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慈悲十力无畏起 |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慈悲十力无畏起
每天都是与大家说[心]。心,我们是不是有常常明明朗朗呢?心地若能清净,一切的环境都分明。 ⊙[三明六通道品发,慈悲十力无畏起,众生善业因缘出。]《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三明六通道品发],应该还记得。希望人人要记得我们修行的基础,要从[三十七道品]为开头,就能够三明六通,就比较容易了解。 接下来就说,[慈悲十力无畏起]。慈悲,大家都知道。慈悲,不是常常在说吗,是不是很简单?慈悲是很简单,我们能够很清楚,能够做到毫厘不差。[慈]与[悲]的方向能正确吗?这是我们很重要的。有的人,爱啊爱,爱在哪里呢?是智慧、教导的爱,或者是愚痴、错误的爱?这也就是要很用心。若一点点的偏差,毫厘的错误,可能也造成了我们人生彼此的困扰。 所以佛陀教导我们的慈悲,[慈]就是[与乐],给众生快乐。这种快乐是什么快乐呢?有的父母在宠孩子,孩子就不知道道理分寸,就是一直要求,犯了错误,父母就一直庇护他,就说:[欢喜就好了,快乐就好了。]我们不也是有听到一些年轻人,现在因为父母钱很多,家业很大,他们可以说:[我吃父母的就行了,这样一辈子足足有余,所以我花费不用担心。]就是不肯工作。像这样,有让他快乐吗?孩子,没有把他教导得心智成长,只是让他沉迷,一味的供应,这不是真正的[慈]。 真正的[慈]就是要加上智慧,所以要悲智双运。这是要跟大家说,[慈]或[悲],我们都要很清楚,若差一点点,意义就会差很多。所以在这里说的[慈与乐],给人快乐、让人人幸福,快乐、幸福,那就是要平安。《无量义经》不就是这么说:[苦既拔已,复为说法。]这就是要去拔除众生的苦难,最重要的要教育众生。所以,给他快乐、给他安稳,就是要让他有教法。 所以,[拔苦为悲]。众生的苦有很多种苦,家境明明很富有,他却喊苦,人生不足的事情十有八九,在这种不知足的苦,要用什么来满足他呢?唯有就是教育、智慧。当然,这个苦,我们一般所看到、所说的,天灾、人祸、贫穷、疾苦,所说的是这种苦。这种苦要及时伸出援手去救拔他的苦难,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看得到的苦。 [四无量心],大家知不知道?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在这四无量心,慈、悲就是其中二种无量。既然有慈、悲这二种无量,它绝对是普及到喜无量、舍无量。 [喜]与[舍]。净化人心,就是[喜]了。因为众生的心受尽了污染,所以造就了很多业,众生共业就带来了人生很多的苦。就像现在常常在说,四大不调是众生共业。众生共业,让人人很担心。因为四大不调,不管住在哪一个地方,任何人的环境有多么好,那个地方业若比较重,凝聚起来,那个地方四大愈是不调,或者是人心不调和,人祸就会很大。这都是来自众生心的烦恼、无明,因此哪怕是很平安的人,其实也是很堪忧。 这就是说,众生共业,都有烦恼,这个烦恼就是来自于众生长久以来互相争、互相对立,大家的心没有彼此之间圆融、互相的尊重,所以变成烦恼愈造愈多,就是众生造成这个共业的气候不调顺。我们若能[喜],就是法入心,就没有烦恼了,各守岗位,互相尊重,彼此之间心都是很开阔,就不会有这些烦恼来造成了这个人生、人间社会,影响到四大。其实这是环环相扣,一环扣住一环,这个因缘果报观。 我们要知道,[四无量],那就是慈、悲、喜、舍。[慈]就是希望人人能够平安自在,天下风调雨顺,人与人之间互爱互敬、互相尊重,这就是所要教育的[慈]。所以我们若能四无量心,[慈与乐],普遍让人人心平气和,平常大家心无烦恼,互相尊重,这就是给他[慈],教育他。 [慈]与[喜]二项平行,这样一方面爱他,一方面教育他,这就是佛陀的大慈无量。[悲]与[舍]也是二项要会合。[悲],他有苦难,我们去庇护他之后,除了紧急的救济,长久的陪伴,同时就是教育他,让他能够将所有的烦恼舍除,这就是[大悲无量]。所以,[大慈]包括是[喜],[大悲]包含的是[舍],所以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就是四无量心。 ⊙慈悲:与乐曰慈,拔苦曰悲,四无量心中之二无量也。 