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藏传佛教的一些法相名词 |
藏传佛教的一些法相名词 密续喜金刚──密续就是密宗的经典。显教中佛所说法的典籍名之为经(Sutra),密教中佛所说法的典籍就名之为续(Tantra)。「续」之意义,说法很多,简言之,为师徒心心相传密法,不断之义。 Tantra之字根可能由梵文之Tan 而来。Tan 有相续、扩大、展延、开显诸义,亦即为由此续部之典籍,密法得由相续、扩大、展延之义,但亦有学者不同意此说法。「喜金刚」:梵文Hevajra,为藏密中非常主要的一个本尊佛,其续部经典亦即此处之密续喜金刚,或喜金刚本续。 四灌顶──密宗分为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无上瑜伽部(Anuttara.Tantra)之法要,可由四个不同的渐次灌顶而传授与弟子,此即瓶灌顶、密灌顶、慧灌顶和诠象灌顶,通常亦称之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灌顶,此四灌顶所传之法摄尽密宗之一切法要,故欲说明之实非一简单注解可办到,读者之此四灌顶为密宗之一切法要即可。 那若六法──亦即那若巴尊者所传出之六种成就法,包括拙火瑜伽,幻化身瑜伽,光明瑜伽,中阴瑜伽,迁识瑜伽,和梦修瑜伽法。 觉受与证解──觉受(Nyams)者,行人于修持止观中所得之亲验的境界也。觉受除泛指一切禅定或慧观之境界觉受外,此书所用此字则多指相似的证悟或境界;而证解(rTogs.Pa)则为真正的证悟。修行人每易误认相似之悟境(觉受),为真实究竟的悟境(证解),所以会产生各种慢心及骄狂和误解;辨别觉受与证解为学密之要事,禅宗公案中亦屡见此类事。又觉受与证解非仅指大手印修法而言,乃通显密一切修法。如加行道四位,则是觉受,至初地才是证悟;而初地所悟之真如不动性又只能算是觉受,要至第八不动地才是真正地证解,如是类推。 二种菩提心──通常指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心。愿菩提心是有一真诚的愿望去令自他一切众生达成菩提或佛果。行菩提心则是为了达成此目的,誓愿去实行六度和其他之一切善行。菩提心(Bodhicitta)一词,其含义及用法,极为广大复杂,可以包括一切大乘之教法。大乘之因、道、果,亦皆依此心为依据握准绳。密宗对菩提心又有其他之用法,如红、白菩提心,乃指身体中之两极阴阳相反而又相成之精液及势能,或泛指身中所分泌与禅定有密切关系的各种液体。 忿怒本尊观──密宗行人终生修持与自己因缘相应之某菩萨或佛(例如观音或不动佛);依靠于彼,由佑于彼,念念不忘,一心依持,是为本尊。本尊观则是密法中修观之一种,观想自己变成本尊,无二差别。此盖基于众生与佛陀本来无二见之见地而付诸于实际之修观方便也。密宗之佛菩萨,不是一味的显现和平及慈爱的相貌,亦有显现忿怒,威猛之像者;其理由是降伏一切诸魔障故,而有此种表法及示现。 空明之体──见前注「光明大手印」,略言之,心之内容无非空与明而已;思想之流转乃心之明分之流行变化,由此而有生死流转之现象界,妄念消融于明之极处,则空性显现而达成明空不二之境界。 佛慢──作本尊观时,自己成为佛陀能降伏一切魔障,故曰「慢」。 瑜伽自在主──于瑜伽(Yoga),得了全部精通与自在,故名瑜伽自在主,为对米拉日巴及其他成就者之尊称。 空行母──梵文Dakin,藏文mkhah.hGro.Ma,即护持密乘行人及教法之女性护法,亦对一切修密乘的女人之尊称;就更广义而言,女性之佛陀皆为空行母,如廿一尊度母,尊胜佛母等皆是。显教之种种重男轻女之观念:如女性不能成究竟圆满佛陀果,卅二大丈夫相为男性佛陀所专有,以及佛典中种种轻贬女人之观念,至密宗则完全变过!密宗之尊重女性在若干方面更甚于男性,此理由颇复杂,容另详释。但由米拉传及歌集,乃至种种藏密经典所示,空行母实在是密乘教法和修持的最主要之主体之一。就究竟义而论,般若佛母──一切佛所出生处,才是最高的空行母,修行人对空性或般若若得相处或趋入,大都会在梦中或定中见到种种空行母之示相,即如全受显教训练的憨山大师亦梦见空行母(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他自己也觉得诧异及奇怪),如其年谱中所详。