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九)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如来首显见精者,即示真本也;文殊独选耳根者,即用真本也。须知此经宗要,即是舍识用根,前普判误认科中,首明之,此中再明之。第四卷末,若弃生灭,守于真常,生灭者,识心也;真常者,根性也;复重明之。此皆出自如来本意,有以此处,见其名为识精,便不敢认为真者,误矣!岂不观元明,元清净之语乎?

  能生诸缘者:以识精即第八阿黎耶识,本具精明之体,由此识体即如来藏,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故曰能生也。 诸缘指能缘所缘,有二种:一、八识能生,见相二分,见分为能缘,相分为所缘。见分乃转本有智光,为能见之见分,要缘八识本体自证分,八识由无明力,晦昧真空,而成顽空,本无可见,见分定欲见之,于是空晦暗中,结暗境而成四大之色,带起相分,为见分所缘之境;而本生识海,还是缘不到,故曰缘所遗者。二、即七转识,由第八识,相分境界而生。论云:‘境界为缘长六粗,’长即生义。前四粗,即是七转识,各有能缘功用而六识能缘之力最胜。,所缘即一切万法,皆从识生,而为所缘之境,故曰诸缘。

  缘所遗者:此一缘字,作二解:一、以转识能遍缘一切,而不能反缘,本生识海;如眼有见,能遍见一切,而不能反见自眼。既不能缘本识,则菩提涅槃元清净体,非失似失,故曰缘所遗者。二、缘者,由也。由诸众生,迷此识精元明之体,迷则虽有不知,非遗失等于遗失,是谓缘所遗者。问:‘第七识能缘第八见分,岂不能反缘耶?’答:‘七识虽然能缘第八见分,因执之为我,故落于非量,必遗元明之体,正是缘所遗者,非同如如智,缘如如理,现量昭然可比。’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曰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此结归指过。通结一切众生皆然,故曰由诸众生,遗此本明;本明即元明也。此承上文反缘识精元明缘不到,由缘不到,毕竟不见,非遗似遗,故曰遗此本明,即是迷却真本也。

  虽然终日,承渠功能力用,行即用也;眼见色,耳闻声,乃至意知法,无非本明照用,而不自觉,即日用不知能见能闻者是谁。既已迷却真本,自必全用妄本,攀缘六尘,依之起惑造业,随业受报。

  枉入诸趣:即舍生趣生,趣向六道,轮回不息。枉入者,不当入而入,众生本具菩提涅槃,元清净体,依之修证,成佛有分,今反入诸趣,即是系珠乞丐,岂不枉屈乎。二、发明真妄二本竟。

  卯三 正斥妄识非心 分三 辰初 如来重征直呵 二 阿难惊索名目 三 如来指名出过 今初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

  《正脉》云:‘奢摩他路,问、答意别:阿难以求知心处为奢摩他路;如来则以了此妄识,无体无处,而别觅真心,为奢摩他路。’ 佛以阿难请示奢摩他路,故为说二种根本,令知真妄,庶可舍妄求真,圆悟真心,以为修习佛定,之最初方便。此下更试验一番,且看阿难如何荐取!先征能见,后斥妄心,以示奢摩他路。故曰: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如汝甘受生死,不求奢摩他路,则亦无庸问矣,今既求开奢摩他路,不得不决择真妄二本,舍妄依真,方免错乱修习也。

  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

  即时如来,先以无言说法,举拳验见。佛身全体黄金色,故臂亦金色。屈五轮指,佛之指端,有千幅轮相,指屈成拳,举示阿难,此如来欲以向上一著,接引阿难,阿难果能于金拳举处,当下回光返照,识得本明,则可谓机教相扣,不负如来矣! 无奈钝根不契,还要费尽如来苦心,于无言说中,再施言教: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此处是非未定,见尘也是见,见性也是见,未知阿难是见尘耶?是见性耶?

