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狮吼音·开示集:米觉多杰教言(第三天) |
 
狮吼音·开示集:米觉多杰教言(第三天)
课程:《无死甘露妙树》又称《百段引导文》 时间:2012年11月25日 藏译中:伦多祖古 今天有一项建议,每天早上诵经时,依照往昔的传统,僧众在进大殿之前,要先行三个大礼拜,我觉得奉行这个传统会非常的殊胜,即使只在佛像前做三个大礼拜,也可以积累圆满我们的福德资粮,明天请大家不要再一下子就一哄而入的进入大殿,先行三顶礼再进入。念完供茶祈请文后,法王请大家吃完饼干垃圾不要随地乱扔,要丢入垃圾桶。 波多瓦大师自语教言中提到,人为什么会希求解脱呢?最主要是来自于信心。要生起这种信心,就一定要先忆念死亡,而且并非只是了知死亡就可以生起这种信心,必须要像在心中隐隐作痛一样,日日夜夜都恒时有这种隐隐作痛的感觉,忆念死亡时也要有这种的感觉,才会生起信心。当心中真正生起深刻的[死亡无常]的觉知时,对世间物质就不会生起欲望,也不再有希求心。 当我们对世间一切皆生起厌恶心时,心中同时也会对罪恶生起忏悔心。总之,应如是想:世间所有的一切对我们都没有任何的实义,应对一切都没有贪执心。当我们对世间生起厌恶心时,对世间所有人事物都生起毫无意义的心态。 我们对世间的一点小事,都会去执着,更不用说其他了,无论如何,世间一切事物就让它去吧!它要怎么就怎样。不要太看重世间的一切。 善士与圣者们,他们不会在世间虚度光阴。阿底峡尊者与宗敦巴两位的共同弟子格西波多瓦,听说宗敦巴大师圆寂后,弟子们相聚一堂,这当中也不乏许多贪恋此生的弟子们。他就想与这种弟子混在一起,不会有什么好事情发生,于是他很早就逃离这个地方。 冈波巴大师说,平时修法要怀着[即将死亡]的心态。抱持着[随时都会死去]的想法,就不会去阿谀奉承他人。奉承他人,有顺缘和违缘,顺缘有二种:一种是看到他人对自己的利益而去奉承他,第二种是因为他人的权势而不得不去奉承他。然而,我们修行者并不需要对他们有任何的奢求,所以我们不需要去看任何人的脸色。 有人会想,乞丐为了乞求一点食物,他们需要去看别人的脸色。所以这些厌恶世间的修行者们即便如乞丐般生活,也必须为了衣食去奉承、去看别人脸色的话,这是错误的观点。乞丐因为尚未了却对此生的贪恋心,他们才会去奉承他人,但是一个厌恶此生的人,为什么要为了衣食而去奉承他人呢?如果自己前世有造化,你不需要任何造作自然而然会得到衣食。一个厌离世间的人,他要依靠前世的造化与福泽而得到衣食,但是乞丐因为贪恋着此生,他们永远不懂得知足,一直辗转徘徊于衣食的欲望中。 今生能否获得衣食,并不在于对不对他人奉承,而是缘自前世有积累今生可以获得衣食的福泽资粮,如果有,今生就会任运成就;否则,前世若未积累福泽资粮,今生再怎么去奉承他人也不会获得衣食的圆满。 因此,一个能忆念死亡的人,他会想到[死期无定,死亡无常]。有的人认为,在年老之前先承办世间的事情,等年纪老了才承办出世间的事,才去修法;或者说年轻时当在家人,等年老了再来出家,真正的修行者并不会这样,他们知道死亡无常,死亡不会等到年老时才发生。 总之,此生在心中就要发誓:即使死去,我也不去承办世间的琐事。如果要这样去承办世间的琐事,那还不如早早死去。依着前世修行的福泽而今生获得的衣食,抱持这种心态去修持,而不特别为了衣食而去奉承他人。 有人这样想:我可以去做世间的事情,同时也去修法,如此我既可以圆满世间法,又可圆满出世间法。认为自己在出世间是一个很好的修法者,在世间也可以成为一个世间的人。其实,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两者不可能同时承办,有句话说[贪恋此生非行者],一个贪恋此生的人不可能成就出世间法,何以说呢?往昔如理如法的一切大德们,即使只有短短一剎那的时间也不去作世间琐事。 现代只能称为是佛法表相的时代,因此不可能承办非常圆满的出世间法,如果有人声称他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都可以同时进行,其实他们已经成为修持世间法的人了。 波多瓦格西说,不要去找别人的过失,看看自己的过失,要反观自心,看自己有没有行持经典中所说的真实的佛法。或者是承办世间法的人,要看自己是否是,真实的世间法或是真实的出世间法的行者呢? 所谓的[真实],意即没有任何迷惑的修持。承办世间法和修持出世间法两者为何不能同时进行呢?