总之,空行母(古译亦作明妃)是密乘之护法,行者之伴侣及指导者,代表空性及慈悲,以女性之姿态而出现,大概指化身所出之天女相,行于天空,故名空行,但亦有人间空行母之说。男性之空行则称为勇父(藏文dPah.Wo);因此空行母亦称为勇母(藏文dPan.Mo)。 六聚──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六境──色、声、香、味、触、法境;以及此六境六根相接触而后所生起之六识。 异熟──今生之善恶业力能感受来生之苦乐各种果报。此异时、异地、异生而成之业果极为坚强,不易转变,如生而聋、哑、瞎、跛,乃至堕入恶趣之生,皆为异熟,见拙著佛学今诠之业力论篇。 实相──宇宙究竟之实体或真相,就佛法言此实相有种种名,如真如、本性、空性、法界、体性等等,每一名称只说出此真理之某方面的性质而已;实相是多方面的,亦可说是无方面的,或一方面的,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乃至总说。此因众生所执之一多,有无等皆是由自性执而生起;实相无自性故,无可无不可,摄尽一切。见杜顺著严华法界观,及拙著佛学今诠之空性哲学章。 菩提胜行──此句话为说明密宗见之最好代表。初学行人必须善护诸根,远离魔障及克服烦恼;开悟后,证实烦恼即菩提,魔障及菩萨胜行之庄严,所以烦恼和魔障之逆境越大,越能开显佛性,增益修行之长进。密宗常设一喻:灯烛惧风,遇风则灭;森林大火,遇风反助其势而炽烧。烦恼、菩提、魔障等亦复如是。 阎浮──古老的印度传统所影响下之佛教地理观中所说的四大部洲。吾人所住为南瞻部洲,又名阎浮,北广而南狭,实指印度之地形也。 殊胜菩提心──菩提心较一切殊胜,为世、出世间一切善乐之因故,故名殊胜菩提心。 法尔──自然如是的,本来就是如此的,不加造作使之成的。形容此状佛典中用「法尔」一词,取「法本来即尔故」之义而加以延伸者也。 无生境──即空性的境界,无生即空,众生见诸法生灭、流转,而实际上生灭皆为幻相无实,于毕竟空之境界中,一切法从没有出生过,故名无生。 地、道──地,指悟道之菩萨之种种阶段,普通谓有十地。道,指五道: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地道指从初发菩提心学佛直至成佛中间所经过之重重阶段。 方便道──密乘以善巧方便之法要引导行者使之疾速悟道故名方便道。取其巧妙善巧之义,如种种气脉观,及六种成就观法即是,颇尽善巧方便也。 生、圆、二次第──全名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又简译为「定」、「正」分,生起次第或起分乃生起本尊佛或坛城观之修法以成就化身佛之因,同时训练基本禅定及密乘修持。圆满次第或正分,则是进一步的转变身心之修法,由调伏业气及烦恼,使之转变为光明及五智,包括证取法、报、化三身之修法,此二次第为无上密乘之根本教法。 荟供──密乘行人常于吉日或庆典之时,如每月十五,或上师及佛菩萨诞辰时,举行祈祷供养之仪轨。上师、弟子、及所有金刚弟兄皆参加,(有时施主及来客亦参加),来供养赞颂,祈祷历代传承上师、本尊、护法、空行,及一切诸佛菩萨。天人佛神际会,故名荟供,其种类及性质亦极不一样,颇为复杂。 心气自在──凡夫于自己的心识不能控制自主,对自己的身体及功能亦不能有全部的自在。根据密宗的一项原理,「心气无二」,于心分若得自在,则于气分亦必得自在。气分有粗细;外境山河土地,四大五尘皆是气分转变;极细之气分则已离形质,为一种电能,或即是「电」。「电」究竟是什么,亦极难言。总之,「气分」即是色法之元素的动能。心若能开悟自在,在气分上亦必得自在。因为心气在粗重之界次(Realms)中可有分别,似如不同之二物,但至细微之高度境界中则心即是气,气极是心;如空与色在凡夫界为截然之二物,而在高度境界中则空色不二矣。于「心」得自在即是于「空性」得自在;于「气分」得自在则是于「色法」得自在。故心气自在之修士,必能神通变化无碍也。 中阴;当前或当下中阴──中阴又称中有,就一般佛学而言,指死后尚未转世之阶段,普通谓四十九日。投生之后即为生有。所以生死轮回的程序是:死有、中有、生有。但进一步言,则吾人生活之世间,极当下生命之现实亦含有生死二种因素存在;今日即昨日之死果,或明日之生因;又念念生死,无有间断,此当下生命对从前面之死及未来之生而言,亦为一种中有(Interlude),故名当下中有或当前中有。