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赛仓﹒罗桑华丹: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 第一章 |
 
赛仓﹒罗桑华丹: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 第一章
第一章 总说对于内道佛教不同宗派之建立应当知何获得定解的道理 在等同虚空的诸刹土①中,诸异生②玄学推理者③各依自己的臆想,于心中确定了基、道、果的立论,产生了数以难计的宣说此等立论的宗派风规。特别是正量④本师佛薄伽梵释迦狮子以为所化三种性⑤,依次三转*轮⑥,摧伏了外道六师⑦的一切邪说,弘扬了一切利乐之源佛教大宝后,经过诸位佛语解释师将三*轮的密意,分别解释后,佛教的宗轮师中就产生了有、经二部⑧ ① 刹土:世间、世界。佛门认为包括四大洲、须弥山和太阳、月亮等。 ② 异生:凡夫。未证得正道者。 ③ 推理者:寻思者。佛学的法相学者未能如实现见事物本性,但依各派因理,略思详察,以进行推理者。 ④ 正量:真切认识自境。从新认识自境之心,如真现量及真比量等。有标准、真实之义。 ⑤ 所化三种姓:三种不同的根器,声闻种姓、独觉种姓和大乘种性。 ⑥ 三转法转:初转四谛*轮、中转无相*轮、三转分别*轮。 ⑦ 外道:不皈依三宝,不承认四法印的教派,这里称之外道。 ⑧ 有、经二部:即有部和经部。有部,即分别说一切有部。梵音译作毗婆沙,信奉《大毗婆沙论》的古印度佛教派宗名。承认无为和有为三世的四宗派之一,即过去、现在和未来三时诸法,其体皆有,名为实有。经部,信从契经,固执承认内心、外境二者皆是实有的古印度小乘佛教的一派宗名。 和中观、唯识二派①等四大宗派。《金刚心释经》中讲道:“佛教有四宗,五非能仁旨。”在此雪域藏地,亦是自从由佛身变化的诸法王、译师和班智达等的宏恩大德,佛教大宝得以兴旺发展以来,诸王臣、菩萨,以及通晓二种语言的诸大恩译师等,他们何况财富与受用,更以身命也置之度外的难行刻苦和猛励的大勇勤奋,前往 印度、尼泊尔和克什米尔等若干地方,以三种喜②,爱戴一切无诤公认的班智达和大自在圣人,听闻了众多佛法的教授,将所有的佛经及其注释典籍,译成藏语文,迎回了藏地。对于这些经典,如天盖地的所有学问、德行兼优之士,各依自己的智能,充分解释了诸多显密经论的旨趣,并且实修了法力相承未断的教授。根据实修的:体验,从如何教授各自弟子的道理中,对见解寻求之理和正行 为主的教授修行之规等出自新旧密教之见、修、行三者的立论,产生了非一的主张和种种不同的名言应用法,从而形成了许多不同类别的宗派。此等宗派,即如宁玛派依时间;如噶当派、佐钦派和希解派等依教授;如帕竹派和迦玛噶举派依祖师之言;如萨迦派和噶 丹派依地名等而立各自宗派之名,并也就产生了宗派立名的各种方法。但是,这些宗派中,无一不承许皈依和四法印③,所以,那些任何不同的见行主张也全未超越自部根本四宗④的任何宗规。特别是由于大乘总体和金刚乘的基、道、果的立论等全都是根据各自的本续和各种大论,以及凭依上师的要门、验证和化机的特殊需要而宣说的, ① 中观、唯识二派:中观派,也称“大乘空乐”,与瑜伽行派并称为印度大乘佛教的两大派别。两派约三世纪时为龙树、提婆所创,各分别为佛护、清辨所发展。中观主要讲缘起性空的道理。他们认为一切万有,都是相依相待的条件下而存在,叫做缘起,叫有。其 中没有一个超越条件而能独立自成、固定不变的实体,叫无自性,叫空。空有两方双融双成,叫做中道,即是中观。唯识派,此派说宇宙现象一切外境都只是识所变的,是内心世界的反应,外境没有实体,就叫唯识。是绝对的主观唯心主义。 ② 三种喜:财、物、服侍。以此三种喜来承事上师。 ③ 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④ 根本四宗:即指大小乘佛教的宗派,有部、经部、唯识派和中观派。 所以,没有一个不成为甚深教授藏。因此,那种被贪爱自宗,憎恶他宗的杂染乱了心而任意讲说贪嗔偏袒之恶语和增益者就造积了严重的借法罪业,所以,唯是堕入地狱之因。《宝性论》中讲道:“杂染愚昧皆谤法,贪见令彼侮佛法。”接着又讲道:“凡嗔法者无解脱。”