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读印光大师开示有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读印光大师开示有感

王欢(河南)

在《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的开篇中有一段印光大师的开示:无论在家出家,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除。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每次看到这段开示,我总是心生很多感动,而且相信凡是看过此开示的人都一定会得到一些感悟。

正如大师所说的,一个礼佛之人,我们不论在家或者是出家,对长辈和领导都要尊敬,而对比自己小或者低于自己身份的人力求和睦相处。在别人看来是不可容忍的事情,我们要能够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绪,要先忍住不好的脾气,然后再想办法和平解决,这样往往不会造成纠纷。而那些在别人看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或者非常艰苦困难的事情,我们不要心生畏惧,犹豫不前,或者再三退避。禅宗中有个着名的白隐禅师,有一天邻村的一个少女未婚先孕生下了一个孩子,诬陷孩子的父亲是白隐禅师并让他扶养孩子,几年后,少女良心发现,到寺院里忏悔自己的过失然后领走了孩子,整个事件起始至终,白隐禅师既没有跳起来同村人争执,也没有为自己辩解,只说了一句“是这样的吗?”,他以宽容的慈悲忍下了常人所不能忍的不白之冤……又比如从前铁眼禅师托钵募捐,他第一个遇到的是一个将军,但是这人没有慈悲心,根本不睬铁眼禅师,一个铜子也不肯捐出。铁眼禅师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耐心地跟在将军后面,不管将军怎样喝斥和辱骂,他都没有退避的意思,若换别的人只怕早就远远地离去了,但是铁眼禅师依然和颜悦色地跟在将军身后,最后将军无奈,只得丢下一枚铜子而去。人问铁眼为何如此固执,丢下将军再寻找别人募捐也不会被他这样羞辱。铁眼禅师微微一笑说:“这是我第一个募捐的人,如果不能成功,只怕以后会失去很多信心。”这个铁眼禅师就以此毅力和勇气行了常人所不能行,结果募捐三年,最后将破损的庙宇修葺一新,做下了莫大的功德。

而大师之后所说的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对于我们在生活中其实是相当容易做到的善举,就像我们过马路可以帮助盲人安全通过,就像我们上公交车看到手持众物的人不便上前帮着拿上车,就像同事有急事不能按时完成工作而我们可以伸出手去代劳一下,就像面对一个贫穷失学的孩子我们可以省下一年的烟钱资助其继续学业,就像看到一对坐在过道两边的恋人我们可以主动地和他们换一下座位让他们不再咫尺天涯,就像干旱的季节里一株行将枯萎的植物我们可以把手中一瓶矿泉水给予浇灌……这样的小小的善举,如果你体察并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会非常的和睦,而你得到的快乐也是远远大于你的付出的。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这无疑是大师教导我们如何完善自己的人品了,但这一点却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常常计较的往往都是别人的过错,很少能够静下心来检讨自己的过失,或者在我们内心里自己的过错远远小于别人的过错,尤其是当怒火中烧、怨气冲天的时候,根本就把自己的过错抛在了九宵云外,而一旦我们如大师所说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开始反思,那么很多平时看来不能容忍的事情和不能放下的痛苦可能就会打开许多纠缠在一起的死结,转机也就会因此到来,我们也会换位思考到他人的难处,从而体谅到他人的不易,也许就会减少了许多不必要产生的烦恼。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叫做《管好你的嘴巴》,其主旨内容就是让大家不要在人前背后论他人是非,因为闲谈论人非往往是麻烦和谣言的发源处,试想想有谁能真正的公平的去评论另外一个人的是与非呢?无论你是褒是贬,总是带有你个人的思想的印迹在上面,而听到你的议论的那些人在转述你的话语时又会带上他们的思想印迹,这样很可能一件原来并不重要的过错,结果经过千百张嘴巴的演绎,就成了罪大恶极的事情,造成极其严重的恶果,只怕是你后悔也都来不及了。更何况有些本来是没有事情的,结果空穴来风惹出了祸端,而又有些矛盾本来是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可是由于你论我论他论搞得大家都不痛快,许多芥蒂就此结下,这真是论人非的莫大罪过啊!

所谓念佛法门正如大师所示: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除。如果我们这些佛子都按照大师所示的去做了,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无论是心里还是心外唯一个佛字当紧,那么别的什么妄念只怕也没有工夫去理会了,纵是妄念有一丝闪现,也要立刻警觉,不要被妄念左右你的思想,而是随时随地要放下妄念,继续一句佛号不离身心,终会消除种种业障。

大师还要我们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不要骄傲自满,要谦虚做人,凡事不计较,看人要看别人的好处和优点,而不要总是想着别人的不对和错误。这使我想起了台湾着名高僧星云法师,他曾屡次在他的文章中谈起这样的问题,教导后学者做人“要像一面镜子,自我观照,因为一般人只都看到别人的错误,却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因此需要一面镜子,从镜子里透视自己,观照自己,改进自己。”还要后学者“应该先把自己的心健全起来,只想好处不想坏: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你心好,想的事情皆是好;你心坏,想的都是如何算计人家的坏事。”

佛教讲慈悲,慈悲博爱也是人性趋善的根本,我国古代智者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也以“人之初,性本善”来提倡“仁爱”,无论是“慈悲为怀”还是“以慈为宝”或是“仁者爱人”,这些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会以种种方便法门来有所体现,这也是禅宗所倡导的佛性所在,明白这样的道理以后,启动我们的慧眼再看世人又有哪一个是恶人?哪一个不是菩萨?

如果我们都能够按照印光大师开示的这些去做了,那么就一定会破除一切执着,勘破世情,看淡一切,即便是生死大事也会无畏无惧。而若在现实中不拣不择随缘自适,生活也必定处处安稳了。

 
 
 
前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与丁福保居士的佛缘法谊

一首情诗对念佛修行的启示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印光大师:圆解经义要分清理和事(文白对照)

印光大师:悟而未证绝不能了脱生死(文白对照)

 

后五篇文章

往生西方净土的条件——以《佛说阿弥陀经》为例

为何说净土法门大畅诸佛度生出世之本怀?

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弥勒净土的人间佛教性格探微(依空法师 )

太虚大师净土思想述评(连载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