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一)~B 二、阿湿具经(195)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一)~B 二、阿湿具经(195)

 

  二、阿湿具经(195)

  说法地点:迦尸国的尸摄和林

  参加人员:阿湿具、弗那婆修等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设一日一食之戒,阿湿具与弗那婆修二比丘,都不遵佛的禁戒,过中午也食,而耽于安隐快乐。佛陀知后,就责诃他们,而为说乐觉、苦觉、修不修义,以及说修行不放逸之义。

  本经中所讲的主题,还是有关“一日一食”的话题。佛陀在经中反复地对弟子们阐述日中一食的好处,佛陀说:

  “我日一食,日一食已,无为无求,无有病痛,身体轻便,气力康强,安隐快乐。汝等亦应日一食,日一食已,无为无求,无有病痛,身体轻便,气力康强,安隐快乐。”

  既然一日一食有如此多的好处,比丘们理当遵从才是。当然,绝大多数的比丘也的确这么做了,实施后的效果也不错。但这不等于说所有的比丘都这么认为,也如实去修去行。以比丘阿湿具和弗那婆修二比丘为代表的极少数派,对于佛陀的教诲便很不以为然。而此二位比丘,正是六群比丘中的二位。经中说他们在当地,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是“旧土地主、寺主、宗主”,就是说他们不仅有自己的田产,而且还掌控着寺院大权,拥有自己的信仰群体与势力范围。他们这些人不仅不持午,而且还“朝食、暮食、昼食、过中食”。反正他们在吃饭方面,已经无有节制,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丝毫不理睬“日中一食”的戒条。不仅如此,他们还公开与佛陀叫板,宣称他们才是“无为无求,无有病痛,身体轻便,气力康强,安隐快乐”,这样实在有些过分了。

  看到此二位比丘并未持守一日一食之戒,其他比丘便去劝说:“阿湿具!弗那婆修!汝等亦应日一食,日一食已,无为无求,无有病痛,身体轻便,气力康强,安隐快乐,汝等莫违世尊及比丘众。”

  可是此二位比丘对于大众比丘的劝说,连半句话也听不进去。他们狡辩说:“各位!你们看我们一日数餐,身体不也照样很好吗?我们从来没有听说多吃几餐饭,能吃出毛病来呢!”

  大众比丘无奈,只得将此事向佛陀禀报。

  佛陀闻后,便将阿湿具和弗那婆修叫到跟前,一一核实清楚后,便问二比丘:“如果有人觉乐觉(受到快乐的感受),那么他觉乐觉后,其恶不善之法会转增,善法会转减;如果有人觉苦觉(痛苦的感受),则他觉苦觉后,其恶不善之法会转减,善法会转增——这种法你们听到过吗?”

  阿湿具二比丘回答说:“是的,我们听到过的,这些法是世尊您以前讲过的。”

  佛陀听后便对二比丘加以呵斥:“汝等痴人!何由知我如是说法?汝等痴人!从何口闻知如是说法?汝等痴人!我不一向说,汝等一向受持。汝等痴人!为众多比丘语时,应如是如法等:我等未知,当问诸比丘。”

  佛陀一连说出四个“汝等痴人”,从这里我们便可以明确看到佛陀对于阿湿具与弗那婆修二比丘的鲜明态度——此二位比丘已经愚痴到了极点了,简直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因为他们二人纯粹是在撒谎!佛陀说,他从来没有讲过上述那番话,那此二位比丘却睁着眼说瞎话,并且还自称是按照佛所说的去修行,这不是典型的大妄语吗?

  佛陀转而问大众比丘:“你们说说看,我说过类似的佛法吗?”

  大家一致回答说:“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而佛陀的原话是这样讲的:

  或有觉乐觉者,恶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或有觉乐觉者,恶不善法转减,善法转增;

  或有觉苦觉者,恶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或有觉苦觉者,恶不善法转减,善法转增。

  佛陀在这里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觉乐觉”,还是“觉苦觉”,都有可能会引起两种后果,即一方面会使恶法转增,善法转减;另一方面会使恶法转减,善法转增。而阿湿具等人,却片面地理解了佛陀的教法,或者他们根本就没听过佛陀对乐觉与苦觉的完整表述,因而他们便胡乱地回答一通,结果遭到了佛陀的严厉斥责。

