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与净土的概念 陈敏龄 极乐世界,其梵文Sukhavati,直译是乐有。在汉译经典中,康僧铠所译《无量寿经》称为安养、安乐,「极乐」一语,则以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经》为滥觞,而啄良耶舍的《观无量寿经》亦承此说,多採用极乐之称。 至于「净土」一语,并无对应的梵文术语,但这并不意味着净土的概念不存于印度。有关净土的概念大抵有两种用法,一是指清净的国土,当作名词,如:pari`suddha k.setra; k.setraj vi'suddham, etc. 有时亦称为「佛土」(buddhak.setra);一是指净化国土,当作动词,如:buddhak.setra-pari`suddhi。在初期的大乘佛典,例如《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等,净佛国土的思想几乎随处可见。《无量寿经》的梵本,也提及「佛国土的庄严和严饰」(buddhak.setragu.navyuuhaalajkaara)、法藏比丘的誓愿和「佛国土的清净」(buddhak.setrapari'suddhi)的达成……等。而龙树《大智度论》卷92,则指出阿弥陀佛的佛土庄严即是净佛国土。换言之,所谓净土,亦即「净佛国土」思想的浓缩。一方面是大乘菩萨的自利利他的净化国土之行,他方面则是藉由自他的实践所开展出来的清净国土,因此,净土可说是大乘菩萨道精神的具体展现。 净土是大乘佛教独特的产物,它和西方宗教的天国说并不相同,西方宗教的天国是神的世界,且是唯一无二的;但大乘佛教则有各种的净土,也就是十方净土说。而在中国,每亦单指极乐世界为「净土」。首先提倡净土为净佛国土的观念,出于鸠摩罗什的《维摩经》,但罗什所云的净土,係泛称诸佛的世界,并不单指弥陀净土。罗什以后,以极乐为净土的说法,逐渐流行,北魏昙鸾的《净土论注》,更明白地以净土一语表示极乐世界的清净性,到了唐代,极乐和净土合称为「极乐净土」,故以净土一语专指极乐世界,乃成为一种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