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行到消费─台湾录音佛教音乐之研究
[ 作者:林美君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2001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2年
【文章标题】从修行到消费─台湾录音佛教音乐之研究
【文章作者】林美君
【指导教师】陈碧燕
【文章页数】174页
【中文关键词】梵呗|佛教音乐|录音佛教音乐|佛教音乐唱片|佛教音乐录音带|佛教音乐专辑|心灵音乐
--------------------------------------------------------------------------------
【中文摘要】梵呗在僧侣每天的生活中有紧密的关系,它体现着音乐在佛教的教义传承、修行、宗教情操的陶养、供养诸佛菩萨的功能与使命,而梵呗也因为服膺于佛教思想而产生了其独特的音乐文化。不过,这样的音乐文化却随着时代、环境、传播科技的变迁无可避免地产生了变化,这也意味着佛教本身面临现代化社会的冲击与调整。录音佛教音乐的出现揭示了这样的现象,它改变了梵呗存在的时空与方式,并且呈现佛教在宗教意识与实践上所产生的变动。在台湾,录音佛教音乐为大众透过消费行为才能获得的“商品”,而由于佛教在台湾有着不少的信仰人口,因此录音佛教音乐在唱片市场上有相当的占有率,近几年来,它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不少的佛教团体以及一般人士纷纷成立制作录音佛教音乐的专门公司,使得录音佛教音乐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这些琳琅满目的录音佛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唱片、佛教音乐录音带、CD等等各种的佛教音乐专辑,音乐的内容非常地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梵呗,还有许多以各种器乐或音乐风格重新编曲的传统梵呗演唱曲、演奏曲,让这些传统的梵呗融合了中国交响乐、西方交响乐、电子合成音乐、舞曲、新世纪音乐等其它音乐文化;另外还有各种全新的创作歌曲、乐曲,使得佛教音乐有各式各样的展现面貌。而录音佛教音乐同时也藉由新的音乐呈现或是包装手法,广泛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例如:禅修、养生、泡茶、读书、水晶、心灵音乐等等。本论文透过大规模的田野调查以及对于佛教人士、制作录音佛教音乐的相关机构的深入调查与访谈,从僧侣的修行生活到录音佛教音乐的制作,以及对于录音佛教音乐的整理分析,从中探究录音佛教音乐如何扮演着佛教与社会互动的媒介、桥梁,重新建构了当今人们心中对于佛教音乐的印象乃至对于佛教的了解,而佛教独特的音乐文化如何在当今音乐科技、音乐制作的转化过程,透过消费行为的商品化过程,转变了特质与功能,广泛地融入其它的音乐文化而呈现出一个多样化的音乐景象。
--------------------------------------------------------------------------------
【论文目次】
绪论1
第一章 佛教与音乐 9
第一节佛教的音乐思想9
一、声音与解脱9
二、非乐思想11
三、佛教所认同的音乐13
第二节佛教音乐的宗教功能18
一、教义的传承18
二、修行与宗教情操的陶养21
三、供养诸佛菩萨22
四、弘法23
第三节佛教梵呗的特色24
一、梵呗的仪文内容24
二、梵呗的文体与音乐形式26
三、梵呗的音响构成27
四、梵呗的唱诵28
五、梵呗的音乐审美标准29
小结31
第二章 从佛寺佛教音乐到录音佛教音乐33
第一节佛寺生活中的音乐实践33
一、佛光山、香光寺、圆光寺之简介34
二、佛寺中使用到梵呗的场合36
三、梵呗的学习与使用41
第二节佛教团体的录音佛教音乐出版43
一、佛光山的佛光文化与如是我闻44
二、和南寺与普音文化47
三、慈济基金会的静思文化49
四、法鼓山与法鼓文化50
五、其它52
第三节一般佛教唱片公司的录音佛教音乐出版52
一、风潮有声出版有限公司53
二、爱华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56
三、梵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58
四、谛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60
五、南星唱片录音带有限公司/妙莲华唱片有限公司62
六、般若海文化事业有限公司64
七、原动力文化发展事业有限公司66
八、其它71
第四节 录音佛教音乐的类型74
一、传统梵呗的录音74
二、改编传统梵呗76
三、完全新创80
小结82
第三章 录音佛教音乐的产制85
第一节唱片公司与录音佛教音乐的制作85
一、市场、唱片公司与录音佛教音乐三者的关系85
二、佛教音乐唱片公司的编制87
三、核心人物对佛教音乐的看法90
第二节录音佛教音乐的音乐制作96
一、音乐制作的技术96
二、传统梵呗录音的制作过程108
三、采集传统梵呗的旋律、曲调重新编曲的演唱曲113
四、其它类型录音佛教音乐的音乐制作116
第三节包装与行销121
一、建立认同、建构意义的与消费行为122
二、录音佛教音乐的专辑包装124
三、发行通路与宣传方式132
小结139
第四章 录音佛教音乐的影响143
第一节录音佛教音乐与佛教团体之间的冲击与互动143
一、录音对于梵呗修行功能的影响143
二、佛教音乐传统的松动145
三、新的弘法工具146
四、商品化的利弊147
第二节录音佛教音乐与社会大众148
一、娱乐欣赏的功能148
二、佛教音乐净化人心?还是扰乱人心?149
三、转变中的佛教音乐文化151
结论 153
参考书目157
附录173
--------------------------------------------------------------------------------
