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四、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四、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

 

  学习阿毗达摩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学习阿毗达摩有什么用呢?

  第一、系统地了解佛陀的教法

  因为阿毗达摩非常系统地组合、分析、整理佛陀的教法,学习阿毗达摩就可以达到完整、系统地了解佛陀教法的意义。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一个保证,只要大家很认真地听完整个课程,直到把整个“阿毗达摩”课程学完了,你将会对佛陀的教法很有系统、很完整地把握。当你学习完“阿毗达摩”之后,你已经对佛法有了整体的概念、严密的思维方式,你再去看经典时,将会觉得很容易,不会觉得经典中的术语很复杂,不会给很多名相搞混淆。

  第二、超越一切世间学科

  如果我们学了阿毗达摩之后,会发现佛陀的教法其实超越一切的世俗学科。我在这里讲一个故事,不久前我和一位医生讨论有关基因的问题。科学家发现基因只不过是一百来年的事情,特别是最近二十来年,基因的研究得到很大的突破,我们人类的许多疾病都可以从基因结构的排列方式中找到原因。例如有些人患了骨癌、得了肺癌等,如果从传统医学来看,会说是吃的食物、生活环境、水质等等因素造成的;但是从基因学来说,其实基因的结构已经显示出这个人容易患这种疾病了。有些人的基因结构显示他可以活得很长命,有些人的基因显示他将很短命,这些也和基因有关系。和这位医生在讨论基因的时候,我想在阿毗达摩里面,基因不就是业生色嘛!因为根据阿毗达摩,色法的成因有四种:第一、由业生成的色法。第二、心生成的色法。第三、时节因素造成的色法。第四、食素,即食物的营养造成的色法,称为食生色。我们物质身体的来源有这四种原因。

  其中的业生色是由我们过去生所造下的“令生业”产生的,它基本上可以决定我们的长寿、短命,容易得什么病,甚至发生意外,比如车祸等一些偶然的事件导致他的生命中断。令生业在我们往生的那一剎那就已经决定了我们的下一生。如果用传统的科学来解释,会辩解说这些现象纯属偶然,是无法预料的,会说因果业报是迷信。但是在基因被发现的现代,可以证明佛陀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说过了,这些只不过是业生色。

  一百多年来,西方的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得到很大的发展,例如弗洛伊德学说的梦的解析、人的潜意识,还有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法、催眠等等,其实这些在阿毗达摩里早已经有答案了。那些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研究出来的结果,正是支持阿毗达摩的看法,只不过是他们用现在的语言与方式来解释阿毗达摩而已。还有临终经验学,也就是有些人死了之后又复活过来,他们会描述在死后所经历的一些现象。但是当我们学习阿毗达摩,在离心路的那一部分将讲到,一个人临终的时候会看到哪些影像、哪些境相,体验到哪些东西,早已经有清楚的解释。

  无论是物理学、心理学,或者现代的人体科学,都是最近一百多年才发展出来的科学,但是佛教对身心研究的这门学科已经有2600年的历史了。科学家们所研究的都只不过是事物的现象,但是佛陀直接指向我们身心的本质。我们甚至可以说:世间学科所分析的几乎只停留在事物的表相。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先持保留态度,等学完阿毗达摩之后再去对比,再作出结论,看到底是不是,到时你们自己心中就有答案。无论世间的科学怎样发展,它都可以反过来证明佛学,但是佛教并不用依赖世俗的科学而存在。无论世俗的科学、物理学、心理学、医学等等都是围绕着物质转,在身心的表相上做文章。

  而我们学习阿毗达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多一份知识,不是为了增长世智辩聪,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很聪明。有些人学了太多的知识就喜欢跟这个人辩论、跟那个人辩论,自以为是。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佛陀教导阿毗达摩的意义只有一个目的,即让我们超越自己的身心,断除烦恼,究竟灭苦!这个才是我们学习阿毗达摩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阿毗达摩”超越一切的生命学科;我们学习阿毗达摩不只是为了了解生命,更重要的是为了超越生命!

  第三、明辨善恶、是非

  当我们学习“阿毗达摩”之后,很自然地能够明辨善恶、明辨是非、明辨正邪。有一位北传法师学“阿毗达摩”很认真,也学得很不错,他说曾听一位有名的法师说:“所谓的善恶并没有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衡量善恶的标准也不同,所以善恶很难有个标准。”听起来好像真的有道理。然而,当你学了“阿毗达摩”之后,就会很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阿毗达摩很清楚地把善恶的标准告诉你,不会似是而非。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很清楚!“阿毗达摩”会告诉你业果法则,也就是因果律、因果法则并不会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而改变,你造下的业善就是善,恶就是恶。不会在这里是善,到那边又是不善,是正是邪也是很清楚。

  同样的,当你学了“阿毗达摩”之后,你会很容易辨别哪些是邪门外道,哪些是旁门左道,它们是佛陀的教导或不是佛陀的教导。阿毗达摩是直接、系统而且一步到位地研究诸法,统合佛陀的教法。假如有一个人跟你说:这是某某大师、某某上师说的法,如果你已经学了“阿毗达摩”,你就有一把尺能够自己去衡量是与非。阿毗达摩并不会直接告诉你说某一种法是正法、某一种法是邪法,它只是给你一把尺,你自己去衡量。为什么呢?因为阿毗达摩直接指向我们的身心深处,就像一把利刀直接去捅你的烦恼,而且一捅就捅到烦恼的最深处,到时那些法与非法、正法与邪法,你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如果我们想要明辨善恶、明辨是非、分清正邪,学“阿毗达摩”不愧是一种简单又直接的方法。

