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雪歌仁波切问答录(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雪歌仁波切问答录(一)

  问:在三大寺中,每一年都要考试吗?怎么考呢?如果不及格的话,会不会留级?

  答:在背经典方面是要考试的,辩经上面也要考,写的方面也要考,有这三种考试。在考辩经的时候,如果今年读的课程是般若方面的,就有一、两百个问题放在那里,先抽题,看五分钟之后,就要站起来,就这个题目作十五分钟的辩经。

  如果抽到的是没有读到的,那就完蛋了,所以要努力去读。考辩经是蛮紧张的,因为不知道会抽到什么题目,在辩经时,坐在旁边的老师都是最有名、很厉害的,平常会有五个老师打分数,也有一些不是打分数的老师来旁观。同班同学参加辩经考试的顺序也是要抽签的,所以,不知道自己会跟谁一起辩,这是很可怕的。

  在写的方面,也是跟辩经有关,包括了经典中讲的是什么,还有一些名相的定义,也会考传记或文法。

  在背的方面,则是一个一个到老师面前背,主要就是背今年和明年所读的经典。譬如,读《现观庄严论》一品时,这一品以及师子贤所写的这一品的解释是一定要背的,其它的则可以再自己多背。今年已经背过的,明年不可以再拿出来背,必须要背新的。

  背的部分并不算是那么重要的,数量也不需要很多,《现观庄严论》要读六年,这部论算是蛮短的,再加上师子贤的解释,也还是很短,以六年来背,并不算什么。但是,大家彼此之间都还是会比赛。背的范围有一个最低的范围,背完就可以了。

  在考试方面,这三个是比较重要的。

  没有通过的会不会留级呢?这就要看住持,有的住持不管,有的则会管。但是,他们必须要当义工,寺院里面有许多事情都必须要做,考上去的就不需要做了。这完全是看住持的想法,有的住持会想:“这些人一直留下来,年纪那么大了,快要四十岁了,还是跟小孩一起,这是很不好意思的。”就会让他上去,也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住持很严格,虽然年纪很大了还是跟小孩一起学习。

  问:内地有考试制度,如果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大概也要读十六年左右,我大学毕业时就有一种“再也不要读书”的心情,尤其每次在过一关考试之后,都有一种“再也不想读书”的心情,这种情形要怎么遮止呢?听起来在三大寺读书功课压力也是很大的,会不会越读越讨厌佛书呢?

  答:那边的压力也是一样,也有人就不想读了。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有的人越是辛苦读书,他自己却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一天没有上课反而会觉得很痛苦,有的人却是不上课就觉得非常好。

  我们旁观者来看,会觉得上课很辛苦。有的早上四点起来背经典,晚上就一直辩经,出来还要念那些已经背的经典,到了十二点半或一、两点才睡。我们看起来觉得很辛苦,他自己却觉得很快乐。

  各人想法不同,有的很快乐,有的却很痛苦,没有办法读的也有。一般来说,佛教里的学生和外面的学生差别很大,佛教里的学生越读在生活上越有帮助,他自己会感觉到。不管在外面能不能找到工作,所学的都是跟他的生命有关系的,完全是不一样的课程。世俗的教育,读完了好像跟生命没有什么关系,完全不一样的。

  问:以前仁波切开示过“起邪念就不可以坐在这里听课。”人都难免会有起心动念,偏向哪一方面就属于邪念呢?

  答:有不好的想法的时候,要不要听法呢?当然要啊!听法就是用来对治不好的想法的,这是很重要的。我说的是:你们在听法时,如果有谤法业出来,这就不好了,这样就不需要再听了。在听法时,讲法者有他的轨理,听法者也有他的轨理,如果都能具足的话,那是最好的。如果还不具足这样条件的话,就要改进,并不是不可以听。

  问:在这十七年的学习当中,《道次第》的学习是在哪一段期间呢?仁波切刚刚讲的应该是男众的学习,女众(阿尼拉)的学习也是如此吗?听说这几年阿尼拉也可以参加辩经、考格西,是不是如此呢?

