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一卷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一卷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八背舍义第三十四(卷二十一)

  什么叫背舍:背是净洁五欲,离是著心,故名背舍。

  法相:【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三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净洁五欲也。无漏智慧者,谓二乘等由此智慧断除惑业,不漏落生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又为欲界贪欲难断,虽已自观内色不净,故须复以不净观于他人之色,令生厌恶,以求断除,故又云外观色。此即初背舍,位在初禅天定。(八色光明者,谓见地色如黄白净地;见水色如渊中澄清之水;见火色如烟薪清净之火;见风色如无尘清风;见青色如金精山;见黄色如薝卜花;见赤色如春朝霞;见白色如珂雪也。)

  [二、内无色相外观色],谓行人为入二禅,已灭内身色相,故云内无色相。又为欲界贪欲难断,故犹观外不净之相,令生厌恶,以求断除,故又云外观色。此即第二背舍,位在二禅天定。

  [三、净背舍身作证],净,即缘于净相也。谓行人于第二背舍后,除弃外色不净之相,但于定中练习八色光明,清净皎洁,犹如妙宝之色。故云净背舍。心既明净,乐渐增长,遍满身中,悉皆怡悦,故又云身作证。此即第三背舍,位在三禅天定。

  [四、虚空处背舍],谓行人于欲界后,已除弃自身不净之色;初背舍后,又除弃内身白骨之色;第二背舍后,又除弃外身一切不净之色。尚余八种净色,皆依心住,若心舍色,色即谢灭;一心缘空,与空相应,即入无边虚空处定。故云虚空处背舍。此即第四背舍,位在四禅天定。

  [五、识处背舍],谓行人若舍虚空处,一心缘识入定时,即观此定依五阴等,悉皆无常、苦、空、无我、虚诳不实,心生厌背,而不受着,故云识处背舍。(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无常者,谓五阴之身,终归坏灭也。苦者,谓身有生死逼迫等苦也。空者,谓身由四大假合而成,本来空也。无我者,谓四大各离,谁是我耶?)

  [六、无所有处背舍],谓行人若舍识处,一心缘无所有处入定时,即观此定,依五阴等,悉皆无常、苦、空、无我,虚诳不实,心生厌背,而不受着,故名无所有处背舍。

  [七、非有想非无想处背舍],谓行人若舍无所有处,一心缘非有想非无想,入定时即观此定,依五阴等悉皆无常、苦、空、无我、虚诳不实,心生厌背,而不爱着,故名非有想非无想背舍。

  [八、灭受想背舍],受,即领纳。想,即思想。即五阴中受、想二心也。谓行人厌患此心散乱,欲入定休息,故背灭受想诸心,是名灭受想背舍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撰】

  八背舍者:内有色,外亦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外观色,是第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第三背舍;四无色定、及灭受想定,是五合为八背舍。背是净洁五欲,离是著心,故名背舍。不坏内、外色,不内、外灭色相,以是不净心观色,是名初背舍。坏内色,灭内色相;不坏外色,不灭外色相,以是不净心观外色,是第二背舍。

  是二皆观不净:

  一者、观内、观外;二者、不见内,但见外。何以故?众生有二分行:爱行、见行。爱多者著乐,多缚在外诸结使行;见多者,多着身见等行,为内结使缚。以是故,爱多者,观外色不净;见多者,观自身不净坏败故。复次,行者初心未细摄,系心一处难,故内、外观;渐习调柔,能内坏色相但观外。

  二种不净观安立的次第:不净观有二种:一者、不净,二者、净。不净观中,二背舍,四胜处;净观中,一背舍,四胜处,八一切处。

  问曰:行者以不净为净,名为颠倒;净背舍观,云何不颠倒?

  答曰:女色不净,妄见为净,是名颠倒;净背舍观一切实青色广大,故不颠倒。

  复次,为调心故净观,以久习不净观心厌,以是故习净观非颠倒,亦是中不着故。

  复次,行者先观身不净,随身法所有内、外不净,系心观中;是时生厌,淫恚痴薄,即自惊悟:我为无目,此身如是,云何生著?摄心实观,无令复错。心既调柔,想身、皮、肉、血、髓、不净,除却欲唯有白骨;系心骨人,若外驰散,摄之令还;深摄心故,见白骨流光,如珂如贝,能照内外诸物,是为净背舍初门。

  【不净观】

  梵语   a-s/ubha^-smr!ti,巴利语 asubha^nupassin。又作不净想。为五停心观之一。即观想自他肉体之肮脏、龌龊,以对治贪欲烦恼之观法。人的尸体随时间而变化为丑恶之形状,故在诸经典中皆举有多种不净之观尸法,以治贪欲之心,今列举如下:

  (一)据禅法要解卷上载,若淫欲多者,应修习二种不净观。即:(1)观死尸臭烂不净,取此不净之相,至闲静处以自观不净。(2)虽眼不见死尸,然从师受法而忆想分别,自观身中充满发、毛、涕、泪、汗、垢、痰、癊等三十六种不净物。同书又举出修习不净观能对治众生对于色、形容、威仪、言声、细滑、人相等六种欲望之执着,且将不净分为恶厌之不净与非恶厌之不净二种。对于执着前五种欲望者,令观恶厌之不净;对于执着人相者,则令观白骨人相。又观死尸为不坏,能断除威仪、言声二种欲望,观死尸为已坏,则悉断六种欲望。

  (二)据大毗婆沙论卷四十所举,随观行者之意乐,而有乐略、乐广、乐广略三种之别。又于此三种观法之过程中,各明示初习业位、已熟修位、超作意位等三位,及其观行之次第。举乐略观为例,即:(1)先往冢间观察死尸之青瘀等相,复以胜解力移属自身,即观想自身青瘀乃至骨锁,于骨锁中,次第观想足骨、[足*骨]骨、胫骨、膝骨、髀骨、臗骨、腰骨、脊骨、胁骨、髆骨、臂骨、肘骨、腕骨、手骨、肩骨、项骨、颔骨、齿骨、髑髅等,凡此种种,一切皆称初习业位。(2)于骨锁中,先观足骨、[足*骨]骨等,乃至后观髑髅,复于其中除半观半,复除一分,唯观一分,凡此种种,一切皆称已熟修位。(3)以胜解力观察如此之不净相,遂系念于眉间,湛然而住,复转此念入身念住,辗转乃至入法念住,凡此种种,一切皆称超作意位。

  (三)据俱舍论卷二十二载,修不净观可对治显色贪、形色贪、妙触贪、供奉贪等四种贪。即:(1)缘青瘀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显色之贪。(2)缘死尸被鸟兽所食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形色之贪。(3)缘虫蛆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妙触之贪。(4)缘死尸不动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治供奉之贪。此外,若缘骨锁以修不净观,则因骨锁中无四贪之境,故能对治上述之四贪。

  (四)据大乘义章卷十二、卷十三,将不净观分为厌他身而观他不净与厌自身而观自不净二种。前者观他身中有九相,即:(1)死相,(2)胀相,(3)青瘀相,(4)脓烂相,(5)坏相,(6)血涂相,(7)虫啖相,(8)骨锁相,(9)离坏相(分散相)。然大智度论中缺死相而加烧相。后者观自身中有五不净,称为五种不净。即:(一)种子不净,肉体系由因缘而形成,故内(烦恼、业)、外(父母之精血)之种子不净。(二)住处不净,于母胎中,十月不净。(三)自体不净,此身由四大之不净所成。(四)外相不净,此身之九孔常流不净。(五)究竟不净,死后弃置冢间烂坏,亦永久不净。

  同书又举出人之色贪有二种,即:(1)爱自身,可以观五不净对治之。(2)爱他身,可以观九相对治之。其中,爱他身中有四种欲,即:1.威仪欲,可以九相中之死相对治之。2.形色欲,可以青瘀、脓烂、血涂等三相对治之。3.处所欲,可以胀、坏、虫啖、分散等四相对治之。4.细触欲,可以骨锁相对治之。

  上述之九相系于人之死尸起九种之观想,故又称九想。南传佛教则认为有十种观想,称为十不净。此外,天台四教仪集注亦举出:种子不净、受生不净、住处不净、食啖不净、初生不净、举体不净、究竟不净等七种不净。

  盖不净观与数息观,共称为入道之二甘露门。不净观以无贪之善根为自性,于三界之中,缘欲、色二界,通于欲界、中间静虑、四静虑、四近分等十地,并以此十地为依地,以所依之欲界身而起之不净观,与胜解作意相应,此即是有漏观,相当于四念住中之身念住之位。又于八解脱与八胜处中,以不净观为初禅及二禅之观法。[中阿含卷二漏尽经、卷二十八诸法本经、增一阿含经卷五、大般涅槃经(北本)卷三十六、坐禅三昧经卷上、广义法门经、大品般若经卷一、大智度论卷十九、卷二十一]

  说法的善巧:

  【论】问曰:应当先习九相离欲,然后得诸禅,何以故诸禅定后方说九相?

