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一章 众妙之门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一章 众妙之门

 

  第一天

  大家晚上好!我们从今天开始讲《道德经》,《道德经》在我们中国已经流传了两千六百年了,从古至今很多人在翻译、在解读它,绝大多数都是从文字上来考证它。今天我试着用修行人的眼光来解读它,看《道德经》是否是跟佛讲的一样,是不是说的都是一码事。

  这本《道德经》是老子写的,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髯,髯是因为他生下来有胡子,所以叫髯。他在周朝是“周守藏室之史也”,专门征集保管书籍,进而饱览了周王室及诸侯国的典籍,所以说他的学问在当时是最高的。他高于孔子,孔子曾经这样评价老子:神龙见首不见尾。说明老子高深莫测,已经超出了我们人类的智慧,他的眼光非常深邃,心非常细腻,从这五千多个字来看老子的心和老子的思想,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我们的生活环境了解的已经非常透彻,洞彻天地人间的睿智让我们现在看起来目瞪口呆,他在两千六百年前就把现在的事情说的很清楚。我有时候在讲佛经的时候往往就把老子带了出来,现在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老子的智慧的,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没有超越老子的。

  说释迦佛超过他了,我敢说释迦佛是在老子后边,但确实也超过了老子,因为他传法四十九年,把该说的不该说的,该讲的不该讲的,统统给你说完讲完,最后临走的时候他还说没说过法,说我说法你就是在谤佛。老子写完经走人,释迦是讲完经走人,但都是一个心态,不要执著我的东西,要在我的基础上去发展,要阔步往前走,这是他俩共同的地方。

  不管我们学哪一门派,你要知道那个门派说的是什么?我们了解一部经典以及一个作者内心里面的思想,就应该探索他为什么要这么写,不断的去推敲研究,验证他讲的是否是宇宙的真理。要不然,我们就对作者或传法的人不了解。

  很多人学佛只是学了一个表面,张口邪教闭口邪教,不懂礼貌还蛮不讲理,已经堕落到这种地步了。不懂礼貌的人说明十善业道、人道没有做好。他强迫你还强加给你一些罪名,这种人就甭说修行了,连“人”这一撇一捺都没有修好,那修行就更走不好了。如果大家从这个网到那个群里听,有一个人不懂礼貌的来问你,不懂还装懂,指责你强加于你的时候,你那时只有一个笑……这个人太可怜了。他为了护住所谓的正法不惜造口业,现在遍地是这样的人。

  我们不要做一个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修行人,要做一个踏踏实实耕耘的修行人。耕耘就是探索和研究这个地,能不能生长出我们需要的稻谷,然后再老老实实的去耕种,而不是没有头脑的去偏听偏信,人云亦云。只有一个不偏听偏信健全的心灵或者是原始的灵动,才能亲自探索与验证这块土地适合什么作物,理智的耕耘。否则偏听偏信就会成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盲从的人。但是如果能邪到底也能得到真知,因为他有一个坚忍不拔的韧劲。我们需要这种韧劲,但是我们不需要盲从的行为。

  我研究古兰经、印度原始教派等等已经很长时间了,然后得出结论:老子在人道上虽然没有去传法,但我最佩服。如果他传法的话,可能中国人不需要佛教进来,这也是因缘,也是宇宙的因缘规律,老子只能传下五千多个字,只有释迦佛才有讲法传法的权力,我们中国才有了佛教。现在中国的佛教和印度原始的佛教,可以肯定的说百分之八十不一样了,因为中国的佛教已经融合了佛、道、儒以及百家争鸣的思想,所以中国现在的佛教完全是中国化的佛教,这个大家都有同感。

  佛教确实是从印度传来的,但已经融合中国人的智慧。既然融合中国的智慧,我们就从中国本土的根上去找,三千年前的东西咱们不懂,就是周朝姜子牙以前史记的东西不多了,也很难找。只能说从周朝中期出来一个杰出伟大的人才就是老子,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导师,也是世界人的导师,因为世界人也在研究《道德经》,里面无所不包呀!天文、地理、修行、吃、喝、拉、撒、睡都包括。佛经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运用的语言方式不一样,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释迦的《佛经》和老子的《道德经》,阐述的东西的的确确是一样的,就看你用哪个心态去研究去看它。如果你站得高,你看的东西就很远,理解的东西就会全面;如果你站得平面低,你理解的东西就会低或少,也就是说眼光不是那么开阔。

