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古兰经》的社会伦理思想浅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伊斯兰作为一种宗教,不仅要求人们信仰真主,而且还要遵循《古兰经》中的伦理道德规范,从而使信徒趋善避恶,即《古兰经》所反复强调的“信主行善”。《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它的伦理道德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伦理思想中的平等观、人文关怀以及公正与合作的主张在伊斯兰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社会的公平观念奠定了一定基础;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信徒个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

  一.《古兰经》对善的追求

  在世俗生活中,善恶问题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趋善避恶一直是每个社会对人们行为的基本要求。善恶作为调解社会生活的道德手段,其在世俗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在宗教生活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反映。任何宗教都把“善恶”问题作为核心问题来进行论述,都在追求善,都要求信徒在自己的人生中把“做好事”、“积善”作为进入理想天国的必要条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求善成了一切宗教的共同特征。伊斯兰作为一种宗教,也把“趋恶从善、趋邪归正”作为穆斯林的最高行为标准之一,其目的就是通过说明邪恶给人带来的危害,使人有所警惕,不被邪恶所诱惑;并劝导陷入罪恶深渊的人应走上正路,而达到秉正无邪。

  《古兰经》的善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的,它的善是由两部分构成,即:“信道和善行”。“信道而且行善者,是乐园的居民”、“谁背叛正教,至死还不信道,谁的善功在今世和后世完全无效。”、“不信主者,他们的善功比如一堆灰……”不难看出《古兰经》把“信道”提到突出的地位,信仰真主成了最大的善。另外伊斯兰不仅要求人们信仰真主,而且还要遵循《古兰经》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即《古兰经》所反复强调的“行善”。

  穆斯林学者们解释,行善不仅仅是“施恩于人”,善行应包括各种善的和能够提高人们价值、矫正人们性灵的一切行为。一个穆斯林,应该努力按照《古兰经》提倡的各种美德去行动,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地多做善事,不做恶事。善行的表现是:“在夜间立行拜功,为主道而奋斗。”、“孝敬父母、善待近亲、和睦邻里、怜恤孤儿、救济贫民、款待旅客、宽待奴仆。”、“善行需要行善者作出牺牲,同自我做斗争,只要坚忍,持之以恒,具有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真主必不使行善者徒劳无酬。”、“应当以自己的善行对待他人的恶意,以明智宽恕的态度忍受他人的无端伤害。”消除人们之间的分歧,代之以和睦。

  二.《古兰经》中社会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秉着对伊斯兰教的虔诚,对善的追求,特别是在《古兰经》中“报酬说”的激励下,伊斯兰教的广大信徒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践行《古兰经》中的道德伦理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从善避恶。其中《古兰经》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伦理思想在世俗生活中对启迪人的善性、引导人的善行、强化信徒的求善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兰经》中社会伦理思想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真主面前人人平等。伊斯兰认为,真主创造了人类,并为人类制定了根本大法,一起履行“代治者”的义务,《古兰经》指出:“我以你们成为大地上的代治者,以便我看你们怎样工作。”全人类都是真主造化的,人人都是真主的仆人,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因此,人,不分部落、民族、种族、地域、语言、文化、阶级、贫富、强弱,在真主面前一律平等。真主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非穆斯林也不能无故伤害他们。只要非穆斯林不伤害穆斯林,穆斯林就应与他们友好相处。穆斯林之间应当加强团结,应该摒弃一切基于民族、种族、地域、身份而起的隔阂和成见。真主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是伊斯兰社会伦理思想的基础和根本。

  2.人文关怀。伊斯兰认为,既然人都是真主造化的,人人都是真主大家庭的一员,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应互相仇视,互相伤害,而应当相互同情,相互怜悯,相亲相爱,实行人文关怀。伊斯兰有关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有:孝敬父母,慈爱子辈,抚养孤儿,善待奴隶,款待旅客,泛爱众生。《古兰经》指出:“正义是信仰真主、末日、天使、先知;把心爱的财物施与近亲、孤儿、穷人、流氓、乞丐;解放奴隶,谨守拜功,缴纳天课,履行约言。”穆圣说:“谁具有三种美德,真主就用荫影掩护他,让他进乐园,慈爱弱者,孝敬父母,善待下属。”“你不慈悯人,主不慈怜你。只有薄福的恶人才无仁慈,也得不到慈悯。”伊斯兰认为真主是慈悯的主,为了传播主的普慈,它要求穆斯林爱所有的人乃至一切生物。

