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及近代僧尼诗文 第一个要提到的和尚弘智,字无可,又别叫药地,桐城人,俗姓方,名以智,巡抚方孔炤的儿子,他是明末四大公子之一,崇帧庚辰进士,明亡为僧。工诗,善书画,著述甚多,以《物理小识》、《通雅》最有名,文集有《浮山集》。他有首《独往》最能描写当时明亡后士大夫的心态: 同伴伤分手,麻鞋独入林。一年三变姓,十字久椎心。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 顺治于甲申入关,占了华北,福王即位于南京,日纵酒色,只当了一年皇帝,便变为俘虏。江南人纷纷起来抗清,扬州屠杀了十天才封刀,嘉定居城三次。吴应箕(也是明末四大公子之一)起兵应金声,败后壮烈牺牲。陈定生(四大公子之一)于福王当国时攻击了权臣马士英与阮大锨,也被捕入狱。所以诗人才有“一年三变姓,十字九椎心”的话,从‘麻鞋独入林”看,似乎那时他已披剃作僧人了。他还有一首哭卧子》,卧子即陈子龙,清人攻下南京,子龙也削发为僧人,不久他接受据有福建一带明鲁王的职衔,参加了太湖起义兵败被擒,乘防守人不备,投水死,诗云: 共指西湖灵隐松,挥毫刻石记相逢。文章自小夸司马,名字当今比卧龙。一死泰山于汝毕,再生 苗地为人傭。悲歌奠酒沅江上,与泪东流到九峰。 “共指西湖灵隐松”,说他们二人为僧后,曾在杭州相逢,共同指着灵隐寺的松树,要像青松那样的保持晚节;第二联说子龙的文才自小被夸为司马(司马迁或司马相如),“名字当今比卧龙”,是以陈子龙名字与他的字卧子去谐他的音可以与诸葛亮相比;第三联“一死泰山于汝毕”指子龙的为国捐躯,有如泰山之重,“再生苗地为人傭”,这里苗地就指“药地”,方以智又号药地,虽然他死里逃生,可是平平庸庸地为人作些事,糊糊口;末联叙述他在水边追悼子龙,愿以自己的泪水随着长江东流,直到九峰山脚下,去寄托自己对子龙的哀思。 大错,俗姓钱,名邦艺,字开少。万历进士,曾随桂王继续抗清,迁副都御史、巡抚贵州,随从永历帝逃到云南。汉奸吴三桂入云南,帝逃缅甸,邦芑不及追随,因剃发为僧,号大错,后寂于衡山。他自述其经过: 庚寅(永历四年即顺治七年1650)八月,孙可望入黔(贵州),迫授余官,拒不受,退隐黔之蒲村。历辛卯(1651)迄癸巳(1653)十有三次,甚至封刀行诛,余义命自安,不为动也。甲午(1654)二月廿三日,为余初度之辰(即生日)……次日,徐庆县令邹秉浩将可望命趣余就道(以孙可望的命令催我上路),恐吓万端,……是晚予遂祝发于小年庵。 他还写了一首偈子,叙述他的志向: 一杖横担日月行,山奔海立问前程,任他霹雷眉边过,谈笑依旧不转晴。 可见他志向的坚决。一杖横担日月行,日月二字合成明字,示明他不忘明朝。《鸡足小志》载有他写的《悉昙寺诗》: 六十年前古佛身,蒲团小定悟前因。石桥松径当时路,担水搬柴旧日人。扫塔几番寻杖钵,翻经犹自拂埃尘。本来面目依然在,不向菩提印性真。 末联说明他在十分困难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自己的本色。 正志,字蘖庵,俗名熊开元,天启乙丑(1625)进士。家世奉佛,曾以言事得罪宰相周延儒受廷杖。唐王立,起工科给事中。