《法华经》里面不就有这样的一段(经)文,那就是在〈法师品〉里面,就说:[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这就是在教育我们。还有另外一句:[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处此为说法。]《法华经》里面也是这么说,这都是在教育我们。 ⊙[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处此为说法。]《法华经法师品第十》 [如来室],就是我们的心,叫做[心室]。人人都本具佛性,人人都有这个大慈悲心,[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善的性就是我们的[心室],人人本具有的,所以叫做[如来室],人人的本性。觉悟之后的如来,他就是要将这慈悲展现在人间,要来教育众生,拔除众生的苦难。众生刚强,难调难伏,所以要[着如来衣],那就是要[柔和忍辱]。 什么叫做[如来衣]?为什么我们要出家?为什么我们要有名称[修行]?修行者就是要着如来衣,我们的形态,不管是行仪、形态、威仪、待人接物,这都是在我们的身分表达出来,这就是着如来衣。[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所以修行者必定要有柔和,因为众生刚强,所以我们必定要用耐心、柔的心去接近众生。慈济的法门不就是要入人群中,所以叫做[慈济宗门人间路],走入人间,在人群中,不得不用柔和忍辱这种形态去接近众生。 ⊙十力:系指如来所具有的十种力用。一知觉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再说,[慈悲十力无畏起]。[十力]就是说,佛如来必定具有十种的力量,应用在教化众生。 什么样的十种力量呢?第一、要[知觉处非处智力]。第二、[知三世业报智力]。这是常常在说的,我们要知道因、缘、果、报,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若是很清楚,就没有埋怨。 第三、是[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禅,其实禅就是定心。[挑柴运水无不是禅],做任何事情我们专心去做,这就是禅。我们若是专心,认清楚我们的方向,自然我们就解脱,我们的心就是定,做我们该做的,走我们准确的方向,这样就是[知诸禅解脱三昧]。就是正知、正见、正定,我们的心很专,这种的智力。 第四、是[知诸根胜劣智力]。第五、[知种种解智力]。再来,第六、[知种种界智力]。一切的界,境界,我们要很了解。这个境界有阶层等等,无论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大包含,其实在我们的人群中,各人有各人的环境、境界,我们要用心去体会。 第七、就是[知一切至所道智力]。我们所要走的、所要做的,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这条路该不该走,这个法我们应该要入心,邪法不要让它接近。这也就是我们在法上要清楚分别。 第八、就是[知天眼无碍智力]。这个有说过了,[天眼明],我们应该要知道。还有,[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三明]。[三明]自然就[六通]了,[三明六通道品发]。我们这里的[慈悲十力无畏起],与前面的经偈也包含在内。 所以我们学佛,在我们的力量能够做到哪里,我们对利益人群的力量,哪怕是一点点,我们也应该去付出。常常说:[粒米成箩,滴水成河。]我们有多少力量能够帮助人,我们就去付出,这样就对了。 人生,有时候我们若分不清楚,没有那个智力,好事情摆在你的面前,需要你的一点点力量,你就是不肯去付出;很多的利欲在你的面前,感觉那个地方能够占为己有。但是,不应该用的,我们也应该要远离,如何去保护,我们若是保护不住它,这就是叫做众生共业。种种,要用我们的智力去分别一切。请大家日常生活中,佛陀的智慧、智力,在人群中,该不该去付出的方向,他很准确,这叫做[智力]。所以请大家要多用心啊!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