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暑假 别忘记给读书留点时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又值暑假,要怎样安排时间才能取得“效益最大化”?当很多大学生正按照各自“排片表”的节奏,忙于学外语、找实习、游山水、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时,很多教授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暑假“排片表”,千万别忘记给读书留点时间!

有感于大学生平日在学习生活中的“救火式”阅读,一些教授建议,假期阅读不妨着眼“经典”。哪怕只读“破”一本好书,也将获益无穷。

谈及经典阅读,也有教授唱起了“反调”。文科生最缺的,或许已经不再是面向传统的“经典”教育,而是对理科通识和学科前沿的无知。因此,这个假期,科普读物对文科大学生来说或许是一剂更好的“补药”。

无论如何,60天的假期已经开始。假设你已经有了暑假“排片表”,现在是不是到了该“微调”的时候了?

读“经典”?不如读“前沿”!

——给大学生暑期阅读的一个建议

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很多大学里的同僚都抱怨现在大学文科生读书少,心急火燎之余,开出了一长溜子书单。不过,学生宿舍的书架不太大,而且我本人一向尊奉读书实用主义。我认为,书一定是要读的,但问题是要读得精。

理科生不晓得康德是耻辱,那么文科生把“该事件的发生概率是0.45”翻译成“该事件的发生概率是45”算不算光荣呢?

一说到“精读”,很多人一下子就会联想起“经典”,想起四书五经,想起卡夫卡和莫泊桑,想起柏拉图和康德,想起……打住!我想说的是,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实用,不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有文化”。我对目前文科大学生的批评,不是“少文化”,而是少常识。我曾组织我的几位学生翻译一些英语论文,一些同学不晓得英美人常把小数“0.45”写成“.45”,结果全部理解成了“45”。还有些同学不知道啥是概率统计中的“贝叶斯公式”,甚至也不晓得如何通过使用“维基百科”来弥补自己的无知。文科生常常说理科生不晓得康德是耻辱,那么文科生把“该事件的发生概率是0.45”翻译成“该事件的发生概率是45”算不算光荣呢?

我国大学人文学科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忽视经典,而是忽视理科通识的普及。文科是研究人的学问,但是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的科学化研究将越来越成为主流。对于传统的那种和理科隔绝的文科研究方式,我个人是不看好的。

最近几年来我国大学人文学科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忽视经典,而是忽视理科通识的普及。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支撑,培养出来的学生搞“科研”只能钻故纸堆,走向社会却发现自己没有基本的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规划能力,不得不“从头再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看,我们的文科教育的确太面向传统了,却疏于面对世界学术潮流之大方向。那啥是世界学术潮流的大方向?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文科慢慢和理科融合的趋势。文科是研究人的学问,但是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的科学化研究将越来越成为主流。对于传统的那种和理科隔绝的文科研究方式,我个人是不看好的。

当然,我并不是主张让文科学生去系统地学自然科学,因为时间的确来不及,专业也相差很远。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读一些比较浅近的科普读物,至少让自己对科学有点感觉。

西方“经典”毕竟不同于总是指向那些老得积满蛛网的老书传统“经典”概念。我们得作出选择:到底是去了解一下这个时代最新的科学成就呢,还是去了解那几个骨灰都不知道在何处的古代贤达的人生体会?

这不,暑假到了,充电的机会来了。这里我只想推荐两本杂志和一套系列丛书。两本杂志分别是《新科学》和《环球科学》,上海的东方书报亭就有售。这两份科普杂志都是海外科普杂志的汉化版本,基本反映了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前沿状况。在我国的科普队伍还没有能力开发自己的优秀科普杂志品牌的情况下,我认为这种“拿来主义”还是比较可行的策略。这两本杂志中讨论量子理学和宇宙天体学的文章可能会让文科生头大,但没有关系,其中还有大把的文章是关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进化生物学、环境科学、新能源和环保技术的。这些话题或许会更普罗大众一点。

