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择师知见:如何如法选择显宗、密宗的上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择师知见:如何如法选择显宗、密宗的上师

  修学佛法,一定要有正知正见指导修行,而依止有正知正见正行的上师,是弟子修学佛法,树立正知见的重要前提。

  但是社会复杂,有上师称号的人们中也是鱼龙混杂,如果真假不分,如何能够依止到真正的明师做上师?如果学佛时皈依了邪见外道做上师,很可能没有学到佛法,而是外道邪见。自己不但无法解脱,反而造下极大罪业,譬如诽谤佛法,对自己今后的解脱成就、度化众生造成极大违缘。

  因此需要先学观察上师的方法。详见《菩提道次第广论》、《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密宗断惑论》、《事师法五十颂》、《智者喜晏-灌顶宝蔓前行略论 蒋扬亲绕 着》等论着。

  堪布索达吉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开示:

  『 首先观察上师:

  本来凡夫人很容易为友伴等暂时的因缘所改变,所以我们当于一切时处依止上师和善友。譬如,普通的一节树木落到玛拉雅的檀香树林中,经过数年后,就熏染上了栴檀木的妙香。于是,这节普通的木材也会发出芬芳的檀香味。同样,若依止具相的高僧大德,也会熏染上他的功德妙香,一切威仪也将成为大德那样(如理如法)。如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云:「如玛拉雅树林中,漂落普通一节木,枝叶滋润出妙香,依止上师亦随行。」

  如今处于五浊恶世,虽然圆满具足众多续部宝典中所讲的一切法相的上师极为难得。

  但是,对于人们所依止的上师必须具备(以下)这些功德:

  1、未违犯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相续清净;

  2、通晓经续论典——广闻博学;

  3、对无边的众生如母对独子般慈爱——具大悲心;

  4、精通外三藏、内密四续部的仪轨--(通达显密);

  5、依靠修持实义于自相续中现前殊胜的断证功德--(现前断证);

  6、以布施、爱语、同行、共事四摄事摄受具善缘的弟子--(圆满四摄)。

  如《功德藏》云:「圆满诸胜法相者,浊世力致故难得,三戒清净之大地,多闻大悲润心续,精通如海显密仪,断证净慧果丰富,四摄鲜花奇争艳,善缘弟子如蜂集。」

  尤其是宣说密宗金刚乘之甚深窍诀要点的上师,必须具足诸续部宝典中所讲的(下列条件):

  1、获得不间断能成熟的灌顶--成熟相续;

  2、没有违犯灌顶时所受持的誓言和其他戒律--净持律仪;

  3、烦恼和分别念微弱--相续调柔;

  4、精通一切密宗金刚乘基、道、果的一切续部意义--精通显密;

  5、面见本尊等念修之相皆已圆满--念修圆满;

  6、现量证悟实相之义--解脱相续;

  7、心相续周遍大悲心--唯求利他;

  8、断除了今生世间的贪执--琐事鲜少;

  9、为了来世精进忆念正法--精进修持;

  10、现见轮回的痛苦,生起强烈厌离心,并且劝勉他人(趋入正法)--厌世劝他;

  以各种各样善巧方便摄受调伏弟子--摄受弟子;

  依照上师的言教行持,具有传承之加持--具有加持。

  应当依止如此一位上师。如《功德藏》云:「尤其宣讲窍诀师,得灌净戒极寂静,通达基道果续义,念修圆满证自解,悲心无量唯利他,精进念法琐事少,极具厌离亦劝他,善巧传承具加持,依如是师速成就。」

  除此以外,应当舍弃的上师之法相:

  虽然自相续中无有少许闻思修的功德,却自以为我乃是某某上师的儿子或者贵族子弟84等,种姓方面已胜过其他人,并且现在我的传承也是那样的。这种如同婆罗门世袭相传的门第观念(并非佛教中所说的具相上师);或者虽然具有少许闻思修的功德,但不是以希求来世的清净心而修持,而是担心自己在某处失去上师的地位等。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今生的目的,此师称为如木磨85之上师。

