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粤 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粤剧的名称,虽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但其源流却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叶。粤剧音乐的构成,与弋阳腔(高腔)、昆腔、梆子腔和皮黄腔的传入,有极其紧密的关系。
弋阳腔,明万历年间传入广东;嘉靖年间昆腔的足迹也几乎遍及全省城乡。延至清雍正年间,广州地区曾有过“土班”、“土优”唱“广腔”的记载。《粤游纪程》称之为“一唱众和,蛮音杂陈。凡演一出,必闹鼓良久,再为登场粤剧是一种唱腔多样化的剧种。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善于吸取其它剧种的长处,她的唱腔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能力。

  清雍正五年间,北京名伶张五,人称摊手五,因躲避清迁的追捕,化装易服逃亡来粤,寄居于佛山镇大基尾以京剧昆曲教授红船子弟(粤伶以红船为交通工具,“红船子弟”便成为粤剧艺人的代称),建立“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佛山遂被称为粤剧的故乡。其时佛山多迎神赛会,逢神诞必要上演粤剧,清代有一首竹枝词描写了这一盛况:“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年,万人围住看琼花”。


   粤剧是岭南剧派的主要品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香港、澳门,在东南亚和欧美等华侨聚居的地区经常有演出。明代弋阳腔、昆腔、梆子、皮黄等声腔剧种,在广东常有演出,清初徽班、湘班又在广东风行,随后,出现广东“本地班”,汇集众腔之长,独创自己的特色。后以梆、黄为基础,溶汇弋、昆诸腔,并与南音、粤讴、木鱼、龙舟等广东民间音乐曲调结合,遂成为南方一大剧种。

粤剧角色分类原在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大行当,后来演变为生、旦、文武、武生(须生)、公脚、小武、六分、拉扯等行当。粤剧腔调有梆子(源自江西省的弋阳腔和江苏省的昆山腔,相当于京剧的西皮)、二黄(源自安徽省的吹腔和高拨子)、西皮(源自陕西省的秦腔,相当于京剧的西平调)、南音、粤讴、龙舟、木鱼、咸水歌、梵曲等。伴奏乐器多样,除高胡、三弦、月琴、沙鼓、高边锣等民族乐器外,现代还运用了小提琴、大提琴、萨克斯管等西洋乐器。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灯光方面较多吸收话剧、电影、西洋歌剧的特长,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建国以前的三十年间,粤剧基本上分为“省港大班”与“过山班”(或称“落乡班”)两大派系。“封仔封王”的李文茂,是世界戏剧史上绝无仅有的由艺人成为农民起义领袖。首任粤剧“八和会馆”会首的邝新华,不但是“同治中兴”的代表,也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演过《苏武牧羊》、《太白和番》、《李密陈情》等名剧。清末民初之交,更是群星闪耀,名伶辈出,如千里驹、肖丽湘、小生聪、周玲利、李雪芳等等,俱皆驰名于海内外。千里驹有“花旦王”之称,李雪芳则被康有为誉为“南雪北梅”,与梅兰芳并提。三十年代在粤剧史上称为“薛马争雄”的时代,薛觉先接近京剧风格,表演技巧比较全面,生旦净丑无所不能,有“万能老倌”的绰号,但以演小生出色,近百年来,粤剧界人才辈出,曾涌现出薛(觉先)、马(师曾)、廖(侠怀)、桂(名扬)、白(驹荣)等流派及一大批才华出众的演员。


广州是粤剧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几百年来人才辈出,影响遍及全球粤语华人地区。1949年后,粤剧艺术在广州更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享有“南国红豆”的盛誉。名伶马师曾、薛觉先、白驹荣、红线女等云集广州,在50年代使广州的粤剧艺术大放异彩,涌现出《搜书院》《山乡风云》等经典性剧目。红线女的《昭君出塞》、《荔枝颂》、《羊城八景》等粤曲更是历唱不衰,声名远播海外。有莫里哀之风。不但在两广、港澳和东南亚等地,为广大观众所倾倒,在美国多年,也深受欢迎。


  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成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五篇文章

儒家文化与中国历史

《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蕴

古代人长寿的十要诀

阿炳音乐

有情有韵话国学

 

后五篇文章

龙泉青瓷

花儿

玛纳斯

一场关于古琴的旅行

千山寺庙音乐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