一套系列丛书则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盗火者译丛”,翻译的基本上是西方最近二十年出版的科普名著,选才相当之专业,翻译质量也不错。我向文科生着重推荐其中的三本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不妨读一下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的《意识的解释》(苏德群等译)。丹尼特是美国目前还比较活跃的哲学界“大牛”,对于进化论和人工智能很熟悉,算是文理兼通的人才。此书尝试从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和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构造出一个全新的意识理论,文笔生动、视野广阔。社会学和政治科学专业的学生不妨读一下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O·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毛盛贤等译)。这本厚书试图把生物学和社会学打通,指出人类的社会学行为背后的深刻的生物学根源,在英语世界被赞誉为《物种起源》后最重要的生物学著作。对于国内学生惯常接受的“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二元论思维模式来说,此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倾向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而对于所有的文科学生来说,我建议大家都去好好读读威廉姆·庞德斯通的《推理的迷宫:悖论、迷题,及知识的脆弱性》(李大强译)。这本书涉及逻辑学、密码学、决策论和计算机编程等领域,对锻炼文科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而且其中关于密码学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电视剧《暗算》。至于哲学专业的学生,我建议他们把以上这些书都读一读。

以上这些书在西方都很有名,不能不算“经典”。但是此“经典”毕竟不同于彼“经典”。传统的经典概念总是指向那些老得积满蛛网的老书,可丹尼特的《意识的解释》却是上世纪90年代才出版的。

不得不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现在的十年的知识进步顶得上过去几个世纪。人生有限啊,得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了解最前沿的问题上。所以我们得作出选择:到底是去了解一下这个时代最新的科学成就呢,还是去了解那几个骨灰都不知道在何处的古代贤达的人生体会?

记住,你没有时间了解一切。暑假只有60天!

除非有爱

——推荐给文理科大学生的一份暑期书单

-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我的一个学生在本市一家中学教书。有一天,她对我说:“老师也赶快到电视上去讲讲吧!现在的学生很受电视讲坛影响的!”噫!如果电视的影响力变得这样绝对与专制,那真的就是文明的悲哀了。幸好,还有别的办法,来消解大众媒体的“超级霸权”,那就是古老的方式:安安静静地读书。毕竟,人生何其短促,有一两个白昼静长、浓荫匝地、书香悠悠的暑期,的确是不多的!深感于现在的大学生文理偏科得厉害,所以,我想推荐一份适合文理科学生通读的“书单”:

1.《象棋的故事》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张玉书译)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最后一部中篇小说。我多次向读理工科的大学生推荐这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贵族如何在监狱里学成国际象棋的绝技,后来成为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然而却最终毁灭在一个无赖流氓的手上。大师为什么会毁灭?他的悲剧是一个什么样的悲剧?作家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沉重忧思?这个故事为什么竟会成为一个现代性的经典?随着故事的展开,你会被一种透不过气来的力道渐渐压住,掩卷而思,你又会有一种难以言宣的透气之感。什么叫欧洲文明最古老最有尊严的自由心灵,从这篇小说可以略知一二。

2.《动物庄园》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张毅 高孝先译)

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名著,堪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小说之一。这本书讲了一个关于猪圈革命的故事,关于斯大林主义的政治寓言。猪们夺取政权之前,有宏大的信条:“所有动物一律平等”,夺取政权之后,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将这个信条秘密修改为:“有些动物较其他动物更为平等”,要知道奥威尔写书的时候,斯大林主义还红得很。连我非常喜欢的诗人艾略特当时都认不清局势,不肯帮他出版这本书,书稿交到艾略特的手上,他说:“我们没有把握这是评价局势的正确观点么?”年轻的大学生们,如果你们知道了什么叫第一流的文学想像力,你们的大学时代,就不算是白过了。

3.《魔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钱鸿嘉译)

