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刚晓法师:闲暇解惑之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刚晓法师:闲暇解惑之七

 

  问:法师啊,不怕你说得好,说得一丈不如做到一尺。

 

  晓:对的,说得一丈不如做到一尺。不过,得看你是怎样的说,又是怎样的行。自己有一桶,才能倒出来一杯,若你根本说不到一丈,你能行到一尺?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学习佛道先得多闻,听得多了,直到明理了,在道理正确的指导下你才能够行得正。然而现在,我们连多闻也不具备,当然,我们的行是否正确就成问题。密宗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他说过一首关于修学次第的偈子--最初广达求多闻,中显经论皆教授,至后昼夜精勤修,一切回向教昌弘。这就很明显。还有一位萨迦派祖师,我一时忘了名字,大概是班智达,他也有一首偈子--说是修时不需闻,此是浅慧愚者说,不闻经教只修行,纵勤亦是畜修法……

 

  问:修学就要无分别~~

 

  晓:无分别可绝不是不分别,无分别是不应当分别的地方就不要去分别,不是让你如朽木枯竹一般。

 

  关于这学与行的关系,大家一定得先多闻以求明理。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是济世利人,你就把你所明的这个理说给别人听。当然,若机缘不好是没人愿意听的,就象现在这末法时代,几乎是没人听,那么你就不要喋喋不休地说。有机会再说。你不休地说只会惹人烦,此时真的是“说得一丈不如做得一尺”,但当有人要听、要学时,你就得说,此时你说出来那是无量的功德。有人说多闻经教是把佛理当做世间学问了,说多闻,不能知行合一,没有用的,这纯粹胡说八道。学与行这两者,“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佛教的殊胜之处在哪里?就在这儿!学即是行,行即是学,学行一体。比如说,我刚晓现在力求多闻,这是学,但我只要努力,努力地学,毫不懈怠,学得入迷,不顾吃饭睡觉,那么,此时我不会犯戒,学的入迷,心不散乱,就会得定的,最后有慧。戒定慧三者具足,是不是行?问题是现在的人们稍微学那么一点儿,就要卖弄,你这已经不是学了,这罪名能让学来担么?不公平的太了。若真的多闻,绝不可能使知行分家的,把知与行分开才是坏法。反对多闻者,要么是糊涂虫,要么是魔化身。

 

  现在最受冤枉的人是净土法门法师。有很多人自己不学法,确说是净土法门法师说的,不让看经书。老和尚讲《地藏经》、《四种清净明晦》、《了凡四训》等那么多,白辛苦了。甚至有人把老和尚称做阿弥陀佛,把老和尚的母亲称做佛母,背着老和尚这样干,都是给人家为难,给别人诽谤老和尚提供借口。

 

  若你不明道理,拿“说得一丈不如做到一尺”来作借口,那你的行持再精进也是在“向着三恶道勇敢进军”,你没明理却说,那该叫“世智辩聪”,是八难法之一。

 

  问:什么是八难法?

 

  晓:就是我们在六道中轮回时有八种情况,很难修学佛道,称为八难法,它包括--地狱、恶鬼、畜生、北俱庐洲、长寿天、盲聋喑哑、世智辩聪、生在两佛之间而无佛法流布时。早晚功课中不是有“三途八难俱离苦,四恩三有尽沾恩”,“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吗?八难就指的这个。

 

  问:若一个人明了理还不修呢?

 

  晓:绝不会有明了理还不修这个情况的,若不修那他一定是没明理。

 

  问:虚云老和尚,一生也没有讲过大经大论,难道能够说虚云不如太虚吗?

 

  晓:虚云老和尚没有讲过大经大论,但我们看他的开示录,没有一句不合佛理,连一点邪法也没有。他前世一定闻过经教。他今生开悟了,说明他已经修了至少一大阿僧祗劫。有人说他是八地菩萨,那么他已经修了两大阿僧祗劫。然而我们呢?还在六道中轮回呢。怎么能够废弃多闻,一定得学习经教!而且还不能浅尝即止。

 

  问:本来是三法印,为什么百法归结处单是诸法无我?

