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理解与表达如何对接? 中医最重者理法,然后才是方药。现代医学的理论无法理解中医理论的现实意义,只看到了中医方药的有效性,所以试图用他们的理论重新解释中药治病的原理,但事实早已作出了回答,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就如一定要用细胞学的理论去指导一个木匠的技能一样,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一定如此,只能最后让木匠无所适从,连自己原先的手艺都丢掉。
说到不为大众理解,其实现代科学的复杂程度比阴阳五行的学说更不容易理解。对大众而言,无论你怎么解释,都将是如隔山对话。大众之所以更趋向于首先相信西医,绝非大众对西医的理论更能了解,相反,倒是因为缺乏必要的了解,才会对西医形成盲目迷信。大众的取舍其实是一种趋炎附势行为,也即谁得势听谁的,而不是因为哪个更容易理解。对于一个缺乏理论训练的普通人,任何医学都是难以理解的,就像中医往往被理解成清热,西医往往被理解为消炎一样。
所以对于大众并不存在说服的问题,倒是对政策的决策者以及有关舆论的操纵者需要做说服的工作。西医的得势,是与现代科学的影响分不开的,但这种影响并没有为大众就医提供正确的指导,电脑或者核磁共振与治疗某种病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很多人会在下意识中将两种不相干的事理作超越逻辑的对接。治病的方法其实并不在复杂的技术之中,就像吃饭一样,人用不着将咽喉首先换成最先进的电子产品,嘴也用不着换成橡胶合成或是金属玻璃钢制品,人类无论如何进化,有些自然属性都是无法彻底退化掉。只要人的自然属性还在,人的生存与健康就离不开自然的因素,如空气、水、阳光、粮食、药。中药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在原理上能治疗作为同是自然产物的人的疾病。就像人要吃土生土长的粮食而不食用化学合成的食物一样。
一位中医人士反思说:“阐述与解释中医,使其普及于大众,是习中医者之责任,即使自己明白了其中意义,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用你的方法去了解它,用各种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医的精髓是必要的。 ”这句话实在令人费解,如果不用中医自己的理论阐述,中医的精髓将如何表达?就像书法医术一样,如果一定要放弃汉字书写的基本点画,单纯以平面构成立论来解释书法美学的真谛,还会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吗?不用其本来的方法去了解一种理论或是技术,是不是意味着在作与这种理论或技术的自我表达毫不相干的曲解?
对于普通人,接受一件事物不一定要理解,就像电视手机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一样,使用者不一定都能够了解,但不了解并不妨碍他们运用。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多数东西都是日用不知的。难道坐飞机的人一定要对飞机发动机的原理非常了解才能乘坐飞机吗?吃饭一定要知道食物如何分解才能动口吗?对于一个没受过教育的人,只要能用,他们一般是不要求一定理解的,因为他们至少还了解一点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理解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成为病人的资格。
所以,并非中医自身没有争取别人的理解,实际上是人们对中医缺乏理解的兴趣与诚意,就如同我无法责怪一个外国人不用我所了解的语言说话一样,我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一定要人家学会我的语言,想了解人家的意思,只好学习人家的语言,即使这种语言十分难解,也不能因此将责任推到对方的身上。何况医学的原理远非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那么可以一一对应。对于真正想了解中医的人,汗牛充栋的中医经论的表达其实已经是非常充分的了。
医学统计学的意义及其后果 像其他手段一样,统计学肯定也不是现代医学的发明,但确实对现代医学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点首先得承认。
统计学是一种数学方法,说白了也就是计算结果。有些事情不经过统计是无法知道结果的,比如地球人口的总数,不一个一个数就无法确知地球到底有多少人。因为人太多,而且影响统计准确率的客观因素也太多,并且还要考虑时间的因素,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统计方法是很必要的。其他方面大到全民生产总值,小到个人年均总收入,都要经过统计才能知道结果。就连做小买卖如果不经常计算一下本钱利润以及货物的多少,都很难做的明白。可见统计无论对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统计学有个前提,就是在实施统计之前它的统计对象一定是一个未知数,如果结果已知,统计过程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谁会对着早已知道准确数目的一叠钞票没完没了的数个不停呢,除非守财奴或是强迫症患者,但这种数个不停其实已经不是统计学意义上的统计了,而是一种贪婪或是病态的表现了。统计学还必定有个明确的目的,即统计的过程是想知道一个未知的结果。比如想调查一个公共厕所的平均客流量,就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准确计算出入厕所的人数,然后再除以一个单位时间,就会得出在单位时间内出入公厕的平均人数。