如果把“生病”看作一个“讽喻”,如果暑期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度假,不妨可以带一本像托马斯·曼的《魔山》之类的书。通过读这本书,不仅可以看陌生的地方,看陌生的各色人等,而且可以发现这些内容与小说家对时代精神变化的关心有某种关联。我一直喜欢能大气磅礴地画清一幅完整的时代精神地形图的文化思想型作家,托马斯·曼与自沉于昆明湖的王国维一样,感觉到了一个完整时代行将结束,一个不知名的人类状况正在出现。深受德国思想影响,又深浸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王国维,也喜欢感受一种叫做“时代精神”的气息。想得再多一点,还可以想到马克思·韦伯与陈寅恪。然而这种思路在中国作家与思想家中,仍然十分稀少。当这样想的人越来越少的时候,人文的气脉就真的“不绝如缕”了。

4.《二十世纪的教训》

(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王凌霄译)

这是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访谈演讲录,谈话风,文字非常好读,意思也并不幽深。提供一些我个人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的思考吧:为什么20世纪流行一种“目标胜于一切的意图伦理”?为什么我们要从“找敌人”的思路,回到“找朋友”(即和谐社会)的思路?“好心好意的全能国家”行吗?为什么所谓“左右派”都是假问题?为什么“想在地上建天堂的人,都把地球弄成了地狱”?

5.《魏晋诗人与政治》

(中华书局,2007,景蜀慧)景蜀慧

师从缪彦威与叶嘉莹二先生,能读透古书的背后,发现一幅幅活的生命。古代诗人最深切的生命存在感受还是政治感受。不同于一般研究者对美学与艺术的津津乐道,作者“闻歌心事转悠悠”,讲这个时代讲到最后,竟然是深深的慨叹。做中国的读书人,谁能跳得过魏晋呢?

6.《徐复观文录选粹》

  (台湾学生书局,1980,萧欣义编)

现在,国学成为热点,利禄、奇巧、浮沫、庸俗的东西流行,真正的国学“金矿”则深深掩埋。这里推荐的是新儒家徐复观的杂文与随笔,无一字无来历,标格甚高,品味真而且正;有知识、有实践,也有情有义。

想起香港中大才女童元方译的纪伯伦(Kahlil Gibran)名诗,可作结束语:

生命的确是平庸与暗淡,除非有激情,

一切激情是直撞与盲冲,除非有知识,

一切知识是庞杂与纷扰,除非有实践,

一切实践是空洞与虚幻,除非有爱。

了解我们的世界

-李风亭(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副院长)

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读书都是必须的。粗略想来,读书应该有以下几个目的:

一是促进形成世界观,深入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未来;二是加深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的视角和事业发展,使自己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需求相一致,“占领”工业、学术和商业等领域的前沿,引导社会的发展;三是纯粹为了精神娱乐。

大学期间实际是形成世界观和未来发展定位最关键的时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同时,大学生们应该深入而快速地了解我们的环境和世界,快速形成对未来发展的定位。在形成发展定位时,跨学科地了解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人获得更广泛的发展,这种对于将来的影响可能近期无法显现,但是对于一个人长期的影响却是永远的。

这里特别给理科学生推荐一些暑期读物:

1、《只有一个地球》(美国)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2、《寂静的春天》(美国)蕾切尔·卡逊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3、《增长的极限》(美国)丹尼斯·米都斯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4、《和谐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编著 吴志强译制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5、《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6、《全球通史》(美国)斯塔福里·阿诺斯 吴象婴、梁赤民译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7、《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8、《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 人民出版社 2005

9、《近距离看美国》林达 三联书店 1997

10、《平凡的世界》路遥 华夏出版社 2003

 
 
 
前五篇文章

寻找最感人十大慈孝故事活动已收到600多件故事

带您领略《道德很要紧》

英国研究发现:对狗读书能提高学习效果

职场危机,细节决定命运

药渣辨真假与巧试药性

 

后五篇文章

流行歌曲,只是国学教育的流行时装

穿越古今的旅行:哲学家任继愈

真菌类食品营养大剖析

中华源头文化:天文·人文·历法

季羡林辞世 享年98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