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减量即是感恩大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人类演化自地球,大地就是人类的父母;然而最近数百年来,大地却遭受到人类的践踏。《诗经·小雅》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人们都知道要向养育的父母报恩,那人类能不好好对孕育我们的大地忏悔吗?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德籍经济学者修马克在《小即是美》一书中结语道:“现在人类,沉醉在科技力量发展的神通的兴奋中,建立了一个掠夺大自然的生产体系和一种残骸人类的社会型态。”全球唯物的经济发展下,人人追求美国人般的生活水平,然而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过着像美国人的日子,那要有四个地球才够用,但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不会增生的,这样世界如何永续地发展呢?既然不可能增加地球,唯一的方向就是减少需求、减少人口数。人口数的减少已有不少的成绩,但仍然在持续成长中,而减少个人的需求,世界上又有哪些楷模可以参照、学习?


回顾历史,在物质不容易取得的年代,人们发展出各种精神、文化层面的高品质生活。19世纪末的奥国学者指出,每人每年平均需要的食物能量约一百万卡,加上衣着、房屋等生活所需能量,原始民族共需三百万卡,游牧民族六百万卡、农业社会14百万卡。当时欧洲中部的人用了20、3百万卡,而有多余的17、3百万卡能量(20、3扣除3),转而作为文明塑造、机器制造等用途。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人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的食物、财务就可以活得很好,剩下的时间、精神、能量可以用来做好多好事。


工业革命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兴盛,大家“物”欲越来越高,然而快乐福祉却没有相对提升。也就是说,我们如何过着不太依赖物质,又能有很好的生活品质、同时又不破坏地球?事实上,佛教丛林禅院“处处是禅悦,日日是好日”的经济观,生活、工作的理念,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


以工作回馈大地

资本主义的社会型态中,工作是雇主和雇工之间的对抗,而不是合作。工作是牺牲闲暇舒适换得的,而工资是该项牺牲的补偿,所以工作变成了惩罚。佛教的观点不同,工作是为了解脱,提供佛教徒发挥及开发才能的机会,并藉由与别人共同合作去除我执,工作为适当的存在带来所需的资粮。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典范的工作作为,工作的目标设定在自我成长,造福大众,回馈大地。


人要吃东西、要繁衍下一代,孟子说:“食、色,性也。”食与色这两件事都非常重要,但也非常危险,所以在演化过程中,必然跟快乐有所联结。脑中有一个快乐中枢,或者说赏酬中心,这食、色、快乐是结成一体的。有些人情绪不平衡的时候,会吃大量的东西来取得快乐的补偿;但有人反而会去买东西,血拼一番,或者是个人成长过程中,购物行为连结上快乐中枢。简言之,言行举止、行住坐卧只要连结到快乐中枢就处处可以很快乐。因此,如果读书过成能与快乐中枢连结,读书就可以“十年寒窗乐读”;走进荒野,欣赏大自然美好、开阔的视野,连结上快乐中枢,就会让人喜欢到野外走动;现在的孩子们建构了打电脑——快乐中枢的连结,反而忘了真实的世界。


常言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就是你让别人得到快乐,自己也会快乐。我们或许可以这么说,健康、快乐才叫做优质的生活品质;能用最少的物质,让环境美好,让其他的生命也能够持续,也就有了人间净土。这才是长远的快乐之道,也是感恩大地的作为。

不为物役逍遥游

崇尚自然的庄子不为物所驽,而能逍遥游。他提到人是“无翼飞者”,没有翅膀的,但他的脑子可以自由地飞翔,飞到“无何有之邦”。佛教徒的减量作为在禅修面上处处可见,行走言语都非常的轻、慢,不浪费不必要的能量,也不置产,“三衣一钵,不蓄余长”,吃素,吃得少,连色(繁殖下一代)也戒了;此外不做太多自由的幻想,而是尽力造福别人。


简单的说,能量——减少个人对物质的需求,不但不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品质,反而可以因利益众生而提升更高的快乐福祉,这正是我们感恩大地的作为。



 
 
 
前五篇文章

龙山文明的记忆与延续

汶川地震灾后仁爱援助续篇

爱护子女从“胎教”开始

“跪拜”老师:消失的民族传统重现?

老友见一次是一次

 

后五篇文章

赏味读书情事——读《百年美文•读书

宽宏大量的农夫

孔子的民本思想

宋代科举和禁欲造大批单身贵族

河图洛书的道教文化内涵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