汀州破,弃家为僧,得法于苏州灵岩寺僧继起,后终老于江苏虞山。他有一首《吴门与金正希夜哭》云: 碧血何曾洒,丹心不可砭。谁人呼马角,与子泣龙髯。半壁留吴越,群奸布网箝。吾将披发去,长向海山潜。 金正希,即金声,崇帧初成进士。清兵南下,率众拒险抗清,恢复了安徽的宁国等县,不久清兵大至,战败被捉,于弘光元年(1645)被害。金声与开元都是湖北嘉鱼人,这首诗当作于金声被害以前。吴门指苏州,大概这时清军已压境;还未渡江,故诗中说“半壁留吴越”,但是马士英、阮大铖边些奸臣正在谋害东林党人,故云“群奸布网箝”。末联表示他与金声共同哭了崇帧帝之后,只有披发而去,长向海山深处隐居,可见他以后为僧不是偶然的。 读彻,字苍雪,云南呈贡人。参学中峰僧人一雨,为诗僧洪思再传弟子,故他很善做诗。《渔洋诗话》曾说“近日释子诗,以滇南读彻苍雪为第一”。他有《南来堂文集》。其《金陵怀古》四首第四云: 石头城下水淙淙,水绕江关合抱龙。六代肖条黄叶寺,五更风雨白门钟。凤凰已去台边树,燕子仍飞矾上峰。抔土当年谁敢盗,一朝伐尽孝陵松。 六代,这里特指南朝,六朝祟佛,大修寺院,可是这时黄叶纷飞,象征着寺院的萧条,也象征着由和尚朱元璋建立起的事业的萧条。白门即南京,在五更风雨的飘摇中,南京钟鼓楼的钟声晃荡着,南京著名的风景点凤凰台,它的凤凰早已飞走了,只剩下一丛丛的树子。燕子矶在南京北面的江边,秋燕仍在燕子矶翱翔,它象征着小人正在猖狂得志。这时候明太祖的陵墓(孝陵)怎样呢,由于他是开国的君主,当明政权存在,谁敢在他陵上动一环土?可是清军来了。一下子就把孝陵的松树砍伐干净。一种怀恋故国的伤心之情,跃然纸上,所以有人评这首为第一,询非虚语。此外他还写一些抒情的小诗,如《自云栖过湖上杂咏》云: 春水平湖绿映堤,六桥芳草正萋萋,东风不为游人待,催尽桃花衬马蹄。 云栖寺在杭州五云山,明隆庆时袜宏建庵之所,苍雪曾在此受十戒。到云栖必过西湖,六桥在西湖苏堤上。诗写得清新入画,明白易懂。 超源,字莲峰,善诗,有《未筛集》。沈归愚说他“揣摹王(维)孟(浩然),举释典元妙融化出之,殊有空山冰雪气象。”其实他的作品何尝全拟王孟,如《题画》云: 春浦风尘柳岸斜,好山何处著人家, 白云遮断桥西路,不许渔郎问落花。 这就和杜牧的诗风差不多了。他还有一首五律《宿长安乾明寺》,颇为可诵: 湖村开晚霁,绀殿露秋霖。鼓棹沧波远,到门黄叶深。茶烟禅榻静,秋月客堂阴。一宿乾明寺,空诸万劫心。 绀殿,即佛殿,霁就是雨停。第一联叙傍湖的村边刚刚傍晚才停了雨,而佛殿还是湿漉漉的;鼓掉指驾起小船。第二联说我从远远的沧波驾起小船,到得寺时已是黄叶满地。第三联说寺里招待我进客堂,坐在禅榻喝茶,茶碗里飏起一缕轻柔的茶烟,这时松间的月儿上来了,显得禅堂格外的寂静;末联赞乾明寺的环境清幽,连万劫的尘心也扫得干干净净。 达瑛,字慧超,号练塘,江苏丹阳人,著有《旃檀阁诗钞》。他不与人往来,洪亮吉呼之丸“懒僧”。他同王梦楼关系也不错。其《登海云楼怀英湾清凉主人》云: 退院僧同岭上云,凌江小阁一炉薰。窥人鸥露当窗立,出寺钟鱼隔水闻。仍有青山常伴我,纵无明月也思君。临风欲跨扬州鹤,海气微茫望不分。 首联第三联均不须解释。第二联钟鱼指寺庙的钟声,鱼,即寺庙斋堂前的梆,是一种挺直的长形木鱼,这两种声音都比较大,隔着长江都可以听到。末联说他想跨扬州鹤,飞到荣英湾去。