对中阴之详细解说,载于那若六法之中阴成就法及中阴救度法,又米拉歌集第三十篇亦详论中阴之重要性。 布衣──此为修密宗拙火道之瑜伽士之一贯宗风,因修脐间拙火而产生大热力,于极寒冷之天气亦仅著一单薄之布衣。布衣藏文曰「日巴」或「惹巴」,米拉日巴即是「著布衣的米拉」的意思。密宗之修士,古时皆不许著皮衣,以策励得拙火成就也。噶举巴派于此点特别注意,故「日巴」甚多。 方分──方分者,即有形体,有性相,占有空天(方所),及有质量(分)者也。但广义言,即任何心识对任何境法所产生之任何形相及性质皆为方分所摄,亦即一切有为法也。 明点──梵文:BINDU;藏文:Tig.Le.,普通指男女之精液或内分泌,但许多密典中此字似乎有用于高度的实相哲学之意味。如Tig.Le.Nyag.gCig.「明点一味」,或「专一明点」。根据心气无二之密宗根本原理,则气分至成佛时转成光明及神通之大用,脉分及明点皆转成报化身,此处则似假借成就瑜伽者之坚固明体之不可毁坏及转变性而说实相也。 拙火──又译忿怒母,藏文:gTum.Mo.;梵文:Kundalini或是:Candali。或真大力──Candali之音译,此为密宗修气脉之最主要的瑜伽。即观脐下四指之拙火,或火苗,而引生俱生命气或阳气之发生而打开全身脉结,摄业气入中脉而悟道。此为方便道,或有相瑜伽道。空、有,若毕竟无二,则佛果能从「空门」入,则亦必能从「有门」入,二而一也;惟从有门入较繁杂多障耳。 越量宫──或译作无量宫或天宫,喻其空间之大,超越限量,或不可测量也。 习气──此就佛学言,指多生多劫以来所累积于潜意识或阿赖耶识中之习气(梵文)(Vasana),尤其指俱生──或与生俱来之习气。就唯识学言可以说一切诸法及生死涅盘皆由习气所造成。心理学家论人格(Personality)时,亦着重由学习而形成人格及行为,唯缺乏宗教之意义耳。习气之重要性在修习定慧时更能亲切的体会到。 三昧耶戒──梵文(Samaya)为「无越」,即不可超过此界限之义,此即密宗之戒律也。小乘戒律通称为毗奈耶(Vinaya),密宗戒则称为三昧耶,或三昧耶戒。 金刚持──藏文多杰羌(rTo.rJe.hChan)直译为持金刚之义。一切密法之出生处为金刚持;即:金刚持为一切密乘之初祖,以此意义而延伸到弟子应视上师如金刚持佛,因上师乃密法之出生处故。 了义法──众生根器不同,所需之法亦不一,因此佛菩萨必须宣说高、低、权、实不同之法以适应众生之需要。因此,法之内容相差很大。权教:即权巧说的方便之法,亦名不了义教或不究竟教;实教:即真实流露如来境界之最高法教,又名了义教或究竟教。 赖耶──此处大概指阿赖耶识,或第八识;但藏文滚依(Kun.gShi)不一定指阿赖耶识,有时指法性。滚依直译为一切根,一切种,或一切因,故可用作阿赖耶识,亦可用于「法性」,盖取一切法由法性「生」之义也。 现空不二理──显现外境山河大地草木事物之一切色法即是无生空性;现空不二亦即心经所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色空不二之义。 具相──具足圆满的资格。 生起次第──此即初步之密乘修法,亦即本尊及坛城观,把自己凡夫身观想为佛身,把外境器世间观想为净土及坛城,口诵密咒,这样就能训练转染境之世间成为本尊净土。如是生起佛慢,次第建立坛城,故名生起次第。又作本尊观时,先观空,由空中生起一种子字;如观音之种子字为「啥」,由此「啥」字自身变成观音,再观外坛城;一切由空及种子字而生起建立,故名生起次第。生起次第,亦译作「起分」。 圆满次第──此为深一层的密乘修法,包括修气、脉、明点及拙火、幻化、中阴、梦修、转识及光明等六种成就法,此就嘎举派而言。其他各派修法之名称虽不同,但内容皆大同小异。圆满次第就另一意义言则适与上述次第相反,为「由有到无」之观法,即将外境坛城摄归自身,自身亦渐次消融于空性中,圆满次第亦译为「正分」。 见、行、修──依藏文原来之程序应为见、修、行;但因此三字在歌集中应用极广,非常普遍及重要故,改其秩序为见、行、修。因为如果照藏文原来之秩序见修行,则极易读为「见到修行」。「修」和「行」,原为二事,中文之「修行」则为一事,为避免误解起见,过去之译者皆译为见、行、修。这样义理上不易混淆,在词藻上亦好得多。下面略释见、行、修。 