  答:《道次第》的部分没有特别要考试,并不一定要背。但是,在辩经的时候,《菩提道次第》里面也会有一些题目拿出来辩。

  以中观的学习来讲,宗喀巴大师所写的在空性上最重要的是大小止观,所指的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讲的止观和《菩提道次第略论》讲的止观,观的部分就是空性的部分,也会讲到宗喀巴大师写的《中论》和《入中论》的解释,也会讲到《辩了不了义》,这五论都是很重要的,常常要反复不断的看。

  在学中观的时候,《菩提道次第》后面的部分一定要很熟,要常常提出来辩经。在学般若的时候,《菩提道次第》里面跟它有关系的,也都会提出来。虽然没有特别标明几年级要读《菩提道次第》,但是,常常在相关的课程时都要读的。《菩提道次第》是道次第,《现观庄严论》也是道次第,这两者相比的话,《现观庄严论》在道次第上面是更深的,相差很多。

  看过《菩提道次第》之后,再看《现观庄严论》,完全没有办法看懂。看过《现观庄严论》之后,再去看《菩提道次第》,感觉好像已经读过的样子,一定能够了解的。《现观庄严论》很深,读的时候很辛苦,要读很多经典,才有办法了解它的内涵,《菩提道次第》就不是那么深,即使对经典没有深入去研读,去看《菩提道次第》的话,感觉也都还好。

  女众可不可以成为格西呢?我刚刚讲过三大寺不承认。在辩经比赛的时候,有没有女众参加呢?这几年已经开始有了,听说现在女众在辩经上面更进步,我妹妹今年要出家,她也说要去一个女众道场,听说那个女众道场在辩经方面是女众寺院里最厉害的。现在是一直都在进步当中,就看她们进步的程度,如果达到像三大寺一样的话,三大寺可能会认同的。

  问:今天仁波切介绍宗喀巴大师所安排的课程,其实就是二圣六庄严的祖师大德所教授的重要经论,但是,陈那和法称论师还没有提到。

  答:我刚刚漏掉了,五大论就只讲了四大论。另外一论就是《释量论》,在十七年当中,每一年当中的一个半月要读《释量论》。为什么要读《释量论》呢?般若和中观两个课程是很重要、很珍贵的,但我们真的清楚理解吗?我们的心思一直都在烦恼、怀疑,烦恼不断袭来,怀疑一直很多,对于现观和中观的修行,心不但不清净,而是距离越来越远。

  在烦恼一直不断产生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那些烦恼都是心,开刀是无法消除的,而是在一个烦恼出来时就要去纠正它,要让与烦恼相反的心能生出来,这都要靠理由、了义,这就要学《释量论》,就能知道应该如何对治烦恼的方法,所以,《释量论》是相当重要的。

  越是凡夫,烦恼越多,因此,《释量论》的课程是蛮重要的。在龙树菩萨、无着菩萨之后,到了末法时期,一直越来越糟糕,此时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就出现了,陈那论师写了《集量论》,清楚诠释了因明,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一直批评他。他的弟子法称论师就受不了,法称论师的智能是蛮高的,在辩经上面很厉害,他就一直为他的师父陈那论师辩护。

  听说当时法称论师写的关于因明的道理,后来对于印度外教帮助也很大,因为他们一直看法称论师所写的经典,经过思考学到很多,因为法称论师以前读过外教的理论,同时也读了佛教的理论,他的智能是很高的,所以,他写的经典,不管对佛教或外教,影响都是蛮大的,其它外教也都很赞叹法称论师在逻辑上面是特别厉害的。

  所以,我们要读逻辑和因明的话,最正确的是法称论师写的。法称论师所写的是很有名的七部《量论》,像身体一样的有三部论,另外四论是帮助前面三论的,总共就是七部论。像身体一样的三部论,意思就是整个因明、逻辑上面完整课程所在的经典,三者当中最广的是《释量论》,所以,我们要读法称论师所写的经典的话,一定要读《释量论》,读了这部论之后,就全部都会通了。

