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卡塔仁波切文集:证悟的女性 论皈依 |
 
卡塔仁波切文集:证悟的女性 论皈依
我们知道,凡事都其来有自。如果有一朵花或一株草,那么它一定是在某个时间种下的种子所长出来的,不会恁空出现。所以,我们之能够听闻到佛陀的法教,也一定是心中曾对法产生过某种基本的兴趣,才结下了这个法缘。这个兴趣不应该只是在偶然或巧合的情况下产生,而应是在过去世中已和佛法结下宿缘。 除此之外,为了能接触佛法,我们要有具慧根的人身。如果生在其它的情况下,便不可能有机会了。所以,当我们具足所有因缘时——也就是说我们生而为人,且值遇佛法、有善根慧智、所在地主有佛法,在那里佛法不被限制,也不被某个社会排斥;加上我们心中对佛法有兴趣,如此才能造就出一个可以让佛法传播的环境,也才是一件真正值得高兴的事。 此外,我们要认知这个环境所具有的潜能,我们要利用它来学习教法,尽可能应用所学去修行,而非让机会白白溜走。这样我们才能制造好的因缘,将来学习佛法的机会也会增加,修行也会进步。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利用现有机会,情况就不可能这样了。同样的情形,当机缘在我们面前出现时,我们应认出它有可能在未来创出极富价值之物,而不应只图眼前享乐,因为机缘一旦失去,就永不复得。 我们可以说,佛陀所教的本身,最基本的就是教法和修行,它们是可以直接通达我们心的东西。这表示佛教不是探讨外在世界的工具,它不是藉由才能和技巧产生出来的东西,也绝非任何外在世间活动能达成或通达的某种东西。它是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去发掘了悟和学习修行的事。我这样说的原因,马上便能向大家证明。 我们在内心大数时候都为善恶、爱憎、悲酷等对立的念头所困扰。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心的负面(恶),绝不可能为世界带来满足、正面和良善的东西;反之,我们良善的祈愿和美好的发心,便可促成绝妙好事。即使我们用各种美好,或看似迷人的外表技巧,来隐藏自己基本上不良的心态,但真理仍然不变,伪装最后还是会被揭穿。所以,佛教本身并不注重形成我们生活、我们世间活动的外在情境,而把重点置于我们在想什么、如何想、心里打算做什么等的基本问题。相信当我们能发展出一个真正良善的境况,培养出一个真正健康的心理和心境见解时,则一切身体所做出的行为、口所说出的话,便自然而然的都是正面的了。 有人可能会问,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涅槃了,为什么我们还要皈依他呢? 虽然佛陀肉身的示现早就消失了,但是他的证悟却持续显现、证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就。因为根据经典所说,佛陀本来和我们一样,起初也是个凡夫,后来经由修行,变得圆满无瑕后,终于开悟。因此,当太阳被乌云遮住时,我们会认为它不存在了;但当乌云消散后,我们会发觉太阳本来就在那儿。相同地,对人们来说,即使觉悟的佛陀形体已灭,法身依然存在,我们永远都可以向他皈依。 保留下来的佛陀法教,当然也是我们皈依的对象,因为它给予我们朝向觉悟之路所需的佛陀法教,当然也是我们皈依的对象,因为它给予我们朝向觉悟之路所需的精神指导,因此也是一个适当的皈依的对象。最后要皈依的是僧伽或僧团。僧伽是将佛法保存于世间的弘扬者,经由他们,证悟的种子继续在世间向我们展现、传达。 皈依是精神的根基,是精神的基础。皈依与不皈依的利与弊可由这点简要看出。例如,我们要种植的东西,就要有土壤和土地。如果栽种没有问题,但没有土地,根本没有播种的地方,就不必想收居要如何如何了。同样的道理,要开悟、解脱或达到任何精神修持的目标,只有当具备了精神的修持基础做为支柱时,才有可能成就。这个基础就是皈依,它在学习法教、证悟成佛上,能助我们凝聚力量和愿心。没有皈依,就没有稳固的基础,修行也就不会有进步。 一个人想修行解脱道,却不以皈依做基础,就像把好的种子洒在水泥地,或其它无法生长的地上一样。至于我们是否能达成精神修持的目标——觉悟解脱,还是仅有极少数几个例外的人能做到——例如佛陀,全看我们自己的愿心而定。 在印度几世纪以来,确实有许多不同阶层和背景的人,在修行上得到很大的成就。还有西藏,从人口总数来看,是一个小地方,但一千多年来,已有各色各样的人——僧侣和俗人、硕学者和文盲等,在修行上达到很大的成就。从这些过去佛法已传播到的国家的例证来看,似乎没有理由说,欧美人士的成就会比较少。基本上,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想要修行和成就的意愿。佛陀曾亲自说道:「我可以教授解脱之道,但必须靠你自己才能解脱成就。」在达到任何精神的成就,只有恁藉自己的努力,绝不是任何外在力量所能赋予的。因此,我们应该这样想,就像在印度和西藏一样,任何在欧美和其它国家中希望成就的人,也绝对可以办得到。 以上一般基本的佛学开示后,也许值得大家发问:佛法起源于何处?如何开始的?谁教导的? 答案是:佛教当然是佛陀的法教,由佛陀所教。 接着,有一件重要且必须知道的事情,是当我们说「佛陀」时,是什么意思? 通常,在佛教的各种宗派都是这么说的,佛陀是一位经过累世修持佛法,在二千五百年前修行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他生于中印度北方的一个王室家族里,后来舍弃了皇族的生活,选择非常刻苦的宗教修行,最后达到完全的觉悟。这个过程展现了一个超越一般凡人所能体验的身心特质,特别是佛陀的证悟被描述成圆融无碍、遍知一切;而其深度,则远超于任何一般我们就心灵思想等所能定位分类的境界。 我们可能会再问,佛陀的成就哪里来的?在他身上自然生起的,还是偶然得来的?他是某种转世,亦或天赋异禀,他人根本无法办到?他是某种超人,完全和别人相异的? 回答一切问题的答案是,佛陀开始修行也和一般人一样,起初只听闻一些简单的佛理,然后经由觉行圆满的修持而达到究竟境界,一切成就的特质便生起了。毫无疑问地,佛陀伟大的觉悟,都来自其个人修持而达成的,决非依靠外在的力量。 从佛的这个观点来看,我们应该想到,佛教里最原始基本的法教,不应只是由佛陀所传授下来的,而是众生的佛性具足的。这里我们谈到佛教最基本的是皈依,在任何修法开始时都要读诵它。当我们提到皈依时,一般而言,它的意思是指寻求保护。有人遇到恐惧的东西,或令人不快的情境,便想脱离,寻求庇护。就像难民从一个国家,逃到另一个觉得比较好,或不管如何,感觉上比较不可怕的地方一样。皈依在佛教而言,也有庇佑的意思。我们要从哪里得到保护呢?为什么我们要寻求庇护呢? 从一般世俗的观点来看,我们要寻找庇护,通常都是因为遇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状况,而认为别人能帮我们控制它。例如:有人必须经过一块盗贼充斥的荒凉之地,由于无法自保,便要寻求护卫来保护。同理,在这世间上,我们有很多莫可奈何的事——我们会生病、变老和死亡,还有其它无数较轻的痛苦充满我们的生活。有时,我们有办法减轻一点痛苦,但究竟上来说,当我们真正面对它时,却是一点能力没有。所以,为了生命中无边的苦痛,我们要皈依佛法僧三宝,以获得庇护。 (编按:一九七七年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