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十一、修习死殁结生之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十一、修习死殁结生之理

  修习死殁结生之理

  四大瀑流猛漂激,

  业绳系缚难挣脱,

  既入我执坚铁网,

  复被无明大暗蔽,

  无边生死生复生,

  三苦逼害恒相续。

  十一、修习死殁结生之理:

  前行:

  观想在自前虚空,真实明现着极为庄严、宽广之莲座,其上端坐着体性是具恩上师,外相现为释迦世尊,世尊相好庄严、身色金澄,身着比丘三衣,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等持印,左手持钵,钵中甘露满盈,在无漏智慧光蕴中结跏趺坐,普放佛光遍照有情,忆念着世尊真实圆满具足佛身、佛语、佛意及利他事业功德。

  观想世尊正以慈眼垂顾着我与众生,并以圆满的身口意功德,在十方刹土度化无量众生;世尊的周遭则环绕着无量无数的菩萨海众,及一切清净传承的具相祖师,为大乘僧宝;在诸佛菩萨及祖师心中,皆具足灭道二谛之大乘法宝。前方真实明现着大乘三皈依境,内心由衷忆念着佛是皈依导师,法是正皈依处、僧是皈依助伴而生起皈依心。

  接着请观想在自己的后方,则有今生、累世的具恩父母、冤亲债主、六亲眷属以及无量无数的轮回有情,有情心中具有无量的苦集二谛,忆念其情况心生不忍,内心由衷生起欲求救拔的慈悲心。现在以上信三宝、下悲有情的意乐,在尊贵的三宝前,至诚发愿:得暇身必须利他,为能圆满利他必须成佛,因此刻意造作修学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为动机,带领众生一起来净除罪障、集聚资粮,学习与修习死殁结生之理,祈能如理思维,真实修行,得到相应,并成就三士道的功德。

  首先带领众生,至诚向前方三宝皈依发心: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修行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

  自系不净牢狱中,应知有情亦如是,

  缘诸众生起悲悯,勤修无上菩提道。

  胜菩提心珍贵宝,未发起者令发起,

  已发起者不衰退,祈愿辗转得增上。

  正行:

  一般而言,轮回众生的一期生命必须历经中有、生有、本有及死有等四有,所以思维从今生死有到来世中有与生有的流转过程极具需要。此中,是以正行思维自身惑业所感的轮回所摄的死有、中有、生有及其过患而生出离心为主要目的;也就是说,观待自他有情,投生四有的情况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也都终将面对这种情况,故应明确地认知四有轮转的实况与过患,寻求出离,进而策发欲求救拔的慈悲心。为此,此诸修习之理概述如下。

  一、思维死殁结生之理的功德:

  1. 由知死殁等轮转的过程与过患而得善巧取舍,易于策发真实的出离心。

  2. 能在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忆持善念,也能善巧令他有情提起正念,安祥往生希愿处。

  3. 以修习道次第而言,于下士道法类更生定解,并能由此引发大悲、趣入大乘,成就三士道功德。

  二、思维死缘:

  首先死有,是六道随一众生一期生命的终点,所必须历经的死有也是轮回所摄的苦谛果报,并依于今生死有而转入来世的中有、生有、本有及死有,如此四有轮转不已。就人道而言,我们现在为本有(从生有到死有之间),且将面临死有,因业力的牵引,有生必有死,其死缘有:

  1. 寿尽死-- 即由往昔的业力牵引,因此寿量一定,当寿量尽时即结束这一期生命而逝。

  2. 福尽死 -- 即因缺乏资具或福报享尽的因缘而逝。

  3. 不平等死-- 即纵然寿量未尽,但也有由诸多非时死缘而逝,如横死、骤死等。

  一般说有九死因缘,谓:① 饮食不知量、② 饮食不合宜、③饮食不消化、④ 生而饮食、⑤ 热而饮食、⑥ 医药不善巧、⑦ 不知损益性、⑧ 非时非量行、⑨ 行非梵行。

  三、思维以何种死心面临死亡:

  1. 善心死-- 即善念而死,从临欲命终时至粗想现起之期,依于生前多所串习的信等善法(昔于何法多所串习,命终便力强而现行),由自忆念或他忆念,现行善心安祥而逝,此时如从暗处趣向光明,大都会见到种种可悦爱相致心欢喜,身无粗重苦受,解肢节苦也较轻微。