茱萸湾在扬州,只是海气微茫,怎么也看不见茱萸湾啊!骑鹤上扬州是个故事,相传有四个人在一起,各谈各的志向,甲说他愿为扬州刺史,乙说他想积钱到十万,丙说他想当神仙,能骑鹤,丁更利害,他说“他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他还有首《同洪稚存(洪亮吉)太史、王柳村秀才暨令嗣小村借底主人登月波台看潮同赋》,也写得不错: 为逐丹崖客,层台试一登。山随诗思转,风挟海潮腾。松抱花问路,门开竹里灯。笑语多懒散,米熟愧南能。 前三联都好懂,不须解。末联南能指的是南宗六祖慧能,他的情况我们已于论述唐代佛教文学时已介绍过,他是南宗的开宗大师,所以叫南能,借慧能初见五祖弘忍。因他不识字,五祖令他春米。他借这个故事,说他自己“笑语多懒散”,米熟喻样机成熟,他认为因懒散所以禅机远未成熟,对慧能大师他还有愧,继承不了禅宗的衣钵。 清恒,字巨超,号借庵。出生于海宁陈家大族,家世华贵,在镇江焦山定慧寺披剃。善做诗,与袁枚、赵翼、洪亮吉、阮元均有来往。有《借底诗钞》行世。他的诗才清旷,所以也有人以他为清代第一诗僧。在《和赵瓯北(即赵翼)观察见赠》中有云: 诗名海内达尊三.拟筑莲花聚一龛,若肯停车容问字,那能不借与茅庵。 赵翼时正作贵西道的道台,故称观察。他的原诗是说借底吝音,有“一庵似怕人来借,先自呼名作借庵”之句,,因此借庵以此作答。“诗名海内达尊三”,是根据当时的文坛上以袁枚、蒋士铨、赵翼为三大家,故以““达尊三”来恭维他们。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看一个人要看他的爵位、高龄与德行。其实他们三人赵翼的官阶要高点,袁子才和蒋士铨都谈不上,蒋士铨只活了六十,年寿袁赵都比较高,因此不能讲得太死,这句话说明他们三位在诗歌有崇高的地位;第二句“拟筑莲花聚一直”,是说要把他们三人的像塑在一个兔子里像菩萨似地崇奉着;第三句“若肯停车容问字”,用的是扬雄的故事,雄深于文字音韵之学,许多学者不识的字都在他的门前停车来问,这句话是求他们三人能教他做学问;末句是答覆,只要你们肯赐教,我的小小茅庵有什么不肯借的。 他还有一首《答弢(tao)底击竹山房见怀》写得清新高妙,全诗用字浅显明白,不须解释: 雨洗花阶露洗苔,正当新月照经台。 山高岂空留三宿,地好何妨住百回。胜友世间非苟得,奇峰天际忽飞来‘知君竹里门常闭,不是寻诗总不开。 湛汛,一作“湛性”,字药根,丹徒人,曾主持天宁、护国等寺。工诗,有《双树轩诗钞》。他有一首《明妃冢》写得很出色: 空恃朱颜惜饼金,独留余恨到于今。琵琶一曲和番泪,芳草千年望汉心。 自是美人多命薄,非关天子不恩深。孤坟三尺丰碑在,环佩春风未易寻。 王昭君不肯以金钱贿赂画官毛延寿,毛延寿就不肯把昭君的美画得很出色,结果为了和番,把昭君嫁给匈奴首领单于。出宫时皇帝一见,才知道昭君是后宫第一美人,可是怎样翻悔得了,只好出嫁。昭君郁郁寡欢,最后死在匈奴,墓良今呼和浩特市郊外。胡地天寒,塞外的草都不是青色,只有昭君的墓草常青,因此又名“青家”。昭君善弹琵琶,所以寺说“琵琶一曲和番泪”,但是昭君至死也悬念着汉地,因此地的墓地像汉地的草始终保持着青色。作者想象这是由她的千年望汉心”不衰的缘故。