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龙舒净土文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龙舒净土文序

  龙舒净土文序

  阿弥陀如来。以大愿力。摄受群品。系念甚简。证果甚速。或者疑之。余尝为之言。阿弥陀佛即汝性是。极乐国土即汝心是。众生背觉合尘。沦于七趣。立我与佛。天地悬隔。佛为是故。慈悲方便。开示悟入。现诸无量如幻三昧。庄严其国。备极华好。复以辩智而为演说。令诸众生欢喜爱乐。于日用中能发一念。念彼如来。欲生其国。即此一念清净坚固。还性所有与佛无异。当是念时。不起于坐。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悉皆现前。如是修习乃至纯熟。幻身坏时。此性不坏。金莲华台。由性种生往生其中。如归吾庐。诸佛菩萨即我眷属。性无异故自相亲爱。友人龙舒王虚中。端静简洁。博通群书。训传六经诸子数十万言。一旦指之曰。是皆业习非究竟法。吾其西方之归。自是精进。惟佛惟念。年且六十。布衣蔬茹。重趼千里。以是教人。风雨寒暑弗皇恤。闲居日课千拜。夜分乃寝。面目奕奕有光。望之者信其为有道之士也。绍兴辛巳秋。过家君于宣城。留两月。始见其净土文。凡修习法门与感验章著具有颠末。将求信道锓木传焉。诿余序其书。故为之题其端。云虚中名日休。十月旦状元历阳张孝祥序。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其中种种殊胜庄严。阿弥陀经载之详矣。阿弥陀乃彼中之佛。未成佛以前。有四十八愿。愿愿度人。众生愿生彼国者。一称其名。随念往生。末世之人皆于命终气绝之后。令他人称念十声。谓之十念。何益于事。却不知。于平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念不离西方净土。念念愿见彼佛弥陀。直至命终。不差不乱。莲台上品决定化生。五浊恶世更不再入。但阐提之流不信有之被恶业昏翳。既不能自修。又障他人修。此入地狱。如箭射。诚可悯也。譬如遐邦绝域之人居处服食无异禽兽。安知有中国富贵快乐。一旦或有语之者。咸以为妄。其中乃至一人听而信之。念慕中国。大厌彼土。愿身殁而生焉。今生中国之人。岂无若乎此辈。世界中。岂无遐邦绝域乎。既有南赡部洲。便有西方净土。又安知不同在此天地之间哉。舍此生彼。亦理之常。乌得而不信。诸佛无妄语。佛语不误人。先贤达士及禅门宗师亦多修净土。惟龙舒王居士信之笃。修之勤。正念现前临终明白。净土之归无疑矣。自利利他。又作净土文十三卷。引三教经书为证。方便利益开导后人。可谓一念万年岁久板翳不任披阅。吾侄元益逊斋自号康庐客。乃先兄道山左丞之子夙植善本来生我家。行已立。身靡不在道。饥寒病苦周恤有恒。道释诸经印施饶益修行净业。惟己自知。纷纷盆盎中。见此古罍洗。余甚嘉之。宜其咸称为善人君子也。发心重为刊梓。欲寿其传。愿一切众生悉归净土。刊至第四卷第九卷十板。铁笔有碍。出舍利三颗。嵌罅深隐。光彩[火*崔]灿。众惊异焉。此皆阿弥陀佛悲智示现龙舒居士愿力不泯。吾侄信心坚固所致。谓佛法无灵验西方无净土可乎。旧板重刊善缘圆满。诸仁者切忌。莫于纸上板上作背向两般错会。虽然本性弥陀惟心净土。岂欺我耶。吁仁智之见有不同。中人以上可语也。于是乎书

  延祐三年岁次丙辰中秋日。同修净土信士奉训大夫前江淮守处财赋都总府副总官古寿吕师说。书于浔阳寓舍之信堂

  龙舒净土文序

  净土之说乃超脱轮回捷径。龙舒居士著为成书广行流布。盖欲勉人以必为要人以必至。其用心诚非浅浅。凡欲披阅。须详味其言谛思其义。若大概涉猎过目。殆亦徒然苟为他事所汨。或觉心意稍懈。姑置少时。然后再观。则庶无遗意。否则非但意义不相属。而信心亦无自而起。兹文如其无用。望转施信士勿徒束之高阁。庶不负龙舒居士之用心。而予区区锓木之勤殆亦不虚设矣吕元益书

  重刊龙舒净土文序

  如来设教之不同也。兼但对带。显密偏圆。三乘五行。随自随他。种种差别。功高易进。念佛为先。在凡具惑用三观智显本性佛。法智祖曰。心境叵得。故染可观净。不碍缘生故。想成相起。唯色唯心故。当处显见此观佛三昧之正诀具眼者能之。若夫称唱瞻礼读诵持戒。皆净业之正因。正观之助行。虽登台之有金银入品之有上下。趣无生而阶不退则一也。有宋王龙舒作净土文并附录。总十三卷。嘉禾僧卺点校厘为十二卷。漏泽僧诵特刊行之。终日念心。终日念佛。介尔有心。三千具足。心想彼境。复了此心。念心是佛。全佛是心。然后般若德显。解脱德彰。法身德圆。法界圆融。不思议体即此论功不在禹下时