  大家都知道《孙子兵法》,就是《易经》《道德经》结合的产物,所以大家不要低估自己的东西,不要完全盲目从外。外面的东西再好也是从中国漂流出去的。西方人说中国的漂流品过来了,中国的老子来了,老子在西方人的上空。西方人说我们把上帝带到你们中国,上帝就在你们中国头顶。那我们也可以说老子也在你们头上闪闪发光啊。因为从古至今西方就在研究老子,研究《易经》,的确超过了中国人研究。他们把中国的东西发扬光大了,可是我们还没有反思过来,就一味的往外求,就和我们修行一样老往外求的时候,就把自己原本的东西忘掉了。

  《道德经》是一本天书,和佛经一样都是天书,是天人说的书。有些人说释迦佛不是天人是佛,“佛”是我们强加给他的一个词汇一个名字,老子和释迦是三界外的天人,不是三界内的天人。我们要研究他,只有你研究他们了,才能对《佛经》、《道德经》圆融不二。《道德经》里面有符咒。那很多人说,那怎么有符咒呀?当然有符咒了,研究它里面就有符咒,不研究它里面就有臭狗屎。很多禅师就说,看我的手像个什么?像不像驴的蹄子。如果没开悟的人就会说是佛手,那可能就挨禅师一大棒子,因为你没开悟说人家是佛手就属于谤佛,你开悟了就可以说他是佛手。

  我们修行学佛或者学道,一定要真正的明了自己的东西,不要向外求,这是双重语言,文化不要向外求,西方的文化除非埃及,我还是认可埃及古老的东西,确实没研究透它,它的著作也不多,我现在只对埃及的东西还差那么一点点。

  不管是文化,还是修行都要从内找,找到内之后,再和外面的东西去相融。很多人是先拿外面的东西来融,怎么融和心也融不到一起,最后就开始消极,说佛教讲的是空,道家讲的也是空,最后空的就说还不如死了算了,跳楼的自杀的非常多,这叫断灭见、邪空见。他们没有完全从内心里走,完全是从外面去求,求到最后是苦不堪言。

  大家修佛法看《道德经》一定要从内求,老子的东西都是从他心内展示出来的,所以我们现在还在孜孜不倦的研究老子的东西。大家如果不服气可以去放眼世界,你看其它国家是如何来研究的。我们智慧不够的时候多看书,多看几种版本的书,那些作者写出来的结论可以去对照,把最好的精华吸取过来,然后开动自己的智慧大门——如来藏,这时候你就会得出最正确的也是你最满意的一个答案。

  《道德经》五千多个字,《金刚经》也是五千多个字,它俩说的很多东西在大相上都是一样的,是无我,要忘掉自我,达到人无我,然后还要忘掉法中无我。自古以来很多人解这两部经是同时翻译,我比较喜欢自己琢磨,错了也好对了也好,琢磨完讲的时候看他通不通。什么叫通不通?告诉你们一个诀窍,你在研究出来一个法之后要去讲要去说,你在说的过程当中,如果它是通达无碍的是圆满的,你讲的时候会非常顺利没有障碍。什么叫没有障碍?就是智慧上没有障碍,好像黄河水从天上来一样源源不断,这就是佛的加持力,这说明这个东西你是研究对了。

  如果你研究有错,你讲的时候会有障碍,感觉头脑发蒙不清醒,而且语言运用力不好,并不是说你的学历不够,到那时候你的语言会有障碍,这就是说佛不让你说或者说老子不让你讲。你讲了会障碍到别人,不仅自己障碍也障碍别人,这就是一个讲法人对不对路的问题。

  如果你讲的对路,你说话的能力能量只有你自己能知道,你会越讲越舒服,词汇越讲越多,而且那时候智慧不断的涌现出来,这就说明你理解的这个东西是对的,哪怕稍微错一点,你在讲的时候马上有一种灵感觉得那句话是错误的,应该是这么来说,到时候佛会教给大家,这个方法我在这里讲给你们。这也是我以前实践过来的,不断的去实践,实践完思考完之后,在讲的过程当中自己错误的东西就给纠正过来了,所以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很多人口若悬河,但你听起来还是在表面上走,表面的功夫确实到位我也服气,但他的内在是否真的过关了,这让咱们有慧眼的一看,确实是佛在加持这个人或老子、一切天人都在加持他。

