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论九品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

论九品生

依观经所说,往生西方有九品生。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

当时诸师,多依往生人资格,判定九品生之位次。一般多判上品上生人,必须是顺忍位菩萨。换句话说,即四五六地菩萨。故观经疏云,诸师解者,言上上者是四地至七地已来菩萨。七地已来,即指六地言。诸师何故作如是判?以经云到彼即得无生忍故,所以作如是判。因为依仁王经,七八九地菩萨得无生忍。

诸师判上品中生人,为信忍位菩萨,亦即初二三地菩萨。故观经疏云,诸师解者,上中者是初地至四地已来菩萨。何故得知?由到彼经一小劫得无生忍故。

诸师判上品下生人,是伏忍位菩萨。伏忍者,即地前三贤位人。故观经疏云,诸师解者,上下者是种性以上至初地已来菩萨。何故得知?由到彼经三小劫,始入初地故。此三品人,皆是大乘圣人生位。若依诸师所判,三贤位以上之大乘圣人,方得上品三生。

何为种性以上?有五种性,一、习种性。是住位菩萨。二、性种性。是行位菩萨。三、道种性。是回向位菩萨。四、圣种性。是地位菩萨。五、等觉性。等觉位菩萨。此五种性皆属因位,第六妙觉佛,则是究竟果位。所谓种性以上,初住已来,即住、行、向,三贤位菩萨也。

依诸师解,中品上生者,是三果小圣。何以知之?因为经云,到彼即得阿罗汉故。

依诸师解,中品中生者,须是内凡。因为经云,到彼即得初果须陀洹故。

小乘法中,以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之三贤位为外凡。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等四加行,为内凡。到彼得初果须陀洹,故知是内凡位人。

依诸师解,中品下生者,是世善凡夫,由厌苦求生,而得往生。何以知之?以经云到彼经一小劫,得阿罗汉故。若依诸师解,中品生人,须是小乘圣人。

依诸师解,下品三生者,须是大乘始学凡夫。随过轻重,分为三生。如此说来,我辈罪障凡夫,直无往生之分也。

例如当时净影寺慧远大师即作此说。净影慧远,依往生人之根机,判九品往生。

净影慧远认为,上品三生者,必须是大乘根机之人。中品三生,为小乘根机之人。下品三生,系大乘始学根机之人。

上品上生者,须是四五六地顺忍位菩萨。上品中生者,须是初二三地信忍位菩萨。上品下生者,须是地前三贤伏忍位菩萨。其理由便如前文所说。若如此说来,我辈罪障凡夫,便无往生之资格了。

净影判中品三生,皆系小乘圣者资格。中品上生,须是声闻乘三果圣人。中品中生,须是加行位之内凡。或是小乘三贤人。中品下生,虽为世俗凡夫,但须修世善。何以知之?因为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故知须修世善,始得往生。其余理由,如前所述,如此说来,罪障凡夫,当亦无资格往生。

净影判下品三生,须于过去世,曾修大乘。否则亦无资格往生。若如此判,资格太高,我辈罪障凡夫,亦难望往生。

若如此说,观经佛言为未来世,被烦恼贼所害之众生,设此净土法门。又当作何解释呢?

然而净影曾判分净土为,一、事净土。为凡夫所居。二、相净土。为二乘及菩萨所居。三、真净土。为初地以上乃至诸佛所居之土。

净影复判观经所说之净土,属事净土。若属事净土,当唯凡夫所生。云何伏忍、信忍、顺忍、小圣,亦得往生呢?

所以善导大师,对于净影慧远之说,竭力反对。善导大师说,往生西方,非靠自力,所以不论往生者之资格。全仗阿弥陀佛强大愿力为助缘,而得往生。凡夫既生彼国,仗佛力故,即可位登不退,乃至与无生忍位菩萨等。不但与无生忍位菩萨等,甚至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人者等觉菩萨也。

是知释迦世尊,秉大悲心,为末法时期罪障深重众生,说此净土法门。为度沉溺一切众生,非为已得度之菩萨所设。所以净土法门,系佛为末法众生所说,应机之妙教,对症之良药也。众生若舍而不由,何缘得度?

