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觅寂尊者:《墙外经》注 经文及解释 |
 
觅寂尊者:《墙外经》注 经文及解释
《户外经》 /觅寂比丘 译 1. 他们站着在牆外,及马路的交接处, 他们站在门柱旁,来到了自己的家。 2. 准备丰盛的食物,饮料主食与副食, 由于有情的业缘,无人能记得他们。 3. 他们由于有悲愍,如此布施为诸亲; 饮料食物皆清淨,殊胜适时与适宜。 4. 『愿此(施与)诸亲戚,愿诸亲戚得快乐!』 来此聚集诸亡亲,他们来集于此处, 5. 丰富食物并饮料,他们恭敬的随喜: 『我们所得之原因,愿我们亲戚长寿! 6. 已对我们的供养,施者并非无果报。』 那裡既没有农耕,那裡也没有牧牛, 7. 同样的没有贸易,也没有黄金买卖。 由此布施而赡养,亡故在那的饿鬼。 8. 就如高处的流水,向着低处而运流; 如是由此的布施,愿能资益诸饿鬼! 9. 就如充满的流水,得以遍满于大海; 如是由此的布施,愿能资益诸饿鬼! 10. 『他曾施我为我做,他是我的亲与友。』 忆及先前他所做,应为饿鬼行布施。 11. 不要哭泣勿忧愁,不要任何的悲泣! 处在如此的亲戚,对那饿鬼无利益。 12. 做了这样的布施,施与僧团善住立, 如此长夜有利益,凡他所处皆资益。 13. 已经示此亲戚法,供养饿鬼实广大, 布施比丘威力强,你们福德实非小。 --01/10/07 11:02:51 PM Bhikkhu Santagavasaka ◆◆◆ ◆◆◆ ◆◆◆ 《阐明胜义》 《户外经》的解释 Kh.A.(VII.) 已经到了解释『站在牆外』等《户外经》义理的顺序。在说了此(经)排在这理的目的后,我们将解释该义。 此中,当知虽然此《户外(经)》并没有依照世尊所说的次第,但可以显示(此经排在《宝经》之后的)目的为:「在显示了先前在那裡由于放逸于奉行各种善业,投生于地狱或畜生时;即使这裡投生于比较殊胜的饿鬼之处,也应当不放逸的修(诸善法)。」或者显示「为了平息广严城〔毘舍离〕的诸鬼神之灾难而说《宝经》;为了有些人的类似情况(而说此经)」,这是此(经)排在这裡的目的。接着解释其义: 由谁、何处、何时、为什麽说《户外(经)》? 在作解释时,由于一切依照顺序而成善造, 因此,我将以那方式而作(解释)。 「由谁、何处、何时、为什麽说此(经)?」可说为:由世尊所说。在王舍城,在为摩竭陀王【202】随喜的第二天(时而说)。为了解说此义,在此我们应当详细的解说: 在九十二劫之前,有一个城市称为咖西(Kasi),那裡的国王称为胜军(﹙Jayasena﹚佳呀些那),他的王后称为西丽玛(Sirima),她怀了称为噗沙(Phussa弗沙)的菩蕯,次第的出生乃至自己觉悟了正自觉。胜军王生起了我执:「我的儿子出家了之后成佛,佛只是我的,法是我的,僧是我的。」一切时只由自己护持,而不给其他人(供养的)机会。世尊的三个同父异母弟弟想着:「诸佛出世乃是为了利益一切世间,而我们的父亲不给其他人机会,我们如何才能供养世尊呢?」他们想:「我们想想有什麽方法!」他们想到了:假如使令边境叛乱时就有可能。当国王听到:「边境已经叛乱了。」就派三个儿子去平息边境(的叛乱)。他们平息后就回来。国王很满意,就给他们愿望:「你们想要的,就可以拿取。」他们说:「我们想要护持世尊。」(国王)说:「除了这个之外,你们拿取其它的。」他们说:「我们不需要其它的。」「那麽你们作了限定才拿取。」他们请求七年,国王不给;如此五、四、三、二、一(年)、七个月、五、四(个月),直到请求三个月,国王才给与:「(好,)你们拿取。」他们获得了愿望后非常的满意,就前往世尊处,礼敬后,说:「尊者,我们想要护持世尊三个月,尊者,愿世尊同意我们这三个月雨安居(的供养)!」世尊以默然而同意。 接着,他们派人送信给他们自己【203】地方的负责人:「这三个月我们要供养世尊,你(负责准备)建造寺院等一切护持世尊所需!」在一切完成后,他(负责人)回报他们(王子)。