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此复举喻。以前喻磨镜,垢尽明现,显以幻离幻。此喻摩尼,随方现色,显即幻即真。清净摩尼宝珠,龙王髻中所有。梵语摩尼,此云如意。能如人意,雨一切宝故。此珠具足体、相、用三大之义。其体,则清净宝贵;其相,则内外明澈;其用,则随方现色。由珠体清净,珠明明彻,故映于五色,其用自在,随方各现也,珠,喻净圆觉心;五色,喻五蕴身心;随方各现,喻随业所感,各现五蕴身心;愚人,喻迷位众生,不了如幻,妄执实有五蕴身心。‘华严经’云:‘凡夫见诸法,但随诸相转,不了法无性,以是不见佛。’

  此珠可喻三性:摩尼,喻圆成实性,即前所显之理;现色,喻依他起性,即前所有诸幻;愚人定执实色,喻遍计执性,即前妄认身心。此亦印前文,若对摩尼,所现之色,不执实有,则种种色,一一同体清净,皆属圆珠妙用,无色可离,但能了依他如幻,不起遍计妄执,当体即是圆成。以喻后文,根身器界,一一清净。此亦显后文。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

  此约法以合。圆觉净性,合摩尼珠,即圆成实性。现于身心(即五蕴幻躯),合现五色。随类各应者:即随十二类众生之业,各应以十二类,五蕴身心。此即圆觉随缘,循众生之业以发现。各类五蕴,合映于五色,随方各现,即依他起性。彼愚痴者:指我法未空之众生。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合诸愚痴者,妄见实有五色,即遍计执性。故总合云:亦复如是者,亦如摩尼现色,妄执实有者是也。丑一印前显后竟。

  丑二 拂迹入玄

  ‘由此不能还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

  由此乃承上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由此不能远离诸幻化相,是故我说身心,皆为净圆觉心,所现幻垢。凡妄认身心为己,未离幻垢者,名为众生。对此众生,则已离幻垢者,说名菩萨,以不执身心实有,了知身心如幻故。

  ‘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幻垢如珠中之色,本无可离,但了达即空,即是垢尽。所对之垢既尽,能对亦除,故曰:垢尽对除。此拂迹也。即无对垢,及说名者:此二句,诸家所解不同。今按本文解释,上文云对离幻垢,说名菩萨,此则众生之幻垢已尽,即无所对幻垢之众生,及说名离垢之菩萨。者字,即指菩萨。到此对待情亡,乃成绝待,不独所对幻垢之众生,了不可得,即能对之菩萨,亦不可名,以归平等本际,此入玄也。丑二拂迹入玄竟。

  丑三 圆彰法界

  寅一 一真法界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此承前启后。菩萨及末世众生,皆指求净圆觉之人。观行已成,证得如幻三昧,则一切诸幻影像,悉皆得灭。不妄执随方所现之五蕴,以为实有,破除我法二执,如不执摩尼珠,实有五色也。尔时便得无方清净者:尔时,即证得圆觉,灭除幻垢之时。便得者,即得也。无方清净,乃周遍清净,不定方所,非一方二方清净,所谓无处(方,即处也)不清净也。

  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者:圆觉妙心本净,昔为无明诸幻所障,但见诸幻,妄执实有,不得周遍清净。到此幻尽觉显,不但空中,所有身心世界,了不可得,即无边虚空,皆为觉性之所显发,亦不可得。如‘楞严经’所云:‘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销殒。’十方顽空销殒而圆觉真空显发,广大圆明,无有边际,即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本有大光明藏,寂而常照,含裹十方虚空,皆成寂灭真境。惟妙觉明,圆照法界,了无一法当情。此即众生清净觉地,亦即如来因地,圆照清净觉相是也。一一真法界竟。

  寅二 三重法界

  卯一 真空绝相观

  ‘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

  此下,显净圆觉心,周遍清净之相。本科显真空妙理,绝相清净。下二科,广显互遍互融,摄入无碍。极显题中,大、方、广三义,体、相、用一一不可思议。首句承上云:觉心圆满明净故,则无有一法,而不清净。即一清净,一切同时清净也。所谓复本心源,究竟清净。惟一觉性圆明寂照,但以语不顿彰,文中不得不次第而显也。显心清净者:此指赖耶心(第八识),非指意识心(下文有意识故),今观行成就,无明幻灭,圆觉清净,遂显此赖耶心,同时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者:承上赖耶心,既已清净,则依自证分,所起之见分,亦同时清净。见分由无明力,转本有智光,而成能见之妄见,即六种染心之一,故以尘名,非眼根所见之色尘,为见尘也。心、见二皆清净故,一一周遍清净,唯一妙明,圆照法界,自内及外,自近及远,自凡及圣,以显究竟清净之相。非见尘清净之后,闻尘、觉尘等,相继清净。亦非眼根眼识,清净之后,诸根诸识,相继清净。文虽前后次第而说,只因语不顿彰之故。此等自应当知。如‘楞严’所云:‘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即显心清净),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即见尘、闻尘、觉尘、知尘、悉皆清净)。’以元是一精明,分作六和合故也。

  ‘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

  见分清净之故,眼根同时,与之俱净。根不能自见,因有见分,分作六和合。在眼曰见,故见净,根即与俱净也。根清净故,眼识清净。由来根识难分,故唯识云:愚者(指声闻愚法之人)难分识与根。当知根是所依,识是能依。由根对尘,识依根起。前五识缘自分境(如眼识缘色尘等),惟第六识,能遍缘六尘之境(明了意识,与前五识俱起,缘前五尘境,独头意识,缘法尘之境),根既清净,则根不缘尘。根境不偶,识无从生,故眼识与眼根,而同时清净。

  ‘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第一识字是眼识。接上文起,此处当知,并非眼识清净之后,闻尘才清净。此闻尘与见尘,同为六精,(‘楞严经’:名见精,闻精,乃至知精。是带妄之见分,总名为见分,别名为六精。带妄即带同分别业,二种妄见,故此经名为见尘、闻尘等。名虽有别,体则无殊,故皆名尘)见精清净,六精同时清净。耳根与耳识,亦同前眼根与眼识,随见分同时清净也。

  ‘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此文,例前眼根眼识,俱与见尘,同时清净,其余觉尘知尘,乃至鼻、舌、身、意,诸根诸识、无不同时清净。此先约内身清净,下推至外境清净。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六根清净故,自内及外,六尘亦复如是,同时清净,此外清净也。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此承上内外根尘既净,内外四大,亦同时俱净。不取根发识,尘牵心之义,直取根尘,四大和合之体也。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此约世间诸法。十二处,即内能缘根六处,外所缘尘六处。十八界,即根、尘、识,三六十八,各有界限。二十五有者: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亦名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亦名九有:以三界有九地(六欲天以下,是五趣杂居地;初禅、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三禅、离喜妙乐地;四禅、舍念清净地,此色界四地。无色界、亦有四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广言二十五有。古德颂云:‘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阿那含。’通称有者,以其有因必有果,因果不亡,故谓之曰有。是三界内众生,所依住故。此二十五有清净,即三界六凡依正,悉皆清净。此世间法清净也。

 
 
 
前五篇文章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二)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一)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九)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八)

 

后五篇文章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四)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五)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六)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七)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