  能明白《道德经》的人,基本上他在修法上或者在修佛法上障碍就不多了。你看那些有障碍的,说一句很难听的话,就是他对《道德经》以及中国的古文化真的不了解,很多人真是这样的。他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上古民间文化真的研究了,他的智慧绝对是打开的。

  你在给别人讲的时候或者听别人说的时候,你的智慧就在打开,觉得他讲的这个理论或佛说的这个道理或老子说的这个道理和古时候那种东西确实是吻合的,你在讲或听的时候你的智慧就在变,不需要别人说这个东西是真的,真经假经不需要别人告诉的,自己的本性就会告诉自己。

  很多人看《佛经》说这部经是假的,那部经是假的,如果让我来看三藏十二部全是假的。有人说你在谤法。我不是在谤法!释迦佛都说了,他没说过一个字,也没说过一部经,难道我是在谤法了?不是的!你执著这部经是真的,那部经是假的,那你才是在谤法!因为有分别心。这部经魔说的也好,佛说的也好,你的心非常正非常直而且很有智慧,假经自然也变成金子;心歪,真经给你也是假经呀,起不到妙用啊。

  “妙”从自性当中来,观音的那个瓶子装的就是我们自性当中的甘露,杨柳一洒,甘露遍三千大千世界,火宅变成清凉界。

  大家修行不要学迷,如果学迷了这个东西真的不好评价,也不敢评价了,因为评价多了大家就会有争论,评价少了又不理解。就像昨天晚上有个叫佚名的问一个问题:出家好不好,痛苦不痛苦?我说就像喝凉水一样冷暖自知。他没有反映过来还在问。然后我就问他有多大啦。他说这跟岁数大小有关系?如果你没有超过20岁的话,我给你好好讲。可他连回答的勇气都没有,说明心理是有障碍的,而且是自卑的。你如实回答,别人好指导你下步怎么走。如果是30多岁,那话都听不出来,我可能就要骂你了。你既然向法师请教问题,人家要问你关键性的问题肯定是有用意的,没有用意绝对不会问你。听不懂冷暖自知这个话那肯定是个小孩子。这个人连自己的岁数都不敢报……所以一看这个人就是糊涂,后来自个认了说一会明白一会糊涂。

  很多时候我们的智慧会卡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就像那个小孩子不敢如实回答自己的年龄一样,就会起到障碍,因为不礼貌了。所以说大家将来学佛,在修行上如果不懂,你请教人家的时候,人家怎么问你要如实回答,人家好根据你的情况来回答问题,如果连这个都要隐瞒,这点心理障碍都突破不了,那还修什么,现在像这样学佛的人非常多。

  我们今天来学第一章,老子的《道德经》分《道经》《德经》两部分,《道经》当中包含着一部出世功法。很多人听了之后可能觉得很好笑的,我怎么没有看出来呀?你说这话的时候我就可以回答你,你没有用心看嘛,你用心看就是一部出世的功法。

  第一章    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家一定要清楚 “众妙之门”是什么门?这个众妙之门就是佛说的八万四千种法门。很多人说我不相信,不相信没关系慢慢听,听完之后就知道信与不信,听完再说话。很多人没听完人家说什么,马上就接话说是邪说。我又不是李洪志,我邪说什么啦,我的鞋穿得比较正的!

  “众”就是多,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两个“人”,三个“人”往上就为多。

  “妙”指的是我们的心,是清静的微妙的不可思议的心门。我们人间没有清静之门。

  “众妙之门”是指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大门,叫神变,识神的神。七识以内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加七识末那识叫“众”,为多。这个众与多最后都要归到“妙”里头。“妙”不是现在外面的寺庙,这个“妙”翻译成清静心,不可思议的心叫“妙”。要谈这个“妙”字,得谈一个半月,你去品这个味道就跟我们吃饭一样,那个厨师先不要看他长相如何,别看他衣服脏,炒出来的味道就好吃。我们要吃他炒出来的菜,要品尝他那个菜的味道,不要看他其貌不扬。

  这个“妙”的古体字,是它的左半字是个玄之又玄的“玄”字,右半字是一个“少”字。现在“妙”是“女”字边加个“少”,少女为妙,妙龄少女,古时候是16岁,好像现在的妙龄少女是20岁,社会在发展人也在发展,以前16岁就可以当妈,现在可能得22岁才能当妈。

