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具魅力的九华山佛教音乐 佛教音乐是佛教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佛教徒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歌咏的曲调.中国汉地佛曲的发展是由梵呗开始的,梵呗是传自印度的一种带有吟诵性质的佛教音乐,包括咏经与歌赞两个方面。进入中国后,结合中国语言音韵的规律,在音乐上起了变化,出现了中国化的佛教音乐。 九华山佛教音乐可分为仪规音乐和道场音乐两类。 一是仪规音乐。它是属于在殿堂上在佛前唱颂的赞、偈等佛曲,主要是佛教徒在寺院唱给佛陀、菩萨等非现实对象听的。九华山仪规音乐主要有赞、偈、真言、咒子、拜愿、三称菩萨等形式。其中赞、偈音乐性较强,其他多为吟诵性。赞的曲调风格古朴、庄严、幽雅静秘,节奏舒缓、平稳,旋律多以级进为主,无多大起伏。词曲结合多为字少腔多,且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旋律的连接多以重叠进行,往往上句落音即下句起音,给人以若断若续、藕断丝连之感。二是道场音乐。属于道场上唱颂的用于弘扬佛法、超度亡灵的佛乐,对象除了神以外,还有信徒。曲调较为明朗,民间色彩较为浓郁,有些曲调和民间歌曲及戏曲曲调风格基本相似。 在殿堂上,在佛前,只是唱颂和唪经,在道场上如水陆法会送圣,则融进了民间吹打,其规模较为盛大。法会设有大坛、内坛、华严堂、法华堂、愣严堂、净土堂、诸经堂七个坛口,期间还举行瑜迦焰口,法会进行第七天,送圣游村有数百名僧人手持佛幡,簇拥一顶绣有“普渡大斋水陆法会”的兰色绣花宝盖,管乐齐鸣,锣鼓喧天,绿树丛中,红花点缀,梵音悠扬,场面极为壮观。 九华山佛教音乐调式较为丰富。音乐表述特征繁多,风格、情趣各异。音阶以五声音阶为主,旋律较少有偏音,节拍形式多4/4拍子,大多在次强拍上起唱,每支曲牌一般以首句两个字做引子,由维那(佛教职称)举腔(起腔),节奏较为自由,接着众僧进入缓慢而有节奏地唱颂。 据高僧晓悟回忆,演唱时用法器(打击乐器)点板伴之,加之笙、笛伴奏,十分和谐悦耳。“四清”至“文革”,受左的思潮影响,九华山佛事活动停止,改革开放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九华山恢复了往日生机。现在九华山众僧云集,寺院林立,佛乐声声不绝于耳。为了挖掘宏扬佛教音乐,池州市黄梅剧团,早在10年前就在全国邀集了演奏大师,运用现代乐器和现代演奏手法,集中排练了一台佛教音乐演奏会,几十名男女演员伴唱,在九华山庙会上进行了表演后,引起了轰动,国内外新闻媒体都做了大量报道.由此传播海内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