【参考文献】
专书
《佛门日课》,高雄:宏法寺,1984。
《佛门朝暮课诵》,台北:天华出版社,1982。
Attali, J.着,宋素凤、翁桂堂译,《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台北:时报,1995。中观法师等着,《佛教、音乐、艺术》,台北县:世界佛教出版社,1995。
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台北市:华严莲社,1956。
方立天,《中国佛教与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辑,《大正新修大藏经》,台北市:新文丰出版社,1983。
冉云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论集》,台北:东初,1990。
白圣原编,《早晚开大静法》,临济宗净觉山光德寺传戒委员会印行,1993。
佛光大辞典编修委员会,《佛光大辞典》,台北市:佛光出版社,1995,初版六刷。
佛光文化编,《佛光梵呗课诵本》,台北县: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
佛教编译馆主编,《佛教的仪轨制度》,台北市:佛教出版社,1986。
何云,《佛教文化百问》,北京市:今日中国出版社,1989。
吕澄编,《中国佛教人物与制度》,台北:弥勒,1987。
杜继文,《佛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林子青等编,《中国佛教规仪》,台北县:常春树书坊,1988。
胡耀,《佛教与音乐艺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徐湘霖,《净域奇葩─佛教艺术》,四川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庄克仁,《广播节目企画与制作》,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85,页228。
财团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主编,《1998年佛学研究论文集:佛教音乐》,台北县:佛光,1999。
财团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主编,《2000年佛学研究论文集:佛教音乐2》,台北县:佛光,2001。
高楠顺次郎等着,蓝吉富主编,《佛教艺术──音乐、戏剧、美术》,台北市:华宇出版社,1988。
张治江等主编,《佛教文化》,高雄市:丽文文化,1995。
张苙云、吕玉瑕、王甫昌主编,《九0年代的台湾社会:社会便间基本调查研究系列二(上)》,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社研所筹备处,1997。
张运华,《中国传统佛教仪轨》,台北县:立绪文化,1998。
张锡坤主编,《佛教与东方艺术》,吉林省:吉林教育,1991。
符芝瑛,《传灯:星云大师传》,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1995。
许地山等着,蓝吉富主编,《佛教艺术论集》,台北县:弥勒出版社,1983。
陈学明,《文化工业》,台北:扬智,1996年。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台北市: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
黄庆澜,《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台北市:佛教出版社,1987。
慈怡主编,《佛光大辞典》,高雄: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8。
叶露华,《中国的佛教仪规》,台北市:南海菩萨杂志社,1994。
铭传商专大众传播科编制,《台湾唱片业的过去、现在、未来》,台北市:传莘杂志社,1990。
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台北市:蓝灯文化,1993。
贤度法师,《佛教的制度与仪轨》,台北市:华严莲社,1997。
萧兴华,《中国音乐史》,台北市:文津,1995。
迈可.肯尼迪主编,叶绿娜等译,《西洋音乐百科全书第十册──牛津音乐辞典(下)》,台北市:台湾麦克,1997。
赖信川,《一路念佛到中土─梵呗史谈》,台北市:法鼓文化,2001。
龙锦光编着,《佛教与音乐》,台北县:世界佛教出版社,1995。
戴明贤,《梵呗赞谱》,台中市:国际佛教文化,1966。
蓝吉富主编,《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台南县: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文献基金会,1994。
释文雄编,《中国佛教音乐》,四川:成都,1993。
释明迦总编,《香光尼僧团十二年周年特刊》,嘉义市:香光庄严杂志社,1994。
释悟因总编,《觉树人华:香光尼众佛学院成立十二年周年专刊》,嘉义市:香光书乡,1992。
释悟因总纂,《台湾佛学院志【贰】圆光佛学院志》,嘉义市:香光书乡,1995。
释兴慈,《重订二课合解》,台北:圣国印刷有限公司,1989。
瞿海源,《社会阶层、文化认同与音乐喜好》,《九0年代的台湾社会: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研究系列二(上)》,张苙云、吕玉瑕、王甫昌主编,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社研所筹备处,民86,页189228。