末联用了杜甫的诗“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的句子,把它改为“环佩春风未易寻”,似乎作者多么想见一下昭君的美丽身影,更显出作者对昭君的同情,但这与和尚的身份与禅戒似乎太不相称了。不过就文艺而论,诗确是做得非常之好的。 慧琳,字梅庵,江西新建人,有《松雪精舍诗录》。他有严滩过子陵钓台》云: 自着羊裘老富春,画工辛苦绘功臣。先生到处堪高隐,天上宵来卧故人。七里江声终不断,四围水鸟自相亲。利名淘尽尘中事,留得乾坤一钓轮。 严滩,在浙江桐庐县西富春江中,子陵钓台即在富春山下。为后汉严子陵垂钓处。子陵是汉光武的老朋友,光武称帝,子陵变姓名,隐身不见。光武派人到处找他,后有人上书反映说,看见一个男子披着羊皮袭在水边垂钓,非常奇特。于是光武派人去物色并聘请他,三次才和使者见面。到了洛阳,专门为他修了一座公馆,光武亲自到馆见面,并与他同床话旧。那晚上,观察天文的官员,看见一座客星犯帝座甚急,第二天把这个情况当面告诉了光武,光武说:“没有什么,昨晚联偶与故人严子陵同宿,他伸脚压着我的肚子,这没有值得大惊小怪的。”后来子陵仍不肯做官,到富春江垂钓以终,它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隐士故事。 首联首句“自着羊裘老富春”,便是上述故事的全部。第二句“画工辛苦绘功臣”,汉明帝曾在宫内修筑云台,专门画了随光武参加中兴起义的功臣三十之人,画工辛辛苦苦画了.三十二功臣,有些人的名字还没有严子陵的故事传得久远;第二联第一句“先生到处堪高隐”,是说做隐士不择地方,随处可隐。“天上宵来卧故人”,就指的上述光武与子陵抵足而眠,偶以双足放在光武肚子上的故事;第三联中的七里江即七里滩,也就是子陵垂钓之处,它是富春江中的一段,因为要与下句“四围水鸟”相对,所以才用了“七里江声”;末联是要将尘中的名利俗事淘尽,最终在历史上传下来还是子陵那个钓竿得到许多人的称道,而三十二将的名字有许多却很少人记得。另他还有《冬夜独坐》一诗,很有禅意: 我本无为者,端坐一室中。孤灯空照雨,四壁冷凄风。交以性情合,禅因文字通。法云何广大,弥有十年功。 末联说明法云为什么能如此广大呢?因为我有十年学佛的深功啊! 祖观,字觉阿,有《梵隐堂诗存》。他的《郧山育王寺度岁作》其五有论述自己对诗的见解: 石门文笔费才思,五字寒山是我师,一瓣旃檀一杯水,长明灯下祭新诗。 “石门文笔”指宋僧觉范的诗文集《石门文字禅》。他批评觉范的诗过分雕琢,有点费才思,他不学觉范。他要学的是寒山的五言诗,纯任自然,应用口语。他要以旃檀香和一杯水,在长明灯下祭自己新作的诗。在其三里他对陶宏景发表了他的观点: 遍界香云雨宝华,吉祥胜地布金沙,神仙只有陶贞白,亲向云台受木叉。 一二句歌颂阿育王寺是佛教胜地,这里香云笼罩,说法时天空下宝华如雨,连地也是遍布了金沙。陶贞白即陶弘景,《梁书》有传,说他曾到阿育王塔前自誓,受五大戒,木叉即波罗提木叉之省文,为戒律中之一种,也即《梁书》所说之五大戒。陶弘景是著名道教徒,著有《真话》、《真灵位业图》,末两句惋惜许多道教徒都不如陶弘景,只有他一人才到阿育王寺里来受了戒。他另有《神仙》一诗,仍对陶深致不满。第二联云: 山中宰相言符命,驴背神仙话太平。 山中宰相即指陶弘景。