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金刚经》释义十八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释尊许说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在回答须菩提的问题之前,先双赞善哉。为什么要双赞善哉呢?

一是赞叹须菩提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得到佛的印可、同意。一般修行人就像一群江湖浪子。为什么呢?如果我们是菩萨行者,请问:佛何时不加持我们呢?但是我们却时常自我放纵、自我抛弃,宁愿做一个流浪汉,所以佛才以善巧方便来永远护念一切众生,当然也护念一切菩萨。同样,如果我们发起菩提心,特别为佛所护念、受佛的付嘱。因为发了菩提心,已具无量功德,能于将来荷担佛的家业,替佛分忧解劳,所以佛对已发菩提心的菩萨尤其看重。

二是须菩提问的两个问题正契合佛意。佛出世后,本为直示此心,无奈机缘未成熟,直至现在在祇园会上,撞着须菩提善能领会自己以身作则,施以无言之教,而赞佛希有在先;又能在佛欲重示有言的般若大教时,代众启请问法要于后;或赞或问,无不契合佛心,所以佛觉得巧遇知音,说法机缘成熟,佛很高兴地双举善哉,表明对于须菩提所说的话,佛陀完全赞成。

三是重复说“善哉”,形象真实地表现了当时的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四是《金刚经》没有什么高深玄奥的道理,可是这金刚经不言高深自然高深,不言玄奥自然玄奥。所以佛赞须菩提“这太好了,太好了”,是怎样的好呢?第一善哉,是赞其大智,你能在佛穿衣,吃饭,日用寻常生活之中,领悟到般若之理,能善知佛心:善护念、善咐嘱诸菩萨。第二“善哉”,是赞其大悲,你会挂念那些没有悟到这个道理的大众,而替大众请问妙法,这正是我们凡夫菩萨所需要的,不是为高位的菩萨请问这个问题。

然后,佛再叫一声须菩提,此处表面上是提醒须菩提,实际上是提醒大众注意。“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护嘱诸菩萨”等三句,是佛印可。佛听了长老须菩提的赞叹与请问,就赞叹他说:“你问的好!你说的对阿!照你现在所说,如来能以最殊胜的方法护念未得住心的弟子,能以最殊胜的咐嘱未得降伏其心的弟子。这是佛发自己未发之言,你既然这样赞叹我,我现在就给你印证。这并不是世尊爱听人家赞叹他的好话,若这样解释,便是凡夫的境界了。因为世尊自从成佛以来,无时无刻不在护念众生,付嘱众生,一举一动都是在护念,都是在付瞩,可惜弟子们没有看出来;现在被须菩提看出来,他赞叹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所以才说:你赞叹我这两句话太对了,我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地护念弟子,付嘱弟子的,不但在讲堂说法护念你们,出入行走,乃至一举一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是在给你们做榜样,做模范。你们要学佛在哪里学呢?不是光学佛的说法,而是要学佛的行持。须菩提你赞叹的对,如来就印证你赞叹的对。

“汝今谛听”,是诫其审闻,即要用心仔细听,用心忆持,从此闻思,而起修慧,自可得证。可见“谛听”有两种意思:

一是真实之意,你要发真实心来听,我们要求学佛法,要听佛法,若不发真实心,那怎么能听得懂呢?因为听佛法贵在以真实心听,勿以生灭心而听,因生灭心是妄想之心。若以生灭妄想心来听这真实的佛法,是听不懂。《楞严经》上说:“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缘心”就是攀缘六尘的心,攀缘心就是生灭心。佛说的法都是真实妙用之法,怎么有的听了开悟,有的没有开悟呢?就是你用生灭心来听,所以听不到真实妙用的道理。

二是审思之义,审是详审,思是思惟,意即要详审的思惟,听经闻法得详详细细的听讲其道理。这就是教他听经要以审思而听,勿过耳成空,听法要听到心里,勿听到耳朵里,否则,就如漏器之水,怎么向里面加水,也无法加满。

《大智度论》说:“听者端视如渴饮。一心入于语义中。踊跃闻法生欢喜。如是之人可为说。”这是说:听经的人,两个眼睛要端端正正的看着说法的人,因为如来说法,那时还没有经书,现在看著经文要端端正正的看,身体不要坐得歪歪斜斜,不要靠著桌子,手托到腮膀子上,起懈怠放逸相,因佛经上讲成佛的道理,度众生的道理,不发虔诚的心怎么行呢!“如渴思饮”,这表示求法的心很恳切。“一心入于语义中”,不要打妄想,不可以贡高,不可以卑下,应一心思惟深入义理之中,佛说法的语言含有深妙义理,有的人听闻佛法,听到开悟就是这么听出来的。“踊跃闻法生欢喜”,踊跃是大欢喜的意思,听法听到心里得了法乐,对妙法真了解,心里生出了一种喜法乐法之心。“如是之人可为说”,像这样听法的人,可以跟他说。这就是“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反过来说,你不是谛听的人,你跟他说法,说了他没听等于白说;即使听了,但是只听到耳朵没听到心里,你说的话都冤枉费气,所以这里“谛听”就是请你归零、专心的听、用心灵来听。

“当为汝说”,是许说:善男子善女人既然发了菩提心,自然已露出真如来的本性,我要为你们一一解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是佛开口说法。“应”,有承前起后的作用:承前是善男子,善女子既发佛心,应当如我,寻常穿衣吃饭,洗足敷座,一段本地风光,这是言而不言,也就是实相般若的理体,观照般若的妙用,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你要会去参,领悟出来:以此无住之住,即是安住真心;以此不降而降,即是降伏妄心。所以这里是答而不答,还是考验领悟的智慧,这是释迦牟尼佛最妙的法门。在禅宗中有这样一则公案:

天皇道悟禅师的一个大徒弟,也是禅宗中曹洞宗的法祖,与禅师辞行时,说:“我来了这么久,你也没有教我什么,我跟你告别了!”师说:“你都来了这么久,我没有教你吗?”

徒弟说:“我端茶递水,给你揉背啊、洗衣啊,但你从来没有教过我佛法。”

“是吗?你端茶来,我就拿过来喝;你送杯子来,我就接过来;你磕头,我就合掌还礼,你还要我教你什么呢?”

哇!跟他辞行的徒弟一听,豁然大悟!然后追问一句:“那么平常人也是这样子,为何不能开悟呢?”

禅师说:“平常人食时千般计较,睡时万般思量,不肯安歇啊!”

 
 
 
前五篇文章

《金刚经》释义十九

梅花因寒而盛开——元旦香港万人祈福法会有感

《金刚经》释义二十

金刚经释义二十一

金刚经释义二十二

 

后五篇文章

《金刚经》释义十七

佛教戒律学:第四节从西方伦理学看佛教规范

佛陀论持戒

从原始佛教哲学论《心经》

中国为何是大乘佛教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