  “众妙之门”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外相上的东西都要归于清静心,归于第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为众,眼根为一个法门,耳根也为一个法门等,所以叫众法门,万法都要归于最后一个“妙”字上,归于不可思议的清静心,所以说我们从佛经从修行上来讲这部经就好玩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从字面上讲这个“道”是大道。“可道”是可以说出来的,用语言可以表达的。“非常道”就不是永恒的大道。连起来讲按字面翻译就是,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是可以描述的,但那就不是永恒的大道,就不是它最原始的大道了。“名”如果给它起个名相,是可以命名的,但那就不是永恒的名字了。

  一落于语言就死掉了,所以禅宗不落文字,不要落在文字上活着,要你跳出文字,文字可以运用,佛家叫妙用,会运用这个字。如果不会运用,就会死在文字里。

  现在我们不从字面上去翻译,我们从本体、本心、本性上来翻译,这个【道】是我们中脉,中脉是可以修的,叫可道,可以修出来的道。非常道,它的确是人类医学发现不了的道,医学证明不了它。为什么?你看中国的医院或者西方的医院,谁解剖说这条经络是中脉,没有吧!所以这个道是中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里的“经”字就是“径”,即道路,就是指中脉。

  【可道】我们可以修炼它,它是一个非常的大道,的的确确我们描述不了它,因为它是无形无相的。“道”从本性上来翻译,就是中道、中脉。可道,可以修的。密宗、瑜伽都是修中道,中国的禅宗也是修中脉。

  【非常道】它是一个非常难修的道,的确很难修,谁相信它是很好修的哪,不好修,所以叫非常道,非常难修的大道。今天我们要从佛法上,从自性本心上来讲修行的法门。

  【名可名,非常名】这个名字,我们只能说中脉、中道,暂时从名相上给它按一个假名字,可以称呼它,但是这不是它的真名,中脉也不是它的真名字。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从这句话上,我们就能明白真正的东西,你用凡间的名相给它按加假名字,都属于有为法。所以说无名才是真正的宇宙规律。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常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我们的中脉包含天和地,天在天轮,在我们的百会穴上也叫天门,地在海底轮,所以我们人身是个小宇宙,对应外相上的大宇宙。从你生下来的时候就具备了天地乾坤。乾坤二卦已经在我们身体里完美的具备,天地就在自身自心当中,还需要在外面求个什么啊。

  天地未形成之前是混沌的,像我们在母胎之中混沌,一落地天地分清,天清地浊,人分八脉:乾坎垦震巽离坤兑(qián kǎn kěn zhèn xùn lí kūn duì)。天地无名,但是我们要给它起个名字强加于它,这是我们人类落地之后分别心产生出来的变化。先天的东西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没有名字,但它的的确确存在于宇宙之间。

  “无名”是零、是一。“无名”完全是在宇宙母胎先天混沌之中,所以叫常养万物,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有名”是二,是万物之母。“有名”是指阴阳,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出。

  从我们自身来讲,“无名”完全是在母胎之中,是在没出母胎之前没形成世界观以前,出母胎世界观就会形成,因为沾染后天的东西,“有名”就沾染了,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后得智,不断的修。所以我们看经也好,修行也好,必须从自性当中去了解。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从字面上说,我们经常在毫无目的的、无拘束的、没有局限的状态下来观察道,观察那个无形无相的道。这种解释从字面上是对的,但从修行上就错了,层次就要分出来了。

  从修行来讲,就是在你禅定之中来返观自己的大道,来观察自己的心是不是沾染了六道中的习气。返观自照自己的心那种微妙的变化,是不是真的入了禅定,是不是真的达到了无为无欲了。所以说老子的《道德经》是修行的,不仅仅是哲学。

  【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边际、端倪)】从字面上说,我们要经常从有为的、有目的的、有局限的角度来观察那个道的边际。

  如果从字面上看我们会看迷茫的,确实从道义上会似懂非懂,那个道你见过吗?没有见过。咱们别说宇宙,就说咱们生存的这个大气层,你能用眼睛看到吗?看不到吧。但它又的的确确存在,无形无相,这个是我们要明白的东西。存在的东西只是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又脱离不了,这就是道。

