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善寺 |
 
开善寺
梁陈之际的诗人阴铿(公元?——565年左右) 开善寺在南京钟山独龙阜(今明孝陵处)。它始建于刘宋元嘉年间,由名僧县摩密多主持建筑。梁武帝天监十三年又在此重建开善寺,并建宝公塔,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改称太平兴国寺,明初改名蒋山寺,其遗址尚存于今日的灵谷寺中。阴铿是由梁入陈的诗人,梁代为湘东王法曹行参军,入陈后任始兴王录事参军。累迁晋陵太守、员外善骑常侍。此诗为入陈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的吊古之情,归隐山林的愿望,洞澈诸色性空的佛智。钟山在南朝,已是佛教圣地,梵刹成林,殿宇如云,浮屠耸立,释子成行,钟磬之声,不绝于耳。松柏参天,飞瀑云泻,山花烂漫,莺歌燕舞,春光明媚,游人至此,有如进入佛国极乐世界,令人尘缘顿消。此诗头两句,以“鹫岭”与“王城”对举,并加一“通”字,便缩短和消除了人间与佛国的距离,融世间与出世间为一体,既描绘了开山寺的春光,又指出佛国不远,即在尘世之中,暗寓色空相即不离之意。三、四两联言登山的情意不尽,闲游的乐趣无穷。上承首联,下启现实和想象的情趣。在下文中,又引出莺、花、云、晖等景物的描写。春风吹拂,树枝摇曳,伸进门窗;黄莺栖枝,如荡秋千,随之入窗;五彩花瓣,随风一吹,纷纷落山,好似追逐春风。寺内雕梁画栋,悠然飘绕着天外归来的白云;窗外林堑,映照着天边落月的余晖。真是写不完,道不尽的春光情趣,结尾四句,抒发了诗人游开善寺的感慨。诗中所言的“古石”,是指开善寺东岭那块下临峭壁的“定心石”;“枯树”,是指梁朝名僧宝志和尚降生在一个高大古木的鹰巢里,后被朱氏收养,七岁时在钟山出家。深为梁武帝器重这一典故。诗人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因而自叹自问,这古老的定心石是何年开始卧于此处呢?莫非是造化专为游人着想,为人设置的么?那宝志和尚早已圆寂,而诞生他的柏树至今犹存,又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春秋?也许枯树有灵,还在悼念它所孕育的宝志高僧呢。让宝志的韵迹留芳草丛。全诗声韵谐美,风格清新秀丽,情感真挚而动人。诗中“古石何年卧,枯树几春空?”二句,含有万物无常,空去空来,由空生色,由色入空的佛理,寓意深刻,令人细玩不厌。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