他们(王子)穿着了黄色的衣服,和两千五百位服侍的男子一同带着世尊到(自己的)地方,提供寺院,并恭敬地护持。他们有一位长者之子有妻(已婚)的财务官,有信心、淨信。他恭敬地布施佛陀为首的僧团所施之物,那位地方的负责男子接受了之后,和一万一千位当地的男子恭敬地安排着。在那些人当中,有些人(信)心退减了,他们对那布施的所施法作了障碍,他们自己吃了(供养僧团的食物),并且放火烧了斋堂。在自恣(雨安居结束的仪式)之后,王子们向世尊行了大礼敬,并把世尊归还他们的父亲。世尊在回到那裡后,即般了涅槃。 国王、诸王子、那位地方的负责人、那位财务官以及他们的侍从次第的去世而投生天界;而那些信心退减的人则生在地狱。如此他们两众(一众)从天界(投生)到天界,(一众)从地狱投生到地狱过了九十二劫。 当在这贤劫(bhaddakappa)迦叶(Kassapa)佛之时,那些信心退减的人生为饿鬼。人们指定为与自己有亲戚关係的饿鬼作布施:『愿(此施福回向给)我们的亲戚!』而他们获得了成就(达成目的)。那时,这些饿鬼见了之后就前往迦叶世尊处,问:「尊者,我们是否也能够如此地获得成就呢?」世尊说:「现在你们无法【204】获得,但未来将有一位称为乔达摩的佛陀(出世),在那位世尊之时,将有一位称为频毘沙罗的国王,他是你们九十二劫前的亲戚,他将指定为你们对佛陀做布施,那时你们将能够获得(成就)。」据说,在说之时,那些饿鬼就好像在说:「明天你们将能够获得」一样。 接着,再经过一佛之间,我们的世尊出现于世间。那三位王子和他们的两千五百位随众从天界死没,出生在摩竭陀国的婆罗门家庭,次第的由仙出家者出了家,成而三位象头山〔伽耶山〕的结髮外道 ;而那位地方的负责男子,即成为频毘娑罗王;那位财务官居士,成为毘舍佉(Visaka)大长者(银行家);他的妻子成为长者(银行家)的女儿,名叫法施(Dhammadinna);而一切所有的随从,成为国王的随从。在我们的世尊出于世间后,经过了七个七日,次第的来到波罗奈(Baranasi),首先为五比丘转了法轮,并调伏了有两千五百位随从的三位结髮外道,接来到王舍城。就在当天,使前往(世尊)那裡的频毘娑罗王和十一那由他(十一万)的诸婆罗门、居士住立于(軆证)须陀洹果(初果)。当时,国王以明天的食物邀请,(世尊)同意了之后,诸天之王帝释在前行(,说): 「与先前〔古〕的诸结髮者俱, 由调御而已经调伏,由解脱而已经解脱, 就如黄金环的金色,世尊进入王舍城。」 在唱如此讚偈之时进了王舍城,(世尊和僧团)在王宫接受了大供养。那些饿鬼由于希望:「【205】现在国王将指定为我们布施了!现在将指定(为我们布施了)!」而围绕站在那裡。然而国王在做了布施之后,只是思考世尊的住处:「世尊能够住在哪裡?」并没有指定为谁做布施。诸饿鬼由于断了希望,夜间在王宫发出极为恐怖的叫声。国王害怕、恐惧、惊吓,在夜过天晓,(国王)对世尊说:「我听到了如此的声音,尊者,我将会发生什麽事情吗?」世尊说:「大王,不用害怕!没有什麽恶事将会发生。事实上那是你过去亲戚的饿鬼所发出的(声音),他们期待而思考着:『(国王)将指定为我们对佛陀做布施』,而昨天你并没有做指定,由于断了希望,所以他们才发出恐怖(的叫声)。」(国王)他说:「尊者,假如现在布施,他们能够获得吗?」「是的,大王。」「尊者,那麽请世尊今天接受供养!我将指定为他们做布施。」当时世尊同意。 国王回去王宫准备大供养,并派人通知世尊已到适时。世尊和比丘僧一起到了王宫,坐在敷设好的座位。那些饿鬼也(想着):「今天我们能够获得。」来到而站在牆外。世尊使他们(饿鬼)的一切让国王显现(看得见)。当国王在布施水而指定:「愿这个(回向)给那些亲戚!」就在那刹那,那些饿鬼就生在被莲花所覆盖的莲池中。他们在那裡洗浴、饮(水),止息了苦恼、疲劳与口渴,而成了金黄色。当国王指定(为他们而)布施粥、副食与主食时,就在那刹那,他们生起了天界的粥、副食与主食;当他们食用后,就成了诸根(五官)满足。那时,当指定(为他们而)布施衣服、住处后,【206】他们就生出了天界的衣服、天界的车乘和天界的宫殿、敷具、卧具等种种庄严。