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八卷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八卷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第二十九(卷第十八)

  问曰:云何是诸法实相?

  答曰:众人各各说诸法实相,自以为实。此中实相者,不可破坏,常住不异,无能作者。如后品中佛语须菩提:若菩萨观一切法,非常非无常,非苦非乐,非我非无我,非有非无等,亦不作是观,是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是义,舍一切观,灭一切言语,离诸心行,从本已来,不生不灭如涅槃相;一切诸法相亦如是,是名诸法实相。如赞般若波罗蜜偈说:

  般若波罗蜜,  实法不颠倒,

  念想观已除,  言语法亦灭。

  无量众罪除,  清净心常一,

  如是尊妙人,  则能见般若。

  如虚空无染,  无戏无文字,

  若能如是观,  是即为见佛。

  若如法观佛,  般若及涅槃,

  是三则一相,  其实无有异。

  诸佛及菩萨,  能利益一切,

  般若为之母,  能出生养育。

  佛为众生父,  般若能生佛,

  是则为一切,  众生之祖母。

  般若是一法,  佛说种种名,

  随诸众生力,  为之立异字。

  若人得般若,  议论心皆灭;

  譬如日出时,  朝露一时失。

  般若之威德,  能动二种人:

  无智者恐怖,  有智者欢喜。

  若人得般若,  则为般若主,

  般若中不着,  何况于余法!

  般若无所来,  亦复无所去,

  智者一切处,  求之不能得。

  若不见般若,  是则为被缚;

  若人见般若,  是亦名被缚。

  若人见般若,  是则得解脱;

  若不见般若,  是亦得解脱。

  是事为希有,  甚深有大名,

  譬如幻化物,  见而不可见。

  诸佛及菩萨,  声闻辟支佛,

  解脱涅槃道,  皆从般若得。

  言说为世俗,  怜愍一切故,

  假名说诸法,  虽说而不说。

  般若波罗蜜,  譬如大火焰,

  四边不可取,  无取亦不取,

  一切取已舍,  是名不可取,

  不可取而取,  是即名为取。

  般若无坏相,  过一切言语,

  适无所依止,  谁能赞其德?

  般若虽叵赞,  我今能得赞,

  虽未脱死地,  则为已得出!

  大智度论释般若相义第三十

  问曰:何以独称般若波罗蜜为摩诃,而不称五波罗蜜?答曰:摩诃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罗蜜言到彼岸;以其能到智慧大海彼岸,到诸一切智慧边,穷尽其极故,名到彼岸。一切世间中、十方、三世,诸佛第一大,次有菩萨、辟支佛、声闻,是四大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是故名为大。

  复次,能与众生大果报,无量无尽,常不变异,所谓涅槃;余五波罗蜜不能尔。

  云何分别声闻、辟支佛?

  答曰:道虽一种,而用智有异。若诸佛不出,佛法已灭,是人先世因缘故,独出智慧,不从他闻,自以智慧得道。如一国王,出在园中游戏。清朝见林树华菓蔚茂,甚可爱乐。王食已而卧,王诸夫人婇女皆共取华,毁折林树。王觉已,见林毁坏,而自觉悟:一切世间无常变坏,皆亦如是。思惟是已,无漏道心生,断诸结使,得辟支佛道,具六神通,即飞到闲静林间。如是等因缘,先世福德、愿行、果报,今世见少因缘,成辟支佛道,如是为异。(这种修行人少之又少,现在社会几乎不可能再有了。)

  复次,辟支佛有二种:一名独觉,二名因缘觉。因缘觉如上说。独觉者,是人今世成道,自觉不从他闻,是名独觉辟支迦佛。独觉辟支迦佛有二种:一、本是学人,在人中生;是时无佛,佛法灭。是须陀洹已满七生,不应第八生,自得成道。是人不名佛,不名阿罗汉,名为小辟支迦佛,与阿罗汉无异;或有不如舍利弗等大阿罗汉者。二、大辟支佛,亦于一百劫中作功德,增长智能,得三十二相分;或有三十一相,或三十相,或二十九相,乃至一相。于九种阿罗汉中,智慧利胜。于诸深法中总相、别相能入;久修习定,常乐独处。如是相,名为大辟支迦佛,以是为异。布施等离般若波罗蜜。但能与世间果报。是故不得名大。

  问曰:若如所说一切智慧尽应入,若世间、若出世间,何以但言三乘智慧尽到其边,不说余智?

