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54集 |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54集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继续讲〔无念〕,前面谈般若时也谈过无念,无念是《坛经》很重要的概念,重点摆在应用。为什么要立〔无念为宗〕旨?有念即是妄。无论他讲得多好听,或写很多的书,有的意涵是不容易察觉到的,对不对你不知道,有的是对跟错杂染在一起,你没有能力察觉。我们并不否定可以为别人说法,或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只是修行不可以骗别人,我们要老实面对自己。 〔迷人于境上有念〕,〔有念〕就是前面所讲的染,就是心有染的意思。这个念本来没有执着的时候叫清净,一执着之后,这个念就不清净了,我们就统称它叫妄念,妄就不是真实的,你被虚幻的念头所骗,你都不知道。这个妄念就不是无念,因为是境上有念,从妄念当中妄上加妄,所以〔便起邪见〕,你的观念就完全错了。我们从第一个角度来看,虚妄的念头你没有察觉,这是你的第一个错。但虚妄的念头从哪里来?从前面来,因为有染,才有虚妄的念头。因为有这个虚妄的念头,在这个念头当中,你自己胡思乱想,所以才产生了邪见。你看到了步骤了吗?第一个是有染,二是妄念,三是产生了邪见,一个人只要观念错误,那什么都不用谈了。你们家家户户都有一尊佛菩萨,但最重要是你们每个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你们的家训无论是什么,你教导你的子女家人,都不能够离开正确的人生观。如果观念偏差了,〔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尘劳就是烦恼,烦恼来自于执着,我们就是这样折磨自己一辈子。你要斩草除根,就要往回推,推到你无念。你没有办法达到,必然有烦恼。 【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岂有得失?如果你能认同这句话,你的痛苦完全消失。为什么?你苦在哪里?苦在你的得失心。现在六祖明明跟你说:「无一法可得。」你为什么有得失心?它是怎么产生的?「有得必有失」这句话是不是真理?「无得无失」才是真理。「有得必有失」是劝人的话,有时候我劝你的话不是真理,你知道吗?!因为你的程度是这样,所以我不得不这么说。如果我说:「无得无失。」你会想:「不是你的事,你才讲那种风凉话。」你不可以一开口就跟人家讲真理,因为一般人不见得能接受。领悟力很高的人说:「没有错!既然是本来无一物,怎么会有得有失呢?我过去就是误会有一物,所以才会有得有失。」比如说,假设我认为有我这个人,我的钱丢掉了,这叫做失。这个失,凭什么说失?是以这个人为主,本来是我的,失去了就叫失;本来不是我的,我捡到了就叫得,都是以这个人为主体。没有主体,哪来的得失呢?你钱失掉紧张什么?「钱丢掉好可惜!」我跟你打赌,你钱丢掉了一定不会可惜,一定有人拿去用,怎么能说可惜呢?你说:「那是钱呢?虽然是两三百块,我可以去自助餐去吃一餐呢!」还好你丢掉,不然你吃了那一餐拉肚子怎么办?!丢得很好,太好啦!但我不是叫你钱都拿去丢掉。你要懂真理,不是看到人家就要讲真理。你懂,你自然展现出一种很轻松的人生,别人都觉得很苦很累,看你一天到晚都笑咪咪的。我不是看到你就要讲道理,你听懂三分,我一定跟你讲三分,你听懂十分我一定讲十分,我们不可以吝法,但是你要有能力听,不然我一定害到你。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好还是两杯好?也是要变通。一样,你说:「羊奶对身体很好,尤其孩子有气喘。」但是再怎么好,也只能适量的喝啊!很多东西不是那么困难,日常生活的道理你懂就懂了。我们一般人就只顾讲,没有看别人的程度。 【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若有所得,]如果你觉得你有所得。[妄说]大妄语。[祸]失。[福,]得。你常常误认你失去了就好像〔祸〕,得到就好像〔福〕。你能够从自性下手,根本人生没有得失,哪里来的〔祸福〕?得失和祸福都是你分别的,都是你的概念。顺境跟逆境本来就是一个境,你却偏偏要在一个境中把它切割。这是你个人掉入的陷阱,你创造了那个陷阱,接着你再问人家如何去摆脱那个逆境,如何去得到那个顺境,吉凶祸福尽是无常。你这样跑来跑去,等一下失去想得到,得到又失去,等一下由福转祸,等一下又因祸转福,你这样累不累?尘劳![尘劳邪见,]是六法。我们在红尘当中劳心劳力,还不是因为你的邪见!你观念不正确,所以让自己这么累。佛法当中常讲一些无来无去的概念,也就是要让你真正体悟到「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就是因此,六祖才说以〔无念为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这叫思维。你能够提出这个问题吗?[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无相无念无住,归纳起来就是一个〔无〕字。〔无〕并不是没有,〔无〕的意思就是我们的心不要起分别,不要起计较,这样才不会产生敌对。我们世间法常讲一句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句话还是安慰别人的话,不是真理。怎么样讲才是真理?「比较是一种心态,没有上跟下的分别。」你这样跟人家说,人家也不会信你,「明明你住十九楼,我住十八楼,你楼上漏水,我楼下遭殃。」