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念佛法门的现实利益和净土宗源流简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念佛法门的现实利益善导大师(613-681)在长安光明寺创立中国净土宗,倡导净土念佛法门,以信愿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极乐净土,是当生脱离六道轮回,了生死,成佛道的唯一法门。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为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只要依仗阿弥陀佛本愿大力,信愿真切,老实念佛,必定临终蒙佛接引,往生极乐,高登九品莲台,即为不退转菩萨,一生必至补处,究竟成佛。有人认为净土法门只是讲死亡、度亡灵的法门,对现实人生和社会没有裨益。这是对净土法门的误解。印光大师指出:净土法门“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事业,老幼男女欲消灭其疾苦者,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续·净业社年刊序]一、穷尽真理明心见性之妙法凡夫众生智浅障深,不知宇宙人生之真谛,故颠倒迷惑,痴暗无明。净土法门却能“格物致知,穷理尽性”。格物致知就是从事物的现象得到感性认识,进而解悟获得理性认识的过程。穷理尽性就是追求究竟真实的义理,认识自心本性。佛教称为明心见性。佛法修行就是为了明了自心,彻见本性,究竟成佛,普度众生。净土法门,信愿念佛,求生极乐就是“格物致知,穷理尽性”的无上妙法。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就是“实相”。阿弥陀佛就是一切无量: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智慧、无量福德、无量神通、无量普度众生……以无量光、无量寿来统摄一切无量。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一切事物的本体实相,含摄了包罗万象的万事万物。阿弥陀佛是众生心中本具的佛即自性弥陀,也就是众生本具的佛性;众生是阿弥陀佛心中本具的众生。故《华严经》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 世亲菩萨在《往生论》中云:阿弥陀佛这一法句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昙鸾大师 在《往生论注》中指出:“略中一句,莫非实相也。”众生追求真理实相,就是佛教讲的明心见性。明什么心?要明白一切众生的真心就是阿弥陀佛;见什么性?就是要亲见亲证无量光、无量寿的佛性也就是众生的本性。 释迦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开示八万四千法门,法法平等,都是为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而明心见性。《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永明延寿大师指出:“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净土法门直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就是直指心性、了悟真心的最圆钝、最方便、最究竟的明心见性的无上妙法。二、教化人民净化世间之妙法《观无量寿佛经》云:“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三者,称为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既是信愿念佛人求生极乐的基础,也是教化人民,净化世间的纲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是世间福德,称为世福,又叫世善。行世间善就是“众善奉行”,是做人的人伦道德。若不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失去了作人的资格。慈心不杀就是和谐共存。修十善业:不杀、不盗、不邪YIN(三身业清净),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妄语(四口业清净),不贪、不嗔、不痴(三意业清净),身口意三业清净就必能从自心作起,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间净土的实现。“受持三归(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具足众戒(居士守五戒、八关斋戒、居士菩萨戒,僧人守具足戒),不犯威仪”,称为戒福,又叫戒善,就是“诸恶莫作”。人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心自然良善,社会必定和谐安乐。“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称为行福,又叫大乘善。大乘佛法的特色是发菩提心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发扬“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菩萨精神;深信因果,知道种善因必得善报,种恶因必受恶报,则能从自心弃恶兴善;读诵大乘能了悟宇宙人生真谛;劝进行者就是以佛之正知正见作弘法利生的事业。净业三福是净土法门的基石。以净业三福“觉世牖民”,教化民众,必能净化世间,则和谐社会必能变为现实。所以净土法门对“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三、发展事业消灭疾苦之妙法世间人民,无论当官作领导者还是务农作工经商的一切平民,都有自己的事业。净土法门是人们发展事业,消灭疾苦的妙法。净土法门要求行善积德,无私奉献,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而奋斗,也就是鼓励人们学好本领,爱国爱教。净土法门是大乘法门,要求人人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也就是要做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菩萨。所以《观无量寿佛经》云:念佛人是人间“芬陀利花”,是人间最美丽最芳香的白莲花。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说念佛人是人中“大好人”,是人中“上上人”,是人间最优秀的楷模。这样的人,当官、作事是成功人士,其事业必定如日中天,备受大众敬爱仰慕。总之,依教奉行修净业,人生完美事业兴,利国利民积善德,人间楷模人人敬。人生有无尽苦难,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极乐净土,就是最佳的消灭疾苦的妙法。释迦世尊金口开示念佛,现世必得无尽殊胜功德利益。念佛人有天神、菩萨及诸佛昼夜护念,当然能消灭一切苦厄危难,必定能吉祥安乐,万事如意。