亦复如是,离於法界终不可得,如是十方一切诸法应知悉然,犹如迷人,谓东为西,方实不转。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为动而实不动。若知动心即不生灭,即得入於真如之门。

  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莫不皆依我见而起,若离我见,则无邪执。我见有二种:

  一人我见,二法我见。

  人我见者,依诸凡夫说有五种:一者如经中说,如来法身究竟寂灭犹如虚空,凡愚闻之不解其义,则执如来性同於虚空常恒遍有,为除彼执,明虚空相唯是分别,实不可得,有见有对待於诸色,以心分别说名虚空。色既唯是妄心分别,当知虚空亦无有体,一切境相唯是妄心之所分别。若离妄心,即境界相灭,唯真如心无所不遍,此是如来自性如虚空义,非谓如空是常、是有。

  二者如经中说,一切世法皆毕竟空,乃至涅盘真如法亦毕竟空,本性如是离一切相。凡愚闻之不解其义,即执涅盘真如法唯空无物,为除彼执明真如法身自体不空,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如经中说,如来藏具足一切诸性功德,不增不减。凡愚闻已不解其义,则执如来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别,为除此执,明以真如本无染法差别,立有无边功德相,非是染相。

  四者如经中说,一切世间诸杂染法,皆依如来藏起,一切法不异真如。凡愚闻之不解其义,则谓如来藏具有一切,世间染法。为除此执,明如来藏从本具有过恒沙数清净功德,不异真如,过恒沙数烦恼染法,唯是妄有,本无自性。从无始来,未曾暂与如来藏相应,若如来染法相应,而令证会息妄染者,无有是处。

  五者如经中说,依如来藏有生死得涅盘。凡愚闻之不知其义,则谓依如来藏生死有始,以见始故,复谓涅盘有其终尽。为除此执,明如来藏无有初际,无明依之生死无始,若言三界外更有众生始起者,是外道经中说,非是佛教。以如来藏无有後际,证此永断生死种子,得於涅盘亦无後际,依人我见四种见生,是故於此安立彼四。

  法我见者,以二乘钝根,世尊但为说人无我,彼人便於五蕴生灭毕竟执著,怖畏生死妄取涅盘,为除此执,明五蕴法本性不生,不生故亦无有灭,不灭故本来涅盘,若究竟离分别执著,则知一切染法、净法皆相待立,是故当知,一切诸法从本已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无、非有,毕竟皆是不可说相,而有言说示教之者,皆是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语引导众生,令舍文字入於真实,若随言执义增妄分别,不生实智不得涅盘。

  分别修行正道相者,谓一切如来得道正因,一切菩萨发心修习,令现前故。略说发心有三种相:一信成就发心,二解行发心,三证发心。

  信成就发心者,依何位修何行,得信成就堪能发心,当知是人依不定聚,以法薰习善根力故,深信业果行十善道,厌生死苦求无上觉,值遇诸佛及诸菩萨,承事供养修行诸行,经十千劫信乃成就,从是已後,或以诸佛、菩萨教力,或以大悲,或因正法将欲坏灭,以护法故而能发心,既发心已入正定聚毕竟不退,住佛种性胜因相应,或有众生,久远已来善根微少,烦恼深厚覆其心故,虽值诸佛及诸菩萨承事供养,唯种人天受生种子,或种二乘菩提种子,或有虽求大菩提道,然根不定,或进、或退,或有值佛及诸菩萨供养承事修行诸行,未得满足十千大劫,中间遇缘而发於心。过何等缘?所谓或见佛形相,或供养众僧,或二乘所教,或见他发心,此等发心皆悉未定,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

  复次,信成就发心,略说有三:一发正直心,如理正念真如法故;二发深重心,乐集一切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愿拔一切众生苦故。

  问:一切众生、一切诸法皆同一法界,无有二相,据理但应正念真如,何假复修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

  答:不然。如摩尼宝本性明洁,在矿秽中,假使有人勤加忆念,而不作方便,不施功力,欲求清净终不可得,真如之法,亦复如是。体虽明洁具足功德,而被无边客尘所染。假使有人勤加忆念,而不作方便不修诸行,欲求清净终无得理,是故要当集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离彼无边客尘垢染,显现真法。彼方便行略有四种。