凡他们的成就,世尊决意(国王)一切都能显现。国王当时非常的欢喜。当世尊已食满足后,为了给摩竭陀王随喜,而诵了「站在牆外」的偈颂。到此已经简略的解说此:「由谁、何处、何时、为什麽说《户外(经)》?解释了那一切」的本母,以及详细的阐明了。现在我们将依照顺序而解释「牆外」(等)义。即是: 1. 在第一偈:「牆外(tirokutta)」是指牆的另一面而说。 「站着(titthanti)」是排除了坐着等,这是所处之词。就如在说前往城牆的另一面和山的另一面时,而说成他到城牆外、山外无障碍一样;这裡也是同样的,当站在牆的另一面时,说成:「站在牆外」。「在马路的交接处(sandhisivghatakesu ca)以及在马路的交接处)」:这裡的「交接(sandhi)」是指四义路,而且即使房屋的交接处、牆壁的交接处和光线的交接处(窗口)也称为(交接)。而「马路的交义处(sivghataka)」是指三义路口而说。和前面的(交接)结合而诵在一起,而称为「以及在马路的交接处」。「他们站在门柱旁」即是依靠城门、房门的柱子而站着的意思。「来到了自己的家」:这裡「自己的家」是指过去亲戚的家和过去自己是主人(所拥有)而且住过的家而说。由于他们对这两者取自己的家想而来,所以说:「来到了自己的家」。 如此,世尊显现使国王看见许多饿鬼,他们即使过去未曾住过,但以自己家想而来到(频毘沙罗的王)宫,站在牆外、马路的交接处、门柱旁。他们如此做是由于嫉妬和悭悋的结果。有些(饿鬼)留着【207】蓬乱长的鬚髮,(暗黑的脸,)关结鬆弛、悬垂、而且枯瘦、粗恶、污黑的肢軆(手足),看起来就像各处被火烧过的棕榈园一样。有些(饿鬼)被飢渴所逼,(如被鑽火木所刺破,)其胃起伏,从口喷出火焰,遍烧身軆。有些(饿鬼)咽喉之管小如针孔,腹相如山,即使获得饮食,想吃也无法吞嚥;以及被飢渴所逼而无法享用其他之味。有些(饿鬼)互相舔其他有情破了的水疱、脓疱口所流出的血、脓与关节滑液,在尝之时如获甘露,看起来极为厌恶、丑陋与恐怖。(所以世尊诵出此偈:) “Tirokuttesu titthanti, sandhisivghatakesu ca; dvarabahasu titthanti, agantvana sakam gharam.” 他们站着在牆外,及马路的交接处, 他们站在门柱旁,来到了自己的家。 在诵了(此偈)之后,为了显示他们所造(之业)的可怕(强大),所以诵出「丰盛的食物、饮料」等第二偈。 2.此中,「丰盛(pahute)」是指不少、很多之意,即就「如其所需」而说。「吧(ba)」的音节也可以拼成「帕(pa)」的音节,例如:「有很多(pahu),而没有养育」等 。有些也诵成‘pahute’和‘pahutam’,这是比较鬆弛的诵法。 食物和饮料为「食物、饮料(annapanamhi)」;主食和副食为「主食与副食(khajjabhojje)」,这即是显示吃的、喝的、嚼的、尝的四种食物。「准备( upatthite)」即接近站着,乃就给与、准备、溷合而说。「竟然无人能记得那些有情(na tesam koci sarati sattanam )」即母亲、父亲或儿子没有人记得那些投生在饿鬼界的有情。为什麽呢?「由于业缘(kammapaccaya)」。他们自己所作的是区分为不布施、遮止布施等吝啬的【208】业缘;由于他们的业,使诸亲戚无法记得(为他们布施)。 (这偈颂)来显示即使有不少的食物、饮料等现前,那些饿鬼还是游行着,希望(他们)亲戚:「或许(我们的亲戚)会用某物品指定为我们布施」,然而他们所造的是极为痛苦果报的业缘,所以竟然没有任何亲戚能够记得(指定为他们布施)。 如此世尊说: ‘Pahute annapanamhi, khajjabhojje upatthite; na tesam koci sarati, sattanam kammapaccaya.’ 「准备丰盛的食物,饮料主食与副食, 由于有情的业缘,无人能记得他们。」 接着说:「如此布施为诸亲」(等)的第三偈,再度地讚歎指定为投生在饿鬼界的亲戚做布施。 