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智敏慧华上师:圆觉心法指归 第二篇 心法要义 贰、辨类析微 四、解缚入寂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智敏慧华上师:圆觉心法指归 第二篇 心法要义 贰、辨类析微 四、解缚入寂

  〔一、现相〕

  问:修法时,会觉得底下变得非常深广,而自己的身体,变得很长很高,这是为什么?

  师:初现高大身,如虫御木,也不可着。而且你今天当众讲出来,境界可能会失掉。但是失即不失,也不必介意。

  问:为什么在静坐中,持弥陀佛号时,看到自己前后左右,皆是长得和自己一样的弥陀?

  师:此乃诚心所感,心存佛国,圣众现前,境界乃随心而显。但你所见是光相还是色身?

  弟:应该是光相。

  师:光相亦不可住。所见皆弥陀,即无分别心,恒常无分别,则能除烦恼、破我执。《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任何瑞相显现,绝不可住着。

  问:但在做生意时,难免要对自己的产品加以夸张宣传,这样就会有分别心,该怎么办?

  师:如幻而做,视自身如幻化之人,以此幻化之身,行诸幻化之事。只是如实了知,即是修体性法,因所见所闻皆幻化,自然不住世间相,专住心于如如不动之实相。但不可如幻而做损害他人之事。

  问:曾见到某本书上云:六字大明咒即是中脉本有之音,专门闻此中脉之咒音,即能入定。是否有此说法?

  师:对的,集万念于一念,专心闻此咒音,可以入定。或进闻此咒音之性,以入体性定。

  问:持六道金刚咒时,经常会六个轮联成一片清凉的感觉,想要不执着,仍不免会去注意它,不知要如何才能破这个相?

  师:不破即破,住于不动,不取不舍。若又起念欲破,反多一层执着。所谓「不执着」,并非如木石般毫无感觉,修持当中若有任何现象现前,一定可以了知。但在现象之外,莫再想其殊胜,或作期待。若起种种联想,即是执着。

  问:在持六道金刚咒时,会感觉有一丝一丝的东西。

  师:在身内、还是身外、还是在虚空里?

  弟:好像在虚空,可是有时候又好像在身体内。

  师:在身体内,为气脉自然流通,不必特别注意。若在虚空中,有一丝一丝或一点一点的光明,乃八识幻迹,亦勿住着。

  问:在修法时,看到一道白光,在身内往上冲到头部,再向下掉落后消失,不知是何种情况?

  师:无论修法中,或下座后,一切显现皆是虚幻,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故,即便见到一道或一片光明,亦当知为如幻,勿住于光影门头。无论此光明是在身内、在身外,是动、是静,是上冲、是下落,皆勿着光相。当须永久住于无形无相、寂灭不动之体性,日积月累,经年不懈,自然能生无量恒沙功德。

  问:以前持六道金刚咒时,会感觉眼前有雾,心里很害怕。

  师:此为进步之征相,属最初步之一种,必须不住。我们修持过程当中,有任何境相现前,都应该如如不动。若此初修,便患得患失,则已离正道。即便肉眼亲见一切色相,都要不取不舍、不分别爱恶,何况此似真非真、似假非假之烟雾?即便证到遍法界之光明,亦不应住着光明。即便释迦牟尼佛现于你面前,亦不可住着。因一住着,即非「不取不舍」,既不能不取不舍,怎能证中道?

  问:如果在持百字明时,见到文武百尊现前,是否为正确无误的境界?

  师:诺那祖师曾开示:「《金刚经》就是大密宗的境界。」《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由此可知,修持中无论见到文武百尊、本尊,或者历代传承祖师现前,当知皆如梦幻,不应住着。若我说:文武百尊现前为正确境界,则你心中便存期待,乃至下次文武百尊现前时,你便会生起种种希求、依附之念,如此障碍即生。因此,在修持中,种种现象现前时,应当无住,了知是幻是梦。实则文武百尊皆是自心本有,犹如自家之人,见到亦好,见不到亦从未失去过。若能如是安住,不取不舍,则如乘顺风之船,速达彼岸,不生障碍。

  又修密行人,若修到文武百尊现前,则舍报时当更有把握。此并非因见文武百尊之相而有把握,乃因自心不住而有把握。自心不住凡间尘相,亦不住一切圣相,才能于临终或中阴更有把握。故于任何境界现前,皆当不欣不怖,安住不动。

  修密行人,常有种种感应,如见光、见佛、见本尊、见传承祖师。此时可训练自己化为一点光明,契入本尊,回归本尊剎土,或祈请本尊加被自己与一切有情,皆离障碍,一超直入本尊究竟净土。但此中亦有一关键,十分重要:无论是化光入本尊,或者是祈请加被,应当自心恒住本寂不动,如幻而作。

  又有时魔类亦能化为本尊相,来迷惑行人。如不了达如幻,着相而生种种欲求,则着其道,此后种种异相相继而现,或传咒、教手印……,使行人在不知不觉中,即成为魔眷。故当谨慎,恒住体性,观一切相、一切念皆如幻而显,则魔亦不能为障。

  问:在未修心要前,常梦见上师;修心要后,便不再梦见;最近修法松懈,又梦见上师。其中可有道理?

  师:最初是有相皈依,修心要后心念入空,再显现亦是幻有。《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应以此警惕。

  问:法界自性的显现,随因缘和修持的深浅,而有不同的现象。当任何修持中的现象现前时,是否不必去分别其高低、好坏?