  第四、生活中的应用:去恶修善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阿毗达摩”有很多名相、术语,会学得很头痛。不过,当我们学了“阿毗达摩”之后,会发现“阿毗达摩”其实是拿来用的。一旦我们学到心法、学到八大善心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在日常生活上。

  学了“阿毗达摩”,即使不是用在禅修,只要掌握它之后,我们在平时做任何事情,乃至在工作当中、在日常生活当中都可以运用,因为“阿毗达摩”教导我们善心、不善心是如何产生的,教导我们要如理作意。你为什么会有贪心?为什么会生气?“阿毗达摩”会告诉你,贪与不贪、生气与不生气是在哪个地方转换的,然后你直接去找它的根源,善与不善心是可以转换的!学了“阿毗达摩”之后,你可以转自己的心,可以很快地将心转换。根据阿毗达摩,产生善心与不善心的关键在如理作意与不如理作意,也就是在确定心里面的作意心所。比如在开车时遇到一个十字路口,你的方向盘是摆左边还是摆右边,摆左边是不善,摆右边是善,你一学了就很明白自己的心是摆左还是摆右。我们学习了“阿毗达摩”可以直接运用在生活上,让我们的心更加清凉、更加平静,更能聚集善法,同时也帮助我们去除种种不好的情绪、不良的心理因素。

  在这里让我们顺便谈一谈阿毗达摩在缅甸的普及性。当代缅甸有一位叫做马哈甘达勇西亚多(Mahàgandhayung Sayadaw Bhaddanta Janakàbhivaüsa)的大长老,他写了一系列面对不同阶层人士的有关“阿毗达摩”的书。有些“阿毗达摩”是普及性的,就算一般的老百姓都可以学“阿毗达摩”。只要你认得出字,看得懂缅文,就可以看,就能够懂。对刚刚出家的小沙马内拉(sàmaõera,沙弥)也有入门书;想要提高的,也有这样的书。还有为那些专门在寺院里攻读教理、准备参加“阿毗达摩”会考的比库,他也写了这方面的书,这是很高深的。在缅甸,对“阿毗达摩”的学习已经非常普及了,这是他们的传统。

  有一次我因事到了仰光,一天下午大概是四点多,我到世界和平塔去礼佛,世界和平塔对面就是“国际上座部佛教大学”。那天正好是星期天,我看到很多年轻人手里拿着书从一栋建筑物里走出来,我问身边的净人这些人在做什么?原来他们刚上完“阿毗达摩”课。在缅甸,学习阿毗达摩非常普及,有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阶层的人开设的学习班。我和净人聊了起来,他是一位在家人,但也参加过好几期“阿毗达摩”的课程。

  我在帕奥禅林的时候,有一天到一位长老的寮房里用餐。那时有几位居士拿着食物到长老那里做供养。做完供养之后,根据上座部的传统,我们会给施主们随喜,随喜他们的功德,做一些简单的开示。之后那位长老拿了几片帕奥禅师的开示CD给那些居士们。我们知道帕奥禅师讲经会使用很多阿毗达摩的术语,因为都是直接导向禅修的。那时我问那些居士说:“你们听得懂帕奥禅师的开示吗?”对方大多数是女的,她们回答说:“听得懂。”我感到有点惊讶,再问:“你们听得懂?这些是讲阿毗达摩的!”她们说:“听得懂。”从这个例子看来,在缅甸这个传统的上座部佛教国家,“阿毗达摩”是很普及的。

  第五、培育观智,究竟灭苦

  然而,阿毗达摩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断除一切烦恼,灭除一切苦。要怎样才能灭除一切苦呢?根据阿毗达摩,唯有通过道智,也就是圣道才能够断除烦恼。要断除烦恼必须要修行,必须修维巴沙那(vipassanà,毗婆舍那),修观培育观智。什么是观呢?就是观照一切名法和色法的无常、苦、无我,这称为“观”。阿毗达摩讲到的不外乎是心法、心所法及色法。这些属于分析法,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它们都是有为法,都是行法,它们的本质是无常、苦、无我。佛陀教导阿毗达摩,讲心法、心所法、色法,不只是让我们懂,而且要让我们去观照它。佛陀把贼指出来,还教我们如何把贼抓起来。怎样抓贼?要用智慧的绳子把它绑起来。因此,佛陀教导阿毗达摩的目的是为了教导我们修观,修观是为了断烦恼。

  佛陀讲经说法是不会没有意义的。佛陀对伍巴离尊者的教导就提到这一点。有一次,伍巴离尊者来到佛陀的地方,礼敬佛陀之后,向佛陀说:“尊者,愿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听了世尊所说之法后,将独自远离,住于不放逸、热心、自励。”

  于是佛陀对他说:“伍巴离,对于某些法,如果你知道‘这些法并非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证智、正觉、涅槃’,伍巴离,你就可以肯定地受持‘这是非法,这是非律,这不是导师的言教!’伍巴离,对于某些法,如果你知道‘这些法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证智、正觉、涅槃’,伍巴离,你就可以肯定地受持:‘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的言教!’”

  什么意思呢?我们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如果要知道这个是不是正法,那么就看它是否能断除烦恼,是否能灭苦。如果不能的话,它就不是佛陀的教导;如果可以断除烦恼,可以灭苦,那就是佛陀的教导!

----------------------------------------------------------------------------------------------------------------

更多玛欣德尊者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三讲 色法(一)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四讲 色法(二)

 

后五篇文章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一讲 序论(2)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一讲 序论(1)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