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六、修习深信业果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六、修习深信业果

  修习深信业果

  假使百千劫,

  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

  六、修习深信业果

  前行:

  观想在自前虚空,真实明现着极为庄严、宽广之莲座,其上端

  坐着体性是具恩上师,外相现为释迦世尊,世尊相好庄严,身色金澄,身着比丘三衣,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等持印,左手持钵,钵中甘露满盈,在无漏的智慧光蕴中结跏趺坐,普放佛光遍照有情,忆念着世尊真实圆满具足佛身、佛语、佛意及利他事业功德。

  观想世尊正以慈眼垂顾着我与众生,并以圆满的身口意功德,在十方刹土度化无量众生;世尊的周遭则环绕着无量无数的菩萨海众,及一切清净传承的具相祖师,为大乘僧宝;在诸佛菩萨及祖师心中,皆具足灭道二谛之大乘法宝。前方真实明现着大乘三皈依境,内心由衷忆念着佛是皈依导师、法是正皈依处、僧是皈依助伴而生起皈依心。

  接着请观想在自己的后方,则有今生、累世的具恩父母、冤亲债主、六亲眷属以及无量无数的轮回有情,有情心中具有无量的苦集二谛,忆念其情况心生不忍,内心由衷生起欲求救拔的慈悲心。现在以上信三宝、下悲有情的意乐,在尊贵的三宝前,至诚发愿:得暇身必须利他,为能圆满利他必须成佛,因此刻意造作修学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萨心为动机,带领众生一起来净除罪障、集聚资粮,学习与修习深信业果之理,祈能如理的深信业果,真实修行,得到相应,并成就三士道的功德。

  首先带领众生,至诚向前方三宝皈依发心: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修行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

  自系不净牢狱中,应知有情亦如是,

  缘诸众生起悲悯,勤修无上菩提道。

  胜菩提心珍贵宝,未发起者令发起,

  已发起者不衰退,祈愿辗转得增上。

  正行:

  当如祖师宗规,刻意发起为饶益法界有情、自己必先成佛的菩提心为动机,造作一切善行。此中,先行生起皈依心,而后必须圆满皈依学处,最主要就是深信与奉行业果。

  一、 思维深信业果的种类:

  1、 深信总的业果 ―― 为世间清净正见,即由业生诸世间,

  如是因感如是果,此一正见是一切白法的根本。

  2、 深信性空缘起 ―― 为出世间清净正见,即信解业果为性空缘起的实相。

  二、思维深信业果的功德,有四:

  1、 为正式学佛、依教奉行的开始 ―― 指学佛之始在于真实深信、奉行业果,一日六时的修行也以此为先。

  2、 能圆满皈依学处 ―― 皈依三宝虽极殊胜,但求得圆满,则须奉行业果(即不损恼有情,乃由奉行业果做起)。

  3、 来世不堕三涂,必得增上生 ―― 指能得轮回的善趣果(如人天果报),即所求不为现世,而希求后世的安乐与利益;令来世不堕三涂唯一就是深信、奉行业果、断恶修善,依此截断堕三恶道之因,这也是深信业果的功德。

  4、 为修习三士道功德的基础 ―― 为令修行得以相续、辗转增上,进而证得解脱,成佛的果位,这一切来自于最初的奉行业果。断恶修善确是证得三乘菩提果的共有基础。

  由上四点,可知修习深信业果的功德;反之,若不修习深信业果,则成不是学佛的开始,不论修学何种法门或修学多久都不能圆满皈依学处,来世也将堕入三恶道,不得增上生:既然不得增上生,也就不得解脱、成佛的决定胜。因此由功过对比思维,心中决定,我必须深信并奉行业果。

  三、思维业果总的建立,有四:

  1、 业决定一切 ―― 《宝曼论》说:

  [ 诸苦从不善,如是诸恶趣,从善诸善趣,一切生安乐。]

  西藏谚语也说:

  [ 若得安乐是上师宝之恩,若不得安乐是自恶业之果。]