经云“因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往昔罪恶业障,就会重罪轻报,乃至不起现行。这并不是说念佛人就不会生病了,而是将应入地狱之重罪,化现为生一次重病的轻报,即可消除业障。念佛人有四十里身光,一切恶鬼,冤家债主都不能看见,故不会来扰恼。由于念佛回向,冤家债主早己超度入善道。所以真正的念佛人不会有冤家债主索债或附身之事。修习净土法门,老实念佛,不但能消灾免难,而且心常清净喜悦,精力充沛,身心康健,所作皆顺利成功。不求健康,自然健康,不求长寿,自然长寿,不求升官,自然升官,不求发财,自然发财……一切皆会遂心满愿。所以说净土法门是消灭疾苦,离苦得乐之妙法。四、完美人生了生脱死之妙法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是三藏十二部佛典之浓缩。《阿弥陀经根本秘密神咒经》云:“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也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而说偈曰:阿字十方三世佛,    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经,    三字之中是具足。” 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持,能治愈世间一切众生的身心疾病,能满众生一切善愿,能除众生一切苦厄,是完美人生的究竟法宝。修学净土法门,老实念佛就能当生往生极乐净土,必定成佛,真正完美自己的人生而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很。人生最大的迷惑就是“生从何处来?死到何处去?”净土法门的解答十分简捷明白:生由无明造业,由业力牵引,因缘和合而来;死后应该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去成佛度众生。实际上一切信愿念佛人,在临命终时,都是由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慈悲接引瞬间往生极乐七宝池中莲华化生的。往生时不进入中阴身,而是活着直接出三界轮回,进入不生不灭的佛净土的。往生即是不生,永离生死;往生后都是无量寿,都是永不退转的菩萨,即是不灭的。往生后不会退入凡夫位,不会退入二乘行,念念入佛智大海。一往生就已彻底了生脱死。往生不是生死而是证入究竟涅盘寂静胜境的过程。所以净土法门不是死亡的法门而是了生脱死的妙法。有的念佛人信愿不足,可能在临命终后会进入中阴身。只要有净土善知识开导及莲友亲人念佛助念,也能帮助他往生极乐而不再入六道中投生轮回,也就能了脱生死。所以助念就是送一个人去极乐世界成佛,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助念不是送死,而是在送“生”,送一个人获得无量寿命,进入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而得以永生。所以净土法门不是一般的超度亡灵入善道的超度送死的法门。有的年青人对净土法门有迷惑,他们说:“净土法门多讲往生,容易产生厌世情结。我们还有几十年的寿命,哪里能天天念佛求往生呢?”这里有一个譬喻,一个旅行者或出差的人,到了一个远离家庭的地方,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先找到旅店,订好房间,放下行李,才好心身轻快地去游览或办事。我们找到了人生的最终归宿极乐世界,心里就踏实了,再去做我们应该作的事情就心无挂碍,自在快乐。我们这些人生的过客,应该知道三界如火宅,娑婆是危屋,不是我们应该久留之地。我们应该知道,极乐世界才是本有的家乡。常言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信,极乐易生”。我们有幸得到人身,就应该利用这有限的短暂的生命,先将自己的生死问题的解决,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道我们的最终归宿在哪里?怎样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看破了生死,放下了贪嗔痴执着,才能自由自在地在人世间愉快生活,真正完美自己的人生。我们学习了净土法门,知道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就必能在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极乐,成就佛道。就可以坦然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自在生活。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入世生活的原则是:“敦伦尽份,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净土行人在找到了终极归宿在极乐世界,坚信老实信愿念佛必能往生成佛之后,就可以在坚持每天念佛的同时,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菩萨精神,积极融入社会,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奉献。净土宗源流简介     距今二千五百年前,约在公元前六百二十二年,印度北方有一个由释迦族建立的国家,叫迦毗国。国王名净饭,王后名摩耶。有一天,摩耶夫人生了一位太子,名悉达多 (注1)。当太子逐渐长大时,看到人生"生、老、病、死"无常(注2),及世间烦恼所引起的痛苦,想要寻找一个解脱的方法。于是便在二十九岁那年离开王宫,去过着出家沙门(注3)的生活 。历经六年苦行,最后来到一棵菩提树(注4)下,专精禅思,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5)。佛陀一生说法四十五年,在八十岁时,于拘户那揭罗城的娑罗双树间入灭(注6),他的身教和言教被留传下来,度化无量无数的众生 。 所以佛教徒尊奉他为教主,名「释迦牟尼佛」。     释尊一生的言教是随机开导,应病与药。随其根机而开导之,犹如应其病根,施与对症的药方。因此各宗之祖师在众多经典中,各自选取与自心共鸣之法,以此为基础而建立各宗之大纲。如天台宗选取《无量义经》、《法华经》、《观普贤经》;真言宗选出《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这些作为一宗所依用的经典,名为正依经典。    净土教始于释尊在耆阇崛山(Grdhrakuta)上之说法(讲《无量寿经》),次于王舍城(Rajagrha)(讲《观无量寿经》)与祇树给孤独园(Jetarana-Anathapindada-Arama)之说法(讲《阿弥陀经》)而逐渐显着。后依之结集成《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及《阿弥陀经》,使净土教理成为有形之物,而大放光芒于人间。谈到的净土思想的经典有二百数十部。此中以《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为正依经典,其它为傍明净土之经典。如祖师所说:正明往生净之教者,谓三经一论是也,三经者《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也;一论者《往生论》是也。