  2. 恶心死-- 即恶念而死,从临欲命终时至粗想现起之期,依于生前多所串习的贪等恶法,由自忆念或经由他人提醒引发恶心,或令现不善之境,现行恶念不安而逝,此时如从光明趣向暗处,大都见到种种不可悦爱相致心忧怖,身粗重受苦,解肢节苦最极尤重。

  3. 无记心死 -- 即以非善心、非恶心而死,因为生前既未造诸多善行也未造诸多恶行,自未能忆念,也无他人提念,虽有解肢即苦,命终时便远离了善恶心、苦乐受,唯是无记心而逝。

  四、思维死时暖从何收:

  一般认为,暖从何收与识从何舍的意思相同,这又与生前造善与造恶有关。因此,若造恶业者 -- 则暖气与心识于所依身皆从自己的上分舍,即头先冷而渐至心处;若造善业者-- 则暖气与心识于所依身皆从自己的下分舍,即脚先冷而渐至心处。很明显,最后心识是由自心处舍离旧蕴体,最初心识也是由自心处入胎,最后的舍离处也就是最初的趣入处。有关死亡及其过程虽然普为世间共许,但依佛教观点,轮回中的死有过程显然与世间的说法不尽一致,可区分为:

  1. 正死亡时 -- 指从弥留至细分心识尚未离开身体之间,外气已断时,(但一般医学说法是断气或脑死就已死亡)。

  2. 死亡净光心现行时 -- 指正现行最微细的心识时,遮止了一切粗分的风心,又称死有现行(死有与死异名同义)。

  3. 死殁时 -- 指有情的死亡净光心舍离了旧蕴体,投生下一世的中有;以业力故,当最微细的死亡净光心趣入另一中有身上,此时称为死殁(与中有同时,如秤低昂)。

  所以,死亡的定义是什么呢?分两种说法,在显教是指弃舍了同类种诸蕴,在密乘则是指死亡净光心现行时。不论如何,此中特应思维的是正在死亡与死殁之间的八大溶次。

  一般有情 -- 尤其是具胎生六界的南瞻部洲有情 -- 在临命终时,不论以何方式死亡,都必历经八大溶次。八大指四大 -- 地、水、火、风及四种意识 -- 白景心、红增心、黑近得心及死亡净光心。

  而八大溶次所现起的征兆与溶入的相状,于生前先行了知是有其必要的,因为能令自身当真正面临死亡时,不致于颠倒迷糊而坦然面对,根据师长或密续的说法是,当从正死亡到死殁之间将有二十五种粗分元素依次地溶入。二十五种粗分元素是指什么呢?

  是指有情的有漏(色受想行识)、基位五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四大(地水火风)、六处(即耳鼻舌身意)、五尘(色声香味触)、共成二十五种元素(5+5+4+6+5),是从正死过程开始,依次地溶入至死亡净光心而入中有。

  所谓 [ 溶入 ],是指四大等元素由前前而后后的溶入之理,那时,由收摄了各自阶段的心识所依之风的力量,不能再作业,前前元素的能力也已衰微或沓然消失(丧失功用),便依次转入后后元素,使得后后元素暂时能力增强。这可分为八组或八个阶段的溶入次第。首先,第一组色蕴溶入。

  ① 色蕴溶入的外相 -- 是外在色蕴肢体变得较前细瘦,不再有光彩、光泽、气力渐为薄弱。

  ② 基位大圆镜智溶入的外相 -- 这是一种能令眼识同时现出多境之识,此时眼识即无力取境,有如眼翳,不能明现。

  ③ 地大溶入的外相 -- 即地大溶入水大,地大功能衰微,水大力量暂时明增;同时身变干枯、松弛、身体感觉沉重似乎要沉入地底一般。

  ④ 眼根溶入的外相 -- 是眼识的净色根功能退失,眼睛已无法张开、闭合,张者恒张,即使能张眼也难以认识色尘。

  ⑤ 自相续所摄的色尘溶入的外相 -- 是色身成暗淡,失去光泽、力气耗失、与此同时,以业力故,在心的内相上,会感觉有显现如水淡蓝色般的阳焰相。

  其次,第二组受蕴溶入:

