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过香积寺》 香积寺在终南山子午谷北面的神禾原西畔,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中国净土宗祖庭。 关于香积寺的建寺年代,至今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唐高宗永隆二年(公元681);第二种说法认为是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 关于香积寺名的来源同样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当年建寺于隋代的香积堰的东北。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在神禾原下滈水和潏水交汇处,修建香积堰,逼水上原,引入长安城内,故名寺曰:香积寺。 另一种说法,源于佛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之句,取名香积寺。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善导大师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大师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塔,使香积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 善导大师,生于隋炀帝广大业九年(613年),俗姓朱,山东临溪人,幼年于密州拜明胜法师为师出家为僧。唐贞观五年受具足戒。 善导大师非常景仰东晋慧远大师的芳踪。曾往庐山瞻礼遗范,之后更周游各地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大德。唐 贞观十五年,29岁的善导去山西石壁玄中寺拜高僧道绰为师,自此一心不二专习净土法门。 贞观十九年(645年),道绰示寂后,他回到长安,先后在长安光明寺、慈恩寺讲经说法,大力弘扬净土法门。 晚年住长安实际寺,又管理着龙门石窟奉先寺洞的营造。 善导大师亦精于作画与写经。敦煌石窟中《观无量寿佛经》曼荼罗的成立,即是大师亲自作画,流传于世。 敦煌石窟中亦发现有他写经的残卷。 善导大师艰苦自励,常坐不卧,广行教化,声闻天下。 他着有《观无量寿经疏》,亦称《观经四帖疏》四卷,《往生礼赞偈》一卷,《争土法事赞》二卷,《观念法门》一卷,《般舟赞》一卷等多种净土宗典籍。 8世纪时,其经典传入日本,日僧法然据此立教,创立日本净土宗,成为净土宗海外一脉。 唐朝时的香积寺规模宏大,有“骑马关山门”的传说,据“龙禅法师碑”载:“神木灵草,凌岁寒而独秀,夜暗花明,逾严霜而霏萃。岂直风高气爽,声闻进道之场,故亦临水,面菩萨会真之地。又于寺院造大堵坡(即佛塔),塔周回二百步,直上一十三级……重重佛事,穷鹫岭之分身;种种庄严,尽比丘之异宝。” 当时,武则天和唐高宗都曾来此礼佛,并“倾海国之名珍”、“舍河宫致密宝”,供养给香积寺。 因善导大师在长安拥有众多信徒,这里又供奉着皇帝赐给的法器、舍利子,故前来瞻仰、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极盛。 安史之乱时,郭子仪率官军在此一带和安禄山叛军作战,香积寺惨遭浩劫。 直到宋朝时,净土宗流行,香积寺又得到修复。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香积寺又改名为“开立寺”,不久又恢复了原名。 宋、元期间,长安衰落,寺院年久失修。 明嘉靖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当时的进士王鹤游寺,曾有诗曰: 古塔依萧寺,长川抱涌河。 林深青霭合,地僻白云多。 春意摧花鸟,幽情寄薛萝。 探奇得胜境,税驾自岩阿。 郊夕牛羊下,林归渔牧歌。 佛光天上转,僧影自中过。 问法驯山鬼,裁诗敌睡魔。 三千空世界,到处是行窝。 善导大师塔,修建于公元680年,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雨浸蚀,及地震、兵燹。 塔系青砖砌成,壁厚二米,平面正方形,为仿木结构。塔顶因年久残毁,现存十一级(据载原为十三级),高三十三米。 塔身周围保存有鞍形的十二尊古佛。塔基层四面有门,南门楣额上嵌有砖刻的“涅盘盛事”横额,是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8年)修补时所作。塔身四面并刻有《金刚经》楷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