  有些上师不能调伏弟子的相续,自己的相续也与凡夫人无有差别,无有丝毫特殊功德。但是其他一些愚笨之人对他生起信心,未经观察便将其置于高高的位置,他获得名闻利养后,自相续已改变,充满了我慢,见不到圣者的功德,这种上师称为如井蛙之上师。据说从前,有一只年迈的青蛙长期居于井底。一天,一只来自大海的青蛙到它面前。井蛙问:「你是从哪里来的?」海蛙回答:「我从大海来。」「你的海有多大呢?」「大海非常大。」「那么,有此井的四分之一大吗?」「不止。」「那么,有没有一半大呢?」「不止。」「那么,有此井这么大吗?」「不止不止。」「不可能有那么大吧?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于是,两只青蛙一同前去,见到大海时,井蛙(吓得)昏倒了,头顶裂开而死。

  未曾依止过智者上师,也没有精进修学经续,孤陋寡闻;相续中烦恼粗重,无有正知正念,违犯戒律破誓言;相续比凡夫人还低劣,而行为却如大成就者一样,所做所为高如虚空;嗔恨和嫉妒心粗重,断掉了慈悲心的吊索,这便是所谓的如疯狂向导之上师,将弟子引入邪道。尤其是无有胜过自己的少许功德、远离慈悲心菩提心的上师,乃称为如盲人向导之上师,不知道打开(弟子)取舍之双眼。如《功德藏》云:「犹如梵志护门阀,顾虑失毁自地位,闻思非为来世果,犹如木磨之导师。虽与凡夫性不违,愚者起信置高位,获得利养心傲慢,犹如井蛙之上师。孤陋寡闻破律誓,心劣行为高如天,折断慈悲之吊索,若依狂师增罪恶。尤无胜己之功德,依无悲心名声师,如依盲主大错误,欺诈相伴漂暗处。」邬金莲花生大士也说:「不察上师如饮毒,不察弟子如跳崖。」

  上师是生生世世的皈依处,也是开示取舍道理的导师。如果不善加观察,遇到邪知识,将毁坏信士一生的善资粮,并且将失毁已得的暇满人身。譬如,一只毒蛇盘绕于树下,某人以为是树影而前去乘凉,结果被毒蛇害死。如《功德藏》云:「若未详细观察师,毁坏信士善资粮,亦毁闲暇如毒蛇,误认树影将受欺。」

  因此,善加观察并且无误辨别后,应当依止一位具足前面所讲的诸功德的上师,并且恒时不离上师为真佛之想。如此圆满一切功德的上师乃是十方诸佛大悲与智慧的本体,仅仅是为了利益所化众生而显现补特迦罗的形象。如《功德藏》云:「圆满德相之上师,诸佛智慧大悲体,所化前现士夫相,悉地之根即无上。」

  如此殊胜的上师,为了引导所化众生,他暂时的行为好象与所有的普通人相同。但是,从了义上来讲,其已安住于佛的密意中,所以又与一切世人的行为相违。上师的一切所做所为都是为了随顺所化众生相续具有密意的行为,所以他又超胜于一切凡夫。他善巧遣除弟子的怀疑,并能忍耐弟子的一切邪行和忧劳,如独子之母一般。如《功德藏》云:「不了义随一切众,了义相违诸众生,具密意故胜有情,善遣疑忍忧邪行。」 』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写到:

  『所依善知识之相:

  「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是说学人·须依成就十法知识。此复说为自未调伏·而调伏他·无有是处。故其尊重能调他者·须先调伏自类相续。若尔须一何等调伏·谓若随宜略事修行·于相续中有假证德名·全无所益。故须一种顺总佛教·调相续法·此即定为三种宝学·是故论说调伏等三·

  其中调伏者·谓尸罗学。别解脱云·「心马常驰奔·恒励终难制·百利针顺衔·即此别解脱。」又如分辨教云·「此是未调所化衔。」如调马师·以上利衔调〔?* 龙〕〔?* 戾〕马·根如〔?* 戾〕马随邪境转·若其逐趣非应行时·应制伏之。学习尸罗·调伏心马·以多励力制令趣向·所应作品。寂静者·如是于其妙行恶行·所有进止·由其依止念正知故·令心发起内寂静住·所有定学。近寂静者·依心堪能奢摩他故·观择真义发起慧学。如是唯具调伏相续·三学证德·犹非完足·尚须成就圣教功德。言教富者·谓于三藏等·成就多闻。善知识敦巴云·「言大乘尊重者·谓是须一·若讲说时·能令发生无量知解·若行持时·于后圣教·能成何益·当时能有何种义利。」