  ① 受蕴溶入的外相 -- 是意识已无力觉受到身体的粗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② 基位平等性智溶入的外相 -- 这是一种能了知受的意识,此时已无能力忆念上述心识的三种感受。

  ③ 水大溶入的外相 -- 即水大溶入火大,水大功能衰微,火大力量暂时明增;同时体内的水份、尿液、精血、唾液、汗水等都变成干涸。

  ④ 耳根溶入的外相 -- 是耳识的净色根功能消失,此时已无法听到内外之声,即使旁有他人助念佛号也听不到;尽管如此,虽不闻其声,若以诸相应的因缘为其虔诚助念,依其功德力或善根力,仍可感应道交,具有利益。

  ⑤ 自相续所摄的声尘溶入的外相 -- 耳根闻声的功能已退失,不再有内外的耳鸣。与此同时,以业力故,在心的内相上,会感觉有显现如淡蓝色袅袅上升的烟状相。

  接着,第三组想蕴溶入:

  ① 想蕴溶入的外相 -- 此阶段虽尚未断气,大概已由粗想转入了细想,以细想现行,渐渐地心识转成无记性,此时已无法忆念六亲眷属的名字、关系与意义等。

  ② 基位妙观察智溶入的外相 -- 这是一种能忆念眷属个别名义的意识,当此意识溶入时,如上述,已经退失忆念亲眷等名的能力,彼此不能回应,独自面临死亡。

  ③ 火大溶入的外相 -- 即火大溶入风大,火大功能衰微,风大力量暂时明增:同时体内的暖气(维生的主要元素之一)的能力消失,退失了消化能力。因为消化靠暖气,即使给予受食也无法增长体力,故此时不宜随意令其受用食物,否则易令拒绝食物生嗔而堕入饿鬼道,应该协助提起善念为要。

  ④ 鼻根溶入的外相 -- 是鼻根功能已渐退失,吸气时,时短且弱(吸不回来),呼气时,粗猛又长(吐气很长),这种动作辛苦持续而行。

  ⑤ 自相续所摄的香尘溶入外相 -- 是鼻识的净色根功能退失,已无能力觉受味香与否。与此同时,以业力故,在心的内相上,会感觉有显现一闪一闪像萤火虫的闪光相,或如焊接时的火星光相。

  再者,第四组行蕴溶入:

  ① 行蕴溶入的外相 -- 此阶段虽外气未断,但身体已成僵硬,无力摆动,已临近断气。

  ② 基位成所作智与法界体性智溶入的外相 -- 这是一种能忆念世间外在行为的目的之意识,当此意识溶入时,立即退失了生前曾经有过的一切想法,作法及其意义,再也无法忆念一切世间的外在的事情与目的。

  ③ 风大溶入的外相 -- 即风大溶入识大,风大功能衰微,识大力量暂时明增;同时外气已断,执命风等十种风(亦称五根本风及五支分风)-- 由体内各处趋入中脉,只剩余微细的风心在运作著(虽外气断了,但以佛法而言,并没有死,只是接续轮转另一期生命的开始而已,因细分风心仍在)。

  ④ 舌根溶入的外相 -- 舌根功能已退失,舌变短且粗厚,舌根底现蓝色。

  ⑤ 自相续所摄的味尘与触尘溶入的外相 -- 是舌净色根功能退失,不能尝受六味;同时触尘也一并溶入,其外相是身净色根功能消失,身根也都无力接触软硬,冷热等触。与此同时,以业力故,在心的内相上,会感觉有显现如明亮灯焰火光静静燃烧相(并不是有真正的火在燃烧)。

  上述为四大 -- 地水火风依次地由前前而溶入后后、收摄的情况与过程,以及临命终时外相的显现与征兆,内相上则依次现起如阳焰相、烟状相、萤火虫闪光相、明亮灯火静静燃烧相等;若平常多加思维串习,当临命终时由已了知其过程与阶段,则较不易颠倒迷失,有助于提起正念并如法应对。

  最后,第五组意识溶入:

  当有情断了外气之后,其实心识尚未舍离躯体,只是心识渐渐的转细,此时若不是修行者,大致皆已决定投生何道,因在粗想现起善恶念时就已决定了 ―― 或许这也就是应该在此一期间努力助念以为助力的原因吧!总之,都是依于念力与习气投生六道随一中有的; 但若为修行者,以功德力或瑜伽力,即使断气心识仍有能力于等持中修习法义.