现代医学引入统计学当然也有明确的目的,比如一种新研制出来的药物正式准备应用于临床,对于现代医学来说,有效率以及一些服药之后的副作用都是一个未知数,这些是都需要做临床统计工作的。
事实上,临床应用不过是药物实验的最后阶段而已,只不过实验的对象和等级发生了变化:小白鼠变成了人。当然,我们并不想指责现代医学这种做法是侵犯人权。因为药物的最终作用对现代医学来说是个未知数,如果不直接验证于临床,这个未知数将永远无法了解。现代医学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治愈疾病,我们没有理由怀疑现代医学的良好愿望。但这时候现代医学需要患者在面对一个实际上是未知数的药物时有一个不求甚解的态度,不然实验就无法正常进行,因为事实上几乎很少有患者愿意成为这种实验品,除了那些为了他人的幸福不惜舍生取义的高尚的人。
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患者相信所用的就是治疗自己疾病的药,不要有任何怀疑,这样实验就可以顺利进行下去了。与此同时进行的是医学统计,分组进行,两组对比,观察用安慰剂(就是假装用药,用一种不是药物的东西欺骗患者)与用药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有效率是多少。据此才能判断药物对某种疾病是否有效,有效率是多少。当然,这种统计还是需要有一个前提,确实不知道这种药物会对患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包括副作用。同时还有个更大的前提:病对现代医学来说也是一个未知数。不然,这种统计就失去意义了。
在统计过程中有个无法回避的前提,那就是个案的问题:个案在统计学中没有意义。对统计学来说这确实是顺理成章的,因为统计是一个计算和比较的过程,至少需要两个对象才能形成对比,人数越多对比的结果就越精确,误差也越小。对于一种未知的药物,不能只从一个病人身上观察疗效,因为现代医学还了解到人体有一个自愈机制,现代医学无法判断,是药物还是自愈机制对患者起了作用。实质上这是现代医学的性质及其药物的性质决定的,现代医学的实质是在不断地用患者做医学实验,在这场实验中无数的患者充当了实验品。从现代医学动辄宣布绝症的结果其实可以读出另外的含义:无数患者成了这场实验的牺牲品。绝症的意义实际上是:实验尚未成功,患者还需努力。
现代医学为什么要引入统计学上面论述的已经很清楚了,主要是为了两个未知数,一个是药物,一个是疾病,以及随之而来的药物对疾病的作用。因为未知,所以要统计,这种求知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同时不得不指出的是,如果是出于无知(不只是未知)而不得不采用这种方法,就不得不对其实际意义产生疑问了。
前面已经说过,统计是对于求知未知数不得不采用的方法,如果是一个已知数,统计就失去了意义。比如,用锤子砸玻璃玻璃会碎,并不用把所有的玻璃都砸碎,才能得出锤子能砸碎玻璃的结论。又比如,用枪能打死人,也不用打死所有的人才能证明这个结果。很显然,有些结果是经验可以证明的,统计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种经验的重复而已。如果一切事实都需要用统计来证明,那么人类就连自身的存在也无法证明了。
话题再回到医学上,现代医学的统计学实质是在积累一种经验,因为不能像锤子砸碎玻璃那样百发百中,所以需要计算一下命中率,实际上现代医学的治疗更像一次射击演习,现代医学在很大程度上像个拙劣的射手,对于大多数疾病命中率极低。回到锤子砸玻璃的比喻上就是,虽然现代医学这把锤子砸到了玻璃上,玻璃却一次都没碎,因为这是一把纸做的锤子。如果用这把锤子就是砸上千次,玻璃也照样不会碎。当然换成铁锤就不同了,但这不是现代医学的工具。
前面说到了经验的重要性,中医是一贯被现代医学看作经验医学的,既然被称作经验(包括理论在内)医学,是否就意味着在中医的经验范围内,中医理论经得起验证?理论暂且不妨理解为理论方法,既然这种理论方法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被重复验证,是否意味着中医这把铁锤已经超越了统计的意义。因为未知才是统计的前提,对已知的事物统计学是没有意义的。而对中医来说的问题则是,如何更好地运用铁锤,而非统计铁锤的有效率了。
为什么不统计烈火对人的伤害率,因为没有意义。为什么不统计粮食对人的重要性,因为没有意义。为什么不统计爆炸对人的危害,因为没有意义。因为这些都是人类的经验。
为什么中医不统计中药对疾病的有效率,同样因为没有意义。为什么?因为中药的有效率是建立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的,就像统计物质对人饥饿的有效率一样,粮食是百分之百,而石头是零。而如果用来修马路,则一定是另外的情况。