当梁武帝打下了南京,正在对禅让问题议论不决,他利用图谶,说娥里好几处合拢来都构成“梁”字,命弟子献与梁武帝,劝他即位。武帝即位后,改国号梁,有大事常派人到山请他发表意见,故有“山中宰相”之称;下句指的是陈持,常骑在驴背上闲游,一次听人说赵匡胤即位,建立了宋朝,他高兴得以手加额,连声说“天下从此太平”。两句诗连在一起是讥讽他们虽是著名的道教徒,但都未能勘破红尘,仍然关心着时事。可见他对陶弘景是另有看法的。 了禅,字月辉,安徽盱眙人,得法于墨溪海荫,工画能诗,后主持焦山定慧寺。有《留声阁诗钞》。他处在道光、咸丰时代,他的诗《感成》颇能叙出江南当时的时事: 本是无心客,缘何百感生。不空人我见,难断俗凡情。旧雨愁中散,新诗梦里成。莫言书懒寄,况乃末休兵。 旧雨指老朋友。老朋友都在愁怀中散去,请你们不要见怪说我懒于与你们通信,连年的战争使得人愁肠干结,寄也无法寄到啊! 昌仁,字一庵,有《唯心集》。他的诗五言学王维,如《闻钟》云: 但听云外钟,不见云中寺,松下问樵人,遥指云深处。 他还有首《寻梅漫兴》,表现到处充满禅意: 指月拈华总是禅,悟来原不落蹄筌。有人问我 西来意,花在枝头月在天。 佛教以手指比喻教,以月亮比喻佛法。《楞严经》二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亡失月体,亦亡其指。”它的意思说,月好比佛法,法师以手指月,教你认识这个就是月亮。你当顺着法师的手去看月亮,而不当去看法师的手指,如果你把法师指月的手指看成是月亮,那你不但不能了解月亮,你也会把法师的手指忘掉。也就是说,法师教你佛法,.你应当直接去读佛书,而不能把法师教你的东西当成佛法。拈花是大迦叶的故事,前几章早已讲过,所以第一句的意思是:指示你学佛和佛祖拈花相示都是禅。蹄是捕兔的网,签是捕鱼用的竹制器具,这话出自《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捕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段引文最重要的是“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它要求人们得到高超的见解,自然要借助于语言,但贵在得高超的见解后,不能沾滞于语言。末句“有人问我西来意”,这是禅宗最爱谈的公案,那我的答复是“花在枝头月在天”。 “花在枝头”一语双关,既表现了诗题《寻梅漫兴》,也表现了本诗第一句“拈花”的主题。“月在天”则表现了第一句“指月”的主题。他的命意和结构都是仿效李翱的“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这个我们在论述唐代佛教文学时已谈过了。 敬安,字寄禅,湖南湘潭人,俗家姓黄;家贫,为邻村牧牛,后投湘阴法华寺出家。光绪元年他离湘到金山寺,并曾遍参江浙名僧,到了宁波阿育王寺参拜佛舍利,曾燃去了两个指头供佛,因此又号“八指头陀”。他的诗集也叫《八指头陀诗集》。 他最初不识字,被同出家仁瑞寺的僧入精一做诗加以讥笑。后来他在岳阳楼游览,有人分韵赋诗;他看到水天一色洞庭湖,不觉吟出了“洞庭波送一僧来”,惊动了分韵赋诗的诗人,鼓励他做诗。