  这是说,诸苦果来自于恶业、诸乐果来自于善业是决定的,乃至阿罗汉得涅槃还有一丝的苦谛之果,或地狱众生受纯苦还有一丝凉风吹过之乐,这一切的苦乐感果都由业决定;众生的心如何想、身如何做也都是业力所使,都由各自业力决定,不可抗拒与预知。很明显,因缘所作的一切有为法,并非来自于创世主或不相顺因所生,而是来自相顺因缘所感得。以三世而言,是依于相顺的因缘相续而有,故应深信业决定一切。

  2、 业增长广大 ―― 《集法句经》说:

  [ 虽造微少恶,他世大怖畏,当作大苦恼,犹如入腹毒;虽造微少福,他世引大乐,亦作诸大义,如诸壳丰熟。]

  意思是,虽然造作极小恶业,亦得辗转广增(若不忏悔);如吃毒药,虽毒药极小,但毒性极大。相反的,即使造作微小善业,只要不被嗔心所坏,来世也可辗转广增,引生极大乐果,得大利益;如稻种虽小,却可长出累累果实。因此不论善恶业,同样都会增长广大是决定的。

  3、 业不作不受 ―― 《地藏经》说:

  [ 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也就是助念者得七分之六功德,亡者得七分之一功德,说明了,业不作不受是决定的,而且也不会甲造业乙受报,这有违因果律;亦即不造感苦果之恶因必不得苦果,不造感乐果之善因必不得乐果。

  4、 业作已不失 ―― 如经上说:

  [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意即已造之业必不失坏,感果只是时间先后而已;尤其业造完后,若未透过对治或忏悔,业不会自然失坏,因为所谓业力,本即具有感果的能力,由业因加上业缘就会感果。

  思维上述四点,则不论造何种业行,总的建立即是如此而生定解。

  四、思维业果个别的建立,有二:

  (一)、正明十业道:凡以损害性为本质的十种业道,称十恶业道(苦果之因);凡以利益性为本质的十种业道,称十善业道(乐果之因)。或者行为之为善为恶,不以行为的外貌上说,主要的观察处在于动机是否清净,如是安立善恶业。

  (二)、抉择业及果:(个别十恶,十善业道的安立与圆满之理)

  1、 显示十恶业道:即身三(杀、盗、YIN)、口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三(贪、嗔――损心、愚痴――邪见)。

  圆满之理 ―― 有事(指对象)、意乐(等起动机)、加行(自作、教他作或加行体,如以利器或持咒等加行)、究竟(完成)。

  2、 业轻重差别,如以杀生为例:

  ① 邪执 ―― 以邪见而行,罪极重(如认为畜生本来就该杀

  的)。

  ② 境 ―― 指所杀对象体积愈大罪愈重(或具德者),体积

  愈小罪愈轻。

  ③ 意乐 ―― 以猛利三毒所作,罪为重。

  ① 加行 ―― 以欢喜心或残酷方式自作或教他作,罪为

  重。

  ② 恒作及不对治 ―― 常作又不忏悔净除,罪为重。

  由以上邪见、境、意乐、加行、不对治这五点,可知杀业的轻

  重差别,其他业道轻重也由此类推。

  3、 显示具力业门,分有四点:

  ① 福田门力大 ―― 如对象为福田 ―― 三宝、父母、师

  长、善知识等,缘此造善恶业,罪福较重。

  ① 所依门力大 ―― 如已受戒而造恶,罪较重;反之,受

  戒造善所得福报也较大。

  ② 物门力大 ―― 如以布施而言,法布施功德胜于财布

  施,以此类推,依所作业行而定。

  ③ 意乐力大 ―― 如以三差别法 ―― 菩提心、空正见及

  清净回向 ―― 摄持修诸善行功德为大;如菩萨以菩萨心而供养一朵花,福德远超过于以凡夫心供养一千朵花。

  既然有这些业道,由三门造作,且业有轻重差别与具力业门的

  建立,那么,业造完后会有什么果报呢?