曼陀罗(Mandala),古译坛城或中围,即密宗修法时本尊佛之「住所」。主尊之旁又围绕眷属各尊,装饰相貌各不相同。曼陀罗之形状亦有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等不同。就究竟义言,曼陀罗即法界之缩影,代表庄严净土及一真法界。有相密宗,或生、圆次第之密宗,曼陀罗之意义尚为狭义的有形本尊坛城。但米拉日巴此处则指大手印空性中所显之一真法界,究竟了义之曼陀罗也。 气、脉、明点──藏文:tTsa.Rlun.Thig.Le.此为修密方便道所必须修持者。此处之气,尊指身内之各种气,如上行气,下行气,平住气,遍行气,业气,命气等等;脉则是指气及明点所经行之道,类似脉络或神经,但亦不全是;明点则泛指身体中之各种精华之分泌物,不单指男性之精液也。凡人之气、脉、明点必须彻底转变成光明及大用,亦即转凡夫之气、脉、明点成报、化二身之方法。此道目前全世界能讲透彻之人可以说根本无有,或绝无仅有(?)。至于详尽之科学的说明,更待吾人之努力也。见 Mircea Eliade 之 Yogo 中,论Mystic physiology 处。 脐拙火──为六种成就法之基本修法,为密宗禅定之基础。行者观脐下有如豆大之火焰(拙火),加以宝瓶气等助行使能生起俱生之忿怒母火,而产生暖乐,打开全身脉结而开显本具之法、报、化三身。 六聚──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等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等为六根所缘之外境;六识:由六根与六尘接触后所产生之识觉,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及意识。此六根、六尘、六识亦通称为十八界。米拉日巴于歌中常用六聚以代表此六根、六尘及六识,通称之为六聚。其中指六个聚识之生起的意味似乎更较著重,如此处「六聚消融于自体」,即自言各种识念及感受皆消融于自心法身之本体。 根本与后得──藏文:mNyam.bShags.及 rJed.Thob. 此二词用法甚广,根本及后得之全词应为「根本智位」和「后得智位」。前者指行者心契真如空性,深观惟一实相之体,为定中之纯般若观。后者指行者从「根本智定」而起,出定后应物接触一如常人,但其心境能不完全脱离般若空性,或大手印定。任运腾腾,心离执见,见一切如幻如化。此根本及后得定,能相互增长,直到证入平等性智之位而入一味瑜伽则无所谓根本及后得矣。 子母心「光明」──或子母光明。子光明颇似起信论所指之始觉,母光明颇似本觉。由本觉而生始觉,始觉经扩大缎练而与本觉合,名为妙觉。此在大手印而言则为子明光明,母光明即是那本具的俱生空明佛智;和子光明,即那道上所见的种种深浅之空明智。子母光明会和一味则成妙觉佛位也。 邬金净土──此为莲花生大士之净土。莲师为红教或旧教宁玛派之创始人。为观音、弥陀与释迦佛陀三位一体之化身,得最极成就,神通说法无碍。西藏之有佛法,莲师之功最伟,其声望可以说超乎一切各派之成就上师以上。此处米拉日巴亦随机而祝愿共生莲师净土,西藏画米拉像时,常于上方加上莲花生大士之像,盖纪念米拉之遇玛尔巴乃由红教喇嘛之推荐及授记而得成就焉。亦即是说,此乃由莲师之加持而引导米拉至有缘之上师处也。又,米拉遇玛尔巴前曾多年广学红教,从师十位。见第十七篇。 心子──西藏佛法之传承中常用「心子」一话来表示某某人之最亲近,最受上师器重之大弟子、有点像我国「得衣钵」之弟子。「心子」者如自己的心一样重要,或深心爱护如亲儿子一般的弟子。 现、比二量──现量即当下不杂一念之感觉或知觉(Perceptions),多属前五识之境界;比量则是第六意识之思惟作用(Inference)乃间接及抽象的,不是直接的或现量的,悟道则必定是现量的。 定解──决定的悟解,由现量所证之悟境,不可动摇,故名定解。 指示心性──此即大手印传法时,上师用特殊方便使弟子立刻见到自己之心性的方法,其法不拘一定之形式。颇似禅宗之活泼的种种接引法,如棒、喝乃至默言等皆是。 超越道次第──已经超过五道、十地、四瑜伽等境界而至究竟地也。 业印──或事业手印,即密乘修空乐双运之法。亦可简译为事印。 空行母不仅指密乘之护法天女,任何具足密宗根性之女人,亦可以称为空行母,或具有空行种性的人。 