光绪七年刊印他初期的《嚼梅吟》从此诗名大噪,被誉为“诗僧”。 他曾主持过许多有名的寺院,如南岳上林寺、天童寺等。辛亥革命后,他被推为中华佛教总会首任会长,于民国元年代表全国僧众上北京请愿请制止地方上攘夺僧产、销毁佛像,受到袁世凯政府内务部司长的侮辱,于当年十二月圆寂。 敬安是有爱国热诚的,他于光绪三十二年曾为宁波师范、育德学校师生入太白山采集植物标本写了一篇祝词,其序说: 盖我国以二十二省版图之大,四万万人民之众,徒以熊罴不武(军威不振),屡见挫于岛邦(多次为英日岛国所挫败),……路矿之利(筑路采矿的利益)几为尽夺,金币之偿(指赔款)无有已时(没有停止过),……于是有志之士,俱夺袂而起(都争先恐后把袖子扎起),相与力革旧习(努力革掉旧日的俗习)激发新机(激发新的生气),几可以富国强兵,兴利除弊者,靡不加意讲求(莫不注意讲求)。 这种言论在当时来说,算是比较激烈的了,何况僧人。所以近人林子青说他“是一个非常爱国的诗僧”。在韵文里也有表现,他填了一首《满路花·感时》: 凤凰巢欲堕,燕雀幕何安。燃眉时已急,不容闲,一棋错下竟输了通盘。笑群公衮衮,颠倒乾坤,乞儿扮作神仙。念长林没个鸣蝉,赤手欲擎天。礼星环北斗,夜钟残,鲁连今日蹈海亦云难。故国重回首;夕阳影里,只留一角青山。 凤凰巢欲堕,形容那时的国势非常危急,群公衮衮,讥讽那些大官僚,没有良才,粉饰太平,只好把“乞儿扮作神仙”。下阕“念长林没个鸣蝉”,指当时朝廷不许讲话,大家喋若寒蝉。“鲁连今日蹈海亦云难”,鲁连即鲁仲连,他宁愿蹈海而死,也不肯承认秦始皇称帝。此曲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正甲午战败后两年,在光绪二十四年戊戍政变前也是两年,他已认识到清廷的腐败,必遭灭亡。对于外族的侵略,他宁可蹈海而死,“爱国诗僧”一号,敬安是当之无愧的。 不过毕竟他是僧人,他与王壬秋、陈三立、易哭庵的关系都很好。他自命“一生心血在诗中”,他文化程度不高,据杨度的序,说他做诗要用“壶”字写不起,便画上一把壶,因此他“生来傲骨不低头,每到求人为写诗”,他不能不跟王壬秋、陈三立等来往。他也写过《金陵闻安徽思中丞被刺赋感》。思铭是革命党人徐锡麟刺死的,这就不对了。其它的诗作得好的不可胜举,如《枫桥夜泊》云: 数声雁叫夕阳天,两岸丹枫醉欲眠。何处烟波垂钓史,白频红蓼一渔船。 诗力之工与张继原作“月落鸟啼霜满天”当不相上下。他的五言也很高妙,相传他在育王岭闲游,时有武弁数人,用湖南话做打油诗,第一个吟道“一步一步紧”,第二个接着说“行过育王岭”。诗既平庸,又续不下去,大家呵呵大笑。他在路旁加上两句:“夕阳在寒山,马蹄踏人影”。这一卞便成了好诗。他的《题苏小小坟二首》,其一云: 油壁香车不再逢,六朝如梦水流东。风流回首青冢,始信从来色是空。 末两句“风流回首余青 ,始信从来色是空”,毕竟显出出家人的风概,与上述湛汛的《明妃》结句“孤坟三尺丰碑在,环佩春风未易寻”比较,敬安的诗要高明得多。不过敬安也并非没有迎合世俗的诗,如《素香居士新婚索诗》: 宝阁流夜光,仙屋集凤凰。偶携绿萝月,来醉霞觞。法喜成嘉会,陀罗吐妙香。维摩与天女,相见也无妨。 末联竟把维摩与天女来比作结婚,就不免歪曲了维摩诘的故事,这大概为了凑趣吧。又《魏玉铭明府遣其安玉莲索诗,作此应之》,其中有句云: 谁遣朝云参佛印,却缘天女识维摩。 