《中观心要论》中讲道:“由偏向而心恼,故终不证寂静。”班丹达瓦。讲道:“贪爱自见憎他见,凡此唯是邪分别。”布教唐吉钦巴②讲道: “其教性相具不具, 不知不见由四因③, 魔启其口妄分别, 谤法能仁经中戒。” 如此所讲,当了知了借法偏袒会成为谤法之业及其过患后,即如下面大佛希互拉④所讲: “获如是暇已, 我若不修善, 无余欺过此, 亦无过此愚。” 如《宝鬘论》中所讲:“贪嗔痴三毒,所生业不善。”在此有幸这回只得一次暇满人身大宝之时,就不该由于嗔恚和偏袒之故, ① 班丹达瓦:吉祥月。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论师。 ② 布敦唐吉钦巴:布敦一切智。全名布敦·仁钦珠(布敦·宝成)。藏族著名佛学家。藏历第五饶迥铁虎年(公元1290)生于后藏夏麦地方。为查普译师之三传弟子,后居夏鲁寺。所传教派名为布教派,亦名秋季夏鲁派。第六饶迥木虎年(公元1364)逝世。有《佛教史》等著作甚多。 ③ 四因:生因、依因、立因、持因。 ④ 希瓦拉:寂天。公元七、八世纪时古印度一位佛学家。为印度国王善铠之子,幼名寂铠,于那烂陀寺出家。著有(入行论)和<集菩萨学论)等。 而造积严重的借法之过来成办恶趣①之因。一切不分派别的守持佛教者和圣教宗派都应当修学远离偏袒的净相和以公道正直的智慧,充分观察,精进于现一切教法皆为无违和将无余佛经现为教授的实践。如是在班禅·唐吉钦巴②所著的《大印根本大道》中讲道: “《俱生和合》《大印盒》、 《五俱》《一味》《四种学》、 《能息》《能断》《大圆满》、 《中观正见引导》等, 各别立名虽众多, 然通了义与教理, 得有证验瑜伽师, 观之乃同一意趣。” 正如尊贵的五世DL所讲: “无偏宗派蔗乳等, 不同甘甜差别大。” 即是说,不同宗派的根本堪布③从各自证悟的体验上,专为适应自己化机的觉知,虽然各有一套不共的种种宣说之规,但是,此等若由公道正直的智者以正理观察的话,除了仅仅理解的方式和名言的立法上有所不同外, ① 恶趣:恶途、三途。佛书所说多行上品恶业为因,往趋忍受单纯上品痛苦为果的三类有情之总名。 ② 班禅·唐吉钦巴:唐吉钦巴是称号,义为一切智。本名洛桑却季坚赞,译为善慧法幢(1567—1662)。为四世达较和五世DL喇嘛近圆戒师,是札什伦布寺第一任座主和色拉、哲蚌寺座主。以后由他 转世的活佛继承札什伦布寺法座。1645年,受固始汗封为“班禅博克多”称号。1647年,又受清顾治帝封为“金刚上师”名号,后被追认为第四世班禅额尔德尼。 ③ 堪布:是藏音,即亲教师。梵音邬波驮耶。即传授出家戒或近圆戒的和尚,故为亲教授师,略称亲教。藏地或称为剃度堪布、近圆堪布。 究竟意趣之枢要是同一的。此说意义极大,故当必须了知。总的来讲,就一切经义的理解方式上说法不同,不只是各个宗派如此,就是一个宗派也有若干不同的内部讲法。所以,不可以仅仅因此,就成为乌鸦与猫头鹰之喻。因为,对于佛经,大小乘的说法也不相 同;彼有优劣之别,是佛自己所讲;对于佛经,分辨了不了义之理的立论是合理的;自部根本四宗从各自基、道、果的立论主张上也有优劣上下的差别等。所以,经中既破斥上上宗派不承认诸下下宗派的主张,又讲了那种下下见能成为理解上上见的方便或台阶之义。这是应当了知的。但是,正如文殊怙主萨班所讲: “论著错无错, 终生常议事, 于析其正误, 谓厌是自过。” 是不应当成为愚夫随波逐流和群狗随吠而跟奔之喻的。对于不同宗派的论著之义也应当以精细的正理来探讨分析,所依据的经文契合于何处、其意趣如何解释的方法、是否达到全如意趣、能立的正理是否成为正确的情形等皆应不沾偏袒之垢地再再观察,分辨善说与恶说的差别。《经藏》中讲道: “一切比丘或智者, 犹如锻炼磨黄金, 应善思择吾之说, 非为敬尊是所取。” 无匹的大觉沃①讲道: “安立龙树规二谛, 此于金王心中立, 虽为今世士夫信, 亦当善择是所取, 非唯信仰与敬募。” 《三宝语加行论》中讲道: “若仅以一正承诺, 获得定解然于疑, 不以破立量力断, 故如泥中所钉橛。” 即加此所言。此外,大善知识喜饶嘉措大师②讲道:“正法者, ① 大觉沃:阿底峡的敬称,意为大尊者(982--1054)。出生于东印度萨霍尔王室,曾任那烂陀寺和超岩寺上座。