  从修行来讲,我们要经常在禅定当中来观察我们有为的身体,是否是和外观的世界相融了。这个相融不是你随便的去跟他吃喝嫖赌去,相融是出世间法和世间法要融合为一体。佛法不离世间觉,我们要从有为的人道行上来体验无为的事情,用我们那颗清静无为的心与宇宙融合,与人道融合。所以说宇宙与人生从《道德经》里就体现出来了。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两者就是“有名”和“无名”。“道”是无形无相。“有名”就是有名有相,我们给它按插一个名相,比如说电视上经常报道我们的地球外面有一个圈,我们生活在地皮往上、地球外面的圈以内这段的空间,这个圈就是有名有相的。无名无相指整个宇宙。这两者虽然是异名,但同是玄妙的。如果我们不用图案来表示地球大气层的话,两眼就看不出来,但是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示,就叫有名有相,这个是有为法。

  无名无相的是我们内心与宇宙,抓不到头也抓不到尾,这个时候就叫“同谓之玄,玄之又玄,”这又回到我们本体上,表示自己微妙的心要与宇宙、与现实来融合,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心要达到清静无为。

  虽然它两个的妙用不一样,但的确都是一个东西,体相用三位一体,同谓之玄,玄之又玄。确实这个“心”我们不好分别,不好去区分,它太玄妙了,你稍不注意稍一用力气,这个心就像泥鳅一样哧溜从你手上跑出去了,很难抓,所以叫玄之又玄。

  我们的中脉的确是玄的不能再玄,如果修炼的好,一个草棍能从中脉扎下去,密宗有个婆瓦法,这个东西玄。我们人体之中最玄的就是中脉,最玄的就是这颗心,心和中脉是一体,所以我们要皈依心,皈依中脉。能量储存于众妙之门,储存于我们第八识,储存于我们的海底轮,不好理解,不好说的清楚,用我们凡间的语言,用我们主观臆断的东西都是很难理解的。

  从字面上翻译,“道”是非常大的,是无形的。如果我们从修行上讲就不能那么翻译,你要按照自己的经络,按照自己的实修来看来观,这个时候你才懂什么是“道”,“道”就是我们的脉,“众妙”是我们身体七万两千条脉都要皈依中脉,这个时候我们的能量才会巨大,我们才能虹光一化回归于佛国。

  《道德经》第一篇讲的就是我们人体,开篇就直接告诉你“众妙之门”是什么,修中脉去吧!很多人说,你这解释是歪理邪说。歪不歪理你要如实修了,你就知道是不是我说的这个样,不修不要说话,修行亲证了才有权力。吕洞宾是过来人,可以把他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呀。真理永远是掌握在一两个少数人手里,大家要自己去实践众妙之门,看它是不是玄之又玄,等你头顶三花聚顶的时候,你看它是不是玄。

  《道德经》前七八篇就是讲修行,如何脱离世间。在你脱离不了的时候,他又讲了回归于人道修人天福报,人天福报你都修不出来那只好德篇,你来完完全全走人道,安分守己做好人。把人做好了最起码还能落为一个人,所以大家学佛修行一定要知道这个出处,并不是要把中国的东西全都耙死掉。小乘佛法和中国的孔孟之说、还有老子的中往下是平等的,老子的中往上或者说最高的东西也就是释迦佛说的般若法门。

  在《道德经》第一篇里头还有一个故事,在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个丞相叫冯道,他养了很多的门客,其中就有一个门客在冯道过生日庆祝的时候,他自告奋勇说给大家讲一下《道德经》。可第一篇他就碰上麻烦了,因为那个宰相叫冯道,在古时候讲忌讳,尊者的名字不能随便说。他一看“道可道”,“道”字正好是主人的名字,是不能讲的,这太麻烦了。要按老子的经文给他们讲哪,这主人万一不高兴再给我点罪名不值得,不好办,他就在哪里想呀想。为避免忌讳,这个名字怎么给他改呀,突然之间他把心神用到最极至的时候,从这里我又给你们说到修法上了,大家要听呀,谁能把法接住了,谁就是有智慧,我在随便讲故事当中很多东西都是说的我们心体。他把心能量集中在一点发挥到极至的时候,他与宇宙接通关系了。他说这个话不好讲,我用什么话来代替这个“道可道”,他的心力心神心念集中在一点达到了极至的时候,得到了宇宙的加持力或者说得到了佛的加持力或者老子的加持力,打开了智慧大门,顺嘴就说出来“不可说,不可说,非常不可说”,激发了人的本能,所以说我们人的本性有时在激发情况下就会出来。