他自比与东坡很要好的佛印,把玉莲比作东坡的妾朝云;下句把玉莲比作天女,把魏玉铭比作维摩。上句的比法还没有大岔子,下句却歪曲了维摩诘故事。其实一位知府五品官 派小老婆来索诗,是非常不庄重的,完全可以托词拒绝。不拒损害了敬安作为高僧的风貌。 最后要介绍苏曼殊,他俗名苏玄瑛,字子谷。十二岁时从慧龙寺住持赞初大师剃发为僧,法名博经,号曰曼殊。广东中山人,曾留学日本,学过美术、政治与陆军,又游历过暹罗(泰国)、锡兰、印度尼西亚等地,并学过梵文。归国后与章炳麟、柳亚子、陈独秀、章士钊交游,参加过南社。在文学创作与翻译上均有成就,在梵文研究上有《梵文典》八卷,创作上有《燕子龛遗诗》一卷,小说最著名者为《断鸿零雁记》,译文最著者为《拜轮诗选》、雨果的《悲惨社会》等。他非常同情革命,在《与柳亚子马君武书》中云: 久别思弥结,谁云释矣?迩者振大汉之天声,想两公都在剑影光中,抵掌而谈,不慧远适异国,惟有神驰左右耳。 意思是:和你们久别了,想念之心,从来就没有断过,最近你们推翻满清,把汉族的光辉和声誉都恢复了过来,我想你们都在刀光剑影中讨论国家大事,只有我不慧,远远地在国外,没有参与光复,我只好让我的精神萦绕在你们的身边。 这封信是辛亥十月二十八日从爪哇写的。十月十日便是武昌起义,在十八天后曼殊对辛亥革命就这么迅速而热切地表了态,不但爱国而且有胆有识。 他以诗见著,特别是小诗,如《东居杂诗十首》其二云: 流萤明灭夜悠悠,素女婵娟不耐秋,相逢莫问人间事,故因伤心只泪流。 东居即住在日本。诗发表在1915年出版的《南社》第十三集上。1913年正袁世凯阴谋积极称帝之年,无怪曼殊要那样的“故国伤心只泪流了”。又《本事诗十章》第九首,亦为当时人传诵: 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他毕竟是僧人,也写过一些禅诗,如《答邓绳侯》: 相逢天女赠天书,暂住仙山莫问予, 曾遣素娥非别意,是空是色本无殊。 在《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云: 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斋罢垂垂浑入定,底前潭影落疏钟。 这恐要算是曼殊最合僧人身份的诗,与他“偷尝天女唇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绿窗新柳玉台傍,臂上微闻菽乳香”这类艳诗比,就不谛判作两人了。曼殊死才三十五岁,太可惜了,至于他的小说和译文我们将在后面介绍。 我们要介绍一下清代比丘尼的文学,男女平等,比丘尼能诗文,为什么不研究呢?清代能诗的比丘尼比较多,我们只能择要介绍。 道元,陈留人,明宫女,俗姓王,明亡出宫清修。她有一首《禅座书怀》怀念明宫旧事: 碧云静锁梵王宫,犹似明霞拱禁中。玉树旧枝 归静业,内家新调擅宗风。三千里外肠堪折,下一年前泪暗红。欲悟无生何处是,禅灯移照镜台空。 首联决碧云深深地封住了庙宇,像明丽的朝霞拱卫着往日的皇宫一样;第三联“玉树旧枝”表明她原来是明宫人的身份,“归净业”即扳皈依了佛教,“内家新调”示明作者是一个以音乐供奉的宫人,现在由内家新调改换成弹奏佛教音乐了;“三千里外”可能指作者思念南方的明朝,“十二年前”当是指甲申明代的亡国;(如果这个推断成立,则此诗当作引顺治十二年,明永历九年)末联作者现身说法,你想要从哪里去悟得无生的妙理呢?