Asad, Talal. Genealogies of Religion.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cersity Press, 1993.
Bennett, Tony.“Useful Culture,”Relocating Culture Studies, ed. Valda Blundell, John Shepherd, and Ian Taylor. London and NY: Routledge, 1993.
Blacking, John. Music, Culture, and Experience: selected Papers of John Blacking, ed.Reginald Byron. Chicago Studies in Ethnomusic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Burnett, R. The Global Jukebox:The International Music Industry.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6.
Cook, Nicholas. Analysing Musical Multimedia.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8.
Foulk, T. Griffith.“Myth, Ritual, and Monastic Practice in Sung Ch’an Buddhism,” Religion and Society in T’ang and Sung China, 7001300,ed. Patricia B. Ebrey and Peter N. Grego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3.
Geertz, Clifford.“Religion as a Cultural System.”Anthrop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Religions, ed. Michael Banton, A.S.A. Monographs, no. 3. London: Tavistock, 1966.
“The Balinese Cockfight”Myth, Symbol and Culture, ed.Clifford Geertz, New York: Norton.
Grossberg, Lawrence.“The Formations of Cultural Studies”Relocating Culture Studies, ed. Valda Blundell, John Shepherd, and Ian Taylor.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3.
HughesFreeland, Felicia. Ritual, Performance, Media.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Jones,Steve. Rock Formation: Music,Technology and Mass Communication. Neubury Park:Sage, 1992.
Longhurst, Brian. 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 Oxford:Polity, 1995.
Mannuel, Peter. Cassette Culture.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
Mcrobbie, Angela. Art, Fashion and Popular Music. London and New York: Ronltedge, 1999.
Meyrowitz, Joshua. No Sense of Place.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Middleton, Richard. Studying Popular Music.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0.
Negus, Keith. Producing Pop : Culture and Conflict in the Popular Music Industry .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2.
Popular music in theory :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6.
Rouget, Gilbert. Music and Trance: A Theor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Music and Possession. Chicago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5.
Sullivan, Lawrence E. ed. Echanting Power: Music in the World’s Religion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Shuker, Roy. Understanding Popular Music.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4.
Roy. Key Concepts in Popular Music. London and New York: Ronltedge, 1998.
