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生活的修持》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生活的修持》序
  郑石岩
  对于现代人而言,要真正了解佛法的深意,并不容易。主要的原因有三:第一、佛经所传述的文字,因为名相多而又艰涩难懂,所以不经长时间的研习,不容易体会其中丰富的意义。第二、佛学的经典文献,汗牛充栋,从何读起,殊非易事。第三、佛经的丰富意义,与现代生活和学术发展缺乏衔接,致使佛经的启发性原貌不彰。这三者之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欠缺与现代学术的衔接。
  本世纪初,欧洲兴起了解释学。这门学术主要任务是要把过去的经典之作,透过解释,让它展现在现代人的眼前,让它对现代人再现出丰富的意义。这个工作就是儒家所谓的“温故而知新一。不过,温故的意思并不是死记经典,而是透过对经典的了解与现化生活的整体省察,用新的学术方法去理解与表达,从中看到具有启发性的真实意义。这件事也正是佛家所谓的“智慧增长”。
  心理学是从过去的经典和著作中发展出来的。许多心理学家所研究的素材,是从哲学和宗教中发现的。因此,心理学家们必须不断地阅读古典著作,从中发现新的线索,甚至从古典著作中汲取经验,建构其理论基础。沸洛伊德(S.Freud)、荣格(GJcng)等精神分析学家,他们花了许多时间研究宗教,其心理学理论中所谓“净化”的治疗过程,与佛家所谓的“净心”、“自性净土”和“开悟”,有著密切的关联。最近人文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bw)的自我实现理论、罗吉斯(C Rogers)的自觉和非指导式的心理咨商理论,都与佛学息息相关。甚至连认知心理学和心智发展的大师皮亚杰(.产Haget)也从古典的理论和实际观察研究中,建立他的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源自古典的启发,当然,心理学也能回过头来丰富经典中所蕴涵的意义。心理学建立在一套严谨、实用和对生活现象的研究上。它的特质是让我们的心智成长、智慧开展,且有明确的步骤可行。这一点如果能用在佛教的修持上,也必然有所裨益
  当然,我们必须认清心理学不是佛学,佛学更不是心理学。因为心理学只是在解答现象或逻辑所能范定的部分。佛学则是除了现象的世间法之外,更接触那不可思议的宇宙与生命的究竟。它是形而上的出世间法,属于“宗”的一部。固然不错,“佛语心为宗”,但是这里所谓的心已经不是心理学所说的心,而是“藉教悟宗”的心。尽管如此,佛教在行门方面,与心理学的目标是可以相融的。我们可以透过心理学来帮助自己修持;或者用它当工具,来解释精神生活提升的法门,使自己在修持上更容易贴切如法。
  布龙(L.A.Bullen)所写《生活的修持》一书,是一本净化心灵生活的好书。作者在书中使用了许多易懂的语言,观念的陈述上具有条理性;在实践方法上,则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陈述如何净化自心和开展活泼的自性。由于现代人受科学陶冶较深,用科学的语言来阐释佛法,读起来自然容易受用。特别是这本书,从尘劳紧张的净化谈起,逐步谈到烦恼的解脱、了了分明的生活体验,最后触及禅所谓的平直心。平直心即是佛心。
  这本书以十二个月的自我训练课程,来帮助一个人次第修持,不失为禅的方便门,是初学佛者值得一读的好书。
  八十一年八月一日
  摘自《慧炬》第341期

 
 
 
前五篇文章

《竹云斋文集》序

八个有关宗教的汉字读音及其他

百年文坛的佛学初探——评谭桂林《20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

禅诗是佛教文学的奇葩

《论傣族诗歌》是伪书

 

后五篇文章

安徽仰山诗话

《朱斐居士访问行脚集》序

《寻踪名僧的摇篮》序文

《太虚大师前传》自序

《净法随笔》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