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相应部经:因缘篇 第七 罗喉罗相应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相应部经:因缘篇 第七 罗喉罗相应

 

  第七 罗喉罗相应

  第一 界品

  [一] 第一 眼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尊者罗喉罗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罗喉罗白世尊言:“善哉,大德!请世尊为我说法,我愿奉闻,退居一处、不放逸,热诚专注而住。”

  四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眼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大德!是苦。”认为“无常而苦,是变易之法、并以“此是我所有”,“此即是我”,“此我之我”是适当耶?”“大德!不然。”略予当如是解说之:

  五

  “耳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六

  “鼻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七

  “舌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八

  “身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无窝。”

  九

  “意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耶?或是乐耶?”“大德!是苦。”认为“无常而苦,变易之法,并以“此为我所有”,“此即是我”,“此是我之我”为适当耶?”大德!“不然。”

  十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生厌意,于耳生厌意,于鼻生厌意,于舌生厌意,于身生厌意,于意生厌意。

  十一

  生厌意、离贪、解脱,于解脱生“我解脱”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

  十二

  依此等之解说应知十经矣。”

  [二] 第二 色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六

  “声是……香是……味是……触是……

  七

  法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八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色生厌意,于声……于香……于味……于触……于法生厌意。

  九

  生厌意……而知……。”

  [三] 第三 识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眼识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也。”

  三~六

  “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是……

  七

  意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八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识生厌意,于耳识生厌意,于鼻识……于舌识……于身识……于意识生厌意。

  九

  “生厌意……而知……。”

  [四] 第四 触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喉罗!汝对此所如何思惟耶?眼触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三~七

  “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八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触生厌意,于耳触……鼻触……舌识……身触……意触生厌意。

  九

  生厌意……而知……。”

  [五] 第五 受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眼触所生之受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六

  “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七~八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触所生之受生厌意,于耳……鼻……舌……身……意触所生之受生厌意……而知……”

  [六] 第六 想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色想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三~七

  “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八~九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色想生厌意,于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生厌意……而知……。”

  [七] 第七 思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色思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三~七

  “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思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八~九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色思生厌意,于声思……香思味思……触思生厌意,于法思生厌意……而知……。”

  [八] 第八 爱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色爱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三~七

  “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八~九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色爱生厌意,于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生厌意……而知……。”

  [九] 第九 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地界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三~七

  “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八~九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地界生厌意,于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生厌意……而知……。”

  [十] 第十 蕴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色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三~六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七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色生厌意,于受生厌意,于想生厌意,于行生厌意,于识生厌意。

  八

  生厌意、离贪、解脱,于解脱生解脱智,当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无再生。”

  此颂曰:

  眼色以及识   乃至于受触

  想思并至爱   界蕴等为十

  慢离等谓品

  第二 界蕴品

  [一一] 第一 眼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尊者罗喉罗!来诣世尊座前。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方。世尊如是言于坐在一面之尊者罗喉罗曰:

  三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眼是常?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四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大德!是苦。”

  五

  认“无常而苦,是变易之法,并以“此即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为适当耶?”“大德!不然。”

  一~十七

  “耳、鼻、舌、身…

  十八

  “意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十九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大德!是苦。”

  二十

  认“无常而苦、是变易之法,并以“此是我所有”,“此即是我”,“此是我之我”是适当耶?”“大德!不然。”

  二一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生厌意,于耳、于鼻、于舌、于身生厌意。

  二二

  生厌意、离贪、解脱、于解脱生“解脱”智,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无再生。”由此等之解述,十经应知。”

  [一二~三0] 第二~第十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

  [一二] 第二 色

  三~五

  色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六~二十

  “声、香、味、触法……

  [一三] 第三 识

  三~二十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一四] 第四 触

  三~二十

  “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一五] 第五 受

  三~二十

  “眼触所生之受、耳触所生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

  [十六] 第六 想

  三~二十

  “色想、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

  [十七] 第七 思

  三~二十

  “色思、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思……

  [一八] 第八 爱

  三~二十

  “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

  [一九] 第九 界

  三~二十

  “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二十] 第十 蕴

  三~二十

  “色、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三~二二

  “罗喉罗!如是见……知更无再来生。”

  [二一] 第十一 使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尊者罗喉罗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罗喉罗,白世尊言:

  三

  “大德!如何知?如何见?则对此有识身及外一切相,我之状态,我所之状态,无慢使耶?”

  四

  “罗喉罗!任何之色””过去、现在、未来,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之色,以“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对此如实以正慧而见。任何之受……任何之想……任何之行……任何之识……过去、现在、未来、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之识,以“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如实以正慧而见。

  五

  罗喉罗!如是知,如是见,则对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我之状态,我所之状态,为慢使。”

  [二二] 第十二 远离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尊者罗喉罗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罗喉罗白世尊言:

  三

  “大德!如何知?何见?对此有识身及一切相,我之状态,我所之状态,心依远离慢心、超越慢,得寂静解脱耶?”

  四

  “罗喉罗!任何之色””过去、现在、未来,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之色,以“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如实以正慧而见,则无取着解脱。对于五蕴,亦复如是。

  五

  任何之受……

  六

  任何之想……

  七

  任何之行……

  八

  任何之识--过去、现在、未来,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近、或远--一切之识,以“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如实以正慧而见,则为无取着解脱。

  九

  罗喉罗!如是知,如是见,则于此有识身及外之一切相,我之状态,我所之状态,依远离慢心,超越慢,得寂静善解脱。”

  此颂曰:

  眼色以及识   乃至于触受

  想思并至爱   界蕴等为十

  第七 罗喉罗相应 注

  1 杂阿含三一(大正藏二、二二五b)。

  2 此句、原文脱落以暹罗本补译之。

  3 同右。

  4 十二~二十凡[一]乃至[二]之文略之。

  5 声思原文有Sottasancetana是saddasancetana之误。

  6 杂阿含八(大正藏二、五0c)杂阿含十七(大正藏二、一一八c)及杂一(大正二、五a)。

  7 杂阿含八(大正藏二、五0c)杂阿含一(大正藏二、五b)。

 
 
 
前五篇文章

相应部经:因缘篇 第八 勒叉那相应

相应部经:因缘篇 第九 譬喻相应

相应部经:因缘篇 第十 比丘相应

相应部经:犍度篇 第一 蕴相应

相应部经:犍度篇 第二 罗陀相应

 

后五篇文章

相应部经:因缘篇 第六 利得与供养相应

相应部经:因缘篇 第五 迦叶相应

相应部经:因缘篇 第四 无始相应

相应部经:因缘篇 第三 界相应

相应部经:因缘篇 第二 现观相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