Tuner, Victor W.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 Structure. Chicago: Aldine, 1969.
“Forms of Symbolic Action: Introduction”Proceeding of the 1969 Annual Spring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thnological Society, ed. Robert F. Spancer.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69.
Drama, Fields and Metaphors: Symbolic Action in Human Society.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4.
Wolf, Arthur ed. 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论文
王英裕,《全球整编与本土共谋:台湾流行音乐工业转变之政经分析》,国立中正大学电讯传播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
朱佩瑛,《台湾唱片业竞争策略之研究》,铭传管理学院传播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
李纯仁,《中国佛教音乐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1971。
林久惠,《台湾佛教音乐早晚课主要经典的音乐研究》,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硕士论文,1983。
林怡伶,《台湾流行音乐产制之研究》,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
林欣宜,《当代音乐工业的产销结构分析》,元智大学信息传播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
高雅俐,《从佛教音乐文化的转变论佛教音乐在台湾的发展》,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硕士论文,1990。
张杏月,《佛教法会大悲忏的研究》,文化大学硕士论文,1990。
赖信川,《鱼山声明集研究──中国佛教梵呗发展的考察》,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
叶淑明,《全球与本土:台湾流行音乐工业的演变》,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
期刊
中国出版公司编,《中华民国出版年鉴》,台北市:中国出版公司,19762000。
Adorno, Theodor W.着、李纪舍译,《文化工业再探》,《中外文学》,25:2,1996.07,页146153。
人生杂志社编辑室,《谱出庄严妙音在人间──谈佛教音乐》,《人生》,161期,1997.01,页5257。
少工,《靠梵呗生活的修持人》,《十方》,15:5,1997.02,页3336。
朱纪忠,《佛教音乐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佛教》,42:3(总号495),1998.03,页1417。
《音声佛事面面观》,《中国佛教》,44:7,2000.07,页4045。
李建之,《梵呗种种》,《内明》,165期,1985.12,页2829。
李纯仁,《中国佛教音乐史略》,《佛教文化学报》,创刊号,1972.02,页123130。
《漫谈梵呗》,《慧炬》,99期,1972.03,页614。
林谷芳,《音乐修行的实相与虚相─从目前的佛教音乐谈起》,《普门》,214期,1997.07,页7273。