  4、 此等之果,有三:

  ① 异熟果(属于正报)―― 指造业后感之果,如重恶业感得

  地狱道,中恶业感得饿鬼道,轻恶业感得畜生道,依次类推。

  ② 等流果(属于正报)―― 指相应以前所造之因,同等的情况后又相续,如《俱舍论》说:

  [ 等流如流水,后逐前而来。]

  此分两种:

  a. 造作等流 ―― 如往昔曾习行杀业,后投生人道时仍有杀心

  续流或习气:反之,善习气也是如此,为造作等流果,乃是基于往昔的等流习气的缘故。

  b. 领受等流 ―― 当初杀生时,令对方短命、丧命、多病、痛

  苦等,后为人道即感得多病、短命,甚至横死,遭受诸多不顺遂因缘,都属于领受等流果。

  ① 增上果(属于依报)―― 指器世间之果,若以杀生为例,

  感得的投生处或依报极不圆满,如物质匮乏,失去光泽,医药不具疗效等。

  5、 别释业之差别,分三;

  (1)、 辩引业与满业:

  ① 引业 ―― 使令牵引投生六道善恶趣随一的业,称为引业,譬如造恶引业牵引投生三恶道,造善引业牵引投生三善道。

  ① 满业 ―― 指投生六道之中,能产生圆满不圆满者

  或可爱不可爱果之业,这又区分:

  a. 善趣的善满业 ―― 如有持戒又能布施,投生人道的富人或

  有暇身学佛者。

  b. 善趣的恶满业 ―― 如有持戒而不布施,投生人道的穷人或

  无暇学佛者。

  c. 恶趣的善满业 ―― 如不持戒而能布施,投生畜生道的龙

  物。

  d. 恶趣的恶满业 ―― 如不持戒又不布施,投生畜生道的流浪

  狗。

  (2)、辨业有定受与不定受:

  ① 定受 ―― 即造业必感果,如:

  a. 积而作 ―― 有意乐有加行,如被蚊子叮时即起嗔心,进而

  蓄意加行加以伤害致死,此业若不忏悔则必感果。

  b. 积而不作 ―― 有意乐无加行,如被蚊子叮时即起嗔心,进

  而意乐上虽想伤害致死,但此刻受外缘干扰,没有杀害因缘,令蚊子逃过一劫,此业若不忏悔也会感果。

  ② 不定受 ―― 即造业不必感果,如:

  a. 不积而作 ―― 无意乐有加行,如被蚊子叮时,在无意识之

  下抓痒而死,此业行不会感果(又如梦中杀人、疯狂杀人)。

  b. 不积不作 ―― 既无意乐也无加行,如被蚊子叮时,不但不

  行伤害,且修慈悲心,布施给它,此业不感恶果,反得善果。

  由业的差别,可知临命终时最后一念的感果之理,即世亲菩萨

  《俱舍论》说,业是以重、近、串习,先四个次第而感果。

  此亦如经中以喻而说:

  首先:一群牛关在牛栏,当栅门一打开,最先冲出来的必是最

  强壮那一头牛;喻如临命终时,不论是由善心或恶心造作的一切业,重业先感。

  其次;若牛群中,没有强壮者,则以靠近栅门者先出来;喻如临命终时,若无重业,则是以近于往生那一念的业而感果。

  再则;既没有最强壮也没有靠近栅门者,则以平常领队那一头牛先冲出来;喻如临命终时,既然没有重业或近业,则当以常所串习的业先感。

  最后;若所有的牛群皆无上述情况,则以想先冲出者先冲出来;喻如临命终时,没有最重的业,没有靠近的,也没有串习业,则以先造作的业先感。

  (3)、 决定受之差别,有三种:

  ① 现法受 ―― 当世感果。

  ② 顺生受 ――二世当受其果。

  ③ 顺后受 ―― 三世以上当受其果。

  上述为业的感果方式。

  接着,为了来世更易于修学决定胜之道,必须感得特别增上生的人天善满业果,故应思维异熟八果的功德与业用。

  五、思维异熟差别相,分四:

  1. 异熟八功德。2. 异熟八业用。3. 异熟八因.4. 异熟三缘。

  前三者依次是:

  ① 寿量圆满:

  异熟功德 ―― 因宿世造了感得长寿的业,而寿量圆满。

  异熟业用 ―― 由于寿量圆满,故可长时积造善业。

  异熟之因 ―― 感得寿量圆满之果,必须远离杀害有情的意乐,并不伤害有情。

  ② 形色圆满:

  异熟功德 ―― 即外相端严。

  异熟业用 ―― 由于形色圆满,能令所化有情见而欢喜受教。

  异熟之因 ―― 感得形色圆满,须供施灯衣,即由布施衣服、灯明或观想供养日月星辰而感得殊妙妙色身。

  ③ 种姓圆满:

  异熟功德 ―― 投生于世间高贵种姓。

  异熟业用 ―― 由于种姓圆满能易令化机有情心生敬仰,虽然

  佛教不分种姓,但以世间流布而言,较易受人尊重、恭敬,如诸多大德为王族出家。

  异熟之因 ―― 感得种姓圆满,须摧伏我慢、恭敬、礼拜师

  长,自己就像仆人一样,当敬重一切众生,于有德无德皆应念恩,如常不轻菩萨。

  ④ 自在圆满:

  异熟功德 ―― 即自身财富富饶,朋侪众多,眷属和谐,助伴

  皆为贤善。

  异熟业用 ―― 由于自在圆满能易令摄受,成熟化机。

  异熟之因 ―― 感得自在圆满,须舍心无悭,对于悲田(众生)

  与福田(三宝)以清净心常行上供下施,圆满舍心。

  ⑤ 信言圆满:

  异熟功德 ―― 即言语真实,皆具内涵。

  异熟业用 ―― 由于信言圆满能易成熟四摄,速令成熟。

  异熟之因 ―― 感得信言圆满,须语业清净,断除妄语、离间

  语、粗恶语、绮语四种语业过失。

  ⑥ 大势力圆满:

  异熟功德 ―― 即于诸法行具足极大威神力。

  异熟业用 ―― 由于大势力圆满能成为营助利他事业的助伴,

  要布施可布施,要心力有心力,要助伴有助伴,易于成办化导有情。

  异熟之因 ―― 感得大势力圆满,须广发宏愿,常行善行,不染自利作意,愿修功德,依行满愿。

  ⑦ 丈夫性:

  异熟功德 ―― 即为男众身,一切功德之器。

  异熟功德 ―― 由于具大丈夫性能处众处独无畏,这并不是性

  别歧视,男众身确是较易于修于。

  异熟之因 ―― 感得大丈夫性,观待修道而言,男众身是较为

  殊妙的身所依,必须常行发愿,厌患女身,乐丈夫身,才得投生具足智慧又有悲心的男众身。

  ① 大力具足:

  异熟功德 ―― 即由宿业感得少病或无病,坚固勇猛,身心健

  康。

  异熟业用 ―― 由于大力具足能成办自他二利,不令疲厌。

  异熟之因 ―― 感得大力具足,须布施有情,广积福德,不断

  善行,护持三宝,济人施福,于因位中常行利他。

  上述异熟八果、八业用及异熟之因的特质,就是在得人身之

  上,必须具足人身的圆满条件 ―― 长寿、高贵、庄严、实语、具财富、具大势力、生男众身以及具有大能力而堪能造作广大善行,令诸善行圆满无碍。因此,由知此诸不共业用,必须修学异熟八因,三缘才能感得异熟八果。

  4、 异熟三缘,即:

  ① 心清净 ―― 观待自身,造业前行须意乐清净,于自诸善

  功德,清净回向无上菩提;观待他人,所积诸善功德,应勤修随喜,并予效学。

  ② 加行清净 ―― 观待于自,须恒长、无间、殷重而修;观

  待于他,应劝勉他人行善,互相增上;于已行善者,应赞叹令喜,令无间行善。

  ③ 田清净 ―― 即依于如上两种清净,如此而行,且当依止

  或缘念着殊胜清净的资粮田(上师三宝、恩田、众生、悲田)而造作善行,等同妙田。

  有说: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又说:

  [ 善法在心上,如石上刻字;恶法在心上,如水上写字。]

  意思是,应对于往昔已作,现在正作、未来将作的恶心恶行由

  衷忏悔,进而内心深刻地思维业果定律而积造正因、断恶修善。既然一切都是业感,即更应重视业因。也应依此,思维如上所说的善恶取舍之理。

  六、 思维自应如何取舍之理:

  (一)、 总示 ―― 定解业果后即应思维:

  1、 深信从善恶业因感招苦乐果 ―― 深信异熟的苦乐感果是

  决定不变的(如是因感如是果)。

  2、 佛语真实 ―― 佛为具量士夫、遍知者、不妄语者,所说

  为圣言量,故佛说业果之理真实不虚。由于业果定律属于极隐晦法,难以现量或比量证明,所以唯依圣言量善为取舍。也就是,业果微细唯佛遍知,故佛说业果堪能相信。

  3、 通达性空缘起义,更加相信业果 ―― 定解空性,当许空

  性必为缘起义。基于业果自性空,才得成立业果缘起有;性空缘起原是一体两面的本质,固然业果没有实有,但业果是不欺诳的,有感果能力,亦得合理成立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愈证悟空性义即愈证悟缘起义,缘起因果有其感报能力,这是存在的,谁也不能否认,佛力也抵不过业力、业力不可思议。如云:

  [ 有情异熟难思议,世间一切由业生。]

  意即由证悟业果的空性,更易定解业果的缘起存在;也由定解

  业果的缘起成立,而更通达业果皆无自性。

  4、 断恶修善,由意乐做起 ―― 承上证悟空性益加相信业

  果,因此从今以后必须精勤断恶修善 ―― 并从意乐上断恶修善,恶业如毒必弃舍,善业如药必服用,如是深信而奉行。但是有时往往也有加行善、意乐恶 ―― 则属恶业;若意乐善、加行恶 ―― 则属善业,善恶业主要是从意乐上安立。要之,应善护身业,重视威仪;善护语业,不说他过;善护意业,调伏净心。

  (一) 、特以四力净修之法:

  无始以来,所造的恶业满盈,不作忏悔必感苦果,因此不论是修习理忏或是事忏,皆应遮止往昔因烦恼业力所积造的恶业,令不感异熟果报。为此,当常于三宝前,依宗大师所教作四力忏悔,即:

  1、 以追悔力或破坏力 ―― 密勒日巴尊者曾说:

  [ 行者的过失,完全净除与否,主要取决于追悔力的具足与

  否。]

  即对于往昔所造诸恶业,了知其过患,于三宝前至诚恳切发露,由衷认错悔过。由于对自他有情无始以来依无明和烦恼推动三门造作的诸多恶业至诚认错悔过,即可破坏现行(如误食毒药感到懊恼,急欲救疗一般)。若具追悔力而忏悔,确是易于净除罪业,所谓 [ 智者罪重亦轻,愚者罪轻亦重 ],便是此意。

  1、 以依止力 ―― 即依于三宝勤修皈依,以及依于众生

  而勤修发心。[ 从什么地方跌倒即从什么地方爬起 ],因为最初以烦恼心对三宝造恶业,故理应对三宝修习皈依而依止;又曾对众生造作恶业,故现在必须缘众生发菩提心而依止。心中刻意缘念着三宝与众生修习皈依与发心,就是依止力。所以,为净罪故,带领一切如母有情,真实忆持、默念四皈依及发心偈若干遍,由皈依发心摄持而忏悔。

  2、 以对治力 ―― 即不论造作何种善行,目的都是为了

  净除罪障而作,即称为对治力。一般论中所说,分为机种:

  ① 依甚深经典 ―― 如受持读诵《金刚经》、《般若经》、

  《金光明经》等,因甚深经典有其不共命题,加持力大,以忏悔意乐持诵易可净罪。

  ② 依胜解空性 ―― 曾造粗猛十恶业者,正确地信解或定解

  空性即可净罪,也不堕三恶道;即使没有证悟空性,只要信解或稍加思维空性义,必能净除往昔恶业(此月称菩萨于《入中论》说)。无庸置疑,思维空性义及勤发菩提心的功德,是堪能广大净罪的。