  一般而言,识大溶入内分四组或四阶段,即:

  第一,溶入白景心 ―― 是风大溶入识大的第一阶段,有自性八十种分别心也依次而溶入,此时会现起白景心,在心的内相上,会感觉有显现如秋空无云、月光遍照的广皓白光相(外在实无此相现起),为什么这样呢?那是因为顶门中有如水性的白菩提的明点以水的性质而下降到心轮的左右轮脉,而到心轮中脉前即停住,故显现白光相。而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微细风心并未曾断过,只是从粗分转成细分而已。

  第二、溶入红增心 ―― 此时白景心与所乘骑风一并溶入红增心,在心的内相上,会感觉有显现如秋空无云,较白景心时更澄明广皓的日光遍照红彤彤相,为什么这样呢?那是因为心轮下方左右脉的风,都一同上升到心轮中脉下方的力量,致令脐轮与密轮依次地开启,然后脐轮中的红菩提的明点以火的性质由下方往上升逆流到心轮的左右二脉而到中脉前停住。因红菩提为红色,故会有红增相的显现(心更转为细)。

  第三、溶入黑近得心 ―― 此时红增心与所乘骑风一溶入,即现行黑近得心,又称近净光心(快到死亡净光心之前)。这分两个阶段;黑近得心上分与下分,上分现行时 ―― 在心的内相上,会感觉有显现如乌云密布、昏天暗地、临降大雨的前兆黑糊糊一片;以业力故,由中脉的上下风收摄到中脉之间的一股力量,令心的左右脉轮打开,之后上方的白菩提往下降,下方的红菩提也往上流,围绕着心的中脉中,尚未打开如宝盒合着的不死明点(指一种能量)―― 内有红白菩提,内外红白菩提尚未互溶前,如是围绕着不死明点,故有此显现,此时风心更趋转细。而后,黑近得心下分现行 ―― 内相如前上分的显现,不同在于如昏倒时心识处于暗状态,没有任何忆念,此时已将溶入死亡净光心之际。

  第四,溶入死亡净光心 ―― 此时黑近得心下分与所乘骑风皆已溶入,会感觉远离了前三种显现:

  ① 如秋空无云月光遍照的白光相。

  ② 如秋空无云日光遍照的红彤彤相。

  ③ 如乌云密布的一片黑糊糊相,唯显现有如黎明时极为明净的虚空本色(如黎明坐飞机外看远方天空的景色),这即称之为死有现行。

  会有如是显现,是因为红白菩提入了中脉,且与中脉内的不死明点的红白菩提相遇,互溶的关系,故此时风心悉已转成最极微细。当死亡净光心现行时,一般凡夫心识并没有能力现起明知,但也有瑜伽师依此而修习 [ 母子光明会 ]。

  所谓 [ 母子光明会 ] ―― [ 母 ] 是指本有的死亡净光心,[ 子 ] 是指证空性的智慧,因为当死亡净光心显现时,如空性般的一片空寂,若生前具有空观的修行力,此时即可于等持中忆念空性义,信解我即法身;依此忆念力,信解力而证法身(并非真正已得法身),故称为母子光明会(此安住于最微细的死亡净光心,凡夫约在二至三天之间)。这也印证了,无著菩萨说:[ 生前以何法多所串习,临命终时心即随彼法而转 ]之义。

  之后当中脉内的不死明点的红白菩提如宝盒打开,如秤称般,一边高则一边低,此时最微细的风心就入了中有。当不死明点的红白菩提分别从私处与鼻孔流出时(有的流滞于体内,不一定都会流出体外),尸体开始有异味,此时心识即已远离身躯,结束这一期的死有。

  五、思维死后成中有之理:

  一期生命的最初为中有(亦称中阴,介于前世死有及来世生有之间),次为生有,再者为本有,最后为死有,由死有而结束一期的生命。以惑业力故,生命的过程任谁也无以自主,皆依业力辗转又再成为六道随一的中有 ―― 另一期生命的最初。