《从形式到实质的转化─台湾佛教音乐的发展与检讨》,《普门》,222期,1998.03,页1928。
林怡伶,《复制或原真?─主流与非主流流行音乐之事实与迷思》,《中外文学》,25(2),1996.07,页1030。
林培安,《梵呗窥源,佛曲辩宗》,《内明》,192期,1988.03,页811。
《浅谈佛教音乐在汉地的形成和发展》,《佛学研究》,1993:1,1993.12,页198201。
法藏,《梵呗略考》,《僧伽》,5:1(总号17),1995.10,页4656。
香光庄严编辑组,《金钟木板叩晨昏》,《香光庄严》,四十期,1994.12,页48。
胡丽桂,《佛教音乐正流行》,《人生》,台北市:人生杂志社,189期,1999.05,页1822。
常融,《我读我谈“梵呗探索”》,《中国佛教》,25:3,1980.12,页4849。
张晴,《一探佛教音乐的丝路》,《人生》,189期,1999.05,页2326。
《音声佛事》,《人生》,189期,1999.05,页2729。
陈碧燕,《凡圣之界?─中国佛教寺院制度之音乐及管理组织》,《香光庄严》,63期,2000.09,页138155。
叶明媚,《中国佛教梵呗简介》,《法言》,3:2(总号21号),1991.04,页6975。
《弘一大师与佛教音乐》,《法言》,4期,1986.12,页2633。
《弘一大师与佛教音乐──李叔同的音乐生涯(上)》,《狮子吼》,30:8,页39,1991.08。
《弘一大师与佛教音乐──李叔同的音乐生涯(下)》,《狮子吼》,30:9,1991.09,页2227。
《梵呗在佛教修行中的教育意义》,《狮子吼》,30:7,1991.07,页814。
忏业僧,《梵呗探索(一)》,《中国佛教》,24:12,1980.09,页2125。
《梵呗探索(二)》,《中国佛教》,25:1,1980.10,页4349。
《梵呗探索(三)》,《中国佛教》,25:2,1980.11,页149。
《梵呗探索(完)》,《中国佛教》,25:3, 1980.12,页4547。
释青峰,《佛教音乐概况》,《菩提树》,29:8(344期),1981.07,页4350。
永本法师,《佛教与音乐》,《普门》,239期,1999.08,页2632。
慈容法师,《佛教音乐弘法的应用》,《台湾佛教寺院行政管理讲习会特刊》,2000,页203212。
星云法师,《佛教如何现代化》,《佛光山佛教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1991,页15。
圆戒法师,《佛教传播与大众传播工具》,《佛光山佛教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1991,页8091。
满丰法师,《人间佛教与佛教现代化》,《佛光山佛教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1991,页7179。
满耀法师,《中国佛教音乐的现代化意义─以敦煌文献为范围》,《佛光山佛教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1991,页309324。
Chen, Piyen. “The Comtemporary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Buddhist Daily Sevice: Two Case Studies of the Traditional in the Traditional in the Posttraditional World”Ethnomusicology, Forthcoming.
“Sound and Emptiness: Music, Philosophy and the Monastic Practice of Buddhist Doctrine,”History of Religions. 41(2001),vol.1, pp.2448.
Jackson, Anthony.“Sound and Ritual ”Man(New Series)3(1968), pp.293299.