  答曰:先说果报,令行者心乐。九相虽是不净,人贪其果报,故必习行。

  九想观的修行基础及修学目的:

  问曰:行者云何观是胀相等九事?

  答曰:行者先持戒清净,令心不悔故,易受观法,能破淫欲诸烦恼贼。

  对境练心:取相、思维、呵欲、转心:

  行者到死尸边,见死尸膖胀,如韦囊盛风,异于本相,心生厌畏;我身亦当如是,未脱此法。身中主识,役御此身,视听、言语,作罪、作福,以此自恣,为何所趣?而今但见空舍在此!是身好相,细腰姝媚,长眼直鼻,平额高眉,如是等好令人心惑;今但见膖胀,好在何处?男女之相,亦不可识。作此观已,呵著欲心:此臭屎囊,膖胀可恶,何足贪着!死尸风热转大,裂坏在地,五藏、屎尿、脓血流出,恶露已现;行者取是坏相以况己身,我亦如是,皆有是物,与此何异?我为甚惑,为此屎囊薄皮所诳;如灯蛾投火,但贪明色,不知烧身。已见裂坏,男女相灭,我所著者,亦皆如是,死尸已坏,肉血涂漫。或见杖楚死者,青瘀黄赤,或日曝瘀黑;具取是相,观所著者,若赤白之色,净洁端正,与此何异?既见青瘀黄赤,鸟兽不食,不埋不藏,不久脓烂,种种虫生。行者见已,念此死尸,本有好色,好香涂身,衣以上服,饰以华彩,今但臭坏,脓烂涂染,此是其实分;先所饰彩,皆是假借。若不烧不埋,弃之旷野,为鸟兽所食,乌挑其眼,狗分其手脚,虎狼刳腹,分掣[国*瓜]裂,残藉在地,有尽不尽。行者见已,心生厌想:思惟此尸未坏之时,人所著处,而今坏败,无复本相,但见残藉,鸟兽食处,甚可恶畏!鸟兽已去,风日飘曝,筋断骨离,各各异处。行者思惟:本见身法,和合而有身相,男女皆可分别;今已离散,各在异处,和合法灭,身相亦无,皆异于本,所可爱著,今在何处?

  二种骨想的对治重点:

  骨想有二种:一者、骨人筋骨相连;二者、骨节分离。筋骨相连,破男女、长短、好色、细滑之相;骨节分离,破众生根本实相。骨想复有二种:一者、净;二者、不净。净者,久骨白净,无血无腻,色如白雪;不净者,余血涂染,腻膏未尽。行者到尸林中,或见积多草木,焚烧死尸,腹破眼出,皮色燋黑,甚可恶畏;须臾之间,变为灰烬。行者取是烧相:思惟此身未死之前,沐浴香华,五欲自恣;今为火烧,甚于兵刃!此尸初死,形犹似人,火烧须臾,本相都失。一切有身皆归无常,我亦如是!都是九相,断诸烦恼,于灭淫欲最胜;为灭淫欲故,说是九相。

  九想、十想的次第:

  问曰:无常等十想,为灭何事故说?

  答曰:亦为灭淫欲等三毒。

  问曰:若尔者,二相有何等异?

  答曰:九相为遮未得禅定,为淫欲所覆故;十想能除灭淫欲等三毒。九相如缚贼,十想如斩杀;九相为初学。十想为成就。

  【十想】﹝出大智度论﹞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无我想],谓观一切诸法毕竟空寂,皆无有我。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我想,是名无我想。

  [四、食不净想],谓观诸饮食,皆从不净因缘而生;如肉从精血水道所生,实为脓虫住处;又如酥乳及酪,血所变成,与烂脓无异;厨人汗垢种种不洁。作是想者,智慧相应,断不净食,是名食不净想。

  [五、世间不可乐想],谓观世间一切色欲滋味、车乘服饰、宫室园苑皆是恶事,心生猒离,不可乐着。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贪乐,是名世间不可乐想。

  [六、死想],谓观此身,念念无常,刹那生灭,迁谢不停。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死相,是名死想。(梵语刹那,华言一念。)

  [七、不净想],谓观此身,从烦恼业种为因,父母不净为缘,和合成就。内有三十六物,外则九窍常流,皆悉不净。作是想者,智慧相应,远尘离垢,是名不净想。(三十六物者,谓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窍者,两眼、两耳、鼻、口、大便、小便也。)