  ③ 依念诵 ―― 因为真言咒语是总持,总摄一切法义,故为

  忏悔而持念咒语或佛号,易可净罪。

  ④ 依形像 ―― 具足忏悔意乐,对佛有信心而广造佛像,依

  此忏悔净罪。

  ⑤ 依供养 ―― 供养舍利塔或供养住世三宝,如供养佛像、

  佛经、佛塔或僧伽等,或为亡者超荐。

  ⑥ 依名号 ―― 由知功德而持佛名号,口中念诵,其根听

  闻,心中忆持。也就是,依不共的佛菩萨名号,边持名号边礼拜忏悔,兼具身礼拜、口念诵、耳听闻、心忆持,身口意合一而行,称为依名号拜忏而净罪。如布萨羯摩、礼三十五佛忏、金刚萨垛净罪观修法等,都是极为殊胜的忏悔法门。

  ⑦ 依一切善法 ―― 为了忏悔而行一切善。

  事实上,以大乘宗派的观点看来,没有罪不能净除。观罪性本

  空属于理忏,观事相而修属于事忏;不论事忏或理忏,若具足四力意乐,罪皆可净。

  3、 以遮止力或防护力 ―― 即在三宝前祈求并正行承

  诺,从此时此刻、明天、明年、今生、来世乃至成佛之际,仅可能誓不更造恶业,生起防护心,悔前防后。如是具足四力而忏悔,可集摄在三行之中,即前行时具追悔力与依止力,正行时具对治力,后行时具防护力 ―― 这就是四力依三行的意思。

  综言之,总的说业,是一种自然理则,别说业果,则须有一能

  造作者的动机所推动。从得果上,有苦、乐、舍三受,这来自善、恶、无记三业;从本质上,有思业,思已业;从造作门上,有身、口、意业;又可从前行、正行、后行的三行中,成立黑白二业的力量大小。因此,若能完全遮止恶事即应遮止,若不能遮,则应前行时烦恼微小,正行时有惭有愧而行,后行时必依四力忏悔,至为切要。

  佛经说:

  [ 自为自怙主,自为自怨敌,为善与为恶,自为自证人。]

  宗大师也说:

  [ 已作业不失,未作业不得;业果若不定,变成无因果;业果

  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当知业可转,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热,冷多热从冷;智者善观察,作业知取舍。]

  应由上述诸说定解业果之理,如理依教奉行,断恶修善。

  七、 修习深信业果的生起之量:

  即依于此,心心念念自然以佛语、因果为依,断恶修善。

  要之,修习共下士道乃为证得无上菩提,饶益有情,其所畏品为三恶道苦,所断品为十恶业,所修品为希求后世义利的真实皈依及奉行业果,所证品为后世的人天果位。生起修习共下士道之量,则应:重来世,轻现世。

  后行:

  观想前方明现着大乘三宝皈依境,后方是一切具恩如母有情,以此修习深信业果的功德,回向自他众生成佛,尤其自他心续皆得生起修习深信业果的证量,成就三士道功德。并将此学习道次第教法的殊胜功德,以清净动机广大回向:

  回向具恩上师、南传、藏传、汉传的师长都身心安康、常转*轮。

  回向南传、藏传、汉传的圣教,久住世间。

  回向不同道场、团体、寺院法务兴隆,以法摄众。

  回向三宝慈光遍入众生心海中。

  回向在不同道场修学不同法门的佛弟子,皆能依止调心。

  至诚回向遍虚空、尽法界一切有情离苦得乐。

  回向我等能早日发起爱他胜自的菩提心。

  回向我等生生世世依止大乘善知识,圆满大乘佛道,成佛利他没有障碍。

  一切诸佛菩萨的回向,即是我的回向。

  至诚感恩上师、三宝、众生的恩泽。

  观想这一切都是唯名假立,无微尘许的自性。

  惟愿父母众生具安乐 惟愿一切恶趣恒为空

  任彼菩萨于何地安住 惟愿彼等诸愿皆成就

 
 
 
前五篇文章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七、修习共下士道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八、修习苦谛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九、修习集谛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十、修习四谛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十一、修习死殁结生之理

 

后五篇文章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五、修习真实皈依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四、修习三恶道苦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三、修习念无常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二、修习暇满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一、修习依师之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