  3.公正与相互合作。伊斯兰教的理想之一,就是责成其信徒要丢弃一切与自身利害有关的考虑,主持人世间的公道。《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维护公道,当为真主而作证,即使不利于你们自身,和父母和至亲。无论被证的人,是富足的,还是贫穷的,你们都应当秉公作证;真主是最宜于关切富翁和贫民的。你们不要顺从私欲,以致偏私。如果你们歪曲事实,或拒绝作证,那末,真主确是彻知你们的行为的。”《古兰经》也十分注重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古兰经》说:“你们当为正义和敬畏而互助,不要为罪恶和横暴而互助。”。《古兰经》在此所主张的合作是在造福于自身和他人的范围内结成集体并给大家带来幸福安定的那种合作。

  三.《古兰经》中社会伦理思想的作用

  1.为社会的公平观念奠定基础

  《古兰经》主张人人平等,不分肤色、语言、民族、种族,禁止人与人之间树立基于种族、地位和财富而起的壁垒。认为全人类是真主的同一家庭成员,应该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伊斯兰关于真主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是对各种形式的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地方主义和门第观念的彻底否定,是对世界大同主义的有力张扬。此外,伊斯兰主张在个人与群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均衡关系,既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又要他们承担起对社会应有的责任。同时这些主张使人们知道他们应该赞扬什么样和指责什么样的不道德行为,以把握社会的善恶观念,践行伊斯兰的道德要求。这些都为更加成熟的公平观念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具有社会性,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个人无法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人类的生活就象是一个公司,大家在其中分工尽职。但同时人又是自由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为了满足个人需求,在自由选择职责与分工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时有发生,造成人际关系的相对紧张。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它尊重和倡导力行公正,相互疼爱,相互信任,使虔诚和公正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人们之间相敬如宾,团结一致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基于信仰,为了进入乐园,信徒们一方面要使自己的灵魂服从真主的旨意,另一方面要把自己的信仰付诸实践,用《古兰经》倡导的行为准则指导日常生活。他们将公正视为是神圣的东西,所以在一定范围内他们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热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互信任,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人们成为社会的主人翁而承担起社会的职责,不断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古兰经》中的社会伦理思想为人们营建了相对健康的社会生活环境,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创造了条件。

  3.对信徒个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如今快节奏、机械式的物质生活导致人的精神压力越来越重,甚至茫然不知所措,由于精神一直处在紧张状态,所以许多人患上各种心理疾病。美国哲学家、心理专家威廉·詹姆斯是首先提出在心理学中重视宗教的学者。在最近一、二十年,心理专家们非常关注利用宗教来治疗精神病患者中所取得的结果。他们相信在信仰真主当中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力量,这就是人的精神力量,它可以帮助人承受艰难困苦的生活。这就肯定了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它势必对个人的心理和精神上产生重大影响。其中这种影响有一部分则是通过《古兰经》中的社会伦理规范对信徒的约束力体现出来的。如《古兰经》敦促人们要自洁其身。自洁就是洗涤污垢、克服缺点,把自己置于美好高尚的境地,享受到应有的尊严。告诉这样的人将获得成功,《古兰经》说:“有教养的人确已成功。”同时还指出自洁能消除陷入罪恶的人的失望情绪,如果自洁的思想能在他们的心灵中占有位置,邪恶的因素对他们就无能为力了。

  特别是《古兰经》社会伦理思想中的人文关怀以及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的德目强化了信徒对自洁精神的追求,它引导信仰者的日常行动。在以德报德,以怨报怨德目的约束下,信徒可以经常进行自我检查来检讨自己在一天当中的言行。自我检查可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错误、缺点或自己的优点。如果信徒能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那么就可以对自己进行很好的心理治疗。一些不正确的品质和行为如:嫉妒、记恨、粗暴、暴力会侵蚀人的精神,会使人的精神陷入混乱状态,但是经常进行自我检查的人会逐渐远离不理智的事情,而养成乐善好施的习惯,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前五篇文章

大德赵文竹京郊潜修:怎样做居士?

三条腿的椅子能坐吗?

率先迈出化敌为友的一步

不要让“真诚”伤害别人

请珍惜关心你的人

 

后五篇文章

曹聚仁致胡适的一封旧札

与死亡为友

“天”义探源

《黄书》:合气仪式步骤

李时珍对人体生命的认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