观经疏有破诸师之文曰:

「上言初地至七地已来菩萨者。」

此是先破上品上生,及上品中生说。诸师谓上品中生,系初二三地菩萨。上品上生,系四五六地菩萨。善导大师今破之。

「如华严经说,初地以上,七地已来,即是法性生身。斯等曾无分段之苦。论其功用,已经二大阿僧只劫,双修福智,人法两空。并是不可思议,神通自在转变无方。身居报土,常闻报佛说法。悲化十方,须臾遍满。更忧何事,乃藉韦提为其请佛求生安乐国也?以斯文证,诸师所说,岂非错也。」

初信至十信,经一万大劫。初住至十回向,经一大阿僧只劫。初地至七地,经第二大阿僧只劫。八地至十地,经第三大阿僧只劫。故曰已经二大阿僧只劫。

菩萨登初地,即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性身。故曰即是法性生身。此时菩萨受变易生,已离分段生死。破无明证法性,即分得实报,分证成佛。斯等菩萨既证实报,自在见佛闻法,甚至神通自在悲化十方。何须借韦提希,请问于佛求生西方呢?

证以经文,则知诸师所说错误。

以下破诸师上品下生说。诸师谓上品下生者,须是从种性至初地已来菩萨。亦即住、行、向,三贤位之菩萨。观经疏作如下破斥。

「上下者,上言从种性至初地已来者,未必然也。如经说,此等菩萨名为不退,身居生死,不为生死所染。如鹅鸭在水,水不能湿。如大品经说,此位中菩萨,由得二种真善知识守护故不退。何者?一是十方诸佛。二是十方诸大菩萨。常以三业外加,于诸善法无有退失,故名不退位也。

此等菩萨,亦能八相成道教化众生。论其功行,已经一大阿僧只劫,双修福智。既有斯胜德,更忧何事,乃藉韦提请求生也。以斯文证,故知诸师所判,还成错也。」

初住位菩萨,即发无上菩提心,入正定聚。故曰此等菩萨名为不退。以下破诸师对中品三生之判。

「次责中辈三人者。诸师云中上是三果者。然此等之人,三涂永绝,四趣不生,现在虽造罪业,必定不招来报。如佛说言,此四果人,与我同坐解脱床。既有斯功力,更复何忧?乃藉韦提请求生路?然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以斯文证,故知诸师所判,义同前错也。以下可知。」

文中仅破中品上生,以例其余。三果圣者,生四禅五不还天,更不生于欲界。上二界七十二品无明断尽,便出三界,成阿罗汉。故曰三涂永绝,人鬼畜狱四趣不生。现在虽在三界内,但当来必出三界,不招来报。

初果即入正定聚,七番生死即得解脱。故文中引佛语言,我与初二三四果人,同坐解脱床。

以下引经文,再度破斥。

「诸师云,上品上生人,是四地至七地以来菩萨者。何故观经云,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者为三?一者但能持戒修慈。二者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读诵大乘。三者不能持戒读经,唯能念佛法僧等。此之三人,各以己业专精励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相续不断,各回所作之业,求愿往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与化佛菩萨大众,放光授手,如弹指顷,即生彼国。

以此文证,正是佛去世后,大乘极善上品凡夫,日数虽少,作业时猛。何得判为上圣也?然四地七地以来菩萨,论其功用,不可思议。岂藉一日七日之善,华台授手,迎接往生也?」

依观经经文,上品上生者,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故观经疏云,一者但能持戒修慈。观经复云,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故观经疏云,二者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读诵大乘。观经云,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六念者,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故观经疏云,三者不能持戒读经,唯能念佛念法念僧等。观经云,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故观经疏云,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回向愿生,阿弥陀佛及与化佛菩萨,接引往生。

若是四五六地菩萨,何须一日七日之善?又何须阿弥陀佛垂手接引?

观经疏破诸师上品中生说:「次对上中者,诸师云是初地四地已来菩萨者。何故观经云,不必受持大乘。云何名不必?或读不读故名不必。但言善解,未论其行。又言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善根回愿往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与化佛菩萨大众,一时授手即生彼国。以此文证,亦是佛去世后,大乘凡夫行业稍弱。致使终时,迎候有异。然初地四地已来菩萨,论其功用,如华严经说,乃是不可思议。岂藉韦提致请,方得往生也?」

观经上品中生文曰,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观经疏解释谓,不必读诵者,是或读或不读之谓也。

观经云,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求生。故观经疏云,但言善解,未论其行。

然初地至四地已来菩萨,已分破无明,分证法性身。何待韦提希致请,方得往生呢?