  如何形成中有呢?乃是由死有的最后边际以双运并行的最微细风(如马 ―― 是形成中有身的主因)与心(如骑马者 ―― 是形成中有心的主因) 骤然舍离旧蕴体,而继续投取轮回生死。最初的中有之心又称还灭黑近得心,此时心会愈来愈粗,与前相反逆向而上,由现行红增心再入白景心……倒反于八大溶入的次第,一直还灭而上,由细到粗,形成中有 ―― 此为风身也是意识之身,没有血,也没有暖气,是细分的色法(有细分的四大),唯依业力寻找投生处(中有的特色是,此时不造善恶业,属于化身,身体肢分顿成,也有苦受;但中般阿罗汉例外,能在中有证果)。

  关于投生中有的迁识之理,密续的说法是:

  若投生地狱中有 ―― 前世的死有的心识离身,是从肛门而出。

  若投生饿鬼中有 ―― 心识是从口出而。

  若投生畜生中有 ―― 心识是从小便道而出。

  若投生为人道中有 ―― 心识是从眼而出。

  若投生欲界天道中有 ―― 心识是从肚脐而出。

  若投生夜叉中有 ―― 心识是从鼻而出。

  若投生非人或寻香城的众生中有 ―― 心识是从耳而出。

  若投生色界中有 ―― 心识是从眉间而出。

  若投生无色界 ―― 此类众生则不经中有,心识直接从顶门出。

  《俱舍论》则说:因身体的身根已遮止,以善恶业力故,暖气与心识分别从脚等收摄至心处,最后都由自心处舍识而入中有,这是迁识的前一阶段;而后,心处之识乃由身体各部位迁出,如投生恶趣意识从脚出,投生人道意识从肚脐出,投生天道与阿修罗意识则从心口出。

  中有众生是六道随一所摄也是轮回者(不属于六道之一);其中只有无色界没有中有。有些中有众生会见到前一世的旧蕴体(但也不含遍),此时会疑想旧蕴体是死了或没有死,仍有能力再趣入旧蕴身,但因业力故,并不想再趣入安住。

  轮回所摄的中有的本质及特色是,例如人道的中有众生:

  ⒈ 诸根具足。

  ⒉ 因为是化身,故肢节部位皆同时圆满。

  ⒊ 因为是化身,故是意识身,也是细分色身,如金刚宝石也无法摧灭阻挡(唯与彼有缘的母胎可以阻挡)。

  ⒋ 中有本身具有业力所摄的神通力,可穿墙穿壁,飞山越岭没有障碍,就如梦心般唯依于心想,一刹那间就有能力到达自己所想到之处,任谁也无力遮止。

  思维中有的安住之理 ―― 《俱舍论》说:一旦已形成六道随一的中有,就无法转变他道中有。如命终后,因恶念感得畜生道中一只流浪狗的中有,此时若前世的亲人为其超荐、培福、布施、供养等功德回向,有情本身也具因缘业力,则可转成同道的笼物狗的中有(可转变较为殊胜的同道中有)。《集论》则说:难已形成六道随一的中有,也有可能转变为他道中有且能投生他道。如有情本身具因缘业力,并藉由有德者或亲人为其广行上供下施积聚功德并广大回向,则原是投生流浪狗的中有,也可能转成投生人道的中有(可转变为殊胜的不同道中有)。

  中有的寿量 ―― 最长寿期是以人道的七天为一单位计算,在七天内,若具投生因缘,则以中有的最后边际心趣入与自有缘的母胎中形成生有,所以最短瞬也可能在一、两分钟内完成(如断气后,可能一分钟意识的转变,第二分钟可能就投生来世中有,第三分钟可能就投生来世生有,今生到来世可能几分钟内完成);也可能七天内都找不到投生因缘处,则小死一回,再形成一次随一中有,最多连续投取七次(称七七),到七七最后期,以业力故,必感得投生的因缘。

  《入胎经》则说:中有众生 ―― 只可现见同类中有众生,但若具有神通,以修行力及具清净的天眼者或诸佛菩萨则可见到中有众生,我们因业界不同,也没有如上的能力,故无法见到中有众生。

  中有的身量 ―― 大概如南瞻部洲的人道五、六岁小童身量一般。

  中有的显像 ―― 如感得恶趣中有,则现自身如黑布平铺或夜色漆黑相;如感得善趣中有,则现自身如白布平铺或月光遍布相。

  中有的色身 ―― 感得地狱中有,色身如烧黑的木炭;感得饿鬼中有,色身如水蓝; 感得畜生中有,色身如烟;感得欲界人道,天道中有,色身如金;感得色界众生中有,色身如乳白。