  要深入的去读现观和中观,就要靠逻辑,逻辑最主要就是读法称论师写的《释量论》。我们在读的时候,法称论师写的其它论要读,陈那论师写的《集量论》也要读,最根本的就是法称论师的《释量论》,从低年级到还没有考格西之前,每一年都要读一个半月。一个月是三大寺整个比赛,也可以讲是一边比赛一边读。在这一个月之前,也大概要准备一个月,整个大概就有一个半多月,有时候会有两个月,这是《释量论》的部分。

  问:听到刚刚仁波切介绍三大寺的学习,好象是偏重在教理的学习,请问在实修上面是否也会有老师指导呢?另外,刚刚仁波切说过,在得到格西之后,有的走实修的路线,如果选择自己实修的话,是否也有老师指导?还是自己要去选老师呢?

  答:这也是在三大寺常常提到来提醒学生的一个问题,老师一直会说:“你们学的跟修的没有偏的。”在经典当中,宗喀巴大师也常常提醒我们,意思就是我们要去做。在三大寺,老师也常常会提醒:“你这样不对,我们是要读什么经典的人。”常常会提醒、纠正学生。

  每一年也会有一些短短的闭关,大概一个月或是二十几天,这是常常做的。以一天来说,老师也会一直纠正行为上面有做了,但是,真正有没有修还是要看内心。读书和修行完全是不可以分开的。在下密院读书闭关的时候怎么办呢?有的是有老师,没有老师的也有,可以说他自己已经可以当老师了,因为他的经典都已经读过了,外面看起来好像没有老师的样子,没有常常去请教老师问题。

  若是要问,也是可以问得到的,现在三大寺和其它地方闭关的人,有些修行蛮好的,有问题的话,法_王都是很欢迎的,马上就可以向他请教。目前没有碰过有问题而找不到老师的。修行人可以问法_王,自己也有一些老师可以问得到。

  思维在修行的过程真的很重要吗?---雪歌仁波切

  问:有些祖师大德,靠着依止善知识、打扫净罪等等,突然就开悟了,从他们的传记里,并没有看到他们对于苦谛四行相、空性等的思惟与修习,所以思维在修行的过程真的很重要吗?

  答:他们是因为前世已经修过,但那些修行的习气被业障盖住,所以,今生做资粮的累积与罪障的消除。当业障消除之后就突然开悟了。而我们,必须在此生不停地修行,借着好好地思惟来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为什么要思惟佛经的内涵?因为佛经的内涵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对付烦恼、烦恼的行相是什么样子、心的本性是什么、我有没有能力对付烦恼…,这些要思惟了解之后,把它用在自己的心上调心。没有思惟、仅仅拜佛念佛的做法,是外缘,它当然会产生一些帮助,但并不是直接消除烦恼的方法,不是烦恼的正对治。

  假设现在有二个人,一个不用思维,只是单纯地念佛拜佛或打坐;一个不停地思惟着要如何对付烦恼、如何调心。有一天,他们遇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人,被这个人臭骂一顿时,心里想生气的这种烦恼会生起。此时,如果平常脑筋空空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大概就会气死了:「我是一个念佛念了几千万遍的人耶!你竟敢骂我!」另一个常常思惟的人,调伏烦恼的能力会比较强,因为他已经习惯用各种角度去思惟,比如《入行论》第六品里有许多调伏嗔恨心的方法,马上可以运用它们来对付烦恼。

  我想说明的是,念佛,是一定有功德的,但与思惟的功德相较起来,念佛的功德比较小,因为思惟调心是近取因,是真正能消除烦恼的因,拜佛那些是外缘,并不是直接对付烦恼。

 
 
 
前五篇文章

《青州舍利塔下铭》考略

真实的“唐僧”伟大时代造就伟大的玄奘

走向诗佛——王维的生命皈依与艺术归依(七)

走向诗佛——王维的生命皈依与艺术归依(六)

走向诗佛——王维的生命皈依与艺术归依(五)

 

后五篇文章

宝镜无境——石头希迁、参同契、洞山良价、宝镜三昧歌新诠

永福寺与太平天国的一段故事

以《法华经》为代表的佛典专书语法研究

从语言角度判定《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非支谶所译

法鼓山故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