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有效沟通减少争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在这团体群聚的社会中,除非与世界隔绝,不跟任何人接触,否则都免不了要与他人沟通。所谓的沟通,是为了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把此目标信息、想法和做法在个人或群体间传达,从而达成相互认同的过程。由此可知,沟通是双向的往来,不是单向的传达。可见,沟通不仅是将自己所希望的结果,借由语言及肢体动作,准确无误地向对方传达信息,也包括自己是否能准确无误地倾听和理解对方所做的反馈动作或所表达的意见。
?
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一般人常会抱怨、批评对方难以沟通,认为别人无法了解自己所想要的,认为别人无法理解自己的想法,因而产生诸多争执。这是因为对沟通的真实意义认知错误,认为沟通就是要让别人接受自己所希望、所预期的一切结果。整个心思、注意力全集中在如何满足自己所执取的人、事、物里,往往却忘了体察别人的需求和想法。

我们在与人沟通时,时常存在“我就是这样,他为什么都这样,他就是那样?”诸如此类的想法,在脑子里已经为对方设定好标准的念头。认定了某些人就是怎样的人,甚至觉得别人的水平太差,不够资格和自己沟通,也无法沟通。这种站在自己的立场,以自己执著的想法,来做预期的设定,不愿放下个人执见做双向沟通的人,要和他讨论一件事是很难的。因为,沟通一定是双向的,如果是单向就不能称做沟通,那只能称之为要求。因为如果一味以自己的立场为主,根本无从沟通起。那只是在要求对方来满足自心所有预期、想要达成的一切目标而已。

还有一种人,常会有这样的的想法,“我是为你设想,这么做是为你好,所以你一定要这样做,你非这么做不可,如果你没这样做就是不知好歹。”像这样的做法是单向、强迫式的,并不是真正的沟通,这样只是把自己想要的强压别人一定要接受。这样的做法只会造成对方的压力、痛苦和反弹,也是造成争执、矛盾的起因。

要知道,当一方有所要求时,就会产生沟通。沟通的目的,总是在要求别人接受某人、完成某事、相信某种思想理念。所以当我们所提出的看法或意见,能够符合对方所预期的价值与目的时,就具有说服力,就不会有争执。假如与对方所渴望的价值与目的相违背或不相符合时,就不会被接受。如果双方都执著在自己的想法及想要的而不舍时,就会产生争执。越执著、期盼越高,矛盾就越大,最终必将不欢而散,彼此在心中留下裂痕,结下恶缘。

因此,人与人相处时,如果彼此意见相左之时,应该先放下自己的看法、意见,以接纳的心去倾听对方的真正的想法与需要。然后再看自己的想法与对方想法和需要之间的差异。然后,依据对方的经验,以其能理解及接受的语言模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角度给对方知道。须知,沟通对象的认知取决于其教育背景、生活环境、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情绪等因素。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话,以对方无法理解的语句来表达意见,只会让对方思路杂乱,那沟通将会是没有结果、没有成效的。

另外,在沟通时,不要预先设想好自己的计划及做法,然后不管别人是否同意,不顾对方感受,不管对方的看法及所需,硬是把自己的方法套在对方身上。不要一厢情愿的要对方接受自己的做法。在沟通的过程中,对方还没办法了解或改变时,我们可以试着修正自我的心态,先适应对方,将自己的一部分改变。经历几次的调整后,或许会发现,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方法、心态、行为或言语让对方误会,以至于他无法接受。这时我们就需要好好调整自我,修正自己的心态、行为及言语。但也不能把自己完全变成别人期待的样子,否则就失去了自己的立场与原则,调整、修正自我还是要以善恶分明、大是大非为基准的。

调整、修正自我是为了提升自我的人格,如果我们确实地改变了自己不好、不对之处,对方还是无理取闹、不可理喻,和他有理也讲不通时,那就是没有办法沟通,就不需要再强求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还执意要强求,不但你很痛苦,他也会很痛苦,周遭的人也会跟着痛苦。

沟通是一种双向的交流传达彼此的心里想法,是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只靠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除了要放下自己的执著,接纳别人外,对于别人自大、执著、抗拒的心,也要用耐心、慈悲心来感化、软化对方,这样才能达成真正有效的沟通,这也才是智慧的显现。

沟通要知道: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什么时候说。

 
 
 
前五篇文章

人人有爱 衣衣传情

为爱启程 再续前缘

动的惰性

地球“发烧”谁之过 人类还要为自己开脱?

道教生态智慧管窥

 

后五篇文章

大道废,有仁义——傅佩荣细说老子

“于丹现象”看儒学遭遇的当代挑战

绝妙的浑天仪

最后的亚洲狮王国

秦大河:全球变暖绝非杞人忧天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