金刚持──西藏朗达尔玛王灭佛法后之后期西藏佛教之各派,如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皆称为新派密教。此与旧教或宁玛派相对而言之,新派密乘皆称一切密法均由金刚持佛传出。 化身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依大乘说,乃是化身佛,其清净报身乃毗卢遮那佛,或大日如来,如华严经所言者。但小乘佛法则不承认法、报、化三身之说。 无生法身──无生,即诸法本来不生之意,凡夫所见诸法生灭乃属幻境。此「无生理」即是空性或实相,亦即佛之法身。 明体──心之本性明朗而空寂,大手印称之为「明体」。 如实性──如实之性,即如其实相之性也。 呸字诀──于习定时偶高呼一声「呸」字,能断妄念之流,开显光明。此种修法亦不得已而为之者耳,自己呼「呸」,不如别人呼「呸」来得好,突然、离作意,效果较大也。 空行净土──密乘之净土亦称为空行净土,净土中人皆为空行种性故。男者又称勇父,女者称勇母或空行母。 二种成就──即共同成就及不共成就,又名世间成就及殊胜成就。世间成就即各种神通及成办息、增、怀、诛等法之能力。究竟成就即指佛果而言。 圣理二量──即圣教量及理量二者。圣教量乃以佛说或大贤所著之经论为依据(量),而抉择是非也。理量则是纯依靠自己之理智而抉择是非。 上乐金刚:藏文「bDe.mChog.rTo.rJe.」,旧译大乐金刚、胜胜金刚,密乘主要本尊之一。 奥明净土,又译作奥明天,为金刚持佛所居之净土。 第六金刚持。据密宗所云,密宗之坛城中东、西、南、北、中,有所谓五方五佛,即五烦恼之自性或五大智慧之表征。其顺序为: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金刚萨埵佛,此为五方五佛。在中央金刚萨埵之上有金刚持佛为一切密法之出生处。故云第六金刚持。实际上金刚持乃自己的上师,为显其重要及崇高故置于金刚萨埵之上,使就了义而言。就传承而言则金刚持佛为一切密法之始祖,所有密法皆由渠而传下。 暖相--此处所谓暖相并不一定是指丹田拙火之暖热相,此为泛指修行之证悟前相。特指般若之相应证验。乃借用一般大乘之四加行道:“暖、顶、忍、世第一法。”之“暖”字而来,如钻木取火,先生暖、烟、极热(顶)等而后才能生火也。所以“暖相”又泛指一般定慧修持相应之相也。 真大力--元、明之译者译作军荼利,皆音译也。乃梵文之Candali. Candali文变音又为Kundalini。故Kundalini成为目前一般通常所用之名词了。真大力过去译为拙火,似未能尽其所含义,藏文译真大力为愤怒母。中文中其实“元阳”一词实较“拙火”为佳,保守的佛学家或许觉得此有与道家之术语相混之嫌,我则认为此乃次要之顾虑。若同指一物则有何不可?此“元气”,或“阳气”瑜伽实密乘之所以为密者也。其广大幽微,非愚浅如我者所敢妄论于万一。对密宗及道家之论此法者,除虚心的听受外,实不敢妄所论评也。我亦因略有此法之实地经验,及多年阅览,越觉此法之不可思议及难了也。 中围──藏文dkyil.hkhor,直译为中围,即密乘之坛城也。众眷属皆围绕中央主尊而立,故名中围。 阿里嘎里──阿里为梵文之母音字母;嘎里为子音字母。 显有一切诸法──显有,藏文为Snan.Srid. 意指有形象有显现之一切世间。实指三界及一切大千世界也。中文佛学中似不常见此名词。 察察──西藏人常以泥土灌入佛像或经咒之模子中,泥土干后取出,则成为泥塑之佛像或经咒。为一种忏罪积资之善行。 格西──为西藏寺庙中之一种学位。格西之本义为善知识,后来则成为表示“博学之士”的一种学位矣。 七支供养──此即普贤行愿之十大行愿简去三者,剩下之七支为:礼敬诸佛,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普皆回向。藏传各种修法中,通常皆以此七支行愿作为必诵之祷文。 邬金净土──此为莲花生大士之净土。莲师为红教或旧教宁玛派之创始人。为观音、弥陀与释迦佛陀三位一体之化身,得最极成就,神通说法无碍。西藏之有佛法,莲师之功最伟,其声望可以说超乎一切各派之成就上师以上。此处米拉日巴亦随机而祝愿共生莲师净土,西藏画米拉像时,常于上方加上莲花生大士之像,盖纪念米拉之遇玛尔巴乃由红教喇嘛之推荐及授记而得成就焉。亦即是说,此乃由莲师之加持而引导米拉至有缘之上师处也。