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二章 功成弗居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二章 功成弗居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yǐ);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cí)。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shì),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从这一大段我们就能体验到了圣人的心态: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了。这个和释迦的话是一样的。从这句话上已经阐释的很清楚,老子和释迦最有智慧,我到任何一个场合我都敢说老子和释迦是平等的。不管你修佛法修多高,我也会在你面前说老子和释迦是平等的,是一个人,是不二的。只有那些不敢承认的人,才会说这是邪法是邪教。不管邪教也好,正教也好,心不正,正教也是邪教;心正,邪教就是正教。有本武功小说里说“明教”是邪教,所谓的正教六大门派攻打“明教”,可“明教”出来一个张无忌,邪教名称变成正教了,而且还取得了天下。

  大家一定要明了修行是以心为本,不是以教为本。教是人成立的,是为了传播才成立的教派。老子没成立什么教派,因为他的任务就是写完经走人,释迦传法49年,真的辛苦释迦佛了。在这里我们要念三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他比老子辛苦呀。也可能因为老子的岁数太大了,他写《道德经》走的时候已经一百多岁,所以他就不需要给人讲了,给后人留下这部经研究去吧。释迦佛三十多岁,所以传法任务就落在释迦佛身上。我们要时常念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也要时常念我们的本尊老子。

  老子是道德天尊,老子就是我们自己本人。老子的“老”叫老而不死,不生不灭,“子”叫舍离(利)子,我们要脱离这个皮囊,简称为老子。

  我们的心是不生不灭的,外相的名称都是在表法。返归自性就会懂得,我们外面的东西都是在表我们的心,表我们自己,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去修行,如何去尊重宇宙,如何去尊重这个作者。只有你懂得尊重别人的时候,你才会得到真正的法义。很多人没有通过师父去教,他打开了宇宙的大门,因为他尊重一切一切。在人道上他走的相当好,在佛法上道法上他又很恭恭敬敬,尊敬一切天人,所以人道走明白的人,佛道自然通达。人道都没走明白,那佛道处处是障碍,因为违缘非常多,这话不是假话,是真话。人道走好的人,他十善业道非常好,天人来保护他,那他佛道就走得非常顺利。人道走得非常糟糕,十善业变成十恶业,身口意全都是罪业,造罪业时还口口声声说:这帮人是邪教。佛法是包容一切法门的,既然佛法是包容一切法门的法门,那你还分什么邪呀正呀。咱们就说现在的“flg”,“flg”这个功法没有错误呀,生命在于运动。错的是李洪志这帮人的思想贪心太大,不识天意,非要跟政府对立,那怎么可能哪。昆仑功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却危险。中功也是很好的,我有很多徒弟也是练中功眼目打开了,给人家治病让人家学佛。这些都是八万四千里面的法门,只不过是基础不一样,开发的人群不一样,但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开发,都要归到大乘佛法上来,都要返归于大乘佛法,从而达到一真法界佛乘。大家如果能明白这个,你修行就没有障碍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从字面上翻译,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丽,丑的观念我们就明白了。

  从自性当中来翻译它,这句话是表我们的心性,美是静,恶是污浊。从我们修行实实在在的心法上来翻译,天下就在我们的身体内,天是天轮,下是天轮以下的六个脉轮。梵天轮以及其下的六个脉轮,我们都要打通,打通的时候你的心境就会越来越纯,纯的时候你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自然的美。这个美不是我们眼睛看这个人长得漂亮,从我们真正修行的角度来看,七轮一旦打通之后自己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境界当中的美,也就像诸佛菩萨那样的美,那样的美是清净无为的。斯恶已,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污浊的、不清净的东西排掉了,叫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七轮打通了,中脉通了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恶,才知道什么是该放下的,也明白如何来放下了。而不是妄念的善恶了,心就自然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从字面上这几句很好理解了,有无是同时俱在,相并而生。难和易相互成就。长和短是对比。高下相互充实。音节和旋律相互配合。先与后相互追随。

  如果从我们自性心法上来看这些就不是这样了。心归于自然了,对外在的一切也就没有了妄念的起心动念。

  有无相生,是我们的心没有分别的时候,有和无是自然而出。不要去分别,自然而然,心法是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家珍,这才是最宝贵最珍贵的。