  达实性者·是殊胜慧学·是谓通达法无我性·或以现证真实为正。此若无者·说由教理通达亦成。

  如是虽能具足教证·若较学者或劣或等·犹非圆足·故须一种德增上者。亲友集中作如是说·「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故应亲近胜自者。所有具最胜·戒近静慧尊·若亲近是师·较尊胜尤胜。」如朴穷瓦云·「闻诸善士史传之时·我是向上仰望于彼。」又如塔乙云·「我于惹珍诸耆宿所·而作目标。」是须一种目向上望增上德者。如是六法·是自所应获得之德·诸所余者是摄他德。此亦如云·「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若除为他说无谬道摄受而外·无有以水洗罪等事。其中四法·善巧说者·谓于如何引导次第而得善巧·能将法义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悲愍者·谓宣说法等起清净·不顾利养及恭敬等·是由慈悲等起而说·是须犹如博?瓦告慬哦瓦云·「黎摩子·任说几许法·我未会受赞一善哉·以无众生非苦恼故。」

  具精勤者·谓于利他勇悍刚决。远离厌患者·数数宣说而无疲倦·谓能堪忍宣说苦劳。博朵瓦云·「三学·及通达实性·并悲愍心·五是主要。我阿?黎响尊滚·既无多闻复不耐劳·虽酬谢语亦不善说·具前五德故·谁居其前悉能获益。咛敦·全无善说·虽说施愿·唯作是念今此大众皆未解此·余无所知·然有前五·故谁近能益。」如是若于诸所学处·不乐修行·唯赞学处所有美誉·或其功德以谋自活者·则不堪任为善知识。宛如有人赞美栴檀·谋自活命。有诸欲求妙栴檀者·而问彼曰 ·汝有檀耶·答曰实无·此全无义唯虚言故。三摩地王经云·「末世诸苾刍,多是无律仪,希欲求多闻·唯赞美尸罗,然不求尸罗。」于定慧解脱三种·亦如是说。次云·「如一类士夫·称扬栴檀德·谓栴檀如此·香相极可爱。次有诸余人·问如所称赞栴檀少有耶·诸士夫此问·答彼士夫云·我是称赞香·以求自活命·非我有其香。如是末世出·诸不勤瑜伽·以赞戒活命·彼等无尸罗。」所余三种亦如是说故。如是修行解脱之尊重·乃是究竟欲乐之根本·故诸欲求依尊重者·应当了知· 彼诸德相·励力寻求。具其相者·诸欲为作学人依者·亦应知此·励力具足如是德相。

  由时连故·具全德者实属难得。或未获得如是师时·将如何耶。妙臂请问经云·「如其仅有一轮车·具马于道亦不行·如是若无修行伴·有情不能获成就。若有具慧形貌正·洁净姓尊趣注法·大辩勇悍根调伏·和言能施有悲愍·堪忍饿渴及苦恼·不供婆罗门余天·精悍工巧知报恩·敬信三宝是良伴。诸能完其如是德·于诤世中极稀故·半德四分或八分·应依如是咒师伴。」此说所说圆满伴相·八分之一为下边际。铎巴所集博朵瓦语录中·述大依怙说尊重相·亦复同此。故于所说完具圆满诸德相中·随其所应配其难易·具八分者·为下边际。』

  《智者喜晏-灌顶宝蔓前行略论 蒋扬亲绕 着》中写到:

  『大乘善知识十相:

  一、戒  二、定  三、慧  四、德胜  五、精进  六、教授富饶  七、通达真实

  八、说法善巧  九、具悲悯  十、断疲倦 』

  如果要修学密宗,则弟子首先应该观察自己,对照对于密宗弟子应该具备的条件,看自己是否具备修学密宗的资格,如果具备了,再观察寻找具有密宗上师德相的密宗上师,依止他修学密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写到:

  『 能依学者之相:

  四百论曰·「说正住具慧·希求为闻器·不变说者德·亦不转听者。」释论解云·「说具三法堪为闻器。若具其三·则于法师所有众德·见为功德不见过失。犹非止此·即于听众所有功德·亦即于彼补特伽罗·见为功德非见过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说法知识虽极遍净·然由闻者过增上故·执为有过。于说者过·反执为德。」是故纵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识·然于其师亦难了知。若知彼已能亲近者·必须自具是诸德相。

  其中正住者·谓不堕党类·若堕党执·由彼蔽覆不见功德·故不能得善说妙义。如中观心论云·「由堕党恼心·终不证寂静。」堕党类者·谓贪着自宗·镇他法派。应观自心·舍如是执。菩萨别解脱经云·「应舍自欲·敬重安住·亲教轨范·所有论宗。」

  若念唯此即完足耶·虽能正住·若无简择善说正道·恶说似道·二事慧力·犹非其器。故须具慧解彼二说·则能弃舍无坚实品取诸坚实。若念仅具二德足耶·纵有此二·若如画中听闻法者·全无发趣·仍非其器。故须具有广大希求。释中更加敬法法师·属意二相·开说为五。若如是者可摄为四·谓于其法具大希求·听闻之时善住其意·于法法师起大敬重·弃舍恶说受取善说。此四顺缘谓具慧解·弃舍违缘谓正直住。

  是诸堪为尊重引导所有之法·应当观察为具不具。若完具者应修观慰·若不具者须于将来能完因缘励力修作。故应了知能依诸法·若不了知如是德相·则不觉际·由此退失广大义利。 』

  《智者喜晏-灌顶宝蔓前行略论 蒋扬亲绕 着》中写到:

  『灌顶前应知:

  1.受灌弟子资格-

  甲、大乘弟子资格-

  一、基本要求-求法义利,义摄心听,敬法及师,取舍善恶说(总归要具慧与住

  质直)。

  二、修道三要-出离心,菩提心,正见。如不具修道三要证量,则不应受灌,但

  现今末法时期,此种弟子实属难寻,故只要求胜解修道三要,则为受灌之最

  低限度,再低则结缘罢了.特别是发心,来受灌之人,除了不正当之利益(如

  为增加能力以报复,显耀等)以外,可分三类,一为求现世或来世福,此为下

  士道发心; 二为求自身解脱轮回,此为中士道发心; 三为众生而来受灌,此

  为上士道发心; 唯有第三发心方是正确受灌发心.

  修道三要-出离心,菩提心,正见概论:

  由欲离苦得乐,发起出离心,就如在狱中,发现狱中之苦,狱外自由之乐,

  要决心出离。而在狱中,依靠狱吏比依狱友有力,而最能完全依靠之人,以

  仁慈的国王为最有力的对象,故发心归依三宝。而依国王所定离狱规矩,唯

  有守规矩,不再犯错,多作好事,方能受到早日假释,因此受别解脱戒; 而

  又发现如母众生皆深陷在轮回苦中而不自知,就如在关在狱中的母亲一般,

  所以迫切希望他们亦能离苦得乐,此为慈悲心,但发现自己因亦在狱中,帮

  助他们的到底力量不大,因此希望早日离狱,其至成王,方能彻底能帮助如

  母众生,所以为利众生而誓愿发觉悟者,此为发菩提心,由此受菩提戒,但

  离狱成王之日虽以在短期内成完成,而又不忍如母众生狱中之苦,故发殊胜

  不共菩提心,希望能在最短期内离狱成王,故受金刚乘戒,此道次第分明,

  没有觉狱中之苦,不可能发出离之心,不觉狱中之苦,亦不觉得狱中母亲需

  要离狱,故不可能发真正菩提心.