观经疏破诸师上品下生说云:「次对上下者。诸师云是种性以上至初地已来菩萨者。何故观经云,亦信因果,云何亦信?或信不信故名为亦。又言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唯此一句,以为正业,更无余善。回斯一行,求愿往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与化佛菩萨大众一时授手,即得往生。以斯文证,唯是佛去世后,一切发大乘心众生,行业不强,致使去时迎候有异。若论此位中菩萨力势,十方净土随意往生。岂藉韦提为其请佛。劝生西方极乐国也。」

诸师多判上品下生人,是大乘三贤位菩萨。但观经云,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求生极乐国。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及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

观经疏谓亦信因果者,是或信或不信之谓也。由此可知是凡夫人,岂是入正定聚的三贤菩萨?

同时观经云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显然亦是指发大乘心的凡夫言。观经疏云,此三贤位中菩萨之势力,十方净土,随意往生。何须藉韦提希,代为请佛,劝请往生西方呢?

即此三品去时有异,云何异?上上去时,佛与无数化佛一时授手。上中去时,佛与千化佛一时授手。上下去时,佛与五百化佛一时授手。直是业有强弱,致使有斯差别耳?

观经疏破诸师中品上生说云:「次对中辈三人者。诸师云中上是小乘三果者。何故观经云,若有众生受持五戒八戒,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比丘圣众放光说法,来现其前。此人见已即得往生。以此文证,亦是佛去世后,持小乘戒凡夫。何小圣也。」

观经云,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求生,即得往生。

依经文看来,明明是指凡夫言。岂得谓为三果小乘圣人呢?

观经疏破诸师中品中生说云:「中中者,诸师云见道已前内凡者。何故观经云,受持一日一夜戒,回愿往生。命欲终时,见佛即得往生。以此文证,岂得言是内凡人也?但是佛去世后,无善凡夫。命延日夜,逢遇小缘,授其小戒,回愿往生。以佛愿力,即得生也。若论小圣,去亦无妨。但此观经,佛为凡说,不干圣也。」

观经云,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求生。戒香熏修。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眷属,迎接往生。

善导大师说,若论小乘圣人往生,亦无妨碍。但此观经,是佛为凡夫所说,非为小乘圣人所说。如观经云,为救末法时期被烦恼贼所害之众生,即是证明也。

观经疏破诸师中品下生说云:「中下者诸师云小乘内凡已前世俗凡夫,唯修世福求出离者。何故观经云,若有众生孝养父母,行世仁慈。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彼佛国土乐事,四十八愿等。此人闻已即生彼国。以此文证,但是不遇佛法之人,虽行孝养,亦未有心希求出离。直是临终遇善,劝令往生。此人因劝回心,即得往生。又此人在世,自然行孝。亦不为出离故行孝道也。」

观经云,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

所以观经疏云,此是不遇佛不闻法之人。虽行孝养,无求生之心。直至临终遇善知识,劝令往生。始回心求往生也。非如诸师所云,唯修世福,求出离者。

观经疏破诸师下品上生说云:「下辈三人者。诸师云,此等之人,乃是大乘始学凡夫。随过轻重,分为三品。未有道位,难辨阶降者。将谓不然。何者?此三品人无有佛法世俗二种善根,唯知作恶。何以得知?如下上文说,但不作五逆谤法,自余诸恶悉皆具造。无有惭愧,乃至一念。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教令称佛一声。尔时阿弥陀佛即遣化佛菩萨来迎,此人即得往生。但如此恶人,触目皆是,若遇善缘,即得往生。若不遇善,定入三涂,未可出也。」

观经谓下品上生者言,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由是观之,此人系仗佛力往生。若不遇善友,复无佛力加被,如是恶人,定堕三涂。岂是大乘始学善根,而得往生者哉。