  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

  佛以阿难答见,见尘、见性未分,故问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照耀我之心目,此见尘也。如果见性,自可忘尘,则合真性,今既见尘,自然迷性,正属妄本。

  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佛已知阿难,但见尘不见性,尚不肯放舍,仍复亲切提撕,深锥重札,正见婆心太切。复问汝将谁见?若能在这里,回光返照,尚属未晚,无奈阿难,迷执太深,如来重重显示,阿难头头错过,仍答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前见是其眼,早被佛破,至此依然不悟,还答我与大众,同将眼见;若是,则辜负世尊甚矣!佛举拳以示,正欲阿难向眼根中,识取真见,以为奢摩他,出生死入涅槃之正路也。可惜阿难,但知循尘,不知返本,遗却识精,故认肉眼为能见;此即上文所云:‘缘所遗者。’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前来世尊,步步迫拶,当机阿难,寸步不移,故只得再征妄心,而直破之。前文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吻合此处,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祗是两次征心,有谓楞严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不知前七番,乃破处非征心,复未尽破妄之文,后八还虽辨见为真心,岂全收显真之旨?经中实系三番破识,十番显见,请试思之。

  世尊举手擎拳,原欲以无言之道,向上一著,接引阿难,令向见色,闻声处,亲见自己本来面目也。奈阿难直指不会,祗得再加曲指,重行审问:汝何所见一审也;汝将谁见二审也。世尊则循循善诱,阿难则处处胶著,不能认见为心,而反认见属眼,世尊见其始终不悟,只得落草盘根,更征之曰: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此三审也。正属二次征心。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

  上来如来三审,全是宗乘语气,其如当机,熟处难忘,不知转身,犹曰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用也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此认妄本也;能推之心,即攀缘心也。正是阿难尘相未除,依旧认贼为子,此第二次征心,又自呈妄心也。

  佛言咄!此非汝心!佛到此,见其迷情深固,非大力不能破,故奋起踞地师子之威,直与一喝曰:咄!此非汝心!此一喝正如金刚王宝剑,擒贼斩首,向其命根不断处,猛下一剑。佛举手擎拳,要阿难向眼根见处,回光返照,识取真心,无奈阿难,只知合尘,不知合觉。如是如来,换一方针,以阿难惯用耳根遂乃振威一喝,欲令向耳根荐取,能闻闻性,果能于此,妄心死得了,自然可许法身活得来。阿难非特妄心不死,下文反与如来,争辩不休。初如来重征直呵竟。

  辰二 阿难惊索名目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阿难被喝惊起,矍然,惊惧不安之貌,故以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能推者,既非我心,应当名为何等?可见阿难一向唯知此心,今说非心,如人执石为玉,认为至宝,今闻说非玉,失其至宝,无怪其惊惧不安,故欲索其名。二阿难惊索名目竟。

  辰三 如来指名出过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此如来先指妄名,后责错认。此能推心也是现前尘境,虚妄相上,所起之分别想心,诸尘境界,于妙明心中,虚妄显现。如空中华,梦中境,虚而不实,妄而不真,故曰虚妄相。从此相上,所起之想,则妄上加妄,当名妄想,乃是尘影,尘有则有,尘无则无,随尘生灭。但此心功用颇大,而能惑乱汝之真性,由汝无始劫来,至于今生,都认此妄想为真心,譬如认贼为子,反弃真子而不寻觅,既经认妄,自必遗真。故云:‘失汝元常。’元者、本也,常者、常住真心。此心迷时,非失说失,完全不知,都是妄想用事,依之起惑造业,依业感报,而受轮回六道,流转生死之苦。前云不知常住真心,用诸妄想,故有轮转是也。二斥妄识非心竟。

 
 
 
前五篇文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八)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七)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六)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五)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四)

 

后五篇文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十)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十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三卷-圆瑛大师(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三卷-圆瑛大师(二)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三卷-圆瑛大师(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