只要用禅慧之灯去照照往日梳装的镜台,它是空荡荡的,你就懂得它了。 再生,俗姓姚名娟,字灵修,为姚希孟之孙女。嫁与侯生演,演从父殉国,遂入空门。有《再生遗稿》。她有一首《仲春十五夜,大人山中言旋,即别写怀》: 白云天末和愁低,无限离怀怨曙鸡(即报晓鸡)。烟柳河桥残月小,疏钟古寺晓风凄。百年幻影花枝老,二十浮生草路迷。一苇江头如可折,竺乾西去待相携。 一苇渡江是达摩的故事。这句话表达她想要出家,“竺乾西去待相携”,大概这时她的父亲已出家,所以她要求父携带她。 性道,吴江人,俗姓周,名琼,字羽步,一字飞卿。她很有诗名,与冒巢民(即冒辟疆)邓孝威(即邓汉仪)均有诗相和答,如《将归江南次答邓孝威》云: 懒向人间道可怜,古来倾国尽蝉娟。花飞不煮胡麻饭,静里闲参柏子禅。 细味“懒向人间道可怜”,似乎她还有一段伤心的身世。从她名琼,字羽步,似乎她初年是学仙的。琼,即女仙许飞琼,羽步、飞卿均系羡慕道家之冲举;胡麻饭乃刘阮刘晨上天台的故事,仙人请他们二人吃胡麻饭,并结为夫妇。“花飞不煮胡麻饭”,是说她不学仙道了,即使刘阮之类的人来也不接待,她一心想学的是参赵州和尚的“庭前柏子禅”。赵州和尚从这是唐代高僧,凡有人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他就对问者说:“你去问庭前柏树子。”禅宗认为最终的妙谛,是不可言说的,你去问柏树吧。性道少有才女侠士之目,因此她在出家后,作《春雨》七律最末两句云: 凭阑细雨潇潇夜,慷慨悲歌抚镆铘。 镆铘又作“镆邪”,是古代的名剑。按佛家规矩,一般是不带刀剑的,特别是比丘尼。可见入道之后,她的侠心未改。 静诺,浙江仁和人,雄圣庵尼,有《息肩庐诗钞》。她有一首《阅楞严经》云: 青莲自是出淤泥,在处明心更不迷,寄语学人须着意,本来无染即菩提。 青莲即荷花,它生长在池塘淤积的污泥里,宋代周敦颐曾作《爱莲说》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莲花的根子栽在污泥里,可是它并未沾上泥垢,人如能像莲花那样随时随地使自己心地光明,那他也不会在人生的道路有所迷惑。末两句说,学佛的人们可要注意,只要你不沾染上尘垢,保持自己本真面目,那你就可达到菩提境界。她写眼前景致,不加雕饰,但比较可诵,如《春宵即事》云: 野藤花气暗随风,狼籍春光一半空。斜倚石阑频望处,满天明月有无中。 大概是二月末三月初吧,野藤花的香气随风暗自飘送过来,春光已是零落散乱,有一半都空了。她这时正斜倚石阑,频频眺望,天上的月色照满庭院,由于夜空有云,因此月光时有时无,她佇立眺望得太久了。 慧机,浙江钱塘人,俗姓谭,慈孝淹女尼。她有一首《答觉罗赫舍里夫人》云: 山云归自山,水云归自水,问云云无心,还问看云子。 从以觉罗作姓看,当是一位满族贵妇。贵妇问禅,很不好答。慧机用王维、孟浩然的手法,“问云云无心,还问看云子”,既合乎佛家的哲理,又回避了矛盾,真不愧她叫“慧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