  中有的形状 ―― 说法不一,有说中有的形状三天半像前生,三天半像来世,此说并无凭据。

  中有的行走方式 ―― 由于是意识身也是风身,故心想即到,并不须依地而行;但本身仍有感觉走路的方式,如天道中有向上而行,人道中有平行而行,恶趣中有则是倒立而行。

  六、思维生有结生之理:

  若为胎生人道,由中有入胎投生而感得生有,则须离三种逆缘,具三种顺缘。所具三顺缘为:

  ⒈ 必须女方生理正常,已具月事者。

  ⒉ 必须男女彼此贪爱而交合。

  ⒊ 必须于男女交合之近处,欲往而趣入当生之处。

  所离三逆缘为:

  ⒈ 子宫的缺失 -- 女方的子宫不能有如青稞般上尖、下尖、中间粗、或不能如蚂蚁一样的细长,以及患有子宫诸病。

  ⒉ 种子的缺失 -- 男女不降精血、或降而太早、太晚、或者精血本身太薄弱、腐坏。

  ⒊ 业的缺失 -- 中有众生本身若未曾造过作为这对男女之子女的业缘,或这对男女未曾造过作为彼之父母的业缘,也无以入母胎。

  如前简述,今生的死有在最后边际风心趣入了下世的中有,称为迁识之旅;同样,由中有的最后边际风心,最初投生趣入有缘的父精母血中结合住母胎的第一刹那,则为生有。

  投取生有就是通称的结生。当中有众生见这对男女交合时,若投生为人道的女众,心中会想令母亲远离,而贪著父亲;反之,若投生为人道的男众,见这对男女交合时,心中会想令父亲远离,而贪着母亲。中有入胎结生之理,其感报的善恶或胜劣,都取决于过去世所造的业力因缘而决定。

  七、修习死殁结生道理的生起之量:

  宗大师说:

  [ 四大瀑流猛漂激,业绳系缚难挣脱,既入我执坚铁网,复被无明大暗蔽,无边生死生复生,三苦逼害恒相续。…… ]

  应如宗大师的教诫,如是思维我的四生六道中的一期生命四有生死流转的现行之苦及苦因 ―― 从今生中有、生有、本有到死有之间,再从来世的中有、生有、本有到死有之间,上至有顶天下至无间地狱所面临的生老病死、苦乐果报都是轮回苦谛所摄,皆由烦恼与业力所自在、所感招,流转不已;应知苦为苦及苦性,如乐亦为苦性,只不过是苦的暂息灭而已,尤应深知行苦的本质。如此觉悟四有轮转过程的过患、缺失与损害,能殷切猛利地生起欲断离此六道四生中的四有生死流转、厌背三有苦与希求解脱乐的出离心,进而勤修解脱、成佛之道。

  后行:

  观想前方明现着大乘三宝皈依境,后方是一切具恩如母有情,以此修习死殁结生之理的功德,回向自他众生成佛,尤其自他心续得生修习死殁结生之理的证量,成就三士道功德。并将此学习道次第教法的殊胜功德,以清净动机广大回向:

  回向具恩上师、南传、藏传、汉传的师长都身心安康、常转*轮。

  回向南传、藏传、汉传的圣教,久住世间。

  回向不同道场、团体、寺院法务兴隆,以法摄众。

  回向三宝慈光遍入众生心海中。

  回向在不同道场修学不同法门的佛弟子,皆能依法调心。

  至诚回向遍虚空、尽法界一切有情离苦得乐。

  回向我等能早日发起爱他胜自的菩提心。

  回向我等生生世世依止大乘善知识,圆满大乘佛道,成佛利他没有障碍。

  一切诸佛菩萨的回向,即是我的回向。

  至诚感恩上师、三宝、众生的恩泽。

  观想这一切都是唯名假立,无微尘许的自性。

  惟愿父母众生具安乐 惟愿一切恶趣恒为空

  任彼菩萨于何地安住 惟愿彼等诸愿皆成就

 
 
 
前五篇文章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十二、修习十二因缘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十三、修习解脱道――增上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十四、修习共中士道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十五、修习大悲心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十六、修习自他平等

 

后五篇文章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十、修习四谛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九、修习集谛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八、修习苦谛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七、修习共下士道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六、修习深信业果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