Jennings, Theodore W.“On Ritual Knowledge”History of Religion. 62:2(1982), pp.111127.
报纸
释满光、张美红编辑,《佛教音乐面面观》,《人间福报》,第2、3版,2001.5.20。
唱片、录音带、CD
慈明寺圣印法师监制,《早课午供》,台北市:丽歌,1968,唱片编号:A.R.19。
台中慈明寺圣印法师主持,《金刚宝忏》,台北县:惠美,1977,唱片编号:CD4(上)、(中)、(下)。
忏云法师主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台北县:惠美,1977,唱片编号:WM2078。台北永静庙诵经团,《早课》,台北县:月球,1972,唱片编号:MEV7004~5。
台北天王寺诵经团,《暮时课诵(一)》,台北县:月球,1974,唱片编号:MEV7006。
台北真圣堂诵经团,《早课》,台北县:皇冠,1968,唱片编号:CR2004。
中国佛教会闽南语诵经团,《佛教歌》,台北县:龙凤,1971,唱片编号:佛经12B。中国佛教彰化念佛会,《金刚科仪卷下》,台北县:新电塔,1975,唱片编号:TWR5051。
王正平制作、编曲,佛光山梵音赞颂团演唱,台北市立国乐团演奏,《谁念南无》,台北县:佛光文化,录音带编号:03421。(未注明年代)
佛光山宗务委员会监制,《佛光山梵呗》,高雄县:佛光出版部有声出版部,录音带编号:03001、03002、03003、03004、03005。(未注明年代)
《听见花的笑声》、《闻见草的香气》、《看见风的脚印》、《发现树的沉思》试听片,台北:如是我闻,1999,CD编号:BD1024.27。
李子恒制作,《游来游去》,台北市:如是我闻,2000,CD编号:BD1030。
陈扬制作,《恒河的声音》,台北市:如是我闻,2000,CD编号:BD1029。
黄名伟制作、戴维雄编曲、佛光山梵呗研究小组演唱,《法音清流》系列,共22张,台北市:如是我闻,1998,CD编号:BD100122.BD102222。
愚溪、杨枝梅制作,王世光作曲,《牧心》,台北市:普音,1999,CD编号:PH112011。
王世光作曲,《愚顽乐》,台北市:普音,2000,CD编号:PH112021。
刘文金作曲,《风谷原乡》,台北市:普音,2000,CD编号:PH112016。
刘锡津作曲,《金鼓》,台北市:普音,2000,CD编号:PH111020。
刘锡津作曲,《妙指流音》,台北市:普音,1999,CD编号:PH111017。
卢亮辉作曲,《天行露》,台北市:普音,1999,CD编号:PH 116001。
屈文中、卢亮辉、蔡介诚作曲,《七色云景》,台北市:普音,1999,CD编号:PH 112015。
杨枝梅制作,蔡介诚等作曲,《紫金宝衣》,台北市:普音,1998,CD编号:PH111012.PH111015。
刘汉盛制作,苏文庆作曲,《九色鹿》,台北市:普音,1988,录音带编号:PH131003。
苏文庆作曲,《新妙法莲华》,台北市:普音,1992,录音带编号:PH131008.PH131010。
郭孟雍作曲,《三十七道品讲义》,台北市::静思文化,2000。(未注明编号)
殷正洋演唱,《声在菩提中》,台北市:静思文化,2000。(未注明编号)
李俊贤制作、法鼓山团、法鼓山成人学佛合唱团演唱,《法鼓山圣严法师佛曲集》,台北市:法鼓文化出品、福茂唱片发行。(未注明编号、年代)
李俊贤制作,《叩钟偈》,台北市:法鼓文化,1997,录音带编号:208016。
王森地制作,《五会念佛──古筝佛赞(一)》,台北县:风潮,1994,CD编号:TCD2033。
《如来一叶──古筝佛赞(十)》,台北县:风潮,1992,CD编号:TCD2050。
《清新白水晶》,台北县:风潮,1999,CD编号:TCD6057。
《无尘》,台北县:风潮,1996,CD编号:TCD6052。
吕炳川制作,《朝暮课诵(一)》、《朝暮课诵(二)》、《弥陀普佛(一)》、《弥陀普佛(二)》、《药师普佛》,台北县:风潮,1993,CD编号:TCD2701.TCD2706。
范李彬制作,《大慈悲》,台北县:风潮,1997,CD编号:TCD2113。
范李彬制作、编曲、演唱,《微笑观音》,台北县:风潮,1998,CD编号:TCD2115。