  轮回之根本在执万法本性为实有,故在修持佛法中,其各种法门主要皆以去

  掉此种执着为目的,故必须具性空正见,其可经由各种逻辑思考判断,来决

  定正误;而在西藏主要宗中观应成派为最纯净之正见。故弟子为了『觉圆满

  』,必须先有正见,没有正见,就如无目的之船,终到不了岸。

  乙、无上瑜伽弟子资格-依

  一、己修共道(上述)净治相续大乘种性。

  二、大乘中具足最胜种性大堪能者,因大悲发动意故,成就猛利欲乐急愿成佛,欲入无上瑜伽法门速疾成佛。

  三、无倒了知续义。

  四、善学二种次第及诸密行。

  ——————————————

  灌顶上师资格-分大乘及金刚乘各德相

  甲、大乘善知识十相:

  一、戒  二、定  三、慧  四、德胜  五、精进  六、教授富饶  七、通达真实

  八、说法善巧  九、具悲悯  十、断疲倦

  乙、密乘上师资格-除上具备大乘善知识之德相外,尚要具备下列资格方足称灌

  顶上师。如龙智云:『佛说金刚乘,有二阿□黎,一谓重持咒,二谓住静虑

  』,故依>:简论二种阿奢黎之德相。

  一、住咒生起次第阿奢黎资格-

  此德相应如(第六十四品):『善息灾等业,知咒瑜伽轨,此师可

  称赞。行施住净戒,具最胜忍精,昼夜勤修行,有慧善工巧,具师长德聚,

  说名阿□黎,内爱乐集密,外作声闻行,以如是教授,转教诸弟子,当知为

  大师。』

  约分为十相-

  (1)善息灾等业-善修四事业,息增怀殊。

  (2)知咒瑜伽轨-知咒密义,灌顶仪轨,绘彩土坛城,本尊瑜伽仪轨。

  (3)行施

  (4)住净戒

  (5)具最胜忍

  (6)具最胜精

  (7)昼夜勤修行

  (8)有慧善

  (9)工巧

  (10)具师长德聚

  在内外总论,内爱密行(如乐集密),外作声闻行(现出离象),有以修四座瑜

  伽坚固本尊瑜伽,复须诵咒,故说重咒。

  二.住定圆满次第阿奢黎资格-

  >:『除了具足生起次第一切德相,并有增上功德,此极

  稀少,若无彼师,生起次第之阿奢黎,亦具灌顶阿□黎之德相』,其与生起

  次第阿奢黎不同,由住无二智双运,及幻身静虑,即可灌顶。由此可知所谓

  住定,非一般随住何任定而言。因灌灌顶与三昧耶等为金刚乘之道基,故上

  师必须得过此灌顶,有清净的传承,而且守戒及三昧耶,其实这些条件非我

  们凡夫能力所观察的到,故乃必须以上述大乘及金刚乘上师为准,仔细观察,

  最尊贵十四世达赖啦嘛曾说,在未认定为真正可依之上师前,要如侦探观察

  小偷一样客观细心的观察。 』

  堪布索达吉在《密宗断惑论》中开示:

  『 密宗上师必须其足灌顶传承圆满、戒律清净、精通续部窍诀、修行得到正量境界、诵咒圆满等条件。』

  如果已经皈依上师了,也许你会看到上师的功德,也许你会看到过失。当你对自己的上师的某些言行感到不如法或者难以理解时,怎么办?

  一方面,有些大成就者的示现,以戒律的条文看来,是破戒之举,包括杀生等极重的恶业。另一方面,佛门上师,包括密宗上师,并非必须是佛陀、登地菩萨等大成就者才有资格担任,具备一定资格的凡夫,也可以做一些有缘弟子的上师。大学教授也并非只有科学家、诺贝尔得主才有资格担任。

  而做为内心没有断尽贪嗔痴等无明烦恼的凡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或许是由于智慧不够,或者是习气使然,难免有过失。如果上师偶尔做出一些对众生不会造成较大损害的小过失,弟子不必因此而否定自己的上师,一心对外去宣说上师的小小过失。也不必对上师失去信心,做为上师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弟子依止上师最重要的目标,是弟子能够得到上师对其修行的指导,树立正见正行,走上解脱成佛之路。

  堪布索达吉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开示:

  『 有时上师的行为显现不一定如理如法,无论是怎样的行为,应当了知都是善巧方便的行为,唯一观清净心。从前,大智者那诺巴已得大成就后,有一次本尊告诉他:「你生生世世的上师是圣者谛洛巴,你应前往印度东方。」那诺巴尊者立即起程奔赴东方。但是不知道谛洛巴上师到底住在何处。问当地的人们,都说不认识,他又问:「那么在此地还有没有谁叫谛洛巴呢?」人们回答:「有个以行乞为生的谛洛巴,人们称他乞丐谛洛巴。」那诺巴尊者心想:大成就者的行为是不定的,很可能就是他。于是又问:「乞丐谛洛巴住在哪里呢?」他们告诉他:「就在那边正冒出烟的破围墙内。」他前去(拜见)。谛洛巴尊者正坐在那里,面前放着一个装满了死鱼活鱼混杂的木盆,从中取出的每一条鱼都放在火上烤,然后享用,接着弹一响指。那诺巴上前顶礼请求摄受。谛洛巴尊者说:「你说什么?我是个乞丐呀!」那诺巴又再三诚挚请求,谛洛巴尊者才摄受了他。这样的行为并非是谛洛巴尊者因饥饿未得到食物而杀鱼,而是因为那些鱼是不知取舍之处的恶业众生,他具有超度它们的能力,为使它们与他结上缘而享用鱼肉,之后将其神识引到清净剎土。

  同样,萨RA哈以弓箭手的形象、夏瓦热以猎人的形象等,印度圣地数多成就自在者显现劣种等极其低劣的形象。所以,对于(上师的)任何行为都不能生起邪见,应当唯一观清净心。如《功德藏》云:「诸行不应生邪见,圣地数多自在者,显现劣种恶行相,恶劣之中极恶劣。」如果将那些形象看作是邪行,观其过失的话,则如颂云:「长处于佛亦见过。」虽然是佛,但是也会有人见其过失。往昔,世尊的兄弟善星比丘,于二十四年(不同经中说法不一)中做世尊的侍者。他精通十二藏并能不参阅经文传讲。但是他看世尊的一切行为都是欺诳的,他想:除了有没有一寻光的差别外,我们二人完全相同。生起这种邪分别念,并且说:「二十四年为汝仆,除身具有一寻光,芝麻许德吾未见,知法我胜莫为仆。」说完就离开世尊了。当时阿难作为世尊的侍者,他问世尊:「善星比丘将来转生何处?」世尊回答:「善星比丘现在只有七天的寿命,死后将于花园中转生为一饿鬼。」阿难到善星比丘面前告诉他世尊所说的那些话。善星比丘想:有时他的妄语也可能是真的,所以这七天中我应谨慎行事,七天过后我再羞辱他。于是七天中未进饮食。到了第七天的早晨,(因为已)口干舌燥,于是他喝了一口水,没想到水未消化而死去。死后,于花园中转生为一具有九种丑相的饿鬼。

  因此,若看到圣者上师的行为有过失,则应自相呵责,并且想:这是我自己的心识、眼识不清净所致,上师的行为无有丝毫过失或罪业,应对上师更加生起信心和清净心。如《功德藏》云:「自己未调自心前,迷乱观察无量罪,善星精通十二藏,见师行为狡诈相,善加思维改自过。」

  此外,假如上师圣者表面似乎对自己特别憎恨,我们也不应生起嗔恨心,而应想:上师一定是看到了我的某种过失,才如此呵斥我。即上师观察到以呵责方式调伏我的时机已成熟,于是才如此调伏。应当在上师心情平静时,到上师面前作忏悔等。如《功德藏》云:「倘若上师现忿怒,见己过失呵责调,时机成熟应忏悔,如是智者不着魔。」 』

  堪布索达吉在《密宗断惑论》中开示:

  『依止上师是修学密宗的关键,但这不只是密宗的特色,在显宗中要取得成就,同样也须归依上师。因为上师不是个人,而是将佛法僧三宝总集为一身,佛在多处强调了依师规则,如《弥勒菩萨请问经》中云:「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亦于是人听受其法。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显宗经云:「阿难尊者,请勿忧愁,我将现师相,饶益汝等。」《二思维续》云:「于后末法五百岁,我将化现上师相,心中认定为我者,于彼当生敬仰心。」不必说广得灌顶、传承、引导的上师,甚至仅得四句经偈的上师也应该诚心尊敬,否则有极大的过失。续中云:「若人闻一偈,不敬上师者,彼转数百犬,后成有痣者。」若犯了四堕罪,五无间罪等大罪,通过入密法忏悔可消尽,并能成就,但诽谤上师不但成就无望,且必堕地狱。《金刚心庄严续》云︰「若人诋毁金刚师,虽弃睡眠远愦闹,精进修持深密法。专心修持一千劫,亦成反修金刚狱。」《密集金刚》云:「世人虽犯无间等,堕落性之种种罪,若已趣入金刚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诋毁上师者,修亦不可得成就。」其注疏中说毁谤上师者不但不成就,甚至亲近他的好友等人亦不成就。《句义宝藏论》云:「凡诋毁上师者,如何忏悔,亦必堕地狱。对上师发怒一剎那亦有无量的过失。」《时轮金刚》云:「于师生嗔一剎那,则毁一劫诸善行,数劫堕入地狱等,恶道遭受深痛苦。」密续中云:「若视师德得成就,若视师过毁成就。」《金刚藏续》云:「已受灌顶之弟子,若违上师之教言,今生遭受多灾难,来世堕入地狱中。」德洛巴云:「不听师言教,不会得成就。」嘎当派先辈们曾云:「不敬上师者、虽通三藏法、亦无稍许用。」依止了上师后,无论他做得如不如法,也不应对其生起邪见,也不能轻易毁谤。若已得灌顶传法,尔后才发现此上师不具足上师的资格,然而此时,因其已成为你上师之故,唯有发清净心,而不能说上师过失,也不得生起邪见,否则自己反而堕落。如续中云:「依止上师后,是否是正士,勿违诸教言,若破师教印,生金刚地狱。」又如续中云:「虽不具功德,依止上师后,若人舍彼师,则谤诸上师,亦谤三世佛,彼过不可言。」卡饶公琼云:「开示大乘之上师,外相虽现不如法,其内境界难测故,于师不得生疑惑。」其实若弟子具信心,受上师打骂也得加持,大成就者藏巴嘉热云:「师打即灌顶、由此得加持,师骂即猛咒、由此除魔障。

  密宗上师必须其足灌顶传承圆满、戒律清净、精通续部窍诀、修行得到正量境界、诵咒圆满等条件。如今有些连灌顶仪轨也不懂,却到处传授密法,实是非理。信徒们也不经观察,盲目依止上师,犹如盲人骑瞎马,然后再观察上师有没有法相,并讲说上师的各种过失,由此而造了无量的严重罪业。又有些愚笨的人说:某某师父是我灌顶传法的上师,而不是我真正的师父,我真正的师父是我的皈依师上某下某等。此类人显然不懂佛法,既然你已得密法,岂有不皈依而得?其连皈依的含义也没弄清,真是可叹!」 』

  堪布索达吉指出:『如今有些连灌顶仪轨也不懂,却到处传授密法,实是非理。信徒们也不经观察,盲目依止上师,犹如盲人骑瞎马,然后再观察上师有没有法相,并讲说上师的各种过失,由此而造了无量的严重罪业。』

 
 
 
前五篇文章

择师知见:如何选择具格上师( 东宝·仲巴仁波切)

择师知见:依止上师的重要性及如何选择、依止上师——当生

择师知见:如何选择明师?

择师知见:不可随便接受陌生上师的灌顶(堪布慈诚罗珠仁波

择师知见:索达吉堪布对学密女众的忠告

 

后五篇文章

择师知见:如何选择金刚阿阇黎(索南诺布仁波切)

择师知见:勿任意说上师是菩萨的化身及如何择师

择师知见:三昧耶戒恐怖吗?(释见伦)

择师知见:永嘉仁波切依师专题问答

择师知见:实相宝藏论释 上师德相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