观经疏云:「下中者。此人先受佛戒,受已不持即便毁破。又偷常住僧物,现前僧物。不净说法。乃至无有一念惭愧之心。命欲终时,地狱猛火一时俱至,现在其前。当见火时,即遇善知识为说彼佛国土功德,劝令往生。此人闻已即便见佛,随化往生。初不遇善,狱火来迎。后逢善故,化佛来迎。斯乃皆是弥陀愿力故也。」

观经云,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是愚人,偷僧只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善友为赞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命欲终时,华上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即得往生。如此看来,此人往生,亦系仗佛悲愿成就。非是大乘始学善根,得以成就者。

观经疏云:「下下者此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此人以恶业故,定堕地狱,多劫无穷。命欲终时,遇善知识,教称阿弥陀佛,劝令往生。此人依教称佛,乘念即生。此人若不遇善,必定下沉。由终遇善,七宝来迎。」

所以细看观经经文,无论定散二善,或是三辈九品,皆是佛取灭后,五浊恶世凡夫得生也。如是凡夫,仗佛悲愿,即得往生。非是众生自力,而得往生者。

诸师多以众生自力往生,故有凡夫不能入报土论。同时将往生人之资格,判得过高。致令净土法门,功德隐没。若依诸师所判,我辈罪障凡夫,皆无往生资格。岂不哀哉!

善导大师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中,一再强调说:

「上品上生凡夫等,持戒念佛诵经专,一切时中常勇猛,临终圣众自来迎。观音大势擎华至,一时接手上金台。无数化佛菩萨众,摩头赞叹随佛去。一念之间到佛国,即现真容菩萨众。光明宝林皆说法,当时即悟无生忍。」

于上品中生者赞曰:

「上品中生凡夫等,读诵念佛专持戒。一日七日俱回向,临终圣众皆来现。观音大势擎华立,行者即上紫金台。与千化佛同时赞,从佛须臾入宝池。」

于上品下生者赞曰:

「上品下生凡夫等,深信因果莫生疑。三业起行多憍慢,单发无上菩提心。回心念念生安乐,终时即见金华至。五百化佛观音等,一时接手入华中。」

于中品上生者赞曰:

「中品上生凡夫等,偏学声闻缘觉行,戒定慈悲常勇猛,一心回愿生安乐。终时化佛声闻到,七宝莲华行者前,佛放光明照身顶,行者自见上华台。」

于中品中生者赞曰:

「中品中生凡夫等,一日一夜持众戒,回此戒福善根力,直到弥陀安养国。临终化佛师僧现,七宝华来行者前,行者见华心踊跃,即上华台随佛去。」

于中品下生者赞曰:

「中品下生凡夫等,孝养父母行人(仁)信,临终遇值善知识,为说极乐弥陀愿。闻说合掌回心向,乘念即到宝池中,百宝莲华台上座,七七日后宝华开。」

于下品上生者赞曰:

「下品上生凡夫等,具造十恶无余善,增长无明但快意,见他修福生非毁。如此愚人难觉悟,良由知识恶缘强,唯知目前贪酒皮(肉),不觉地狱尽抄名。」

于下品中生者赞曰:

「下品中生凡夫等,破戒偷僧起众罪,邪命说法无惭愧,破戒因果打师僧。如此愚人临死日,节节酸(酸)疼锥刀刺。地狱猛火皆来逼,当时即值善知识,发大慈悲教念佛,地狱猛火变风凉。天华旋转随风落,化佛菩萨乘华上。行者即坐天华上,从佛须臾入宝池。」

于下品下生者赞曰:

「下品下生凡夫等,十恶五逆皆能造,如此愚人多造罪,经历地狱无穷劫。临终忽遇善知识,为说妙法令安隐。刀风解时令忍痛,教令念佛不能念。善友告言专合掌,正念专称无量寿。声声连注满十念,念念消除五逆障,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病者身心觉醒悟,眼前即有金华现,金华光明照行者,身心欢喜上华台,乘华一念至佛国,直入大会佛前池。」

 
 
 
前五篇文章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会通别时意

《印光大师论文集白话浅译》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

《印光大师论文集白话浅译》持经利益随心论

《印光大师论文集白话浅译》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印光大师论文集白话浅译》印光大师论文集白话浅译目录

 

后五篇文章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三心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称名念佛为正业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弥陀净土为报土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定善与散善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至诚恳切为主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