  成化十七年岁次辛丑佛成道日。鄞江南溪秋月序

  录印光大师代王弘愿阿阇黎作重刻龙舒土文题词并序

  众生心性。与佛同俦。由迷背故。轮回不休。如来慈愍。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无奈根性。万有不齐。非出格人。决难出离。因兹特开净土一门。普摄一切上中下根。五逆十恶。地狱相现。一念投诚。即登彼岸。等觉菩萨德与佛齐。尚须往生。方证菩提。博地凡夫。具足烦恼。不肯念佛。如何是好。寄语世人。同生信愿。执持佛号。始终莫变。待至临终。蒙佛接引顿出五浊。直登九品。见佛闻法亲证无生。乘大愿轮。普度有情。

  净士法门者。如来彻底悲心。普度众生之法门也。令彼无力断惑具縳凡夫。信愿持名。现生了脱。与观音势至同为伴。上而至于等觉菩萨。位邻佛果。尚须往生。方成正觉。至顿至圆彻上彻下。超越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以故当佛说阿弥陀经时。六方诸佛出广长舌。一音赞叹。称为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又谓我释迦尊。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而我世尊自叙宿因。谓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证菩提。为一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令其闻者信受奉行。以究畅己出世之本怀而已。然此法门甚深难测。虽经诸佛本师交相劝信。而世之疑者。犹复甚多。不但世智凡情不信。即深通宗教之知识。犹或疑之。不但知识不信。即已证真谛。业尽情空之声闻缘觉。犹或疑之。不但小圣不信。即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即法身大士。虽能谛信。尚不穷源彻底。良以此之法门。以果觉为因心。全体是佛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尽。非彼诸人智所能知故也。我辈凡夫。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获实益。若得闻此不思议法门。便是多劫深种善根。况信受奉乎哉。

  溯自大教东来。远公创开莲社。嗣后宗教高人。无不弘赞。如智者。慈恩清凉。永明等。以其为初机入道之第一要门。华严成佛之末后一著也。由是具縳凡夫。仗佛力以了生死者。非算数譬所能知也。

  当南宋时。吾宗先德有龙舒居士。名日休。字虚中者。乘愿再来。以身说法。虽在尘俗。不纳妻室。虽入国学。不履仕途。发挥儒佛之正宗。教授具信之子弟。又欲同人咸生净土。作为此书。普倡导。言浅而典。理深而著。俯顺劣机。循循善诱。曲尽婆心。无所不至。恐其畏难不入。故以晨朝十念。作普摄群机之最胜方便。待其渐入渐深。如得嘉肴。既知其味。则日用云为。自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非限于一荼之顷以为定章也。倘能具真信愿。毕生持十念。决定往生。况更能加功用行者乎。不但此也。即绝无信。绝不修持。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善根。何以故。以由知故。遇境逢缘。便能提起。如陈企被所杀之怨鬼见逼。由念佛而鬼遂不现。因兹毕世念佛。临终往生。且能而叙因。亲现生西本身妙相。使先未预闻。则使被鬼夺命。永劫沉沦矣。所以观经三福。初则世善皆堪回向。及至九品。末则狱现。当获往生。平于一心不乱。妙观圆成。证三昧而往生者。更不须言矣。是知净土法门。普摄群机。了无弃物。猗欤大哉。其书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生决定往生为宗。详观断疑生信。普劝修持。往生事迹。特为劝喻等。以及居士一生所行。末后所现。则上中下三根。无根不被。信愿行三法。无法不彰矣。爰付剞劂。普遍流通。企酬释迦说法。诸佛证明。列祖传镫。居士著书之大慈悲心于煞尘海滴云耳。

  序

  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能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必能与佛感应道交。临终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

  龙舒居士著成此书。曲尽婆心。劝人修行念佛。语意恳切。循循善诱。盖欲勉人以必为。要人以必至。其爱人之心。可谓恳且切矣。普愿读者详味其言。谛思其义。息心实求其益。发菩提心。生真信。愿勇猛精进。持佛圣号。求生西方。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如愿往生极乐世界。庶不辜负龙舒居士劝人念佛之婆心焉。

  戊戌年元旦日林侠庵顿首敬劝

 
 
 
前五篇文章

龙舒净土文卷第十

龙舒净土文卷第九

龙舒净土文卷第八

龙舒净土文卷第七

龙舒净土文卷第六

 

后五篇文章

《大乘起信论》解说

《大乘起信论》附录(一)

《大乘起信论》附录(二)

《大乘起信论》附录(三)

《大乘起信论》附录(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