  [八、断想],谓观有余涅槃之相,断诸结使,得无漏道。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三毒,是名断想。(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有余涅槃者,谓二乘之人,虽断见、思之惑,尚余色身未灭也。结即结缚,使即驱使,谓烦恼之缚,驱使众生入生死海也。无漏者,谓不漏落生死也。三毒者,贪毒、嗔毒、痴毒也。)

  [九、离想],谓观涅槃之相,远离烦恼,离结使缚。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离爱欲,是名离想。

  [十、尽想],谓观无余涅槃之相,灭一切苦尽,诸结使一切烦恼不复更生。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尽诸漏,是名尽想。(无余涅槃者,谓二乘人烦恼断尽,色身亦灭而无余也。)

  九想的殊胜作用:是九相除人七种染着。

  或有人染著色,若赤若白,若赤白,若黄若黑;或有人不著色,但染着形容,细肤纤指,修目高眉;或有人不着容、色,但染着威仪进止,坐、起、行、住,礼拜、俯仰,扬眉、顿睫,亲近、按摩;或有人不着容、色、威仪,但染着言语,软声、美辞,随时而说,应意、承旨,能动人心;或有人不着容、色、威仪、软声,但染着细滑,柔肤软肌,热时身凉,寒时体温;或有人皆着五事;或有人都不着五事,但染着人相,若男若女。虽得上六种欲,不得所著之人,犹无所解,舍世所重五种欲乐而随其死。死相,多除威仪、语言爱;膖胀相、坏相,噉相、散相,多除形容爱;血涂想、青瘀想、脓烂想,多除色爱;骨想、烧想,多除细滑爱;九相除杂爱,及所著人爱;噉想、散想、骨想,偏除人爱;噉残离散白骨中,不见有人可著。以是九相观离爱心,瞋、痴亦微薄;不净中净颠倒,痴故着是身。今以是九想,披析身内,见是身相,痴心薄;痴心薄则贪欲薄;贪欲薄则瞋亦薄。所以者何?人以贪身故生瞋,今观身不净,心厌故不复贪身,不贪身故不复生瞋。三毒薄故,一切九十八使山皆动;渐渐增进其道,以金刚三昧摧碎结山。

  大乘人如何修九想观:

  问曰:声闻人如是观,心厌离欲,疾入涅槃;菩萨怜愍一切众生,集一切佛法,度一切众生,不求疾入涅槃故,观是九相,云何不堕二乘证?

  答曰:菩萨于众生心生怜愍,知众生以三毒因缘故,受今世、后世,身心苦痛。是三毒终不自灭,亦不可以余理得灭;但观所著内、外身相,然后可除。以是故,菩萨欲灭是淫欲毒故,观是九相。如人怜愍病者,合和诸药以疗之;菩萨亦如是,为着色众生,说是青瘀相等,随其所著,分别诸相,如先说。是为菩萨行九相观。

  复次,菩萨以大慈悲心,行是九相,作是念:我未具足一切佛法,不入涅槃;是为一法门,我不应住此一法门,我当学一切法门。以是故,菩萨行九想无所妨。菩萨行是九想,或时厌患心起,如是不净身可恶可患,欲疾取涅槃。尔时,菩萨作是念:十方诸佛说一切法相空,空中无无常,何况有不净?但为破净颠倒故习此不净,是不净皆从因缘和合生,无有自性,皆归空相;我今不应取是因缘和合生无自性不净法,欲疾入涅槃。经中亦有是说:若色中无味相,众生不应著色;以色中有味故,众生起著。若色无过罪,众生亦无厌色者;以色实有过恶故,观色则厌。若色中无出相,众生亦不能于色得解脱;以色有出相故,众生于色得解脱。味是净相因缘故,以是故,菩萨不于不净中没,早取涅槃。九相义,分别竟。

  看看菩萨如何念佛:

  问曰:云何是念佛?

  答曰:行者一心念佛得如实智慧,大慈大悲成就,是故言无错谬,麁细、多少、深浅,皆无不实;皆是实故,名为多陀阿伽度。亦如过去、未来、现在十方诸佛,于众生中起大悲心,行六波罗蜜,得诸法相,来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此佛亦如是,是名多陀阿伽度。……

----------------------------------------------------------------------------------------------------------------

更多学诚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延参法师文集:如果友谊可以寄存,那么就深埋心底

延参法师文集:又是月满西楼 人生何苦闲愁

延参法师文集:轻松愉快的微笑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延参法师文集:笑谈生 直面死

延参法师文集:生命的高贵在生活本身

 

后五篇文章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九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八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七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六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