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教材汇编》 昭序 |
 
《《成佛之道》教材汇编》 昭序 第八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即将于本(民国九十八)年五月底揭幕。笔者在作研讨会企画之时,思及侯坤宏教授与悟殷法师已有现成的书稿,因此商请他们选在接近研讨会时再予出版,并于会中发表新书,作为对与会来宾的“法供养”。于是自己也凑热闹,将近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集为一册,一同发表新书。 去年年底,弘誓文教基金会将此一学术会议公告,登载于弘誓网站与双月刊中。未几,接到清德法师的电话,她十分谦逊而谨慎地询问:是否也可加入新书出版与发表的行列。原来,她积数年教学之努力,将印顺导师的《成佛之道》,作了条理井然的大纲与摘述,并且收录了导师其他著作中的相关论述,间或摘引经论原文、古德章疏或时人著作,作为原文佐证或补充教材。 笔者当然乐见其成,因此向法界出版社发行人性广法师推荐此书。另一方面,也著手更改学术会议的公告资料,将她的著作排入新书发表会的议程之中。这不仅是她与笔者之间二十年深厚的法谊使然,更重要的是,《成佛之道》作为一部佛学院普遍采用的教科书,倘若能出现良好完备的教材,对于教师与学生,将会有莫大助益。 ** ** ** ** ** ** ** ** ** 笔者曾于民国七十七年十月起,作《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章”之讲学,每堂课六十分钟,历经九十堂课方告完成。深深感受到《成佛之道》五乘共贯而会归一乘,结构完整而论述绵密,既能深入,又能浅出,让学佛者深者得深而浅者得浅,有其作为佛学教科书的无可替代性。 然而,倘若佛学功力不足,教材又不够完备,仅凭一部《成佛之道》与几部佛学辞典,要从头到尾执行教学,实有其重大困难。因此时闻许多佛学院教师,教到“三乘共法章”就戛然而止,想来应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学生或可大声说他只想“浅者得浅”,教师却如何可以“得浅为足”?再者,讲的既然是“成佛之道”,却只讲到“成罗汉道”,未免与作者“会归一大乘”的著述目的大相迳庭!难怪有人自称受到印顺导师著作影响,却高举“解脱道”而鄙薄“菩萨道”。想来有的是“得浅为足”的心态作怪,有的可能正是听到“三乘共法章”就戛然而止,功力不足以深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大乘义海吧! 为了令读者或学生达致提纲挈领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之余,与同时负责担任《成佛之道》前四章教学的性广法师,曾经合著《《成佛之道》偈颂科判表》,呈导师审阅修订之后出版,至今犹深受读者之重视。 然而区区科判,依然只是骨架,必须再增益以血肉肌肤、组织器官,才能成为全套教材的有机体,因此清德法师出版本书,实有教材具足而生机完备之重要意义。 法师期待学生拥有该份教材的慈悲心十分殷切,因此非常希望本书赶紧“出炉”,但另一方面,她又深感教材内容依然有待增益,而一度想打退堂鼓。笔者感受到清德法师备办教材时的认真、严谨,感受到她切盼学生能由“浅者见浅”而逐渐“深者见深”的法布施心。因此,虽然教材依然有增益内容的极大空间,但那是永远没有止尽的功课,因为“成佛之道”所涉及的层面,实在是太深、太广了,倘若为此而让本套教材迟不面世,蒙受损失的依然还是初修佛法的众多后学。因此不但鼓励她如期出版,并且随喜赞叹,作序如上。 九八、五、十八 新书付梓日,于景英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