吐蕃王室后裔降秋殷重礼聘,于1042年自尼泊尔来西藏传法收徒。他摄显密两宗的关要,合为修行次第,著有<菩提道炬论)等论著二十多种,对藏传佛教 后宏期起过重大作用,成为噶当派的祖师。此外,还著有(医头术)等医学著作多种传世。他所传的医学八部,对于西藏医学流派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在阿里居住三年,卫藏九年,卒于聂塘。终年七十三岁。因其一生对古代与我国藏传佛教文化交流有重大的贡献,故藏族尊之为“大觉沃”,意为大尊者。 ② 喜饶嘉措:意为智慧海。1883年出生于青海省循化县道帏乡起台沟贺庄。法号全称是喜饶嘉措·坚华杰贝罗垢,意为智慧海·文殊菩萨喜悦智慧。八岁在循化古雷寺出家学经。十六岁负籍到拉卜楞寺游学。1904年到拉萨,入哲蚌寺果莽经院深造。1915年考取拉萨三大寺拉然巴格西学位。他潜心佛学研究,获得了藏族文化历史方面的 大量知识,在三大寺担任讲学,成为藏语系文化学术界的知名学者。1937年应国立中央、北平、清华、武汉、中山等五大学之聘,担任藏族文化讲座的讲师。1939年返回青海,曾写了《白法螺妙音》等文章,号召佛门僧徒团结起来,保种护教,抗日救国。1942年国民政府为其颁以“辅教宣济禅师”的名号。 1949年西宁解放后,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文教委员会主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和先后几任青海省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任中国佛协会长,1956年任中国佛学院院长。喜饶嘉措大师是位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著名爱国者。国务院为表彰大师的爱国行为,特由周总理赠 给大师明代隆庆大铜钟一口。大师还是一位友好使者,多次率团出国,访问过许多国家,为增进与这些国家人民和佛教徒的友谊作出重大贡献。他著有《颂尊圣的香池》、《宗喀巴大师赞》等许多名著。他在佛学上的重大成就,不仅在西藏、青海,而且在国内佛教界和世界佛教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大师于1968年圆寂。终年八十五岁。 乃是成办增上生①、决定胜②安乐之唯一方便。故当详细观察优劣与错否后,无误随转。现见因被立名为似深非深、胡乱动听之夸张言辞充耳,故而受骗上当,想望全不需要共道的修学等,现在就能一步虎跃于佛土的痴心者和紧闭双目,以世俗的好恶持教派之偏见者甚多。此等皆为腐败,故我合十胸前,请君自爱勿误。”这段公道正直贤者的如乳精的遗教,是应当持于一切公正宗论师之心中的。 文间偈颂 释教高大无忧树, 十万无偏宗莲开, 种种光华景意春, 尽除有苦最胜药; 由多智者慧雪山, 十万希有见河流, 百味差别虽各异, 法界海中体性同; 可叹少数偏愚士, ①增上生:现高、胜生,即人天善趣的圆满福报。 ②决定胜:定胜、永久安乐。指解脱位和一切种智位。 由摇妒蛇舌尖中, 偏私恶说毒气喷, 持断解脱命根行; 谤法业报虽无欺, 逞傲不畏受业报, 贪嗔痴浪所遍覆, 末劫恶人性难伏; 无爱子①举释教地, 不沉五浊②海游戏, 公正智者以细理, 观察即是佛密意; 各种化机趣与愿, 变成优劣万喉笛, 顿具七音③德虽弱, 成欲脱耳甘露藏; 偏颇污净一新月, 公正空中起圣舞, 白光万屑洒十方④, 无偏释教须弥严。 ① 无爱子;遍入天的异名。 ② 五浊:五渣、五浑,即寿浊、烦恼浊、众生浊、劫浊和见浊。 ③ 七音:歌音七晶。古印度流行的六十四技艺之一类。谓六合、仙曲、绕地、中令、五合、奋志和近闻等七品歌唱的声乐。六合声如孔雀,所以表惊奇;仙曲声如黄牛,所以表神异;绕地声如山羊,所以表慈爱;中令声如鸣雁,所以表豪强;五合声如杜鹃,所以表欢娱;奋志如骏马,所以表战阵;近闻声如巨象,所以表亲和。 ④ 十方:东、南、西、北及其四隅,以及上、下,共为十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