 

  晓:诸行无常是说的有为法,涅槃寂静是单说无为法,而诸法无我通于有为无为。百法包含有为法与无为法,故归于诸法无我。

 

  问:法师,你提到过好几次《八识规矩颂》,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晓:这《八识规矩颂》呢,我也说不准。但近一段时间,我老感到它有点儿贼头贼脑的,就象私生子一样,搞不清它的来历,关于玄奘大师的有关资料上,都不能肯定大师写过这个东西。历来玄奘集中都没有这个颂子。我一直认为,判定一部经论,至少应该符合两个原则,一个是义理标准,不能违背佛教的根本大旗--三法印。第二个就是经得起考据推敲。一部真经,应该从方方面面都站得住脚。佛教经常干这些事:一有人提出异议,马上就说,佛理是让亲证的,怎么能够用世俗的考究来检验?那么我要说自从释迦牟尼之后,两千五百年来,还没有一个人真的彻证佛理,彻证佛理的人要到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才降生,就是弥勒佛。佛理的亲证,谈何容易?关于第一个原则,义理标准,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圆满,都没有彻证真如,都有偏见,那么对一部论的义理,都不能够判定到底是不是绝对合乎佛理。这第一个原则实际上我们是没有能力把握的。第二个原则我们佛教徒确不承认,这很可悲。佛教是理智的宗教,若我们不承认第二个原则,那么,真应了一句话--佛教的理智毕竟来说是宗教的理智。《八识规矩颂》的义理我就不绝对赞同,比如“去后来先做主公”这句。

 

  问:那么投胎是怎么回事儿?

 

  晓:投胎也只是因缘和合时业种子由暗流转为明流,也就是种子位到现行位的转化。绝不是有一个灵魂在来来去去。

 

  问:性空的话,因果如何相续?

 

  晓:这个问题搞懂了,你的正见正信就能建立起来了。若这问题真的是你的疑惑,那就说明你这个人有学佛的资格。这个问题是很著名的。有人学习佛教以后,一共提出了四个根本问题,第一就是缘起性空,那么因果如何相续?第二个问题是,若一切法都是缘起的,比如这张桌子,缘起这张桌子的缘,比如木材、皮胶、做桌子的人等,也是缘起的,木材在做这张桌子前二十年已经有了,皮胶也是这张桌子做好前两个月已经出厂了,做这张桌子的人则是在这张桌子做好三十年前已经出生了。那么做这张桌子的众缘早就具备,这岂不是这张桌子早就命中注定了吗?这岂不是宿命论吗?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众缘和合如何摆脱宿命论?第三个问题是,我的恶业是无量无边的,可成佛却只需三大阿僧祗劫,以这有限的时力怎么可能断妄证真?第四个问题是,依他起法如何具有真实性?你现在问的是第一个问题。听我说。

 

  有人执著,认为若无一个恒常的东西穿起来,一切都无自性,那么因果就没有办法相续,这是不解缘起法。缘起其实很深奥。缘起性空,并不妨碍因果的相续。大家知道泸定桥吧,它是由十三根铁索链穿起来的。因果相续就象那铁索链一样,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铁链就是环环相扣构成的,因果也是。铁链的环环相扣,中间不需要一根直的绳子把它从头到尾穿起来,环环相扣就已经构成了完美的铁链。因果的环环相扣同样也不需要一个恒常的东西来贯穿。当一法在现行位上时,我们不妨给它假名为明流,当此法在种子位上时,我们不妨给假名为暗流。现行薰习成种子,就由明流变成了暗流,因缘成熟的时候,种子成为现行,暗流又变成了明流。就这样,现行薰种子,种子生现行,一环套一环,因果相续就成立了。再比如茉莉花,它开花时,香极了,此时我们称之为现行位,是明流。当我们把它的花采下来,制成茶,此时我们还能够看见花朵,当然它已不在鲜艳,香味也没有了,这时我们称为暗流

 

  ,虽然我们闻不到香味了,但这香味还潜伏在茶中。当我们要喝茶时,把茶用开水那么一冲一泡,茉莉花的香味又来了,暗流又成了明流,因缘成熟,又从种子位到了现行位。

 

  这样来看,必须缘起性空,因果方可以相续,若中间有一个恒常的东西来搅和,因果反而不能够环环相扣,因果就无法相续。所以,缘起性空,因果正好相续!

