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四卷 |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四卷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尸罗波罗蜜义之余(卷第十四) 问曰:已知尸罗相,云何为尸罗波罗蜜? 为了戒律宁可舍弃生命:答曰:有人言:菩萨持戒,宁自失身,不毁小戒,是为尸罗波罗蜜。 如上苏陀苏摩王经中说,不惜身命以全禁戒。如菩萨本身,曾作大力毒龙。若众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视便死;身力强者、气往而死。是龙受一日戒,出家求静,入林树间思惟:坐久,疲懈而睡。龙法,睡时形状如蛇,身有文章,七宝杂色。猎者见之惊喜,言曰:以此希有难得之皮,献上国王以为服饰,不亦宜乎?便以杖按其头,以刀剥其皮。龙自念言:我力如意,倾覆此国,其如反掌;此人小物,岂能困我?我今以持戒故,不计此身,当从佛语!于是自忍,眠目不视,闭气不息;怜愍此人,为持戒故,一心受剥,不生悔意。既以失皮,赤肉在地,时日大热,宛转土中;欲趣大水,见诸小虫来食其身,为持戒故,不复敢动。自思惟言:今我此身以施诸虫,为佛道故,今以肉施以充其身;后成佛时,当以法施以益其心。如是誓已,身干命绝,即生第二忉利天上。尔时毒龙,释迦文佛是也;时猎者,提婆达等六师是也;诸小虫辈,释迦文佛初转*轮,八万诸天得道者是。菩萨护戒,不惜身命,决定不悔,其事如是,是名尸罗波罗蜜。 悲心增上的人持戒的特点: 复次,菩萨持戒,为佛道故,作大要誓,必度众生!不求今世、后世之乐,不为名闻虚誉法故,亦不自为早求涅槃,但为众生没在长流,恩爱所欺,愚惑所误,我当度之令到彼岸。一心持戒,为生善处。生善处故见善人,见善人故生智慧,生智慧故得行六波罗蜜,得行六波罗蜜故得佛道。如是持戒,名为尸罗波罗蜜。 复次,菩萨持戒,心乐善清净,不为畏恶道。亦不为生天,但求善清净;以戒熏心,令心乐善,是为尸罗波罗蜜。 云何持戒而生精进? 持戒之人,除去放逸,自力勤修,习无上法,舍世间乐,入于善道,志求涅槃以度一切,大心不懈,以求佛为本,是为持戒能生精进。 复次,持戒之人,疲厌世苦,老、病、死患,心生精进,必求自脱,亦以度人。 一个有趣但容易转心的譬喻: 譬如,野干在林树间,依随师子及诸虎豹,求其残肉以自存活。有时空乏,夜半踰城,深入人舍,求肉不得,屏处睡息,不觉夜竟;惶怖无计,走则虑不自免,住则惧畏死痛;便自定心,诈死在地。众人来见,有一人言:我须野干耳,即便截取。野干自念:截耳虽痛,但令身在。次有一人言:我须野干尾,便复截去。野干复念:截尾虽痛,犹是小事。次有一人言:我须野干牙。野干心念:取者转多,傥取我头,则无活路。即从地起,奋其智力,绝踊间关,径得自济。 行者之心,求脱苦难,亦复如是;若老至时,犹故自宽,不能殷勤决断精进。病亦如是,以有差期,未能决计;死欲至时,自知无冀,便能自勉,果敢殷勤,大修精进。从死地中毕至涅槃。 复次,持戒之法,譬如人射,先得平地,地平然后心安,心安然后挽满,挽满然后陷深。戒为平地,定意为弓,挽满为精进,箭为智慧,贼是无明。若能如是展力精进,必至大道,以度众生。 复次,持戒之人,能以精进自制五情,不受五欲;若心已去,能摄令还;是为持戒能护诸根。护诸根则生禅定,生禅定则生智慧,生智慧得至佛道;是为持戒生毘梨耶波罗蜜。 云何持戒生禅? 人有三业作诸善,若身、口业善,意业自然入善;譬如曲草生于麻中,不扶自直;持戒之力,能羸诸结使。云何能羸?若不持戒,瞋恚事来,杀心即生;若欲事至,YIN心即成。若持戒者,虽有微瞋,不生杀心;虽有YIN念,YIN事不成;(不持戒的人恰恰相反,所以修行百年,难以有成。)是为持戒能令诸结使羸。诸结使羸,禅定易得。譬如老病失力,死事易得;结使羸故,禅定易得。 复次,人心未息,常求逸乐;行者持戒,弃舍世福,心不放逸,是故易得禅定。 复次,持戒之人,得生人中,次生六欲天上,次至色界,若破色相生无色界;持戒清净,断诸结使,得阿罗汉道;大心持戒,愍念众生,是为菩萨。 复次,戒为捡麁,禅为摄细。 复次,戒摄身、口,禅止乱心;如人上屋,非梯不升,不得戒梯,禅亦不立。 复次,破戒之人,结使风强,散乱其心;其心散乱,则禅不可得。持戒之人,烦恼风软,心不大散,禅定易得。如是等种种因缘,是为持戒生禅波罗蜜。 云何持戒能生智慧? 持戒之人,观此戒相从何而有,知从众罪而生;若无众罪,则亦无戒。戒相如是从因缘有,何故生着?譬如莲华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以是悟心,不令生着,是为持戒生般若波罗蜜。 复次,持戒之人,心自思惟:若我以持戒贵而可取,破戒贱而可舍者,若有此心,不应般若。以智慧筹量,心不着戒,无取、无舍,是为持戒生般若波罗蜜。 复次,不持戒人,虽有利智,以营世务。种种欲求生业之事,慧根渐钝;譬如利刀以割泥土,遂成钝器。若出家持戒,不营世业,常观诸法实相无相;先虽钝根,以渐转利。(此处要注意:不是出了家就有智慧,而是常常观诸法实相!否则,悠悠度日,增长愚痴而已。出了家难免要做些世间事业,怎样不令慧根渐钝?值得思考,否则光头俗汉而已。)如是等种种因缘,名为持戒生般若波罗蜜。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