陈大伟制作,《大雄宝殿》,台北县:风潮,1993,CD编号:TCD2001。
《鉴真大和尚》,台北县:风潮,1997,CD编号:TCD2036。
《寒山僧踪》,台北县:风潮,1997,CD编号:TCD2017。
《忏悔文》,台北县:风潮,1993,CD编号:TCD2003。
杨秀兰、欧阳谦制作,《欢喜大悲咒》,台北县:风潮,1998,CD编号:TCD2159。
叶灵毅制作,《二十一救度佛母礼赞文》,台北县:风潮,1997,CD编号:TCD2354。
董克钧制作,《大悲咒》,台北县:风潮,1992,CD编号:TCD2108。
《心经―儿童菩提园》,台北县:风潮,1993,CD编号:TCD2151。
《弘一大师纪念辑(演唱篇)》,台北县:风潮,1993,CD编号:TCD2015。
道莲制作,《弥陀赞》,台北县:风潮,1991,CD编号:TCD2101。
李财吉监制,孙寰东作曲,《梵唱药师佛新咒》,台北市:爱华,1998,CD编号:CIS8007。
李财吉监制,孙寰东编曲,《梵唱六字大明咒(108遍)》,台北市:爱华,1997,CD编号:CIS8003。
李财吉制作,《梵唱大悲咒》,台北市:爱华,1997,CD编号BS8502。
东华传播事业有限公司制作,《观世音传奇》,台北市:爱华,1999,CD编号:AMCD0301。
《般若心曲》1.14试听录音带,台北市:爱华。
《梵音心曲》(一).(四)试听录音带,台北市:爱华。
喜多鸠修,《曼荼罗》,台北市:爱华,1993,CD编号:CMCD68002。
慈悟寺唱赞,李财吉制作,《初一、十五、午供》,台北市:爱华,CD编号:VP10004。(未注明年代)
《阿弥陀佛经(台语)》,台北市:爱华,CD编号:VP10006。(未注明年代)
《洪名宝忏八十八佛》,台北市:爱华,录音带编号:28KH1305。(未注明年代)
《琵琶佛赞第一集 月满真如净》,台北市:爱华,1994,录音带编号:AMTS8301。
嘉义县香光寺香光尼众佛学院唱诵,《早课─佛教国语梵呗经典》、《晚课─佛教国语梵呗经典》、《初一十五─佛教国语梵呗经典》、《佛说阿弥陀经─佛教国语梵呗经典》,台北市:爱华,1997,录音带编号:ST83001、ST83002、ST83003、ST83004。
慈光山僧团监制,幸福音文化事业出版社制作,《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台北市:梵音代理,录音带编号:CM006。(未注明年代)
《观世音菩萨圣号》,台北市:梵音代理,录音带编号:CM007。(未注明年代)
《大悲咒》,台北市:梵音代理,录音带编号:CM010。(未注明年代)
《单日早课》、《单日暮课》、《双日早课》、《双日暮课》,台北市:梵音代理,录音带编号:CM002.CM005。(未注明年代)
悟禅法师唱诵,《悟禅法音(一)》、《悟禅法音(二)》、《悟禅法音(三)》、《悟禅法音(四)》,台北市:梵音,录音带编号:R013.R016。(未注明年代)
王磊演奏,《天乐》,台北市:梵音,录音带编号:H003。(未注明年代)
上海交响乐团演奏,《极乐世界》,台北市:梵音,录音带编号:H004。(未注明年代)
黄新财编曲,松江儿童合唱团、慈慧之音演唱,《大念佛》,台北市:梵音,录音带编号:E006。(未注明年代)
吴国闻编曲,菩提迦耶合唱团演唱,《吉祥偈》,台北市:梵音,录音带编号:F004。(未注明年代)
法照法师作曲,护国金塔寺合唱团唱颂,《悉达多》,台北市:梵音,录音带编号:F013。(未注明年代)
范李彬制作演唱,《如意观音》,台北市:梵音,1999,录音带编号:YA003。
苏昭兴、连秀儿制作,苏昭兴作曲,《赞颂阿弥陀佛》,台北市:梵音,1999,CD编号:SUCD005。
王俊雄作曲、演唱,《一声佛号一声心》,高雄市:谛听,CD编号:BCC0102。
《寒山钟声》,高雄市:谛听,CD编号:BCC0101。
《观音行》,《谛听奕睆佛曲精选1》,高雄市:谛听1999,CD编号:BAC1101。
《墨荷》,高雄市:谛听,1997,CD编号:BAC0202。
《十牛图》,高雄市:谛听,1997,CD编号:BAC0203。
《普巴金刚》,高雄市:谛听,2000,CD编号:BAC0205。