3. 此中,「如此(evam)」乃譬喻之词。这有两种结合方式:「 即使由于那些有情的业缘不能记得(他们),但由于悲愍而如此为诸亲戚布施」;或者「就如凡有以清淨、殊胜、适时与适宜的饮食为诸亲戚布施;如此,大王的布施也是出于悲愍。」「布施(dadanti)」是指布施、指定、施与。「诸亲戚(batinam)」是母亲和父亲的结合。「凡是(ye)」任何诸儿子、女儿或兄弟。「有(honti)」即是存有。「悲愍(anukampaka)」想要利益、寻求利益。「清淨(sucim)」即是离垢、好看、悦意、如法、以法获得。「殊胜( panitam)」即是最上的、最胜的。「适时( kalena)」是指在诸亲戚的饿鬼来站在牆外等之时。「适宜(kappiyam)」是指适当、适合、适于诸圣者所使用的。「饮料食物(panabhojanam)」是指饮料和食物;这裡是以饮料和食物为首的一切所施法为意趣。 如此世尊讚歎摩竭陀王以悲愍而为诸饿鬼的亲戚布施饮食而说: “Evam dadanti batinam, ye honti anukampaka; sucim panitam kalena, kappiyam panabhojanam.” 「他们由于有悲愍,如此布施为诸亲; 饮料食物皆清淨,殊胜适时与适宜。」 (的偈颂)。接着显示为他们做布施的方法,而说:「 愿此(施与)诸亲戚」(等)的第四前半偈。 4ab. 而这(半偈)应当与第三前半偈相结合:「他们由于有悲愍,如此布施为诸亲【209】:『愿此(施与)诸亲戚,愿诸亲戚得快乐!』」由于以「如此布施『愿此(施与)诸亲戚!』」来显示这裡是由方法之义的「如此(evam)」之字为所施之法,而非其他方式。此中,「此(idam)」是显示所施之法。「哦(vo)」只是不变词〔质词〕而已,就如:「阿那律(﹙Anuruddha﹚阿努卢达),你们是否和合、欢喜」和「凡诸圣者」如此等,而不是所有格。「愿诸亲戚(batinam hotu)」即是愿投生在饿鬼界的诸亲戚。「愿诸亲戚得快乐(sukhita hontu batayo)」即是愿投生在饿鬼界的诸亲戚享受此快乐! 如此,世尊说: ‘idam vo batinam hotu, sukhita hontu batayo.’ 「愿此(施与)诸亲戚,愿诸亲戚得快乐!」 以显示所应布施投生在饿鬼界的诸亲戚的方法。然而由于在说「愿此(施与)诸亲戚」之时并没有由他人所做的业给与他人结果,只是由那样指定(布施)该物品成为亲戚们善业的助缘;因此就在(布施)该物品的刹那即产生善业的结果。为显示(此义而世尊)说:「他们来此处」(等)的第四后半偈和「丰富食物并饮料」(等)的第五前半偈。 4cd-5ab. 其意义为:在做布施时从各处来这裡聚集的那些诸亡亲(亲戚的饿鬼),将它们结合或合併了而说(成这样的偈颂)。一同地来这裡为「来集(samagata)」,即是为了:「我们的亲戚们指定为我们而做布施」这样的目的而一同来(集)而说。「丰富食物并饮料(pahute annapanamhi)」即是自己以丰富的食物和饮料作指定。「他们恭敬的随喜(sakkaccam anumodare)」即是由相信业果不捨敬重,心无散乱的以:「以此布施愿我们有利益与快乐!」如此而欢喜、随喜,生起喜与喜悦。 【210】世尊为了显示就如投生在诸饿鬼界者就在那刹那善业所产生的果报而说: ‘Te ca tattha samagantva, batipeta samagata; pahute annapanamhi, sakkaccam anumodare.’ 「来此聚集诸亡亲,他们来集于此处, 丰富食物并饮料,他们恭敬的随喜。」 (的偈颂)。接着由依于诸亲戚而领受所产生的善业之果,为了显示感激那些亲戚们,而说「愿(我们亲戚)长寿」(等)的第五后半偈和「已对我们的供养」(等)的第六前半偈。 5cd-6ab. 其意义为:「愿他们活得久(ciram jivantu)」即是愿他们长寿。「凡由他们的原因(yesam hetu)」即依靠他们为原因。