 

  问:那么第二个问题呢?

 

  晓:你不是只问了一个问题么~~

 

  问:顺便把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一并说了吧。

 

  晓:第二个问题是一切法缘起,那么如何摆脱宿命论?是这么回事。万法唯识,一切法都是缘起的,但从根本来说,缘起唯能识。然而我们确总把识对象化,也就是把“能”变成了“所”,这一变就出了麻烦。我说这张桌子是阿赖耶识的变现,于是你把这桌子分析分析,想找阿赖耶出来看看,这不是愚痴吗?中医说人身上有脉络,于是你要把一个人解剖开,以此来验证脉络的有无,这能成吗?不行,然而我们确在干这样的傻事儿。人有呼吸、体温,你就解剖尸体,要找呼吸与体温,这样能行吗?绝对不成的。可是我们确这样干。脉络、呼吸、体温这都是生命的属性。若你用解剖的方法能找到,那才叫怪,找不到才对。识也是这样,我们把“能”变成“所”,这样一来,当然会认为缘起则导致宿命论。凡夫都这样。缘起的识,它是活泼泼的,刹那生刹那灭,生的当下就灭了。在每一个刹那,其实都可以决定善恶,刹那为善,刹那为恶,这样一来,只要善于用功,在刹那间的当下精进,这就摆脱了宿命论。

 

  第三个问题是凭有限的时力如何成就无量的功德,断尽无量的障碍?其实呢,不必担心。比如作梦,在梦中作了多少事儿?无量的。那么我们在无明大梦中,无始以来在轮回,有多少烦恼呢?无量。然而当我们梦醒时,刹那间一下就醒来了,与你梦中跑了多远毫无关系。我总不可能若作梦到埃塞俄比亚去了就好半天醒不来,若作梦到南关逛市场了就很快醒来~~没有这说法。禅宗说的顿悟成佛,那就是在无明大梦中刹那间一下子醒来了。当然,什么事儿都得众缘和合,无缘不成的,所以佛说从初发心到成佛中间有三大阿僧祗劫,这个数字虽然很大,但它有限。

 

  问:三大阿僧祗劫怎么分段?

 

  晓:从初发心到登初地需一大阿僧祗劫,从初地到七地圆满登不动地需一大阿僧祗劫,从不动地到佛果又需一大阿僧祗劫。其实呢,这时间与宇宙--宇宙就是无穷的时间和空间--较之并不算长。可以举个比喻。小时候看过一本连环画,已经忘了名字,说是一个小孩晚上作梦,梦见与孙悟空玩,正玩的有劲,听见从天外响起了铃声,他很奇怪,这是什么声音?怎么这么象电铃?忽然,他惊了,是闹钟!到五点半了,该起床了。一下子醒来了。可醒来后,确还是感到没睡够,身上还发困,但要上学呀,只能起来,一脸的酏甑相,到上学后,与小伙伴们一块儿,方才恢复活跃。在这个例子中,小孩正与孙悟空玩猛听到铃声,心从孙悟空回转了,这是什么声音呢?可喻初发心。呀,闹钟铃响了,这是见道。他彻底清醒,起来穿衣服,可喻不动地。我们都有这个习惯,只要没穿衣服起来,还有可能想,管它呢,再睡五分钟,五分钟后马上就起来,然而一迷糊就又结结实实的睡过去了,只有坐起来穿了衣服,那么再睡过去的可能性就几乎没了。到学校后与伙伴们在一起,活跃得很,就可喻圆满。若是女士们,则起床后都要化妆打扮,一化妆立马就容光焕发,一容光焕发就可喻圆满。这段时间是不是很长?不长的!