释尊入灭后五百年间,即所谓小乘教兴盛的时代,故大乘之净土教似尚未兴盛。但在这时期相传为大目犍连(Maha-maudgalyayana,纪元前六世纪)所作之《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及小乘异部之论书中,已可看出净土思想。

其后到大乘佛教第一期之代表人物-马鸣菩萨(Asuaghosa,纪元一世纪)所造之《大乘起信论》中,明白记载受阿弥陀佛之摄护往生西方净土之事。

至八宗之祖-龙树菩萨(Nagarjuna,纪元二世纪)于《十住毗婆娑论》之〈易行品〉中,说明难行道与易行道;更于《十二礼》专赞阿弥陀佛之德;并于《大智度论》中处处宣扬净土教。

尤其是天亲菩萨(Vasubandhu,纪元五世纪)依「净土三部经」,撰述《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即《净土论》),以阐明「一心归命」之真髓。

由于以上诸师的努力,阿弥陀佛之他力教的苞蕾,始在印度天地中,从隐而显地开出美丽之花。

中国之佛教始于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七年),由印度僧「迦叶摩腾」(Kasyapamatanga)及「竺法兰」(Dharmaraksa)二人率先来华所传入;那时已由摩腾之兄奉持阿弥陀佛的画像来中国。其后八十余年,桓帝建和初年(一四七)安息国僧「安世高」来中国与月氏国的「支娄迦谶」(Lokaksema)共译《无量寿经》,之后许多翻译家都曾翻译过此经,计有十二次之多;其间《观无量寿经》及《阿弥陀经》也各翻译二、三次。经过这样的耕耘,净土教才在中国的土地上发芽。

   虽然后汉起至西晋末年之三百余年间,是中国翻译经论的时代,但在东晋之世,竺僧显(三二○顷)与道安(三一二-三八五)出现,已有愿生兜率净土的思想,直至庐山慧远(三三四-四一六),中国的净土教才逐渐兴盛起来。

慧远与同志一百五十人结成莲社,在今江西省庐山勤行昼夜六时的念佛,后来的学者称其为庐山流的念佛,其法灯相传远及宋、元、明的时代。

梁武帝天监六年(五○七)北印度菩提流支(Bodhiruci)到洛阳翻译天亲菩萨的《净土论》,将之传授予昙鸾大师(四七六-五四二)而开始的。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大安法师:无尽大悲,宣演净土

药师佛总摄十方净土文

生死事大,敬请念佛

南怀瑾:极力提倡念佛法门

大安法师:西方极乐世界四土界说以及如何往生到各土

 

后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君子要固守防闲止非的礼法(文白对照)

文珠法师:念佛法门

圣严法师:带业消业生净土仿佛的念佛方法

印光大师:不往生过失在自己

印光大师:初心应专礼念弥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