反过头来再问一个前面的问题,现代医学为什么需要统计?答:因为现代医学的无知。无知的医学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答:把患者当成实验品。
于是这样的现实就成为不可避免:大多数患者成了现代医学的牺牲品。
中西医的区别
历史地看,中西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这两种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根本性区别。
中医理论是从人对自身乃至宇宙万物的生命及其能量流动的深刻体验出发的,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调整人身的能量动态使之归于平衡的常态,中医的一切理论都是围绕这种能量状态的消长变化展开的,理法方药莫不如此。如果偏离了这种观察思考的角度,处方用药必将变得毫无方向。所以中医学是以理论为第一要义的,经验只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的积累。离开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即使用中药治病,也只能是简单的经验医学,不能归入中医纯粹的辨证施治体系了。
西医是随着解剖学与化学的发展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由于起点远离了直接的生命体验,导致了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机械主义倾向。一般来说,西医是把人体当作一部机器对待的,西医的治疗方法除了作用于诸大系统的内科化学疗法外,外科的方法更像是木匠或裁缝工作。这样就忽略了作为一个生命体的个人的生命力的能量存在状态,及其作用于人的直接或即发性病理状态。由于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局限,导致了西医治疗学体系的重大缺陷——无法正确诊断能量状态的非常态客观存在。常见的现实如:病人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得到自身的某种不适症状,但经过西医病理检查,却被告知没有病,于是,对于病人来说很现实的客观症状就被歪曲成了一种主观错觉。还有诸如手术后病人已经死亡,却得出了手术非常成功的荒谬结论,等等。
这些现象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由于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先天缺陷造成的,中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客观实在性与可验证性,证实了中医理论针对疾病治疗的正确性的同时,也从客观上弥补了西医方法论上的这种先天不足。可惜绝大多数自以为很了解西医很相信科学的明白人并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熟视无睹或有意回避其局限性,科学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图腾为一种拜物教似的迷信。 中医治病是以十全(100%)为最终目的的,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局限,能够达到十全的上工寥寥无几。西医是以十全六七(60%-70%)为目的的,只要整体上达到这样的有效率就算成功。
中医自古就是以个体行医的,治疗对象也是个体,不会等到凑全人数才开始治疗。西医是以群体行医,治疗是分组进行的,实际上同时是在拿患者作实验。中医的标准是上工,真正达标的医生很少。西医是以下工为标准,只要能够与整体相应就算合格。
中医是在进行治疗,西医是在进行实验。因为大多数中医不能真正代表中医,所以中西医之间其实一直没有机会进行真正的整体比较。个案相比,西医明显不敌,治疗结果相差悬殊。整体对比,中医又似乎处于劣势,统计结果无法验证。
从经营上看,中医是个体经营,西医是集体经营。中医是小农生产方式,西医是工业生产方式。两者的结果表现在规模与效果上(如所造成的污染)存在差异,两种结果的区别在于,前种方式更能够对作为个体的患者有利,后种方式更能够对作为集体的医生有利。所以,从治疗的效果看,中医是胜利者,而从经营的结果上看,西医是胜利者。其区别的本质表现在目的性上是,一个是以服务为根本目的,一个是以盈利为根本目的。一个是福利性质的,一个是商业性质的(至少目前在国内是这样表现的)。
但这些其实还不是最根本的区别,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真正能代表两种医学的治疗结果(权威的水平)的疗效的性质,即标本的差别,也即预后的情况。是真正的治愈了,还是只是掩盖一时,比如激素的短期效果与后期副作用。这种区别才是两种医学理论所指导下的医学实践的本质区别,而不是人为造成的错误之间的区别。
注:所谓权威的水平,指的是医术,而非资格或资历。当然,作为整体运作的西医之间的个体差异是不大的,就像机器的零部件一样,只存在合格与不合格的差别,是不太分别精品和次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