又,米拉遇玛尔巴前曾多年广学红教,从师十位。见第十七篇。 心子──西藏佛法之传承中常用「心子」一话来表示某某人之最亲近,最受上师器重之大弟子、有点像我国「得衣钵」之弟子。「心子」者如自己的心一样重要,或深心爱护如亲儿子一般的弟子。 现、比二量──现量即当下不杂一念之感觉或知觉(Perceptions),多属前五识之境界;比量则是第六意识之思惟作用(Inference)乃间接及抽象的,不是直接的或现量的,悟道则必定是现量的。 定解──决定的悟解,由现量所证之悟境,不可动摇,故名定解。 指示心性──此即大手印传法时,上师用特殊方便使弟子立刻见到自己之心性的方法,其法不拘一定之形式。颇似禅宗之活泼的种种接引法,如棒、喝乃至默言等皆是。 超越道次第──已经超过五道、十地、四瑜伽等境界而至究竟地也。 业印──或事业手印,即密乘修空乐双运之法。亦可简译为事印。 空行母不仅指密乘之护法天女,任何具足密宗根性之女人,亦可以称为空行母,或具有空行种性的人。 金刚持──西藏朗达尔玛王灭佛法后之后期西藏佛教之各派,如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皆称为新派密教。此与旧教或宁玛派相对而言之,新派密乘皆称一切密法均由金刚持佛传出。 化身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依大乘说,乃是化身佛,其清净报身乃毗卢遮那佛,或大日如来,如华严经所言者。但小乘佛法则不承认法、报、化三身之说。 无生法身──无生,即诸法本来不生之意,凡夫所见诸法生灭乃属幻境。此「无生理」即是空性或实相,亦即佛之法身。 明体──心之本性明朗而空寂,大手印称之为「明体」。 如实性──如实之性,即如其实相之性也。 呸字诀──于习定时偶高呼一声「呸」字,能断妄念之流,开显光明。此种修法亦不得已而为之者耳,自己呼「呸」,不如别人呼「呸」来得好,突然、离作意,效果较大也。 空行净土──密乘之净土亦称为空行净土,净土中人皆为空行种性故。男者又称勇父,女者称勇母或空行母。 二种成就──即共同成就及不共成就,又名世间成就及殊胜成就。世间成就即各种神通及成办息、增、怀、诛等法之能力。究竟成就即指佛果而言。 圣理二量──即圣教量及理量二者。圣教量乃以佛说或大贤所著之经论为依据(量),而抉择是非也。理量则是纯依靠自己之理智而抉择是非。 上乐金刚:藏文「bDe.mChog.rTo.rJe.」,旧译大乐金刚、胜胜金刚,密乘主要本尊之一。 奥明净土,又译作奥明天,为金刚持佛所居之净土。 第六金刚持。据密宗所云,密宗之坛城中东、西、南、北、中,有所谓五方五佛,即五烦恼之自性或五大智慧之表征。其顺序为: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金刚萨埵佛,此为五方五佛。在中央金刚萨埵之上有金刚持佛为一切密法之出生处。故云第六金刚持。实际上金刚持乃自己的上师,为显其重要及崇高故置于金刚萨埵之上,使就了义而言。就传承而言则金刚持佛为一切密法之始祖,所有密法皆由渠而传下。 暖相--此处所谓暖相并不一定是指丹田拙火之暖热相,此为泛指修行之证悟前相。特指般若之相应证验。乃借用一般大乘之四加行道:“暖、顶、忍、世第一法。”之“暖”字而来,如钻木取火,先生暖、烟、极热(顶)等而后才能生火也。所以“暖相”又泛指一般定慧修持相应之相也。 真大力--元、明之译者译作军荼利,皆音译也。乃梵文之Candali. Candali文变音又为Kundalini。故Kundalini成为目前一般通常所用之名词了。真大力过去译为拙火,似未能尽其所含义,藏文译真大力为愤怒母。中文中其实“元阳”一词实较“拙火”为佳,保守的佛学家或许觉得此有与道家之术语相混之嫌,我则认为此乃次要之顾虑。若同指一物则有何不可?此“元气”,或“阳气”瑜伽实密乘之所以为密者也。其广大幽微,非愚浅如我者所敢妄论于万一。对密宗及道家之论此法者,除虚心的听受外,实不敢妄所论评也。我亦因略有此法之实地经验,及多年阅览,越觉此法之不可思议及难了也。 中围──藏文dkyil.hkhor,直译为中围,即密乘之坛城也。众眷属皆围绕中央主尊而立,故名中围。 阿里嘎里──阿里为梵文之母音字母;嘎里为子音字母。 显有一切诸法──显有,藏文为Snan.Srid. 意指有形象有显现之一切世间。实指三界及一切大千世界也。