「我们的亲戚们(no bati)」即是我们的亲属们。「我们所得(labhamase)」是指我们获得;即是他们自己在说(感激之词)的那刹那而获得成就。(饿鬼)成功地在布施的刹那产生结果有三种要素:饿鬼们自己随喜、施主们指定(为他们做布施)和应施者的成就(即是以佛为首的僧团)。当中施主们为殊胜的原因,因此说:「我们所得之原因」。「已对我们做供养(amhakabca kata puja)」即是以「愿此(施与)诸亲戚」如此指定此布施以及为我们做供养。「施者并非无果报(dayaka ca anipphala)」是指凡诸布施者做施捨所成的业,在那相续的布施之果是不会没有结果的。 在此(可以问)说:「只有投生在饿鬼界的亲戚们可以获得或是其他(众生)也可获得?」这点当生闻婆罗门在问世尊时,(世尊)已经回答了。这裡我们应当引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如说:「乔达摩尊者,我们诸婆罗门给与布施,我们相信(所作的布施):『愿这布施能资益(我们)血亲的先亡!愿这布施(我们)血亲的先亡能得受用!』乔达摩尊者,这布施是否能资益有血亲的先亡?有血亲的先亡是否能得受用这布施呢?」 「婆罗门,有些(处)可能资益,有些(处)则无法资益。」 「乔达摩尊者,有哪些(处)可能资益,有哪些(处)无法资益呢?」 「婆罗门,这裡有人,杀生、……略……、邪见,【211】他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地狱。地狱诸有情的食物,他(依那食物)在那裡生存,他(依那食物)在那裡住立。婆罗门,该布施无法资益处在那裡的(有情)。 再者,婆罗门,这裡有人,杀生、……略……、邪见,他身坏命终之后投生畜生。牠(依)诸畜生有情的食物在那裡生存,牠(依那食物)在那裡住立。婆罗门,该布施无法资益处在那裡的(有情)。 再者,婆罗门,这裡有人,离杀生、……略……、正见,他身坏命终之后投生人类的朋党……略……投生诸天朋党。他(依)诸天的食物在那裡生存,他(依那食物)在那裡住立。婆罗门,该布施无法资益处在那裡的(有情)。 再者,婆罗门,这裡有人,杀生、……、邪见,他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到饿鬼界。他(依)诸饿鬼界有情的食物在那裡生存,他(依那食物)在那裡住立。或者当有他在此世的朋友、友人、亲属、血亲施与时,他也可(依那食物)在那裡生存,他(依那食物)在那裡住立。婆罗门,这是可能的,该布施可以资益处在那裡的(有情)。 「乔达摩尊者,假如血亲的先亡并没有投生在那裡,谁受用该布施呢?」 「婆罗门,其他投生在那裡的血亲先亡,受用该布施。」 「乔达摩尊者,假如血亲的先亡并没有投生在那裡,也没有其他血亲的先亡投生在那裡,谁受用该布施呢?」 「婆罗门,这是不可能,这是不会发生得,在这长时(在这麽长久的生死轮廻)没有先亡的血亲(投生在那裡)。婆罗门,而且,施者并非没有果报。」【212】 如此世尊显示摩竭陀王其投生于饿鬼界的过去亲戚们依于(国王)而成就的感谢说:「大王,你的这些亲戚们由于你的布施而成就,(他们)欢喜的随喜: ‘Ciram jivantu no bati, yesam hetu labhamase; amhakabca kata puja, dayaka ca anipphala.’ 『我们所得之原因,愿我们亲戚长寿! 已对我们做供养,施者并非无果报。』 接着,显示那些投生在饿鬼界者除了从此界所布施的而赡养外,没有其它农耕、牧牛等成就所得的原因,所以说「 这裡既没有农耕」(等)的第六后半偈和「同样的没有贸易」(等)的第七偈。 6cd-7. 这裡是该义的解释:大王,在饿鬼界那裡,没有使诸饿鬼能够依赖达成所得的农耕。「那裡也没有牧牛(gorakkhettha na vijjati)」即不仅没有农耕,在饿鬼界那裡,也没有使诸饿鬼能够依赖达成所得的牧牛。