  难易相成,我们可以说法门,容易的是念南无阿弥陀佛,难的是密宗。不管哪个法门,最后都要达到无形无相,返本归元。

  长短相形,从我们心性来讲不要计较是非长短,是非要放下。

  高下相盈,是法平等,没有低和矮。

  音声相合,我们打开自己的音律和宇宙的音声相合,我们体内有一种音律就是嗡啊吽,打开自个的嗡啊吽和宇宙的嗡啊吽去相融相合。内外音声相合,从而达到无念而念。

  前后相随,就是三身合体或者三心合为一心,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自己的本性六根清静了,我们的身体是有为的体,达到了一个绝对的六根清静了,入了阿罗汉果位。

  这几句话就在告诉我们想入阿罗汉果位,有为的东西就不去执著。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cí 特指王命、责备、抱怨)。】

  从字面上翻译是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世间的事情,实行不发号施令的方式教育别人,在三黄五帝的时候有,不需要发号施令,但自从有奴隶社会之后很难做到了,因为不订一些制度、戒律,天下肯定是要乱。

  万物作焉而弗辞,是让万物自由生长,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而不去主宰。

  从我们修行上来看,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圣人就是真正觉悟了人生、宇宙的人叫圣人。孔子是圣人,但是他不是解脱圣人,也就是他没有最后觉悟,只能说是二地菩萨以前或者说二果罗汉以前的圣人。孔子在翻译《易经》的时候说过:敬鬼神而远之。从这句话上面我也敢肯定,孔子的本领的确很大,而且他翻译的东西几千年来我们都在运用。

  老子和释迦都是解脱圣人,他们都是以无为而无不为的方法来处理事情,自己没有什么烦恼也没有痛苦,所以叫处无为之事,他已经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也就是说涅磐的境界。行不言之教,是用无声的语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行不言之教,他不需要给你解释那么多,因为解释越多你越糊涂,他让你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你体验到了无为体验了道。释迦佛讲再多也叫行不言之教,他是教给你一种实修方法之后,你自己去如实的观察实践,仍然是行不言之教,并不像我们现在学校里的老师一样,你要遵守这个那个纪律,他们不会的。

  当你和万物完全达到一致的时候,你就不会发牢骚了。返观自性的时候,你就没有那么多话了。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从字面上来翻译,让它自己去生长任其发展,我们不占有它,不把我们的意志强加给它。

  我们从自性来翻译,大家肯定已经明了了,生而弗有, 我们这个身体是有为法,是四大和合的,我们不要去执著这个身体,不要强加占有。为而弗恃,不要用后天的思维强加给自己的身体,去造作,不要像秦始皇一样,不仅强加给自己要长生不老,还强加给别人,说梦到长生不老丹,非得要练个长生不老身,这属于加强后天妄念。我们要顺其宇宙的自然规律,顺应自己的大灵,无为而为。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我们从自性上得到了解脱的时候,不能自满,不要自傲,不要骄慢,才是真正功成业就。这个时候不要有占有的欲望心,要让心一直平平静静的。很多人取得一点小成绩之后,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所以说就很糟糕。修行人一定要达到功成弗居的境界,就是自己功成业就的时候,不要强加给自己一种欲望。

  夫唯弗居 ,正是因为我们不去强加占有的欲望心,才不会永远失去这个智慧。一强加欲望就出来,贪嗔痴慢疑就会出来,我们的智慧又被无明的烟云所覆盖。

  第二章里面也包括一些其它的哲理,大家自己去开发,因为讲只能照顾到一面,不可能面面俱到。

  第二章里面还有一个白马非马故事,有人说白马不是马,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反应过来,可去找一些资料来看一下,白马非马正好对应我们第二篇。因为这个天地都在我们身体里头,修行也是在身体里头,所以大家一定要明了,修行是修身体里面的大灵,大灵如果没有具足没有圆满,我们就等于白修。

  今天就讲这么多,可能我是第一个以佛法的心态来讲《道德经》,因为我看其他人都是从文学文字上去翻译,没有从修行的眼光去翻译。

-----------------------------------------------------------------------------------------------------------------

更多法界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三章 不见可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四章 和光同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五章 不知守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六章 谷神不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七章 天长地

 

后五篇文章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一章 众妙之

慧思大师思想研究:天台宗性具善恶论评析(杨维中)

慧思大师思想研究:慧思的大乘禅法始终贯穿南岳佛教(陈坚

法界法师:药师经讲解 第十二讲

法界法师:药师经讲解 第十一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