中文佛学中似不常见此名词。 察察──西藏人常以泥土灌入佛像或经咒之模子中,泥土干后取出,则成为泥塑之佛像或经咒。为一种忏罪积资之善行。 格西──为西藏寺庙中之一种学位。格西之本义为善知识,后来则成为表示“博学之士”的一种学位矣。 七支供养──此即普贤行愿之十大行愿简去三者,剩下之七支为:礼敬诸佛,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普皆回向。藏传各种修法中,通常皆以此七支行愿作为必诵之祷文。 八大持明:布玛拉美扎、吽嘎RA、文殊友、龙树,扎巴哈德、达纳桑智达、恙威格黑、新觉嘎吧。 君臣二十五尊:吐蕃王赤松德赞时,莲花生大士应请入藏,为王及其臣僚讲授密法,从而得道证果的二十五人:赤松德赞、囊喀宁波、桑杰也协、杰瓦却阳、喀钦萨、拜吉也协、拜吉僧格、贝洛扎那、涅?杂纳古麻惹、宇札宁波、多吉堆均、也协阳、索波?拉拜、祥?也协德、拜吉旺丘、丹玛则芒、噶瓦拜则、休布?拜吉僧格、杰瓦洛追、且琼洛、卧真?拜吉旺丘、马?仁钦却、拉隆?拜吉多吉、朗卓?衮却穷乃和拉松?吉瓦绛曲。 常有相续轮:是密法中的不共法语。指永恒不变之意。 塔波拉杰?索南仁钦(1079-1153):译言福宝。宋代西藏著名佛学家。继承玛尔巴、米拉日巴一派噶举传统,阐发宏扬成为塔波噶举体系的一代大师。幼年学医,稍长以医理医道驰名,有塔波神医之称。公元1104年出家受戒,从多师学法,约于1110年赴后藏甄地(聂拉木附近)投米拉日巴学法十三个月,奉师命回前藏专修。1121年于塔拉干波地方建干波寺,收徒布道。传授教法时著有《解脱道庄严论》,融合嘎单派法于米拉日巴密法,以“大手印”为主,视徒众机宜分别传授“方便道”或“大手印”,开一代噶举教法新风,故称塔波噶举。 四种信心: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 嘉哲仁波切(1295-1369):全名额曲土美桑波,意为无著贤,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永宁地母十二尊:立誓永远保佑藏土的十二尊主要地祇女神:遐迩名扬地母、页岩孚佑地母、普贤地母、魔后地母等为四魔女神;独具支眼地母、贤德明妃地母、刚烈尊胜地母、白衣龙后地母等为四药叉女神;藏土孚佑地母、太一济世地母、丽质冰心地母、翠聪绿炬地母等为四女医神。 印模:刻有小佛塔或小佛像的模板。 囤弥桑布扎:文殊菩萨的化身,赴印度学习梵文,首创藏文者。 玄秘神物:在第二十七代吐蕃王拉托托日年赞时,有物从天降,内有《宝箧经》、《六字真言》、《诸佛菩萨名称经》和一座金塔,人无识者,因名之为玄秘神物。后世以此为佛教传入西藏之始。 镇肢寺:镇肢寺庙。古堪舆家说西藏地形为罗刹女仰卧状,松赞干布时建以镇压女魔肩部和臀部的四座寺庙。即运如昌珠寺、也如藏章寺、布如噶采寺和如拉准巴江寺。 镇节寺:镇节寺庙。古堪舆家说西藏地形为罗刹女仰卧状。松赞干布时倡建以镇压女魔肘部和膝盖的四座寺庙。即工布布楚寺、洛札孔迁寺、绛真格杰寺和绛札冻则寺。 预试七人:赤松德赞时,为观察藏人能否守持出家戒律,命试从静命论师依说一切有部出家的七人:巴?色朗、巴?赤协、贝洛扎那、杰瓦却阳、款?鲁益旺波、马?仁钦却和藏勒竹。藏传佛教史籍中对初试七人名字不同的说法颇多。 库鄂种三人:阿底峡尊者三位主要弟子:库?尊珠雍中、鄂?勒巴协绕和种?杰瓦穷乃三人总名。 无垢光尊者:龙钦绕降?直墨兀色,宁玛派祖师,生于前藏札恰地方,与噶举大司徒菩提幢同时,著有《龙钦七宝藏》、《四心滴》、《三大休息》、《三自解脱》等佛教书籍二百余种。 称幢:札巴坚赞,译言称幢(1147-1216)。宋代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萨钦衮噶凝波之第三子,年二十六继承萨迦法位,为萨迦五祖之第三祖。 金厄瓦格西:本名楚逞巴,曾师事仲顿巴,得秘密指授,又曾师事南交钦波、滚巴瓦等,得二谛指授,对性空义有所悟解,通梵文,能翻译,颇有影响,开噶当派教授一派。 七金山:《阿毗达磨藏》中所说,自内而外逐层环绕须弥山周围的七重大山:担木山、持轴山、持双山、善见山、马耳山、持边山和象鼻山。 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二胜六庄严:二胜谓精通佛教最胜根本即戒律学的两大论师释迦光和功德光。