假设你楼上的邻居弄得呯呯响,真是吵,上去想跟他理论,门一打开,人家身上刺着龙跟凤,你说:「对不起,弄错了。」这要用平等心来看待,但是又要讲出来。怎么讲?「你住楼上就是楼上,我住楼下就是楼下,但是我们楼上楼下都可以很幸福。」比如,神木就是神木,小草就是小草,神木看到小草,不会自傲,小草看到神木不会自卑。我们则是既自卑又自傲,你看人有够无聊。自然界的现象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你为什么要自己创造很多概念来产生敌对的状态?就像我们都是人类,人类当中要和平不要战争,不要有种族的分别,就不会有敌对的概念。你自己不懂真理,看看大自然的现象,一切都安好,都没有事,也没有人说大就怎么样,小就怎么样,但是有大跟小。为什么说有大跟小?因为现象有。为什么每个人都可以不卑不亢呢?因为本质都是一样的。有,只要是有现象,现象必然不太一样,但是它的本质却都一样。你说:「既然相有大小有方圆,我要用大还是用小呢?要用方还是用圆呢?」该怎么用就怎么用啦。答案就出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嘛,你在比较什么,胖就胖,瘦就瘦,高就高,矮就矮,美就美,丑就丑,又有什么关系?「我就这个样子,我就这样用。你那个样子,你就那样用。」「我长得比较丑,就拿照相机。你长得比较美,就让我照。」这样人生还有什么问题?你听我讲很简单,但我问你,你又不知道怎么回答。你的心不要有分别对待,真的去破除,反而让一个人的生命变得很有价值。 我们人类的潜意识原则上是不尊重自己,你有没有真正察觉到你的内在?一个人能够尊重自己,必然有成就。你能够突破〔二相〕,你的生命会呈现出价值,很有意义。我们不讲我们是第一名,也不说是最后一名。说自己是第一名那叫潜能激发—「不要叫我的名,叫我第一名。」我也不谈最后一名,每个生命都是很尊贵的、平等的,所以我们要礼敬诸佛,这样才圆满。当你〔二相〕的概念一破,就不会有尘劳的心了。此后无论你遇到什么事,那就是你的功课,你要好好地珍惜,好好体悟,好好解决问题。 〔念者,念真如本性。〕前面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能够应用,这个〔念〕就自然是无念,就能够〔念真如本性〕,就能够念念清净,就能够念念见到自己的自性。一个人心中已经没有任何的障碍,你知道他多快乐吗?你知道他的心多么地清净吗?由于他的心清净,他的念头一生起就必然是智慧,就像六祖大师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每个念头都是智慧,这样才可以〔念真如本性〕,不然你永远都没有办法察觉到。你要注意前面的字,「无」是因,「念」是果,你就自然能够达到这个结果。 【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真如,即是念之体;]定。[念,即是真如之用。]慧。定慧就是体用。你要同时体会到体跟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假设你没有真如的佛性,你怎么能够去展现呢?并不是你的眼睛在看,耳朵在听,因为人死了一样有眼睛跟耳朵,为什么不起作用?眼耳鼻舌不是主体,主体是我们讲的佛性。[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首先分析给你听,你这个人是怎么作用的。你只看到自己的眼耳鼻舌,却没有办法察觉到自性,也就是那个主人。你没有办法看到,就是没有见性。见性的人,有很大的力量。见不到的人,力量发挥不起来就常常乱用,不然就只会顾着你自己的色身,其他都不知道,真的是可惜。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真如自性起念,]从〔真如自性〕产生的作用。[六根]身体的感官系统,眼耳鼻舌身意。[虽有见]眼。[闻]耳。[觉]鼻舌身。[知,]意。六根的觉知。[万境,]六尘。我们眼睛有看到,但是不要染。「我听到有人在骂我,讲我是非,但我不染。」对没有学佛的人,不用说「不染」,你只要跟他说:「听过就好,就没有事了。」一般人都是听过就收起来当宝贝,听过收起来当然不好,放在内心的世界又臭又脏。这个你要训练,你不要常常问怎么修行,二十四小时都是修行。你每天眼睛在看,你不要花钱买电视,然后打开电视骂电视。当然可以看电视,但你不要骂,你就看,你就听人家唱歌,不要边听边说:「唱得这么难听!」那你为什么要听?听就听,觉得不怎么样你就转台就好了。透过这样训练,表面上这个理论很简单,但我们的惯性很强,我们很难做到,因为你已经习惯听了就糟糕了,看到就连上了,你太习惯这个动作了,所以你不自在,我们没有办法随遇而安。 [能善分别诸法相,]慧[于第一义而不动。]定。出自《维摩诘经》。前面六祖说「无者无二相」,不是叫你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分别。你要分别,但不起分别心。我分别大就是大,小就是小,男就是男,女就是女。假设你已经学到连现象都不分别,你吃饭为什么不吃到鼻孔里去?就代表你分别啊!你吃饭,为什么夹菜?为什么不夹盘子?分别,但不起那个心,因为起那个心就是有念,不起就是无念,这就是一种智慧。所有的东西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于第一义而不动〕,你的内在是如如不动的。这里的〔第一义〕还是指自性,就是最彻底最究竟的意思。所以,我才讲真正的定不是因为修而得来的,如果透过修的那是小定,不是你自性本来的定,六祖大师所说的是自性本来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