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一)~B 二、头那经 |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一)~B 二、头那经
二、头那经 说法地点:胜林给孤独园 参加人员:梵志头那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为头那梵志阐说五种梵志之法,即如梵、如天、不越界、越界以及旃荼罗。 这部经典实际上是佛陀在向梵志头那提出一个问题,即被称作梵志,就符合什么样的标准?就是说,那些婆罗门们,都自称梵志。所谓梵志,即以死后生往梵天为志向,或者说是具备死后上生梵天的资格。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有资格被称作梵志呢?佛陀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而将梵志划分为五种,此五种就是:如梵、如天、不越界、越界以及旃荼罗。 1、如梵——就是如实如梵,不折不扣地与梵天相一致。它的标准是:血统纯正,上推七世父母都是具备纯正血统(父母皆为婆罗门种),生生不会干坏事;此人四十八年间都行童子的梵子(不YIN乱);无事时诵读经典;为了供养恩师(即教授经典的老师)而去如法乞求财物,不从事农耕,不从事商业贸易,不从事社会上任何谋生的手段,不从事兵役,不投身于官宦;他能做到努力修行四无量心。 2、如天——就是好似梵天。其标准为:上推七世血统纯正,生生都不会干坏事;能守四十八年童子行;欲得经书而诵习经典;如法乞食供养其师;不从事社会上的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职业(无论是从官、农、商、工巧等);广行布施,能够持守身、口、意三方面的妙行。 3、不越界——就是还没有超越梵天所规定的基本界线,即做一个守界线、守规矩的婆罗门。其标准为:上推七世父母血统纯正,生生都不会干坏事;其本人四十八守童子行;如法乞财供养其师;广行布施;然后开始迎娶梵志之女,但并非为了爱欲而结合;不接近己姙的女人,不接近哺乳期间的女人——意思是说在自己妻子怀孕期间以及哺乳孩子期间,都不如妻子同房,原因是担心产生“不净之YIN”。另外,还要严格按照婆罗门礼仪规范之内去行事,努力持守家庭,维护家庭安宁和睦。这种婆罗门,只能勉强称作是一个梵志。 4、越界——就是超越了称作梵志的界线,已经没有资格被称作严格意义上的梵志。它的标准是:七世父母血统纯正,生生都不会干坏事;四十八年童子行;如法乞财而供养其师;不从事任何社会生产劳动;不会产生“不净之YIN”。但是他的后代们却开始超越了古代的梵志之法,开始变得不那么固守规矩。不过他们并没有走得很远,依然在古时梵志之法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行事;他们开始出家去寻求解脱。 5、梵志旃荼罗——它等于是说,这个层次是属于梵志中的下贱者,或者是梵志中的败类。它的标准是:七世父母血统纯正,生生都不会干坏事;四十八年守童子行;如法乞财供养其师;能够广行布施;不去从事任何谋生的手段;成家并不是为了爱欲,不是为了行欲而与妻子同床;他的妻子出是梵志之种;不会去触犯“不净之YIN”;他的后代开始从事社会事务,有时也会干些坏事,比如说欺诈、诳惑他人,也会干些歪门邪道的事情,比如说画符念咒作崇他人;当然,他们主要还是干好事,坏事也只是偶尔为之。但这已经是不得了了,佛陀将他们划为梵志中最为下贱的一种。 佛陀在述说完上述的五种梵志之后,便问头那梵志:“头那!此五种梵志,汝为似谁?” 头那一听头都大了,他简直是无地自容:“瞿昙!说此最后梵志旃荼罗者,我尚不及,况复余耶?”头那此时才意识到,按现在自己的修行状况看,与最下贱的梵志相比都差得远,更何况“如梵”、“如天”?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知晓,佛陀心目中理想的梵志,或者说堪称梵志之称的,该是多么严格的标准。 最后发一个痴想:如果将比丘也划作五种,时下中国的比丘,该属于哪一种比丘呢?(09.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