「同样的没有贸易(vanijja tadisi natthi)」即同样地,也没有使他们达成所得原因的贸易。「也没有黄金买卖(hirattena kayakayam )」即同样地,在那裡也没有使他们达成所得原因的黄金买卖。「由此布施而赡养,亡故在那的饿鬼(ito dinnena yapenti, peta kalagata tahim)」即只是由这裡的亲戚、朋友或同伴的布施而使他们的自軆存活。「诸饿鬼(peta)」即投生在饿鬼界的诸有情。「亡故(kalagata)」即是自己已到死亡之时;也诵成:‘kalakata’。即是死亡、去世之义。「在那(tahim)」即是在饿鬼界那裡。 如此,(所以世尊)说: (‘Na hi tattha kasi atthi, gorakkhettha na vijjati; vanijja tadisi natthi, hirattena kayakayam.) ito dinnena yapenti, peta kalavkata tahim.’ (那裡既没有农耕,那裡也没有牧牛, 同样的没有贸易,也没有黄金买卖。) 8-9. 由此布施而赡养,亡故在那的饿鬼。接着,现在以「下在高处的雨水」这二偈的譬喻来阐明该义。其意义为:就如乌云下在高处、陆地、小丘的土地部分之雨水流往低处,使流、到、达土地部分的山谷、低漥处。同样地,【213】在此所做的布施能资益、生起、显现(助益)诸饿鬼。饿鬼界就如水所流的低漥处;布施的资益就如所流的水。如说:「婆罗门,这是可能的,该布施可以资益处在那裡的(有情)。」以及就如溪谷、小溪、溪流、枝流、小水池、大湖泊所会合的流水充满了大河后遍满了大海;同样地,由此所做的布施,以前面所说的方式而资益诸饿鬼。 如此世尊以譬喻来阐明「由此布施而赡养,亡故在那的饿鬼」的此义。(而说: ‘Unname udakam vuttham, yatha ninnam pavattati; evameva ito dinnam, petanam upakappati. Yatha varivaha pura, paripurenti sagaram; evameva ito dinnam, petanam upakappati.’ 「就如高处的流水,向着低处而运流; 如是由此的布施,愿能资益诸饿鬼! 就如充满的流水,得以遍满于大海; 如是由此的布施,愿能资益诸饿鬼!」) 接着,由于那些饿鬼期望有所获得(而想):「我们将由此获得某物」而来到亲戚的家,然而他们并无法乞求:「请给我们这个!」,因此为了显示唤起良家之子应当为他们做布施的回忆之事,所以说:「他曾施我」(等)的这(第十)偈。 其意义为:他曾经给我钱财或稻穀(为「他曾施我(adasi me)」);以及他曾经亲自致力为我做事(为「他曾为我做(akasi me)」)。由母亲和父亲所结合者为「我的亲戚(bati me)」;以及亲爱而可以作避难处者为「朋友(mitta me)」;以及如此和我一起在尘土中嬉戏者为「同伴(sakha me)」。如此忆起一切应为诸饿鬼做布施而当做布施。‘petanam dakkhinam dajja’也诵成‘petanam dakkhina dajja’。其意义为:应当施与为「应布施(dajja)」。是指什麽呢?由于忆起「他曾经施我」等方式而回忆起过去为我做的而为亲戚们(做)布施而言。当知主格乃具格〔作格〕的范围(结果)。 「『他曾施我为我做,他是我的亲与友。』 忆及先前他所做,应为饿鬼行布施。」 【214】接着,显示为亡故的亲戚而处于哭泣、忧愁等,不但对他们没有任何的利益;对他们哭泣、忧愁等,也只是自我痛苦而已,而无法为诸饿鬼带来任何利益,所以说「不要哭泣」(等)的这(第十一)偈。 此中,「哭泣(runnam)」是指哭、哭泣、落泪,这显示身軆的苦迫。「忧愁(soko)」是指忧愁、悲愁,这显示心的苦迫。「悲泣(paridevana)」是指由于被亲戚的不幸所触而哀嚎:「我的独子,你在哪裡啊!」「亲爱的啊!」「可爱的人啊!」等方式而讚歎其德,这显示语的苦迫。 