六庄严谓装饰南赡部洲的六庄严:精通中观学的龙树和圣天;精通对法学的无著和世亲;精通因明学的陈那和法称。 索宿努三师:旧译密乘中最早的三位佛学家的合称,即索?巴协旺丘,宿?释迦穷乃和努钦?桑杰巴协。 玛尔米塔三师:塔波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译师,米拉布衣师和塔波医师三人的合称。 由旬(逾缮那):古印度长度单位名。五尸为弓,五百弓为一俱卢舍,八俱卢舍为一由旬,约二十六市里许。 闻距(俱卢舍):古印度长度单位名。古印度以人寿百岁时代所用弓之长度为一弓,一俱卢舍为五百弓,相当于二十五市尺。 五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和他心通。 涅赤赞普:《青史》作赤赞鹘提。吐蕃王朝第一代国王。其出处有说是色界第十三天光明天子下凡,有说是释迦王族后裔。初在西藏泽当附近赞塘阁希山间,被当时的十二个氏族酋长和苯波教徒共同拥立为王,舁于肩上,称为涅赤赞普,义译肩座王,为吐番天座七王之首。 胜解佛:贤劫千佛中最后的一佛。 桑耶:山南札囊县一地名。 尊胜宫:帝释天所居宫殿名,在善见城中央。 红山:布达拉宫所在的山。 帕单巴:出生于印度南方曾依止莲花生大士、龙猛菩萨等五百位上师获二殊胜成就,住世五百七十一年,后于藏地弘扬佛法。 佛教油子:入佛门闻法修法越多他的相续越难调化,终成背道而弛。 夜摩天(时分天):居于须弥山前上空,按时行乐,故名时分,不与阿修罗作战,故名离斗争天。 兜率天:又名喜足天,睹史多天。六欲天之一,妙欲资具胜于以下诸天,身心安适,且喜具足大乘法乐,故名喜足。 乐化天:六欲天之一,自己任意变化欲界资生妙具,尽情享受,故名乐化天。 他化自在天:六欲天之一,夺他所化妙欲资具而自享用,故名他化。
唐东加波:噶举派一位传承上师。 四大名湖:马法木湖(今西藏自治区普气县境内),纳木湖(今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境内),青海湖,雅卓耶湖。 信财:信众供养的财物,此中也有亡财之义。 前后藏四翼:古代藏文典籍中藏地为上中下三区。上区阿里,中区卫藏,下区青康。 犍椎:打木、檀板、义译声喝。集合僧伽的响器之一。《毗奈耶》中所说尺度,木质为栴檀、木瓜树、巴罗沙、柴檀、醋柳、桐树等,长八十四指,宽六指,厚二指,削去四角成为八方,四角断口,各长二指,两端剖成蛤蟆头形。 王鬼:是厉鬼的一种。 诅烧抛:采用压胜(镇压)焚魔、抛掷朵马、食子等方式以消灾祈福的密宗的一种降魔方式。 三白三甜:乳汁、乳酪和酥油为三白;冰糖、蔗糖和蜂蜜为三甜。 寻香:食香者,欲界中有或中阴身,各依因缘善恶,吸食种种香、臭气味,故名寻香。梵语译作乾达婆。 五浊恶世:劫末寿等渐变鄙恶,如渣滓故名为浊世。五浊:寿浊,烦恼浊,众生浊,劫浊,见浊。 粗恶苑:粗涩园。帝释天所居善见城南有一林苑,池塘、林木以为装饰,行至其地,即生粗暴之心。 游戏海:与须弥山外围七重金山交相间隔的六重大海,充满八功德水,为诸龙王嬉游之处。 引业:引发总报,能令生于某处某趣之业。 生圆次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之简称,密乘中修习本尊三身为生起次第。修习风脉等为圆满次第。 黑沉熏香:沉香。梵义译为“无重”或“去心”。分白、黑及赤色三种。 药山王:拉萨布达拉宫西南一山名。西藏四大名山之一。 现有:指器情所摄之诸法,或轮涅所摄之法。 桑哈查门:《闻解脱续》中讲:桑哈即八位桑哈空行母,未依教进行血肉供养者需在此等空行母前忏悔,遣除罪业。查门,提指空行母总称。 慈氏五论:相传为弥勒为无著所说《现观庄严论》、《庄严经论》、《宝性论》、《辨法法性论》和《辨中边论》。 石堆:供神石堆。堆积卵石作供品者。 卫藏厉鬼:当地一种鬼神,据说心胸狭窄嫉妒心极强,对其稍有不满便立即制造违缘。 十二金刚大笑、希有八句:上师晋美彭措的《直断要诀释》中有明释。 四种持明:异熟、寿命自在、大手印和任运持明。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张澄基教授译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