  从另一方面来分析,我们便会发现,佛陀提出“觉乐觉”与“觉苦觉”这一问题,其实是有所指的。在经文开始,佛陀主张大家都要持午,即一日一食,准确地讲叫“日中一食”或“过午不食”。佛陀说,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过午不食,那么会对于我们的修行助益良多。可是阿湿具二比丘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却说无论是朝食、暮食、昼食还是过中食,对身体乃至我们的修行,没有任何不利影响,与“日中一食”所取得的效果完全一致。这种行径不仅是对佛陀教法的歪曲,更是对佛陀的攻击和背叛,因此受到了佛陀接连四个“汝等痴人”的呵责。

  那么,佛陀为什么说“觉乐觉”和“觉苦觉”都会引起两种不同的后果呢?佛陀的观点是,在比丘未证悟成道之前,无论说断乐觉、修乐觉,还是断苦觉、修苦觉,都是错误的。因此,佛陀他“不说修一切身乐,亦不说莫修一切身乐”;“不说修一切身苦,亦不说莫修一切身苦”;“不说修一切心乐,亦不说莫修一切心乐”;“不说修一切心苦,亦不说莫修一切心苦”。对于此二组对法(身乐、身苦;心乐、心苦),我们无论执修于哪一边或不执修于哪一边,都是不正确的。佛陀为什么如此说?

  第一组:身乐与身苦

  1、不修身乐。“若修身乐,恶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者,如是身乐我说不修”。

  2、修于身乐。“若修身乐,恶不善法转减,善法转增者,如是身身我说修也”。

  3、不修身苦。“若修身苦,恶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者,如是身苦我说不修”。

  4、修于身苦。“若修身苦,恶不善法转减,善法转增者,如是身苦我说修也”。

  第二组:心乐与心苦

  1、不修心乐。“若修心乐,恶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者,如是心乐我说不修”。

  2、修于心乐。“若修心乐,恶不善法转减,善法转增者,如是心身我说修也”。

  3、不修心苦。“若修心苦,恶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者,如是心苦我说不修”。

  4、修于心苦。“若修心苦,恶不善法转减,善法转增者,如是心苦我说修也”。

  从上面两组对法我们便可得出结论,无论是修身乐、修身苦,不修身乐、不修身苦;还是修心乐、修心苦,还是不修心乐与心苦,这完全由自己的个人情境所决定。凡是能够使善法增恶法减者,我们都可以去修;反之,就不应去修。“彼可修法知如真,不可修法亦知如真”,然后,“不修修法便不修,可修法便修”。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使得恶法递减而善法日增。

  联系到持午的问题,佛陀在此处似乎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客观规律,即只要有利于我们抑恶增善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大胆去做;而那些只会给我们带来增恶减善的事情,我们就万万行不得。日中一食是有利于我们修行的,它是抑恶扬善的,因此我们要去实施,要去坚守,而不可篡改歪曲,甚至公然诽谤诬蔑佛法。

  佛陀说,身为比丘,不仅要对恶法与善法做到心中有数,“知如真”,而且还要老是去做,做到身、口、心三业俱不放逸,修行八解脱(八种定观)。而阿湿具与弗那婆修二位比丘呢?便是典型的“不行无放逸”,即对自己的要求甚为宽松,并非合格的比丘弟子。

  佛陀是慈悲的,他并没有弟子的犯错而彻底摈弃二位比丘。他很想为他们说些针对于他们的佛法,好让他们及早回头,痛改前非。于是世尊说:“阿湿具!弗那婆修!有法名四句,我欲为汝说,汝等欲知耶?”

  可是此二比丘是如何回答佛陀的呢?他们回答说:“世尊!我等是谁,何由知法?”意思是说,我们是什么层次,能配听世尊的法吗?实际上,阿湿具二比丘是在讥讽世尊,他们连佛陀亲口宣说的佛法,都爱理不理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恶比丘已经堕落到何种地步!

  “于是,佛陀便作是念:此愚痴人,越过于我此正法、律极大久远。”——阿湿具与弗那婆修等比丘,与佛陀所宣说的正法的距离,甚至已到了风马牛不相及的田地了。对于原始僧团及原始教法来说,以阿湿具为首的六群比丘所作所为,不仅是巨大的潜在威胁,而且也是极其可悲的。这些恶比丘已抛弃正法,在邪法之道上渐行渐远了。这对于整个佛法来说,岂不是莫大的悲哀?(09.09.19)

 
 
 
前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二)~A 一、周那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二)~B 二、优婆离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二)~C 三、调御地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三)~痴慧地经(199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四)~A 一、阿梨吒经

 

后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一)~A 一、跋陀和利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B 二、牟犁破群那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A 一、加楼乌陀夷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九)~E 五、大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九)~D 四、小空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