12.如此世尊以「哭泣、忧愁以及其他的悲泣,这一切对饿鬼们没有利益而只是自我苦痛苦而已;而显示处在如此的亲戚(evam titthanti batayo)」其哭泣等没有利益的情况,(所以说:「不要哭泣勿忧愁,不要任何的悲泣!处在如此的亲戚,对那饿鬼无利益。」)接着显示摩竭陀王所做的布施之有利的情况,所以说「但当这样的布施」(等)的这(第十二)偈。 其意义为:大王,今天你指定为自己的亲戚所做的这个布施,由于僧团是无上的福田,所以因僧团而善住立,对那些饿鬼能带来(资益)长夜的利益;即是就成就、有结果而说。而(这裡的)「资益」是指即刻的资益而言,是刹那的资益而不是久(延迟)的;就如以刹那的辩才而说:「如来的辩是即刻的」。如此,这裡是以刹那的资益,说为即刻的资益。或者以所处之处,如:「婆罗门,这是可能的,该布施能资益处在那裡(的众生)」所说。而这裡乃指资益处在飢渴饿鬼(khuppipasika)、食他吐出物饿鬼(vantasa)、他施活命饿鬼(paradattupajivi)和烧渴饿鬼(nijjhamatanhika)的区分(之饿鬼)而说。就如在给与一大钱(kahapana)时,在世间说成:「他给【215】一大钱。」而关于此「资益」之义的解说,乃就「显现、生起」而说。 13.如此世尊显示国王所做的布施之有利情况,而说: “Ayabca kho dakkhina dinna, savghamhi suppatitthita; Digharattam hitayassa, thanaso upakappati”ti. 「做了这样的布施,施与僧团善住立, 如此长夜有利益,凡他所处皆资益。」 接着,由于已经指出了诸亲戚对亲戚们所做、应做布施的义务、工作之亲戚法;或者其所作的,也可以指示(教)很多人(说):「你们应当圆满诸亲戚对亲戚们所做、应做布施的义务、工作之亲戚法,而不要无益的哭泣等,那是自我的痛苦而已。」而且为诸饿鬼所做的供养(其结果)是广大的,能使饿鬼们证得天界的成就;以及以食物、饮料等对以佛为首的僧团做供养,使令满足,由诸比丘的悲愍等德眷属之力,所生施捨之思,其福德是不小的;因此,世尊以(「已经示此亲戚法」(等)的这(第十三)偈之)如实诸德来讚歎国王。 「已经示此亲戚法,供养饿鬼实广大, 布施比丘力量强,你们福德实非小。」(以这偈作结束) (这第十三偈的意思为):「已经示此亲戚法(so batidhammo ca ayam nidassito)」以这首偈的(第一)行(显示)以说法来教导国王;显示亲戚法即是这裡的教导。「供养饿鬼实广大(petana puja ca kata ulara)」即以此来劝导;这裡讚歎「广大(ulara)」是鼓励一再地作供养。「布施比丘力量强(balabca bhikkhunamanuppadinnam)」即以此来鼓励;(就如):「如此种类布施的力量」以增长的能力来鼓舞布施的力量。「你们福德实非小(tumhehi puttam pasutam anappakanti)」即以此来使欢喜;当知称讚其所追求的福德是(令人)喜悦的,以如实之德来讚歎【216】使生欢喜。 在开示结束时,由于对所解说的投生饿鬼界之过患(产生)悚惧心而如理精勤,八万四千生物(证得)法现观。在第二天,世尊也再为诸天、人开示此《户外(经)》;如此直到第七天也是同样的(诸天、人证得)法现观。 Paramatthajotikaya Khuddakapatha-atthakathaya 《阐明胜义》-(诸)小的注释 Tirokuttasuttavannana nitthita. 《户外经》的解释已经结束.
---------------------------------------------------------------------------------------------------------------- 更多觅寂尊者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