  人的运气、人的命靠自己去打捞,凡夫不修行就被天老爷注定,怎么算都是穷命。修行人,天老爷注定不了,修的好福慧具备了,穷人要饭的命也能变成富翁。大家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可以打开净空老法师的记录,他年轻时候人家说是要饭的命,活不过40多岁吧,他通过孜孜不倦的修行,现在成为法师当中的极少数很有钱的人,虽然钱不是他的,但他是极少数很富有的了。

  我们大家一定要从本心本性上来考虑《道德经》,如果大家只从字面去了解它,这部《道德经》你是吸取不了营养的,还会落两边见。

  很多人学佛之后,说中国的《道德经》低的很,没有佛的高,顶多是小乘佛法的阿罗汉果位。我听完这话就觉得可笑,只是在那儿想,你对中国的道家和中国的文化知道多少明白多少,你对老子、姜子牙、对黄帝、对伏羲(xī)能了解多少,这都是不孝子孙,炎黄子孙没有把炎黄的东西了解清楚。并不是说不让你研究佛法,佛法是真理可以研究,我是说你把自个中国人的东西弃之不要,完全都是西方的东西,这就是不孝子孙!炎黄的不孝子孙!我们也是伏羲(xī)玄女的后代,伏羲代表龙,玄女代表凤,我们也是龙凤的后代,所以大家不要忘本,要知道中国的传统。要明白自古以来中国的人类如何发展进化的,文明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在古时候无巫不成村,每一个村里的村长都是个巫,看巫的能力能量能控制多大的范围,小巫就为村长,大巫就为县长,再比县长大的巫就为省长,所以叫百里为王。很多人把中国的东西真的是完全废弃掉,完全西方化,你就不看看西方化的东西是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我敢说很多人没有研究过这个过程,反正拿来一看西方的就好。

  人们崇尚西医,西医是好得快,但吃完药肝好了,他可能胃就麻烦了,要不就是肾麻烦了。中医慢,但中医去根,在中国历史上的的确确有不少神医,比如华佗、扁鹊(biǎn què),在那时候就有手术开刀破颅,那是几千年前的事情。我们要把这个知识整合起来看世界,要法眼看世界,法眼就是你要知道它的来龙去脉。

  大家修行一定要明了,明白这个道是宇宙的规律,这个规律反映到我们自身是不是我们人的规律呀,是不是我们本能的规律呀,所以说一切经典都是为了我们的心服务的,尤其《道德经》、《佛经》是人说的两部最伟大的书,还有一部不是人说的书:《易经》是万经之首,是神说的,神走了以后,我们就叫神话,神没走的时候我们就叫天人说的,天人传给伏羲,伏羲结绳记事开始了文字相,所以易经是无字天书,后来从周文王才有了文字说明。我们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一切的事实过程,要不然我们就会迷茫盲从,不知道什么好。自己要研究要亲证。我说自己用《易经》的种种方便善巧,去度化接引世人皈依佛法僧,归依自性佛法僧,有一部《金刚经》、一部《心经》、一部《道德经》、一部《易经》就已经圆满了。

  大家一定要明了,这个“道”从外相指的是名相上的东西,可又没看到没观察到,但的的确确体验到了体悟到了有一种自然规律。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就是道就是规律。《道德经》就是讲述了如实的规律、人间的规律、宇宙的规律,佛法讲的也是这个,《佛法》和《道德经》是同出而异名,都是从阿赖耶识门出来的,从我们如来藏里出来的。

  如果我们从心的角度来看《道德经》就能看出味道了,它的确是功法是心法。有人说这里面讲的相似圆满但不太圆满,那是因为你的心没有圆满,如果你的心圆满了,那这部《道德经》这部《佛经》就圆满了。就因为我们人落地之后有分别心,有主观和客观,所以就不圆满了。《佛经》让我们返本归元,《道德经》也告诉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也是返本归元的话啊。

  很多人读了几十年,没明白老子说的是什么,反正就知道老子这部《道德经》很好,实在是高!高到什么地步不晓得,看起来舒服,一打坐灵魂就出来了,但他就不知道怎么出的,因为他没找到门呀。我们修佛法也好,修道法也好,首先要抓门的把手,找到门把手之后才能开门。那个钥匙你就不用掏了,佛已经把门给你打开了,你只是抓住把手拧一下推开门就可以了。

  我们大家一定要从自身自性去领悟道,要不然就是个字面游戏,禅宗不让依靠文字就在这里。首先要从自性当中返归于大自然,然后再吸取大自然和自己融为一体,这叫瑜伽,瑜伽的中国词叫相应,你只有相应的时候才明白老子太伟大了,许多国家也在研究《道德经》。所以说我们要真正的明白自己的国家、明白佛、明白道、明白释迦、明白老子、明白自己。明白了自己,你也就懂了释迦佛,懂了释迦佛就能和老子相合,这叫三位一体,叫返本归元。

