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7)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7)

 

  二、八城经(217)

  说法地点:毗舍离猕猴江边高楼台观

  主讲人员:阿难尊者

  参加人员:八城居士(第十居士)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阿难尊者为八城居士说成就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之十二甘露门。八城居士非常的欢喜,乃供养阿难美食及居舍。

  对于“十二甘露门法”,主要是指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简约地讲,就是四禅八定另加四无量心。对于这些名相术语,我们都很熟悉,不必再作过多地阐释。

  这部经产生的年代,已经是佛陀灭度以后的事情。佛陀自从灭度以后,弟子们像往常一样,大家各奔东西,分散于古印度各地。为了使教义得到统一,以及教团不至于分裂,佛陀灭度的当年夏天,在摩诃迦叶的倡导与主持之下,举行了第一次佛经结集——这是后话。

  佛住世时,住的最久的大约就算是位于舍卫城的祇园精舍(位于北印度)以及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当然,有时佛陀还偶尔到舍卫国的鹿子母讲堂去小住几时。佛陀灭度之后,这些曾经辉煌过的两处佛教圣地,似乎有了一些衰微的征兆。因为佛陀住世时,四众弟子们就有一个朝奉与信仰的核心所在;而佛陀灭度了,弟子们除了偶尔去精舍中参拜一下佛陀遗迹之外,其余时间内一般很少去了。如此一来,二大精舍往往朝着发挥寺院功能的方向发展。

  既然二大精舍出现式微迹象,那么那些高僧大德们又以何处作为聚集中心呢?这就是位于华氏城的鸡园精舍。关于华氏城,我们若对四部阿含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便知其产生的来源经历。摩揭陀国的老国王频婆娑罗去世以后,新国王阿阇世登基。而位于该国东北偏东方向的跋耆国的关系非常紧张。佛陀在诸经中,曾经不止一次地赞叹过跋耆国继续传统、重传统与民风淳朴,可知这个国家实际上非常保守,但是综合国力却较为强盛。阿阇世王为了防范跋耆国的偷袭或进攻,便派大臣禹舍到位于该国的边境小镇波罗利子城,修建牢固的防御工事。我们在阿含经中,还可以看到佛陀对于此事的观点与主张。由于战争的需要,阿阇世王从内地迁徙了相当数量的居民,到波罗利子城去定居。如此一来,这个边境小镇逐渐开始繁荣起来。后来,摩揭陀国终于并吞跋耆国,统治阶层出于多方面的需要,到了阿阇世的孙子继承大统的时候,终于下决定心迁都波罗利子城,将将此城更名为华氏城,成为摩揭陀国新的首都。

  华氏城在印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后来,孔雀王朝的开祖旃陀罗笈多王也定都于华氏城。旃陀罗笈多王之孙阿育王,曾于城西兴建阿育僧伽蓝,并举行第三次佛典结集,大力保护佛教,并以佛教的“法”(羯磨)的精神来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孔雀王朝灭亡后,熏伽王朝、案达罗王朝、笈多王朝,都将首都立于华氏城。到公元六世纪左右的时候,该城由于浑族的入侵而完全破坏。另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法师在公元七世纪造该该城时,昔日辉煌的都城已化为一片废墟,居民不过千人。唯余城北的阿育王石柱、佛足石、鸡园精舍等遗基尚存。到公元九世纪初,波罗朝国王达磨波罗曾建都于此。从此以后,该城再无复兴的迹象。

  根据这部《八城经》的描述,在佛陀的晚年以及佛陀灭度之后,华氏城(此前叫波罗利子城)的经济发展已呈现高度繁荣局面。比如说有一位叫“第十居士”的商人(因其为八城人,故称之为“八城居士”),他“持多妙货”,到波罗利子城去“治生贩卖”,做生意买卖。由于这批货不仅质量好,而且正为该城所鲜见所急需,因此一上市便十分抢手,顷刻即售罄。“货卖速售,大得财利”,生意上是狠狠地赚了一把,自然是“欢喜踊跃”,跟小孩子过年似地,开心得很。

  这位八城居士生意上既然赚了钱,身为奉佛居士,总要到寺院去朝拜一番。于是他就赶到城外的鸡园精舍。关于此园的来历,大部分认为是无忧王(即阿育王所建)。但是此时距阿育王出生尚距差不多三百年,因此说鸡园为阿育王所建,可能会有点悬疑(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本经有后人掺杂的成分)。此时的鸡园,很多高僧大德均居止于此(“鸡园众多上尊名德”),可以说是佛陀灭度后的弘法传教的中心地区。那么八城居士来鸡园精舍的真正用意何在?其实是来找阿难尊者。于是他就问:“上尊!尊者阿难今在何处?我欲往见。”大家对他说:“居士!尊者阿难今在毗舍离猕猴江边高楼台观,若欲往见,可往至彼。”

  波罗利子城距毗舍离并不是太远,所以八城居士没过多久就赶到了阿难所居止之处。待问候一番后,便切入正题:“尊者阿难!世尊、如来、无所著、正尽觉成就慧眼,见第一义(宇宙人生的真谛),颇说一法,若圣弟子住漏尽无余,得心解脱耶?”

  对于这个问题,阿难给予了肯定性的回答。然后对此进行详解,即所谓的十二甘露门。此十二甘露门分别是:

  (一)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当达到四禅境界时,“若住彼,不得漏尽者,或因此法,欲法、爱法、乐法、静法,爱乐欢喜,断五下分结尽,化生于彼而般涅槃,得不退法,终不还此。”就是说,证得四禅,如果不退转的话,获证不还果,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二)四无量心:即“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三)四无色定:即“度一切色想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彼于此处,观法如法。”四无色定包括: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有想非无想处定。

  八城居士闻说十二甘露门之后,自然是十分欢喜。于是礼请阿难以及鸡园内的诸上尊者,大行饭食供养。(09.10.16.)

 
 
 
前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

净界法师:菩萨乘之六度——忍辱度之正修

 

后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