因为承办世间法一定会产生世间八法,但修持出世间法时务必要断除世间八法。世间八法分三种:白世间八法、黑世间八法、花世间八法。白世间八法,据说登地菩萨会具足此项。至于黑世间八法,修行者务必要断除。 修行人一定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修法上,把承办世间法视为次要,如果颠倒了把主要精力放在世间法上,那就错了!好比说一个木匠,制作木制品才是他的本分。一般人会分成很多种类,以修行人而言,他必须修持出世间法,世间法就适可而止的去作,能成办世间法则可,若不能成办也不一定要刻意去成办。 在噶举大祈愿法会时会聚集很多人,也有很多出家众,有的人平时不是出家众,但在此时他们忽然间变成了出家人,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状况。我们来到祈愿法会,要观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以及慈悲心,即使不懂得生圆次第,至少也要懂得为了佛法常住与兴盛而发愿,这样才俱足了参加祈愿法会的真实意义。而非是为了在祈愿法会时获得供养与资具,而穿上出家服,以这种心态参加祈愿法会就会与教法背道而驰。 总之,所谓世间八法,修行者最主要是行持出世间法,即使是吃饭,或者系腰带时,也要反观自心,不要让它成为了世间法。这样是不是觉得很困难呢?但是我觉得会有一些殊胜处,有时候我们仅仅只吃一口食物(糌粑),也要远离粗恶的世间法,我们即使不能融入佛法,也不要融入恶法。 当我们在闻思修持佛法时,不要让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相互掺杂,一定要让自己的修持,完完全全成为纯粹出世间法的修持。因此,即使你在学习五部大论,听课或讲课时,心态一定要尽力的相融于佛法中,让自己的思惟与行动如理如法。 第八世噶mb米觉多杰在引导文中曾提到过,噶举派一些僧众们曾经毁谤第八世噶mb米觉多杰,他们说在历代的法王之中,第八世是最差的一位,为什么呢?他们说第八世噶mb不作任何的教授,也不引导徒众和弟子。但米觉多杰说,我也没有任何的办法,所谓的引导,就要像引导一位盲者一样,在佛法中一定要引导趋入三学的道路上,但是我虽然作了引导,但是没有人跟着我一起走,没有人进入我所指引的修持道路上。虽然我非常用力的拉他们,但他们却拼命的往回拉,就像一条狗,如果它不愿意往前走,即便我们再怎么地去拉拉它,它也会往回拉,所以主人往前拉,狗往后拉,僵持不下。 当上师传授引导文时,尽力将弟子们引导至三学的道路上,但是弟子们却说我不去这个地方,我要去另一个地方,如果是这样的心态,那么即使宣讲再多的引导文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家人和出家人的身份不可能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修善和造恶这两件事不可能同时间进行,而修持出世间法和承办世间法两件事也不可能同时进行,两者必须选其一,必须分得非常清楚,否则,一会儿承办世间法,一会儿修持出世间法,这样的话,两者都不可能获得成就。 如果你为了要修持来世的果报,那一定要修持三戒的学处,平时要时时刻刻观待自己的身口意三门在做些什么,时时刻刻反观自心,否则放逸散乱于世间法上,不可能成就出世间法,如此言行举止也会出现很多的错误与过失。 若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只要自己不饿不寒冷就可以了,要把世间的物质看成是老虎面前放一堆草一样,毫无用处。有一些没有忆念死亡无常的人如果听到这些,可能会想我在说一些欺骗大家的话。我们不要说其他恶业了,仅仅是嘴皮动一动就会造作很多恶业。我虽然不能清楚的记住这个偈文,但这里主要的意思是:如果是我自己的话,我就会买一把锁,锁住自己的嘴巴,然后把钥匙交给别人保管,等到自己需要讲法时再开锁,平时嘴巴用不着时就把它锁住,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仅仅是口业,可能就会令我堕入恶趣。身口意的行为业力,都会令我们投生恶趣。波多瓦格西说,之所以看到这些过患,他对世间的财物名望,早已都厌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