  师:对的。事实上,我们也无多余时间,去分别各种现象之好坏,尤其是住于光明定中,更已无人类意识中之是非、得失、好坏等心理,故应住于不分别、不爱恶、不取舍之光明心。

  〔二、魔扰〕

  问:静坐中若见幻象,虽知是唯心所造,应如何对待?又如何分辨是佛是魔?

  师:定中种种幻相显现,可持本尊咒或六道金刚咒普度之。修密行者,常有十方护法及咒力护持,但不住相、不住念,即不易受魔类侵扰。更何况修心法者,当知佛魔皆不出自性之外,一切皆是自心所现,又何需起心动念去分办?心若着相,佛亦成魔;心不着相,魔亦如佛。

  问:顶戴上师,是否可以避免魔来干扰?

  师:顶戴上师固然可以避免魔来干扰,但更重要者,是你自己勿着世间相,亦不着殊胜光相、佛菩萨、传承等相,魔即不能侵扰于你。

  问:若光明即智慧,为何住着光相易着魔?

  师:安住法界体性光明,为极殊胜之果位修持法,十方诸佛皆依此明空三摩地而成正觉。至于修持中偶现之一点、一片、一团光明,不过表智慧初显少分而已。不仅不可住着光相之圣众或有情,即修持中对任何境界住着,皆为障碍。若见诸相非相,方见如来。究竟光明乃无相光明。

  问:在自成本尊放亮度众生时,若观想放亮度坟墓中已去世的人,或是病人、被杀的众生,会不会对自己有障碍?

  师:若是心怀怕有障碍之心态而观修,即会有障碍,因用众生心故。若唯有大悲普度之心,大悲遍满广利众生,无丝毫存念于己,则因悲心清净无染,即无障碍,且能得传承及诸佛之加持。

  〔三、业力〕

  问:是否要修到自他不二,才有能力替人担业?

  师:修到自他不二时,有能力担业,是因深住体性空,广运同体大悲之故。尝见许多造诣颇深之密乘大师,色身常很差,此皆为发愿为一切众生担业之故。以维摩诘大士修持等佛,尚且示疾,并以疾病因缘,教化三乘圣贤。可见虽心若空时业亦空,但示现起用度生时,仍须如幻受之。

  问:倘一切如幻,是否造业亦本空?

  师:性空业不空,倘未证性空,岂敢造业?倘已证性空,又何至于造业?若任意造业,即使释尊亦须受报。学佛者,首须不造恶业,因果非虚,纤毫自受。众生畏果,菩萨畏因,故菩萨时时慎其初念,制其染心,虽处暗室而不欺。

  问:业力本空,何以修了许久,妄念仍在?

  师:因业力不空(业性空而业力不空)。有妄念,乃因根本无明未破。须待破尽无明,妄念方可转为净

  念。

  问:倘若业力不空,则寂灭无法现前,是否无法证到本来?

  师:若就自证本体而言,六祖曰:「心若灭时罪亦亡」,其时能所俱空,对待全泯,何有造业受报之人?

  若于度门,既如幻起用度生,则须如幻受报,故曰「性空业不空」。试以已成就之大德观之,有者弟子无数,有者则在山洞独修,此亦不过各随其过去福德业力所现。

  若欲证本来,必须福智资粮具足,福德即六度之前五度,智德即修体性法门,福智具足,方能彻见本性,寂灭现前之时,业即空矣。

  问:「性空业不空」,龙树菩萨尚以割草因缘,断头偿债。是否已成就者,尚须分身尘剎,将债一一偿尽?

  师:已证空性之菩萨,虽偿业债,亦是如幻而偿,既不介意,亦不住着。过去之业若未消尽,在如幻法中,亦终须如幻受报。

  问:以「性空业不空」而言,学佛到底能不能消业?

  师:罪业倘至心忏悔,则可重业轻报。若自身已往生本尊剎土,或诸佛净土,彼处根本无业可言,连「业力」之名尚不可闻,又如何受报?再者,若将冤家债主度往净土,即不需偿债。

  问:修持到何等地步,即不须忏悔?

  师:菩萨到不动地之前,都须忏悔。

  问:倘愤怒而无分别可否?

  师:西藏谚云:「狮子腾跃之处,若白兔依之学样,必堕涧而亡。」你所自认无分别,实是妄念分别。

  唯彻证者,方堪任运五毒为息增怀诛之用,并非初修或未成就者所能模仿。如身根未具者,不堪挑担,其理同也。

 
 
 
前五篇文章

智敏慧华上师:圆觉心法指归 第三篇 临终成就 壹、专题

智敏慧华上师:圆觉心法指归 第三篇 临终成就 壹、专题

阿阇黎黄英桀: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狮面空行母灌顶开示

阿阇黎黄英桀: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四大天王灌顶开示

阿阇黎黄英桀: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白六臂嘛哈噶拉灌顶

 

后五篇文章

智敏慧华上师:圆觉心法指归 第二篇 心法要义 贰、辨类

智敏慧华上师:圆觉心法指归 第二篇 心法要义 贰、辨类

智敏慧华上师:圆觉心法指归 第二篇 心法要义 壹、开见

智敏慧华上师:圆觉心法指归 第二篇 心法要义 贰、辨类

智敏慧华上师:圆觉心法指归 第二篇 心法要义 壹、开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