 

  问:缘起与因果二者是什么关系?

 

  晓:说穿了,它们其实是一回事儿。比如1+1=2,把1+1当作因,则“2”就是果,因为等号 前是1+1,所以等号后一定得是2。若我们把1+1叫作诸缘,诸缘和合而起,起的什么,诸缘 是1+1,当然,起的是2了,所以,叫缘起也好,叫因果也罢,都没关系。

 

  问:到底怎样做才算善?又怎样做才算恶?

 

  晓:百法分析的很清,它把你的起心动念都分析了,说心所法时你没听吧?

 

  问:孩子病了,我来时你已经快说完了。

 

  晓:现在我也不可能回头再说了,反正有录音,你感兴趣的话就听听。《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讲的也很好,你可以看一下。关于善恶,我也有几句话,我们现在人做事,都不出这几句话。(1)损人利己。所做的事对别人没有利益,但对我自己有利,当然这利也仅只是满足了自己一时的心念,而无关乎究竟解脱。这就是恶,但不算极恶。(2)损人不利己。一年冬天,有个小偷,晚上跳到一个老头子家偷东西,然而这老头子呢,虽然房子很气派,但那是儿子的,老人不愿与儿子们一块儿住,就自己一人住在新房中,老人只有一个小火炉,供自己做饭取暖。小偷见老头子的屋中实在没有可偷的东西,十分生气--住这么好的房子,我还认为能在你身上发一笔财呢,真令人失望。于是这小偷拿起老人火炉上捅火用的火棰,揍了老头一通。揍人家自己得了什么好处?况且是老人。后来被抓住了。这是极恶。(3)利人损己。就是舍小家为大家。这是善,但不是极善。(4)利己利人。这是极善。

 

  晓:这儿有一张纸条,问到参访的事儿。这也难说,我们看古来大德他们怎样参访。他们都是先在一个地方潜心呆下来,一呆就是十几年、二十年的,最后发现还有几个问题,在这儿实在是解决不了,遍翻藏经也解决不了,于是才出去参访。这就是说,他们都是带着问题去参访的,有目的地参访。历代僧传都是这样记载的。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是说古书上记载的都准确,但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现在人呢?刚一出家,马上就要参访,参个鬼访,借参访之名行游玩之实!你没有目的,没有我这一次出去是要解决一个什么具体问题的目的,那么,这都是浪费时间。星云法师说这应该叫跑道场,不叫参访。这样你把各道场的人我是非带来带去,把所有道场都搞的污烟瘴气。

 

  问:出去开开眼界也好。

 

  晓:那样与你修行只有坏处。你刚出家,基本教理上的问题,其实在你皈依师那儿就可以解决的,何必舍近求远?再者,你呆在甲道场,会感到甲道场不如法。听说普陀山、灵隐寺、昭觉寺或者云南上座部什么道场很好。那么你千万要耐下心来呆在这甲道场,这样呢,在你的心目中会对普陀山、灵隐寺、昭觉寺存一个美好的形象,若你真的跑到昭觉寺,会发现它并不象你心目中想象的那么完美,这样你把全国寺庙跑遍,就对整个中国佛教失去了信心,信心一失,学什么都不能成就。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怨你自己。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你自己缺少一双管用的眼睛。

 

--------------------------------------------------------------------

更多刚晓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向智尊者:无我与涅槃

向智尊者:善恶的根源,觉悟的标记

刚晓法师:闲暇解惑之八

向智尊者:什么是善根、不善根?

向智尊者:轮回与轮回的止息

 

后五篇文章

刚晓法师:闲暇解惑之六

向智尊者论四梵住

刚晓法师:闲暇解惑之五

刚晓法师:闲暇解惑之四

刚晓法师:闲暇解惑之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