  答曰:三乘是实智慧,余者皆是虚妄,菩萨虽知而不专行。如除摩梨山,一切无出栴檀木;若余处或有好语,皆从佛法中得。自非佛法,初闻似好,久则不妙。譬如牛乳、驴乳,其色虽同;牛乳攒则成酥,驴乳攒则成尿。佛法语及外道语:不杀、不盗,慈愍众生,摄心离欲观空虽同;然外道语,初虽似妙,穷尽所归,则为虚诳。一切外道皆着我见,若实有我,应堕二种:若坏相,若不坏相。若坏相,应如牛皮;若不坏相,应如虚空。此二处无杀罪,无不杀福。若如虚空,雨露不能润,风热不能干,是则堕常相,若常者,苦不能恼,乐不能悦;若不受苦、乐,不应避祸就福。若如牛皮则为风雨所坏,若坏则堕无常,若无常则无福。外道语若实如是,何有不杀为福、杀生为罪?

  (以下三门开显佛陀说法密意,是极为关键之论述,学者切应留心细细推敲、体会)

  智者入三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三门?一者、蜫勒门;二者、阿毘昙门;三者、空门。

  问曰:云何名蜫勒?云何名阿毘昙?云何名空门?

  答曰:蜫勒有三百二十万言,佛在世时,大迦栴延之所造;佛灭度后,人寿转减,忆识力少,不能广诵,诸得道人撰为三十八万四千言。若人入蜫勒门,论议则无穷;其中有随相门,对治门等种种诸门。随相门者,如佛说偈: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是中心数法尽应说,今但说自净其意,则知诸心数法已说。何以故?同相、同缘故。如佛说四念处,是中不离四正懃、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何以故?四念处中:四种精进,则是四正懃;四种定,是为四如意足;五种善法,是为五根、五力。佛虽不说余门,但说四念处,当知已说余门。如佛于四谛中,或说一谛,或二、或三。如马星比丘为舍利弗说偈:

  诸法从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王,是义如是说!

  此偈但说三谛,当知道谛已在中,不相离故。譬如一人犯事,举家受罪。如是等,名为随相门。

  对治门者,如佛但说四颠倒:常颠倒、乐颠倒、我颠倒、净颠倒。是中虽不说四念处,当知已有四念处义。譬如说药,已知其病,说病则知其药。若说四念处,则知已说四倒;四倒则是邪相。若说四倒,则已说诸结。所以者何?说其根本,则知枝条皆得。如佛说一切世间有三毒,说三毒当知已说三分、八正道。若说三毒,当知已说一切诸烦恼毒。十五种爱是贪欲毒,十五种瞋是瞋恚毒,十五种无明是愚痴毒,诸邪见、憍、慢、疑属无明。如是一切结使,皆入三毒。以何灭之?三分、八正道。若说三分、八正道,当知已说一切三十七品。如是等种种相,名为对治门。如是等诸法,名为蜫勒门。

  云何名阿毘昙门?或佛自说诸法义,或佛自说诸法名,诸弟子种种集述解其义。如佛说:若有比丘于诸有为法,不能正忆念,欲得世间第一法,无有是处。若不得世间第一法,欲入正位中,无有是处。若不入正位,欲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无有是处。

  有比丘于诸有为法,正忆念得世间第一法斯有是处,若得世间第一法入正位,入正位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必有是处。如佛直说世间第一法,不说相义,何界系,何因何缘,何果报。从世间第一法,种种声闻所行法,乃至无余涅槃,一一分别相义,如是等是,名阿毘昙门。