《智能》,高雄市:谛听,1994,CD编号:BAC0002。
《大圆满之歌》,高雄市:谛听,1999,CD编号:BAC0002。
《观世音菩萨法门》,高雄市:谛听,1994,CD编号:BAC0003。
《净妙法药》,高雄市:谛听,1994,CD编号:CCD2703。
《莲花生大士祈祷文》,高雄市:谛听,1996,CD编号:BCC0013。
《梵音响起1炉香赞》,高雄市:南星/妙莲华,录音带编号:TC2001。(未注明制作人、年代)
台湾圆达禅寺录音,《国语佛经课诵──早课》,高雄:南星,录音带编号:TB5013。(未注明年代)
自在梵呗组制作,《国语念佛静心曲──南无香云盖摩诃萨》,高雄:南星,录音带编号:TD7101。(未注明年代)
妙耿制作,《古筝赞佛曲系列》试听片,高雄市:妙莲华。(未注明年代)
《佛教藏传密咒系列》试听片,高雄市:妙莲华,1999。
《清净甘露系列》试听片,高雄市:妙莲华。(未注明年代)
《达摩精选配乐【梵唱版】》、《达摩精选配乐【梵乐版】》,高雄市:妙莲华,1999,CD编号:CK7901、CK7902。
藏堪仁波切作曲,李秉宗编曲,《白水晶》,高雄:南星,录音带编号:TC4514。(未注明年代)
妙耿制作,杨闵杰作曲、李秉宗编曲,《自在念弥陀》,高雄市:南星/妙莲华,CD编号:CK7708。(未注明年代)
妙耿制作,杨闽杰、李友雄作曲,《梵音舞曲系列》试听片,高雄市:妙莲华。(未注明年代)
妙耿制作,藏堪仁波切主唱,李秉宗编曲,《活佛在歌唱系列》试听片,高雄市:妙莲华。(未注明年代)
杨耿明制作,《十二生肖八大守护神:龙蛇年守护神普贤菩萨》,高雄:妙莲华,录音带编号:TD7304。(未注明年代)
《历年佛教梵呗精选集》,高雄:妙莲华,录音带编号:TD2302。(未注明年代)
《弥陀本愿》,高雄:南星,录音带编号:TC6601。(未注明年代)
李秉宗编曲,《养生音乐系列》试听片,高雄市:妙莲华。(未注明年代)
《本兜心经》试听带,台北县:般若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势智菩萨圆通章》试听带,台北县:般若海。
《迎佛牙【国语版】》试听带,台北县:般若海。
王建勋制作,王建勋等作曲、作词,《千禧祈福》,台北县:般若海,1999,CD编号RCD0007。
王建勋制作,江俊彦制作,《乐之法喜──参 慈悲、智能》,台北县:般若海,1997,录音带编号:RS0003。
江俊彦制作、编曲,《藏音大悲咒》,台北县:般若海,2000,录音带编号:RS0003。
三宝制作、编曲,《悲智二部曲》,台北市:原动力,2001,CD编号:PBD027。
JaneWang Beck作曲,JaneWang Beck、Mark Kilian制作,《西藏财神咒》,台北市:原动力,1998,CD编号:PBD001。
王苒馨制作,《赤道来的小王子》,台北市:原动力,1996,CD编号:PBD010。
《绿度母心咒》,台北市:原动力,1999,CD编号:PBD013。
苏南嘉措仁波切唱诵,《六字大明咒》,台北市:原动力,1998,CD编号:PBD003。
王苒馨作曲、制作,《莲花生大士心咒》,台北市:原动力,1998,CD编号:PBD004。
《金刚心》,台北市:原动力,1998,CD编号:PBD005。
仲衡制作,卢以纯演唱,《嗡玛尼贝美吽》,台北市:原动力,2000,CD编号:PBD018。
陈小霞监制,王苒馨(JaneWang Beck)制作,《西藏文殊咒》,台北市:原动力,1998,CD编号:PBD002。
林隆璇音乐制作,张乃仁、刘圣贤编曲,滇津喇嘛唱诵,《西藏咒语精选Ⅰ大悲咒》,台北市:原动力,1999,CD编号:PBD012。
堪布贝玛千贝仁波切、乌金喇嘛唱诵,《西藏咒语精选Ⅱ遥唤根本上师》,台北市:原动力,2000,CD编号:PBD019。
札噶仁波切唱诵,《大悲咒》,台北市:原动力,2000,CD编号:PBD022。
多杰喇嘛、乌金喇嘛唱诵,《时轮金刚》,台北市:原动力,2000,CD编号:PBD024。
乌金喇嘛、圆圆唱诵,《金刚萨埵百字明咒》,台北市:原动力,2001,CD编号:PBD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