  《道德经》从宇宙讲是虚空的,我们内心也是虚空的,清净无为的,所以《道德经》已经告诉了,只有你内心真正达到和宇宙相融相合瑜伽的时候,你就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心经》里讲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就是内外澄清、元澄一片、不分你我,这时候才叫清净涅磐。人身在的时候叫有余涅磐,人身烧化了叫无余涅磐。不管是有余,还是无余,你都要处在禅定清净之中,这就符合道义、符合法义、符合经义、符合本义了。

  我们大家要从《道德经》里“无”和“有”来开发自己的智慧。很多人说“无”和“有”都是两边的东西呀,这说明你的心没有圆满啊。如果心圆满了,这个“无”和“有”就是一体的,有从无中来,无从有中生。太极图大家都见过,黑表无或者白表无,是不是同时而生同位之玄呀,是不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呀。难道你还说它是一,还说它是二,非一非二。我们用修佛的心来看《道德经》就能看出滋味,就知道老子不简单。所以说大家一定要从自性当中来看《道德经》,要把《道德经》最精要的东西从经里看出来,然后回到佛经上和释迦佛的话去对照,看他们说的是不是一个。如果是!你会哈哈大笑两手拍大腿,哈哈哈!果真如此,如是之法真实不虚!的确就是这样的。他们的语言虽然运用不一样,说的东西的确是一个。自古以来真理不是在多数人的手里,只在少数人手里。

  第一篇讲了大道当中的有和无,是一也非一,是二也非二,所以叫非一非二,叫不二法门。同理太极图又是一又是二,又叫非一非二,不二法门,同在一个门里头,所以叫众妙之门。

  如果大家在《道德经》里头研究出来一点点东西,我相信你们的智慧绝对会大开,但同时不要把佛经丢下。道和佛是不二法门,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同时去走。有人说那不专一,不是不专一,是你的心专不专的问题,并不是一和二的问题。如果你钻研了《道德经》,在修佛的道路上会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你会事半功倍加速你的智慧,会加速你的修行。

  大家在修行道上一定要自个打开智慧大门,不要老开别人的门。别人的门开不好的话,人家会拿棒子追你的,那就麻烦了。我们大家从自性当中来开启自己的大门,就像我们拿钥匙开自己的家门一样,心里坦荡无惊无怖。你拿钥匙开别人的家门心里就会不舒服,作贼心虚呀,有惊有怖了。修行也是这样,老去开别人的门永远为盗贼。

  那天大家聊天说盗法,盗别人的法,法都是自性当中圆满的,需要盗吗?我说不需要盗,盗的都是有为的东西。如果你自性当下承担了自己的确是过去佛,现在是糊涂佛,但未来一定是智慧佛,就圆满俱足了。剩下的就是埋头苦干,去念唵嘛呢叭咪吽或者去打禅七或者念经文,清净了不再去执著了。但承认自己是佛的人永远修不成佛,老跑一品莲坐着没坐几秒中就掉下来了,心里面的东西太多了。

  你承认自性佛的时候,你就和宇宙相融相合,你心中那挂碍的乌七八糟污染的东西,就会从第七识里不断的扔出来,废物的东西扔掉,废物的东西扔掉。在你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之前,第七识里是我的、我的、都是我的、天地都是我的、什么佛法道法都是我的。第七识产生的东西就是小我,等你明白这个过程之后,第七识扔出来的东西都是污染的东西,当下就会转化为清净的本来,都会返本归元归于第八识。所以说我们大家修行要高瞻远瞩,看破放下,在现实生活中就能自在。只看眼皮底下三寸之地那是鼠目寸光。

-----------------------------------------------------------------------------------------------------------------

更多法界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二章 功成弗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三章 不见可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四章 和光同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五章 不知守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六章 谷神不

 

后五篇文章

慧思大师思想研究:天台宗性具善恶论评析(杨维中)

慧思大师思想研究:慧思的大乘禅法始终贯穿南岳佛教(陈坚

法界法师:药师经讲解 第十二讲

法界法师:药师经讲解 第十一讲

慧思大师思想研究:重拾“解行相应”法 探明大乘佛法的宝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