  空门者,生空、法空。如频婆娑罗王迎经中,佛告大王:色生时但空生,色灭时但空灭。诸行生时但空生,灭时但空灭。是中无吾我,无人、无神,无人从今世至后世,除因缘和合名字等众生,凡夫愚人逐名求实。如是等经中,佛说生空。法空者,如佛说大空经中:十二因缘,无明乃至老死。若有人言是老死,若言谁老死,皆是邪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行、无明,亦如是。若有人言身即是神,若言身异于神。是二虽异,同为邪见。佛言:身即是神,如是邪见,非我弟子;身异于神,亦是邪见,非我弟子;是经中佛说法空。若说谁老死,当知是虚妄,是名生空;若说是老死,当知是虚妄,是名法空。乃至无明亦如是。

  复次,佛说梵网经中,六十二见:若有人言神常,世间亦常,是为邪见;若言神无常,世间无常,是亦邪见;神及世间常亦无常;神及世间非常亦非非常,皆是邪见。以是故,知诸法皆空,是为实。

  极为殊胜的思辨,建立缜密的思维体系,生起不动摇的净信心:

  问曰:若言神常应是邪见,何以故?神性无故。若言世间常,亦应是邪见,何以故?世间实皆无常,颠倒故言有常。若言神无常,亦应是邪见,何以故?神性无故,不应言无常。若言世间无常,不应是邪见,何以故?一切有为法性,实皆无常。

  答曰:若一切法实皆无常,佛云何说世间无常是名邪见?是故可知非实是无常。

  问曰:佛处处说观有为法,无常、苦、空、无我,令人得道,云何言无常堕邪见?答曰:佛处处说无常,处处说不灭。如摩诃男释王来至佛所,白佛言:是迦毘罗人众殷多,我或值奔车、逸马、狂象、鬪人时,便失念佛心。是时自念:我今若死,当生何处?佛告摩诃男:汝勿怖勿畏!汝是时不生恶趣,必至善处。譬如树常东向曲,若有斫者,必当东倒。善人亦如是,若身坏死时,善心意识长夜以信、戒、闻、施、慧熏心故,必得利益,上生天上。若一切法念念生灭无常,佛云何言诸功德熏心故必得上生?以是故,知非无常性。(感想:这是走大乘增上生道必能增上的的根本教理依据,只要我们长夜熏修皈依师法友,来生必定能再回来,就像大树之倒,那是必然,而不是不确定。此即业力决定一切。对此若生起信心,身心当下安稳,乱心顿息。怎么可能会对师友生起远离的心呢?)

  又是一个令心灵活的思维,顿时破除凡夫处处执着的习性:

  问曰:若无常不实,佛何以说无常?答曰:佛随众生所应而说法,破常颠倒故,说无常;以人不知不信后世故,说心去后世,上生天上,罪福业因缘,百千万劫不失。是对治悉檀,非第一义悉檀。诸法实相,非常非无常。佛亦处处说诸法空,诸法空中亦无无常。以是故说世间无常是邪见,是故名为法空。

  行邪见人,今世为弊恶人,后世当入地狱,行真空智慧人,今世致誉,后世得作佛。譬如水、火之异,亦如甘露、毒药天食须陀以比臭粪!

  复次,真空中有空空三昧;邪见空虽有空,而无空空三昧。

  复次,观真空人,先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心柔软,诸结使薄,然后得真空;邪见中无此事,但欲以忆想分别,邪心取空。譬如田舍人初不识盐,见贵人以盐着种种肉菜中而食。问言:何以故尔。语言:此盐能令诸物味美故。此人便念此盐能令诸物美,自味必多,便空抄盐,满口食之,醎苦伤口。而问言:汝何以言盐能作美?贵人言:痴人!此当筹量多少,和之令美,云何纯食盐?无智人,闻空解脱门,不行诸功德,但欲得空,是为邪见断诸善根。如是等义,名为空门(感想:深信业果、依法行持、发菩提心才是趣入空解脱门的路径,《中论》说: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其道理在此。目前,团体中的修学方向在此,正合大乘道的走法。)

  美美美!佛法不相违背,佛法是四方道,悟明此理,学人心中坦荡无有滞碍,法法相通,圆融通透:

  若人入此三门,则知佛法义不相违背。能知是事,即是般若波罗蜜力,于一切法无所罣碍。若不得般若波罗蜜法,入阿毘昙门则堕有中,若入空门则堕无中,若入蜫勒门则堕有无中。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虽知诸法一相,亦能知一切法种种相;虽知诸法种种相,亦能知一切法一相。菩萨如是智慧,名为般若波罗蜜。(感想:一切圣教本不相违,如何才能从内心生起此认识?读了此论对“三门”的论述,自然对《广论》中四种殊胜产生定解,对师父所说“佛法是一味的,两样的就不是佛法”生起实在的信心。我们学习佛法,不能离开外在的仪轨、服饰、道场、法器等“相”,但又不能生起执着,认为佛法就只是这个。师父《感悟人生》等多次开示的核心要义在此,破除时下学人的种种执着,当下获得灵明的心。)

  问曰:菩萨摩诃萨云何知一切法种种相?云何知一切法一相?

  答曰:菩萨观诸法相,所谓有相。因是有,诸法中有心生,如是等一切有。

  问曰:无法中云何有心生?

  答曰:若言无,是事即是有法。

  复次,菩萨观一切法一相,所谓无相。如牛中无羊相,羊中无牛相;如是等诸法中,各各无他相。如先言因有故有心生,是法异于有,异故应无。若有法是牛,羊亦应是牛。何以故?有法不异故。若异则无,如是等一切皆无。

  如何得到般若:

  问曰:已知般若体相,是无相无得法,行者云何能得是法?

  答曰:佛以方便说法,行者如所说行则得。譬如绝崖崄道,假梯能上;又如深水,因船得渡。初发心菩萨,若从佛闻,若从弟子闻,若于经中闻,一切法毕竟空,无有决定性可取可着,第一实法灭诸戏论。涅槃相是最安隐,我欲度脱一切众生,云何独取涅槃?我今福德、智慧、神通力未具足故,不能引导众生,当具足是诸因缘,行布施等五波罗蜜。财施因缘故得大富,法施因缘故得大智慧,能以此二施,引导贫穷众生,令入三乘道。以持戒因缘故,生人天尊贵,自脱三恶道,亦令众生免三恶道。以忍辱因缘故,障瞋恚毒,得身色端正,威德第一,见者欢喜,敬信心伏,况复说法?以精进因缘故,能破今世后世福德、道法懈怠、得金刚身、不动心。以是身、心,破凡夫憍慢,令得涅槃。以禅定因缘故,破散乱心,离五欲罪乐,能为众生说离欲法。禅是般若波罗蜜依止处,依是禅,般若波罗蜜自然而生。(修行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生生积聚福德智慧资粮,比较重要啊。)

  如经中说:比丘一心专定,能观诸法实相。

  复次,知欲界中多以悭、贪罪业,闭诸善门;行檀波罗蜜时,破是二事,开诸善门。欲令常开故,行十善道尸罗波罗蜜。未得禅定、智慧,未离欲故,破尸罗波罗蜜,以是故行忍辱。知上三事能开福门,(基督教等教派的修行等到此结束,求升天故,但是,天福也是无常的。)又知是福德果报无常,天人中受乐,还复堕苦;厌是无常福德故,求实相般若波罗蜜。是云何当得?必以一心,乃当可得。如贯龙王宝珠,一心观察,能不触龙,则得价直阎浮提。一心禅定,除却五欲、五盖,欲得心乐,大用精进,是故次忍辱说精进波罗蜜。如经中说:行者端身直坐,系念在前,专精求定;正使肌骨枯朽,终不懈退,是故精进修禅。若有财而施,不足为难;畏堕恶道,恐失好名,持戒、忍辱亦不为难。以是故,上三度中不说精进。今为般若波罗蜜实相,从心求定,是事难故,应须精进。如是行,能得般若波罗蜜。

  问曰:若无所得、无所行,行者何以求之?

  答曰:无所得有二种:一者、世间欲有所求,不如意,是无所得;二者、诸法实相中,受决定相不可得故名无所得;非无有福德智慧,增益善根。如凡夫人,分别世间法故有所得;诸善功德亦如是,随世间心故,说有所得。诸佛心中则无所得。是略说般若波罗蜜义,后当广说。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九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一卷

延参法师文集:如果友谊可以寄存,那么就深埋心底

延参法师文集:又是月满西楼 人生何苦闲愁

 

后五篇文章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七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六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五卷

大安法师:闻佛名号,得大利益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四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