  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本性无生,离於妄见不住生死,又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於大悲,修诸善行,摄化众生不住涅盘,以真如离於生死涅盘相故,此行随顺以为根本,是名行根本方便。

  二能止息方便,所谓惭愧及以悔过,此能止息一切恶法,令不增长,以真如离一切过失相故。随顺真如止息诸恶,是名能止息方便。

  三生长善根方便,谓於三宝所起爱敬心,尊重供养顶礼称赞,随喜劝请正信增长,乃至志求无上菩提,为佛法僧威力所护,业障清净善根不退,以真如离一切障,具一切功德故。随顺真如修行善业,是名生长善根方便。

  四大愿平等方便,谓发誓愿尽未来际,平等救拔一切众生,令其安住无余涅盘,以知一切法本性无二故,彼此平等故,究竟寂灭故。随顺真如此三种相发大誓愿,是名大愿平等方便。

  菩萨如是发心之时,则得少分见佛法身,能随愿力现八种事,谓从兜率天宫来下、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佛、转法轮、般涅盘,然犹未得名为法身,以其过去无量世来有漏之业未除断故,或由恶业受於微苦,愿力所持非久被系。有经中说,信成就发心菩萨,或有退堕恶趣中者,此为初学心多懈怠不入正位,以此语之令增勇猛,非如实说。又,此菩萨一发心後,自利利他修诸苦行,心无怯弱街不畏堕二乘之地,况於恶道:若闻无量阿僧只劫动修种种难行苦行,方始得佛,不惊不怖,何况有起二乘之心及堕恶趣,以决定信一切诸法从本已来性涅盘故。

  解行发心者当知转胜,初无数劫将欲满故,於真如中得深解故,修一切行皆无著故,此菩萨知法性离怪贪相,是清净施度,随顺修行檀那波罗蜜:知法性离五欲境,无破戒相,是清净戒度,随顺修行尸罗波罗蜜:知法性无有苦恼,离瞋害相,是清净忍度,随顺修行羼提波罗蜜;知法性离身心相,无有懈怠,是清净进度,随顺修行毗梨耶波罗蜜:知法性无动无乱,是清净禅度,随顺修行禅那波罗蜜:知法性离诸痴闇,是清净慧度,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

  证发心者,从净心地乃至菩萨究竟地。证何境界?所谓真如。以依转识说为境界,而实证中无境界相。此菩萨以无分别智,证离言说真如法身故,能於一念遍往十方一切世界,供养诸佛,请转法轮,唯为众生而作利益,不求听受美妙音词;或为怯弱众生故示大精进,超无量劫速成正觉:或为懈怠众生故,经於无量阿僧只劫,久修苦行方始成佛。如是示现无数方便,皆为饶益一切众生,而实菩萨种性、诸根、发心、作证,皆悉同等,无超过法,决定皆经三无数劫成正觉故,但随众生世界不同,所见、所闻,根欲性异,示所修行种种差别。

  此证发心中有三种心:一真心,无有分别故:二方便心,任运利他故:三业识心,微细起灭故。

  又,此菩萨福德智慧二种庄严,悉圆满已,於色究竟得一切世间最尊胜身,以一念相应慧,顿拔无明根,具一切种智,任运而有不思议业,於十方无量世界普化众生。

  问: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众生无边故,心行差别亦复无边。如是境界,无有齐限,难知难解,若无明断,永无心相。云何能了一切种,成一切种智?

  答:一切妄境,从本已来理实唯一心为性,一切众生执著妄境,不能得知一切诸法第一义性,诸佛如来无有执著,则能现见诸法实性,而有大智显照一切染净差别,以无量无边善巧方便,随其所应利乐众生,是故妄念心灭,了一切种,成一切种智。

 
 
 
前五篇文章

《大乘起信论》附录(二)

《大乘起信论》附录(一)

《大乘起信论》解说

龙舒净土文序

龙舒净土文卷第十

 

后五篇文章

《大乘起信论》附录(四)

《大乘起信论》源流

《大乘起信论》经典(一)

《大乘起信论》经典(二)

《大乘起信论》经典(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